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呼嘯著落在距“丙寅號”不遠處的海中,濺起的浪花打在“丙寅號”的船頭,高杉晉作全身浸濕,小小的“丙寅號”劇烈地搖晃起來。,ybdu,
高杉晉作大吼:“你們要干什么?天皇陛下在船上!”
第一炮像是一個信號,在海面上首尾相連、一字橫排開來的七艘巨艦,側舷紛紛冒出白煙。
長州藩船隊被無數死神的巨拳連續不斷地錘擊著,“丙寅號”、“癸亥號”、“庚申號”、“落英號”上面的大炮也努力開火還擊,但就像四個小孩子對陣七個成年的拳擊手,長州藩的炮火,對中美特混分艦隊來說,只能算是搔癢。
一發炮彈在高杉晉作的腳底鉆進了“丙寅號”的船身,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后裝線膛炮的炮彈,幾乎一下子就把兩百多噸的“丙寅號”劈成兩半。
高杉晉作被高高地拋向半空,他的最后一個念頭還是:你們要干什么?天皇陛下在船上!
“若狹灣之役”,被后世史家稱為“永恒的懸案”。
在“若狹灣之役”中,長州藩四艘艦船全部沉沒,船上人員無一生還。
這些人中,最重要的包括:
明治天皇睦仁,孝明天皇統仁的異母妹妹敏宮,孝明天皇的皇后九條御子,孝明天皇的妃嬪堀河紀子、金城重子。
倒幕派公卿的核心人物中御門經之、中山忠能、巖倉具視、千種有父,還有“生野之變”失敗后避禍長州藩的澤宣嘉。
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毛利元德父子;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伊藤博文以下,長州藩一切重要藩士。
薩摩藩士松方正義。
以伊東佑亨為首的龜山商社殘余核心成員。
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方面。則沒有任何傷亡的記錄。
中國和日本的官方。不論當時還是后世。對此事始終不稱“若狹灣之役”,而稱為“若狹灣事件”。
對于“若狹灣事件”,歷史教科書上的權威記述是這樣的:
倒幕派公卿和長州藩士謀殺孝明天皇的陰謀敗露,鋌而走險,火燒皇宮,趁亂挾持明治天皇出逃,在若狹灣被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追上。但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伊東佑亨等堅決不肯投降,四船自沉于若狹灣。
民間和野史。對“若狹灣之役”,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長州藩船隊確實不肯投降,但不是“自沉”,而是進行抵抗和試圖逃跑,結果在戰斗中被一一擊沉。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根本沒打算和長州藩船隊談判,也根本沒打算接受投降,一開始就是要擊沉這四艘船的。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不知道天皇在船上;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是知道天皇在船上的,炮擊長州藩船隊。就是要“斬草除根”。
總之,除了官方的“權威發布”,不論哪種觀點,都沒人認為長州藩船隊是“自沉”。
關于越前藩藩主松平慶永在此事中的角色,人們普遍認為,他迫于壓力,出賣了天皇一行。
越前藩以敦賀港出現幕府密探為由,要求長州藩船隊自敦賀西移小濱,其實是為了拖延長州藩船隊的行動,以便有時間向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報信——中美特混分艦隊已提前在越前岬東北海面埋伏。
至于松平慶永受到了什么樣的壓力,幾乎是眾口一詞:中國“東進支隊”的統兵將領叫幕府給松平慶永傳話:越前藩如果不配合,中國“東進支隊”在完成對琵琶湖地區的搜索后,即“進入”越前藩。
“進入”越前藩后會干些什么,也不必說了。
