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月  第三百一十四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穿越 | 世家 | 盛唐風月 | 府天   作者:府天  書名:盛唐風月  更新時間:2015-06-01
 
崔儉玄有杜十三娘親自督促備考,杜士儀自然分毫都不替他擔心。(搜讀520)隨著藍田縣主這位上躥下跳女演員的黯然退場,洛陽城中的暗流涌動也為之消停了下來。身在門下省任左拾遺也已經快三個月了,杜士儀已經習慣了每日閱讀大量制書敕書誥旨的日子,從抄錄到存檔,再到將那些不合宜的挑出來封還,乃至于上書陳奏,這對于他來說得心應手,閑時還能抄錄書卷。

轉眼間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次日便是洛陽縣明經科的縣試,杜士儀趕早上朝后,和其他拾遺補闕之類的同僚一起,在宣政殿領了端午節所賜的林林總總一整套十幾樣賜物,全都在一個大包袱里裝著。而別的官員盡管也有賜物,但如他這般低品官員,多半就是尋常粽子,連長命縷都不知道能撈著一星半點,這也讓幾個年已三四十的拾遺補闕異常志得意滿。

每年逢年過節,最是他們這些位低職重的官員享受尊榮的時候,尤其是陪侍皇帝登洛陽宮南城樓,看洛水之上彩舟競渡,百姓于洛水南岸夾道歡呼喝彩,更是人人神采飛揚

杜士儀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場合,他對于這種看熱鬧的方式倒是無可無不可,尤其是這種時刻禮儀多規矩大,若不是左右同僚都興奮得如同打了雞血似的,他也不好意興闌珊,否則他根本提不起多少精神。好在登高觀賞這彩舟競渡的李隆基眼看群臣一片肅然,欣然說了一句今日佳節,諸卿隨意,一時整整齊齊的侍臣隊列很快隨著天子之言而四散了開來,他立時便找了個角落,迥異于那些想要擠進天子身邊,意圖能在關鍵時刻一語博彩的官員。

而就在這時候,他只聽得身后仿佛有動靜。察覺到有人接近,他忍不住有些意外,下一刻,有人在他肩膀上輕輕一拍,繼而就嘿然笑道:“杜拾遺倒是躲懶,其他人都到陛下身邊去拾遺補闕了”

杜拾遺和杜士儀,這名字和官銜竟然讀音幾乎相同,這也是別人在杜士儀官授左拾遺之后用來開玩笑的由頭之一。

盡管這聲音不算頂頂熟悉,但今日能有份在這城樓上觀賞彩舟競渡的熟人屈指可數,如源乾曜和裴璀這等高官斷然不會如此隨性,因而杜士儀輕而易舉就猜到了背后之人是誰,當即頭也不回地笑說道:“宇文監察如今最是炙手可熱,還不是一樣躲了清凈?這時候往御前湊,頂多是一首好詩得了陛下褒獎,可治國平天下,又不是一首詩就能夠的,必得扎扎實實下苦功夫,何必苦心孤詣,卻求一個瞬時文名?”

宇文融盡管也算是出身世家,自幼讀書,可卻詩文平平,因而對文名卓著的人素來敬而遠之,對杜士儀另眼看待,卻也是因為杜士儀當年觀風歸來,首奏云州逃戶一事。后來打了兩次交道,他覺得杜士儀文名赫赫卻并不孤高,此刻更是覺得人對自己脾胃,當即笑了起來。

“你這話我愛聽只會做詩,不懂時務,卻還心比天高,豈不知道真做起事情來樣樣上不了手”也許是在底層廝混了太多年,宇文融說著便帶上了幾許怨氣,“就因為這些詩文得了好名聲,做什么都被人稱贊,一路順風順水青云直上,可實則有幾個真本事的?我如今領著推勾使和檢括逃戶使,也不知道多少人往我這里舉薦了人,唯有你舉薦的郭荃最得我心意”

“郭兄得上峰若宇文監察,那也是他的福氣了”

杜士儀假作沒聽出來宇文融這纏槍夾棒似的話里藏話,輕輕巧巧把話題轉到了郭荃身上。果然,宇文融對這個能于而又踏實的下屬很滿意,言語中流露出了舉薦之意——倘若不知道的人,必然會心懷嘀咕,須知宇文融自己也不過是從八品的監察御史,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卻自然而然。

兩人如此閑聊片刻,眼見得洛水之上鑼鼓震天,一條條彩舟猶如離弦之箭似的奮力劃向終點,無論是百姓云集的南岸,還是自己這些人所在的洛陽宮南城樓,歡呼喝彩此起彼伏,就連觀戰的李隆基也站起身來。

“對了,杜拾遺可注意到,今日陪侍陛下觀瞻這彩舟競渡的,不是皇后,而是惠妃?”

