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四章 不僅僅是譬喻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4-10-15
 
曹毓瑛跪前一步,說道:“回兩宮皇太后,本朝之前,中國日本之間,攏共發生過四次戰事。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這第一次,是在唐朝高宗時候。當時,朝鮮三國鼎立,是為高句麗、百濟、新羅。其中,高句麗最是桀驁不馴,百濟則助紂為虐。高句麗、百濟做成一路,一起侵凌新羅。高宗皇帝扶順懲逆,派大軍渡海援救新羅。”

“百濟和日本素有勾結,日本派出援軍,共計戰船四百余艘,與唐朝水師合戰于白村江,結果被唐軍打得全軍覆沒。”

“這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元朝世祖時候的事情。元世祖以日本不服王化,先后兩次派大軍渡海征日,但是兩次皆敗。這其中,后一次情形尤慘,十萬大軍,生還中國者,不足什二。”

“這第四次,是前明萬歷年間的事情。日本大舉侵掠朝鮮,數月之間,便幾已占領朝鮮全境。朝鮮為明藩屬,一向恭順,神宗皇帝興滅繼絕,出兵援朝。這場仗,前前后后打了六年半,總算把倭寇逐出了朝鮮。”

慈禧沉吟道:“中國和日本打了四仗,在朝鮮打的兩仗,都打贏了;在日本打的兩仗,都打輸了——是這樣子么?”

曹毓瑛說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慈禧微微一笑,說道:“好啦,我們姐倆心里面有數了。”

軍機處下值,幾位大軍機相互拱手作別。

獨有寶鋆,笑嘻嘻地對恭王說道:“我們家廚下的那個大祥子今兒請假,別的廚子做的菜沒法吃,六爺,容我到府上蹭頓飯吧?”

恭王一笑。一先一后,和寶鋆上了恭王府那輛裝飾華麗的后檔車。

一上車,寶鋆的臉就放了下來,鼻孔中重重地吐出長氣。他冷笑了一聲。說道:“關某人的這個郡王。是封定了!”

恭王不動聲色,說道:“哦。何以見得啊?”

寶鋆不滿地看了恭王一眼,說道:“六爺你裝什么傻?今兒‘叫起’,‘西邊的’話里話外,不都是這個意思么?”

恭王微微一笑。不說話。

寶鋆冷笑說道:“我看,‘西邊的’這些日子,很讀了點書!很查了點檔案、史料!要么就是事先有高人指點!這個‘不熟悉’,那個‘不曉得’——其實人家心里‘門兒清’,就是在那里等著話頭呢!”

恭王還是不說話。

寶鋆自顧自地說道:“拿福康安做譬喻,什么意思啊?當年福康安如果打下陽布,捉住廓爾喀的國王。不就封王了嗎?關某人可是把長逆里外上下、連地帶人一勺燴了,甚至把人日本的皇帝都弄回來了——福康安沒做到的,關逸軒都做到了,還不該封王?”

恭王皺了皺眉眉。說道:“你小聲點。”

寶鋆“哼”了一聲,掀開車窗簾角,往外邊望了一眼,放下簾子,說道:“沒事。”

他回過身來,說道:“打廓爾喀的時候,福康安的爵位是一等嘉勇公——嘿,連一等公都能封王,貝子就更不用說啦!”

講到這里,覺得口渴,于是自己動手,拎起車里面的“茶搭子”,倒了一杯溫茶水,咕嘟咕嘟喝了下去。

所謂“茶搭子”,就是以厚棉布包裹茶壺,用來保溫。不要小看這個原始的“保溫壺”,在清朝,這是所謂“八分”之一。“八分”是八種特殊的待遇,原則上,“奉恩輔國公”以上爵位人士才能夠享受,“不入八分鎮國公”以下爵位人士是不能夠享受的,不然就有“僭越”之嫌。

寶鋆緩過氣兒來,繼續說道:“還有,‘中國和日本打了四仗,在朝鮮打的兩仗,都打贏了,在日本打的兩仗,都打輸了’——啥意思?不過是說:中日都在客地,中國才能打贏日本;到了日本的地頭上,中客日主,就打不過人家了!嘿嘿,關某人可是在日本打的仗,而且打贏了!這下子可好,別說元世祖了,唐也好,明也好,統統比下去了!這還不該封個王?”