相當長的時間內,在中國和日本,“若狹灣事件”都是歷史研究的禁區。事件的當事人,主要是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的官兵,不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對此事都諱莫如深,幾乎所有人都“把事件的真相帶進了墳墓里”。
“若狹灣事件”多年之后,在日本,一支叫做《若狹灣啊若狹灣》的歌謠悄悄地流行開來,曲調悲涼,似乎在隱晦地表達著什么。
“若狹灣啊若狹灣,海水渾濁啦,河豚游走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水晶濱的沙灘不聲響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太郎忘記怎么翻跟斗捕魚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次郎你跑到哪里去了呀。”
有幾點略作說明:若狹灣以海水清澈、透明度高見稱;若狹灣潮水流動性好,非常適合河豚生長,“若狹河豚”是和“馬關河豚”齊名的美食;若狹灣美濱町的海水浴場,有“水晶濱”之稱,這兒的沙灘,因踩在上面會發出聲音而被稱為“會響的沙灘”;若狹灣的漁民,一直承襲著一種古老的“翻跟斗捕魚”的作業方法。
明治天皇睦仁是孝明天皇統仁的次子,有人偷偷地說,歌謠中的“次郎”,說的就是這位少年皇帝。
若狹灣的戰報,以“絕密”的等級報到了馬關的關卓凡處。
關卓凡看完戰報,輕輕舒了口氣:歷史真正翻開了新的一頁。
關卓凡交代下去:第十六團和第十五團換防,由第十六團負責馬關防務,第十五團、海軍陸戰隊、近衛團以及炮兵一部,共同組成“第二東進支隊”,他本人親自率領,目的地:江戶。
這就是他之前說的派給第十五團和海軍陸戰隊的“體面差使”。
這一次,走的是海路。
“翁貝托國王號”為旗艦,六艘美艦擔任護衛,另有四艘運兵船,組成中美聯合艦隊“第二特混分艦隊”,東出馬關海峽,入周防灘,走瀨戶內海,半路停靠大阪。再由大阪啟程,出大阪灣,經紀伊水道,走太平洋外海,入江戶灣,最終抵達江戶城。
之所以這么安排線路,是因為,一來在大阪有事情要辦;二來長州藩全藩覆滅,瀨戶內海已經變成安全的航道,而近海岸航行,可以陳設兵威,“翁貝托國王號”的龐大身軀,會給瀨戶內海南北兩岸西南諸藩以更直接的震撼。
“第二特混分艦隊”載“第二東進支隊”上路之時,京都正在大動干戈。
松平容保主持,新選組局長近藤勇執行,幕府對倒幕派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捕。所有倒幕派的皇族和公卿,都以“有謀逆毒弒先帝的嫌疑”而被逮捕,包括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和其父幟仁親王。
“禁門之變”時,有傳言進擊“御所”的長州藩兵是有棲川宮家帶的路;“禁門之變”后,幟仁親王、熾仁親王父子倆便被京都守護職抓了起來。孝明天皇雖然生氣,但畢竟都是皇族一脈,下不去死手,只是免去這爺倆的“進宮議事”的資格,命他們“閉門思過”。
因此,孝明帝暴崩的時候,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父子正在“蟄居”之中,門都出不去,“毒弒先帝”神馬的,還真不關他們的事。
新帝即位之后,朝廷大小事務都握在中山忠能、中御門經之、巖倉具視幾個人手里,明治小皇帝和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的感情雖好,可暫時也顧不上他,連正式的“解除蟄居”的敕令都沒來得及頒給他——所以,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父子被捕,是真有點冤枉。
但有棲川宮熾仁親王是中國的張軍門點名要抓的人,松平容保當然照辦,反正這兩父子“倒幕”的帽子是摘不掉的。只是松平容保還沒有想明白,張軍門為什么對這家人這么上心。
其實,有棲川宮家和德川家的關系相當密切,歷代通婚,有棲川宮熾仁親王本人就娶了德川慶喜的異母妹妹德川貞子。想一想他先是被德川家搶走了未婚妻,后來又娶了德川家的女兒——呃,真是有趣。
不過,在殘酷和冰冷的政治現實面前,這些姻親關系,并不能給圍城中人帶來真正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