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已停,天色放亮,白皚皚的太金山籠罩在飄渺的晨霧中。
小木屋里爐火早已熄滅,練了半夜拳喝了半夜酒的吳銘一覺醒來,只覺得滿腦子還都是昨日的點點滴滴,怎么也忘不了雨中臨別時那張凄美的臉龐,那雙蓄滿晶瑩淚花的眼睛和嬌弱顫抖的身軀。
良久,吳銘長出口氣,撐起身子披衣下床,來到早已熄滅的壁爐前點燃一截油松,慢慢架起干柴燒起爐火,繚繞的青煙過后,橙色的火焰熊熊燃起。
吳銘在壁爐前盤腿而坐,凝望火苗梳理腦海中復雜的情愫,心里充滿矛盾與茫然,他始終弄不清楚昨日為何在雨中追上去,為何送完雨傘之后竟然還把人送下山?難道僅僅是憐憫?或者是潛意識里的沖動?
一個又一個難以明晰的問題,猶如亂麻般糾纏在一起,似乎永遠也理不清,更讓吳銘難以接受也無力改變的是,按倫理來說,那個汪月涵還是他這副身子的嫂子!
沒錯,汪月涵是陳繼堯次子陳仲康的妻子,這本來與吳銘毫不相干的事情,如今卻隱隱刺痛了他,吳銘繼承了如今這副皮囊,同樣也別無選擇地要面對已經逝去的“母親”的恥辱,陳繼堯年輕時犯下的罪孽確實難以寬恕,還有那個駕車撞死“母親”的管家,這些人如今都活得好好的,估計活得還非常滋潤。
火堆邊沿的銅壺嘴“嗞嗞”冒出熱氣,吳銘從呆滯狀態中醒來,側身抓過一只碗倒滿水,緩緩放到嘴邊一口口喝下去,久存腦中的愿望愈發強烈:“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
吳銘放下碗,走到床頭移開大木墩,掀起木板拿出包裹在藍布中的武裝帶和毛瑟手槍,從皮質彈匣中拿出個十發彈夾,抽出手槍拉開槍機,熟練地壓進子彈合上槍機。
“篤篤!吳大哥,我是正剛。”田正剛洪亮的聲音從勿外傳進來。
吳銘隨手把毛瑟手槍插進后腰,拉緊棉袍前去開門,田正剛樂哈哈的臉出現在眼前。
“天晴了?”吳銘將目光從室外收來,把滿頭大汗的田正剛迎進屋內。
“昨晚后半夜又下了好一陣,今早出大太陽,只是山道滑溜溜的不好走,恐怕我們要等兩天才能進山。”田正剛快步走到壁爐前,撿起吳銘扔在地板上的大腕,自己倒上碗熱水咕嚕嚕大口喝下,再也看不到之前的拘束和客氣。
吳銘坐到矮桌與壁爐之間,順手撿起木柴扔進爐里:“等兩天沒關系,祈真觀的繼任道長也沒來接任。正剛,村里的農活忙完了?”
“早在春節后家家戶戶就已下地,勤快點的早干完了,我家田里的秧苗都快一尺高了。”田正剛放下碗就問:“吳大哥,能不能把那支漢陽造拿出來讓我過過癮?”
“自己去拿吧。”吳銘懶洋洋地回答。
田正剛興奮地跳起來,幾步跨到床頭木墩旁,從已經打開蓋板的槽子里抓起步槍和帆布彈帶,回到壁爐前樂呵呵地撥弄起來,拉完槍栓練瞄準,裝上子彈又卸下,沒一會功夫,這支漢陽造就讓他玩得順順溜溜的,要不是吳銘告誡,擔心槍響會讓山下聽到,田正剛早已經跑出去打幾槍過過癮了。
放完羊之后兩人開始做飯,用完午飯再次聚在壁爐前擺弄槍支,彼此感情迅速升溫,田正剛對吳銘的稱呼已經改變,“吳大哥”的“吳”字不知不覺省略掉,變成了“大哥”。
吳銘也從田正剛嘴里了解到許多信息,對周圍環境、習俗、周邊各村鎮的情況有了更深認識。
令吳銘意外的是,比自己還小六歲多的田正剛也是個好獵手,田正剛說起自己大哥的狩獵本事時眉飛色舞由衷敬佩,涉及到自己的本事也不含糊,似乎除了他大哥,方圓百里沒有能勝過他的。
交談中得知,田正剛五歲就上村中私塾,七歲起跟隨伯父練武,十三歲就跟隨自己大哥進山打獵,經常在人跡罕至的群山里轉悠三五天,從小到大沒有一次空手而歸,家里前年秋天新建的正房,就是他和他大哥幾年來賣毛皮和山貨賺回來的,什么下套子、連環坑、挖陷阱、設檑木、裝鐵夾等等技能,幾乎沒他不會的,每每說到得意之時,他臉上洋溢的自信神采,讓吳銘都暗暗為之感慨。
田正剛留了下來,他上山之前對家人說要到祈真觀幫忙幾天,家人沒有二話,老娘子還叮囑他要知恩圖報,不要舍不得力氣。有了田正剛的陪伴,吳銘的日子不再那么孤寂。
吳銘抓緊時間前往祈真觀,與勤勞壯實的田正剛一起為即將到來的觀主承智打掃道觀,準備好足夠的柴火,清理好灶臺和廚房,還得照顧好小承元留下的二十幾只羊。
次日中午,承智道士終于領著兩個小徒弟和兩個雜役來到祈真觀。