慢慢地,恭王臉上隱約的笑容不見了。

寶鋆冷笑道:“‘西邊的’也罷了——關某人是她的心頭肉;我就不明白了,文博川和曹琢如兩個,怎么也一路順著‘西邊的’的意思說話?”

恭王再一次皺起了眉頭,說道:“你別胡說!博川和琢如兩個,都是實話實說,沒說一句不該說的話!”

寶鋆不說話了,過了半響,終于還是耐不得,冷笑著說道:“六爺,你可真是菩薩心腸!”

又過了半響,寶鋆咬牙說道:“安德海那件事,咱們就不該幫他!甚或……”

他斟酌著用詞,話頭暫時斷了,但恭王知道他的意思:無非“落井下石”四字。

恭王不能不說話了。

他輕輕嘆了口氣,說道:“佩蘅,你為我好,我能不曉得嗎?可是你的這個想頭不對。”

寶鋆抬起頭來,看著恭王,意有所詢。

恭王說道:“這好比,小兩口正好得蜜里調油,因為一件什么事情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以為可以趁機取利,對女人說:你男人確實不好!你想,這個女人會有什么反應?”

寶鋆皺起了眉頭,不說話。

恭王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女人只怕立馬調轉矛頭,罵這個外人:‘關你什么事?你有什么居心?’夫妻倆反倒會冰釋前嫌,一致對外了!”

寶鋆“嘿嘿”一笑,說道:“六爺,你這個‘小兩口’的譬喻,有意思!”

恭王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就是個譬喻而已。”

事實上,寶鋆也好,恭王也好,都曉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譬喻。

兩宮皇太后,尤其是圣母皇太后,和關貝子可能“有染”,在宗室乃至市井之間,是早被口水泡爛的一件事。

最大的證據,其實就是安德海進讒被殺那件大風波。

風波的起因不是秘密:關卓凡被黜出弘德殿,緣于安德海報信圣母皇太后,關卓凡“收”了那個呂氏。

兩宮皇太后因為這個為難功勛首輔,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勝保,都被拿問下獄了,朝廷也沒用“偷取賊妾”來說事,何況正在熏灼鼎盛的關卓凡?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因妒生恨。

慈禧和關卓凡的真實關系,恭王不能不關注。但關注的原因,是要搞清楚政治對手的實際地位和力量,而不是借此打擊對方。

有清一朝,男女貴人間發生的不倫情事,是永遠不會被拿到臺面上來的,這是清朝的“政治潛規則”。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利用這種事情打擊政敵。

乾隆朝,皇后那拉氏孤守后宮,和太監淫戲。事發后,高宗做的,不過是把當事太監遠遠地打發到黑龍江去而已。相關消息,對外是嚴密封鎖的。

安德海事件中,恭王的判斷是,關卓凡絕不可能因為呂氏一跤跌倒,再也爬不起來;而“恭系”如果落井下石,只會如他對寶鋆說的:適得其反。不但打不倒關卓凡,還會為己種禍。所以,不如賣關卓凡一個人情,一起做掉小安子。

反正,安德海是恭王欲殺之而后快的人物。能夠借這個機會除掉小安子,也很好。

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一次那一跤,恭王真正是跌疼了。他再也無復當初的銳氣,和關卓凡硬碰硬地正面對抗了。

曾國藩對恭王的評價,“恭邸極聰明而晃蕩不能立足”,十分到位。

安德海事件,恭王選擇了和關卓凡合作,固然有“見機”、“順勢”甚至“軟弱”的因素,但也要承認,這是恭王對國家負責任的表現。

恭王也承認,關卓凡是宗室中“不世出”的人才,國家需要他;最關鍵的是,關卓凡手里掌握著帝國最強大的一支軍隊,如果大家真的翻了臉,恭王不能想象,局面會最終演變成什么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