關卓凡對這個時代的騎兵的定位,就是快速移動的步兵。
通過大范圍、長距離的運動,迂回到敵軍的側后翼進行突襲和騷擾。
深入敵境,在敵人兵力薄弱的后方,對重點目標如敵軍的后勤基地進行破壞。
切斷敵人的運輸補給線,特別是鐵路交通。
通過對敵人防守單薄、又具戰略價值的目標做出威脅姿態,以自身為餌,吸引和調動敵軍兵力,達到打亂敵軍部署的目的。
需要的時候,對敵境的不設防的平民目標進行恐慌性燒掠破壞,增加敵方決策層的民意壓力,動搖敵方支持戰爭的民心士氣。
要堅決抵御住正面沖鋒的誘惑——哪怕是短促突擊,騎兵墻那種活誰愛干誰去干,反正我的騎兵不干。
當然,這種戰術是用于對付同等武器裝備的敵人的,如果回國對上捻子那種水準的對手,就不需要這么折騰了,直接奔到斯潘塞連珠槍射程內碾壓就是了。
以上思路,關卓凡和張勇反復討論過。其實在打長毛的時候,軒軍馬隊的這種戰法便初具雛形,現在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下面的官兵對這種戰術的理解和實施都很到位,城南馬隊襲殺勒保和粘桿處侍衛那種冷兵器作戰模式,已經恍若隔世了。
騎兵師下轄兩個騎兵團,每個團二千五百人,總兵力五千人,不算多,暫時夠用。還留出了一個團的編制。打算最快在亞特蘭大戰役結束后、最遲在薩凡納戰役開始前填滿它。
騎兵師的馬匹已經大部分是美國馬。軒軍帶了三千匹口馬即蒙古馬過來,但馬匹是非常嬌貴的動物,船上便死了不少,來到美國,水土不服,前前后后又死了一批,許多馬隊士兵心疼得直掉眼淚。
還好美國馬高大雄壯,外形比蒙古馬神駿得多;性能上。長途奔走略遜蒙古馬一籌,但短途沖刺比蒙古馬還強,而蒙古馬已經是中國所產短途沖刺能力最強的戰馬了。
關卓凡想,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把美國馬引進中國?但他對馬匹繁殖基本一竅不通,也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只是囑咐張勇等留意這個問題。
南下的過程中,這支新組建的騎兵師,很有可能和南軍的傳奇騎兵將領拜福德福萊斯特交手,那肯定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
除了克字團團官暫由副團官署任外。軒軍其他各團名稱和主官都暫時不變,但相互之間進行了混編。
這是因為。查塔努加戰役,不少部隊傷亡甚重,比如打傳教士主嶺的先登部隊德字團,打瞭望峰的主力克字團,打阻擊朗斯特里特的洋二團和建字團,戰后減員都很嚴重,既然新的兵員自成一師,暫不直接往軒軍原來的兩個師里補人,那么第一師、第二師各團之間就得相互調劑,以達到各團員額大致平衡。
這件工作關卓凡親自主抓,他的目的,除了維持各部之間相對平衡外,更深的心思不能宣之于外:他要借這次調整的機會,進一步縮減軒軍各團殘留的對團官個人效忠的可能性——軒軍唯一的效忠對象只能是關逸軒,從而為日后徹底改革軍制做準備。
關卓凡要來了整六個月的后勤補給,但進軍亞特蘭大的時候,真能帶在身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得放在查塔努加。查塔努加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后勤基地,物資堆積如山,新建的倉庫綿延數里,一眼望不到邊。
其實還不止,孟菲斯還有一部分,實在是查塔努加擺不下了,才發了一部分到孟菲斯去,結果變成了一個很有趣的局面:查塔努加是西線大軍南下的總后勤基地,而孟菲斯是查塔努加的后勤基地,查塔努加的儲備不夠了,再從孟菲斯往查塔努加運。
而查塔努加對前線的補給是這樣操作的:進軍初期,從查塔努加用鐵路向前線運送,戰線向前推進后,在前線的后方沿鐵路建立二級后勤補給基地,查塔努加的物資發到這個二級基地,再由二級基地向前線發送。
戰線持續前推,二級補給基地和前線之間便出現三級補給基地,物資由查塔努加而二級補給基地,由二級補給基地而三級補給基地,由三級補給基地而前線。
如此節節推進,鐵路和物資一直跟著前線部隊,直至亞特蘭大。
在這個龐大的后勤補給體系中,鐵路是串起每個環節的生命線,可以想象的到,不論是在北軍的前方還是后方,南軍必采取一切手段破壞自身以北的鐵路線,于是,隨時隨地修復甚至新鋪出一條鐵路,便成為保證北軍順利進軍的必要條件。
而查塔努加和亞特蘭大之間,雖然沒有類似傳教士高地瞭望峰那種險要,依然是有山有河,遠遠談不上一馬平川。
這在中國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當時的中國,連一條鐵路都沒有,自然完全沒有想象空間;可即便中國有了鐵路,甚至之后的好幾十年時間里,還是無法想象啊。
而美國人這個時候就辦得到了。
關卓凡在心里一聲長長的嘆息:任重道遠啊。
負責搭橋修路的主力,是謝爾曼獨步全聯邦的工兵部隊。
在今后的行軍作戰中,關卓凡會不斷見識到這支部隊變戲法一般的、令人瞠目結舌的工程能力。
相比起來,之前謝部強渡田納西河不過是小菜一碟。
仗還沒開打,這份后勤補給計劃便給了關卓凡很大的感慨,他本來認為自己已經充分認識到國力是戰爭之本這個道理,現在才發覺,認識得還是不夠深刻啊。
怪不得西點軍校最重要的課程是數學;畢業了,成績最好的去工兵,其次是炮兵和騎兵,最后才是步兵。
東線南軍那位天才統帥羅伯特李,從西點畢業之后,就當了工兵。他的成績是那一屆畢業生的第二名。
謝爾曼西點畢業后當了炮兵,他的成績是第六名。
格蘭特只能去當步兵,因為他的成績是第二十一名。
感慨完了,來看一看我敵兵力對比。
北軍兩路南下大軍,關卓凡走左路,謝爾曼走右路。
左路,關總司令下轄兩個軍團,松江軍團,二萬九千人,軍團長華爾;昆布蘭軍團,留一部守衛后勤基地,南下三萬八千人,軍團長兼田納西戰區司令亨利托馬斯。左路軍共六萬七千人。
右路,謝總司令下轄也是兩個軍團,俄亥俄軍團,三萬人,軍團長約翰斯科菲爾德;孟菲斯軍團,二萬八千人,軍團長詹姆斯麥克弗森。右路軍共五萬八千人。
西部戰區南下兵力共十二萬五千人。
再看對面的南軍。
南軍總兵力六萬人,勉強達到北軍的一半。這是一支七拼八湊的部隊,包括所謂的重建起來的田納西軍團——和查塔努加戰役后煙消云散的那個原田納西軍團已經沒有任何關系。這是邦聯在西線能夠拿出來的全部家當。人數固然遠不及北軍,裝備給養什么的更沒法和北軍比。
但關卓凡并不因此而小覷這個對手,因為它的主將是約瑟夫約翰斯頓。
約翰斯頓是南軍名將,他指揮作戰穩扎穩打,不喜冒進,這也罷了,關鍵是約翰斯頓極善治軍,深受士兵愛戴。
南軍一個叫山姆瓦金斯的士兵在家信中說:我堅信他的部下中沒有誰不愿為他從容獻身的。對他來說,他的士兵至上……即便全國都餓著,他的士兵也得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