三十一歲的承智道長身材偏矮,蓄著兩撇漂亮的小胡子,面容肅穆話語不多,談吐文雅彬彬有禮,他放下行囊就跟隨吳銘里里外外走完一圈,看到一切都干干凈凈整整有條,道謝的話一直不停,并吩咐吳銘如有時間可隨時來找他聚聚。
吳銘禮貌地答應下來,告辭后返回自己的小屋,心里的一份牽掛也隨之放下,且不說承智是秉真道長的大徒弟,與承宗、承元是師兄弟,僅從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點來說,怎么也得有始有終。
第三天仍是陽光普照的好天氣,準備好一切的吳銘和田正剛悄悄進山。
對吳銘而言,進山打狼是為了聯系槍法,檢驗這段時間來獨自練槍的體會,積累經驗增加以后保命的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緊張情緒的排解和發泄,他需要通過高強度的體力消耗,來暫時忘記腦海中繁雜的情愫。
煌固鎮陳家大院西苑里,病了好幾天的汪月涵清減許多,她吩咐丫鬟小珍打開關閉多日的窗戶,目光掠過冷冷清清的花園,最后凝望著遠方的太金山久久不動,一雙大眼睛因臉型的消瘦顯得更大。
陳家二少爺陳仲康春節后就趕往南昌任上,沒有攜帶生病的妻子一同前往,陳家人也知道自去年弋陽方志敏幾次暴動之后,整個上饒到鷹潭的局勢很不安穩,沿途各縣鎮槍聲不斷盜匪橫行,加上媳婦汪月涵年前受到驚嚇病體未愈,前幾天到祈真觀還愿又突遭風雨,使得病情反復不宜長途跋涉,暫且留在家里休養,因此,計劃好趕赴南昌的汪月涵和丫鬟小珍只能繼續留下來。
陳家老爺子陳繼堯對性情婉約的兒媳婦比較滿意,媳婦出身名門知書達理,尊老愛幼善待家人,唯一覺得不足的是身體嬌弱,性格有些偏冷,從去年秋天結婚到現在,全家上下沒幾個人見過兒媳婦的笑容,似乎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
陳家大太太、二太太對兒媳婦卻是很不滿意的,認為兒媳婦雖然出身汪家大族,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文化人,但與自己留洋回來步步高升的兒子相比,還差那么一大截,沒理由拿捏身份不茍言笑,而且這個兒媳婦整天愁眉緊鎖,一點也不喜氣,怎么看都不像旺夫之人,兩位太太甚至在私下取得共識,等待一年半載之后,再給陳家唯一剩下的寶貝兒子娶兩房妾室,省得汪月涵那副病懨懨的身子和愁眉苦臉的樣子令人心煩。
只有年逾三十歲的三太太對年輕美貌的兒媳婦沒有任何意見,三太太出自廣豐富商家庭,出身不高,但從小識字,性情寬厚,不像大太太二太太那樣整天擺架子,非得讓病兮兮的兒媳婦每天早上過去請安心里才舒服。
自汪月涵進了陳家,三太太每隔兩天就到西苑探望,陪兒媳婦說說話,聊聊天,討論一下古詩詞,議論一番如今正在蓬勃發展的新文化運動,還不時在陳繼堯耳邊說兒媳婦聰慧嫻淑外柔內剛,是個難得一見的才女。
總的來說,汪月涵在陳家的日子不怎么好過,雖然從小喪母的汪月涵外表柔弱內心堅強,但她心中的寂寞與傷痛沒有誰能知曉,她在兩個家族的操持下嫁給陳仲康之婚姻轟動一時,外界普遍認為兩人郎才女貌如同天作之合,羨慕者嫉妒者大有人在,可其中甘苦又有幾人能夠體會。
對于公公陳繼堯,汪月涵是非常尊敬的,對投身于國民革命戰死在武昌城下的陳家長子陳伯安,汪月涵更是無比崇敬,唯獨對叔叔汪道涵的包辦婚姻、對滿口新詞華而不實的丈夫陳仲康沒有半點好感,但木已成舟悔之不及。
這種折磨人的無力感,讓汪月涵心中的痛苦日盛一日,卻又無處發泄,直到無意中見到吳銘。
見到吳銘的第一眼,汪月涵震驚不已,吳銘不但與陳家大堂墻上懸掛的、令人敬仰的黃埔英雄陳伯安的照片如同一人,而且與公公陳繼堯也長得七分相像,如果說是純屬巧合,汪月涵絕不相信。
更要命的是,從見到吳銘的第一眼開始,吳銘英俊冷漠的獨特氣質,以及深邃的蘊涵淡淡憂傷的眼神,瞬間觸動了汪月涵的心靈,那種似曾相識卻又道不清說不明的悸動感越發強烈,特別是汪月涵在危急關頭獲得吳銘搭救之后,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等到吳銘在大雨中給她送傘時,她的心緒她的情感再也無法壓抑。
她時常在想,吳銘此刻正在干什么?這種感覺日盛一日,令她備受煎熬。
第13章孽緣
第13章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