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二十六章 表面文章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亂清 | 青玉獅子   作者:青玉獅子  書名:亂清  更新時間:2014-11-03
 
最關鍵的是,這是“明發上諭”,不是“奏折交議”,就是說,這是既定的決策了,是“成法”了,不是拿來給你們討論可行與否的。當然,也沒人攔著你唱反調,但“上頭”因之改弦更張的概率極低——上折反對,除了得罪當權者,并叫“上頭”覺得你不識大體、不知進退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特別是在現在的這個節骨眼兒上。

這件事情,臺下一直如鼎如沸,臺上一直波平如鏡。最終,沒有任何人上折對之發表任何“正式的”看法。

對于“太后勞軍”、“兩宮閱兵”這種“開天辟地未之有也”的天大事情,朝廷上下,居然完全吞聲不語,真正是一個奇跡。

這個情形,是一個重要標志——這意味著,關卓凡秉政中樞之后,經過了一系列的對內對外斗爭,權威終于得到了初步的鞏固。

當然也有人暗地里痛心疾首:道路以目!

不過,沒有多少時間給保守派們捶胸頓足,“天大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叫人應接不暇。

第一件,是兩宮皇太后和皇上,要接見日本的女天皇了。

主持其事的禮部,領這個差使之時,上上下下個個興高采烈,以為這次可有風頭出了;但真正著手之后,很快便發現,真是愁死個人!

本來理藩院也想插手這件事的,后來被關卓凡踢了出去。因為理藩院主管蒙、藏、回等地事務,如果讓理藩院參合進來,就會給人一個印象:中國將日本視為藩屬。

而關貝勒定的調子非常清晰:日本不是中國的藩屬。在禮儀上。中、日兩國必須“相敵”——就是“相當、相匹”之意。

這種禮儀。不要說本朝所無,明、元、宋、唐、晉、魏、漢、秦,一路上去兩千年,也從來沒有見過啊。

再上去,戰國、春秋,國君之間,“相敵”的倒是不少,可那都是諸侯會盟。公侯伯子的,拿來比擬天子,也不成體統啊。

再上去,三代之事,禮制散佚,渺不可考,似乎也沒有可以參詳的例子。

唯一比較接近的“故事”,是前漢宣帝時,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降。

其時,漢有司咸曰:“單于非正朔所加。王者所客也,禮儀宜如諸侯王。稱臣昧死再拜,位次諸侯王下。”

宣帝同意了“以客禮待之”的原則,但指示要提高具體待遇,單于應“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把單于視為“王者所客”,“位在諸侯王上”,就隱然有“相敵”的意思了。而且,見面的時候,宣帝還“詔單于毋謁”,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客氣。但呼韓邪單于畢竟還是“稱臣”,所以,這個“故事”,依然不好用。

幾千年來,中國的對外交流,一直不存在現代意義的外交。畿服、冊封、羈縻、朝貢,不論叫什么名字,中國人眼中的世界,本冇質上都是一張以中國為中心的散射狀大網。在這張大網中,中國居天下之中,高高在上,王八之氣四射;別的國家,只有誠心向化、納頭便拜的義務。

在中國的青年時期,國人的心態還是比較健康的,承認在這張大網之外,另有天地,和中國的關系,是彼此獨立的。比如漢朝之于安息——帕提亞、大秦——羅馬。這是對自己勢力不能遠及其地的務實態度。

中國年紀愈大,國人的心態便愈加扭曲。到了清朝中后期,干脆就不承認這個世界上還有“漏網之魚”。不論哪個國家,不論距中國有多遠,不論以前有沒有聽說過,凡派了使者到中國來的,都叫“朝貢”。

既然都是來“朝貢”的,自然就都是臣下。天無二日,中國的禮儀制度中,根本沒有給一個外國國家元首留下同中國皇帝平起平坐的空間。

這套嗑,從道光朝庚子年英人炮擊虎門大角炮臺始,便注定嘮不下去了。

這套東西不改,中國就無法正常對外交往,中國就不能真正融入國際社會,中國的近現代化就無從談起。

改,就從接見和櫻天皇改起吧。

從這兒下手,保守派也相對容易接受。日本的政治、經濟,已被中國事實上控制,中國皇帝以平禮接見和櫻天皇,在朝廷內部,盡可以看做一種特殊的“禮遇”,看做行“羈縻”之事。這樣,保持著高高在上的施舍心態,保守派就不會有什么屈辱感。

事實上,雖不中,亦不遠。

原時空,坐上“大滿洲帝國皇帝”的位子沒多久,溥儀出訪日本。對這個地道的傀儡,日本皇室和政府卻極盡禮數。

溥儀乘坐的日艦“比睿號”進入橫濱港,數十架飛機空中編隊致禮;天皇二弟秩父宮雍仁親王在碼頭迎候。

到達東京,天皇裕仁親率王公親貴和全體內閣到車站迎接;國宴款待,檢閱軍隊,凡同時出現在公開場合,裕仁和溥儀,必出則同車,入則并行。

更有甚者,天皇的母親貞明皇太后,打破常規,在后宮宴請溥儀;宴后,和溥儀挽手游覽御苑。呃,您沒有看錯,確實是日本皇太后和“滿洲國皇帝”攜手同游御苑——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想一想,也是……醉啦。

本時空,溥儀這個家伙不知道還能不能生出來,如果還是能生出來,老子抽他的屁股。希望四十一年之后,老子還沒有掛掉吧!只是,現在才1865年,連溥儀他老爸都還沒有生出來呢。

略略離題,關貝勒的意思是:向原時空的敵人學習,該做的表面文章要做。而且,做,就要做足。

不過,這篇文章確實不大好做。

單是舉行典禮的場地,就幾乎讓禮部“宕機”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都不能選。

先不說選擇“三大殿”是否合乎儀制,就說“基礎設施”,“三大殿”就不能滿足要求了。

太和殿和保和殿,殿中都有高臺丹陛,上設寶座。典禮上,兩國元首必同時上座,如果典禮在太和殿或保和殿舉行,高臺丹陛上就一個寶座,怎么坐?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典禮上,與禮的中國官員,向小皇帝、兩宮皇太后行的禮,和向日本女天皇行的禮,是不一樣的。如果兩國元首同在高臺丹陛之上,如何能夠分別受禮呢?

(今天更得晚了一點,各位書友見諒)◇(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