除非是瞎子,否則決不至于忽視了這一點。可此刻宇文融一問,杜士儀便仿佛是才發現似的往御座旁邊掃了一眼,這才輕飄飄地說道:“想來興許是皇后殿下身體不適,這才是惠妃代勞。”

“宮中這種地方,病也不是能夠輕易病的。”

宇文融若有所指地提了一句,見杜士儀興趣不大,他便知機地另換了一個話題,又閑談片刻便笑吟吟辭去了。而他這一走,杜士儀換了個地方,又隨意和認得的寥寥幾人說笑幾句,待看著那中間一艘彩舟猶如離弦之箭似的直奔終點,他自然也和別人一樣撫掌贊嘆。而與此同時,他的眼角余光卻一直留心著宇文融,當注意到其與一個三十多歲有些眼熟的年輕男子并肩而立,仿佛相談甚歡,他仔細一回憶,終于想起了那人是誰。

那是李林甫

一場你爭我奪的彩舟競渡之后,群臣恭送天子回宮,繼而便各自回府。在這種端午佳節,除卻少部分運氣不佳的當值官員之外,其余人都可以休假。作為時運不濟那少數人中的一員,杜士儀在這端午節里回到門下省,卻是發現不但官員休假,門下省那數目高達上百的流外吏員,如今也同樣在放假之列,留守的加一塊,連十個人都沒有。

在這種時候,往日也算是繁忙官署之一的門下省便顯得極其安靜,一間間往日坐滿了人的屋子里空空蕩蕩,唯有堆積如山的卷宗一如從前,而捧了眾多賜物跟著杜士儀回來的書令史安義跟著杜士儀進了直房后,小心翼翼地將那包袱放在了杜士儀的書案上,隨即有些殷羨地說道:“歷來賜物,中書門下向來第一,比尚書省那些尚書侍郎都更豐厚些。聽說每歲端午賞賜的細葛宮衣都是宮女親手縫制的,外間最好的裁縫也找不出那樣的好針線。”

杜士儀本沒在意那些賜物,見安義不住用眼睛去偷瞥那包袱,他不禁莞爾。然而,他即便并不是太在乎這些東西的價值和意義,也不會隨意滿足一個書令史的好奇心,當即隨口應道:“陛下恩寵,吾等自當肝腦涂地。對了,昨日那份關于營州軍馬僑治漁陽的文狀,你替我去找一找。”

打發走了安義,杜士儀方才若有所思地打開了那包袱。內中一襲青色細葛外袍,正好和他品級相符,一條五彩絲線的長命縷,一把以飛白寫著端午詩的團扇,一串小巧可愛的九子粽,另有就是艾草雄黃酒等物,御制銀錢兩枚,對于一個八品官來說,確實算得上是豐厚周到得很。他正重新系好包袱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衣袍的手感有些不對,微微一愣后便隨手到里頭掏了一掏,等抽了出來見是一張黃麻紙,展開一看,他不禁愣住了。

草綠長門掩,苔青永巷幽。寵移新愛奪,淚落故情留。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自憐春色罷,團扇復迎秋。

仿佛是當年杜審言的一首宮怨詩

杜士儀怔忡片刻,不禁沉吟了起來。深宮鎖怨婦,不得見君王,因而宮人在這頒賜臣下的宮衣中寫詩訴情,其情可憫,然則其實可疑。盡管唐傳奇中還有紅葉傳情的離奇故事,可寫詩于紅葉讓其順著御溝飄出來,興許還有宮女訴懷的可能,可在如今這等頒賜臣下,必然要挑揀的宮衣中夾一首宮怨詩,而且還是當年李嶠這赫赫有名大文人作的訴懷宮怨詩,這就顯得要多可疑有多可疑了。而且,這一手漂亮的飛白看上去不像是尋常宮人能寫出來的。

思量片刻,他將其將其挑揀了出來,先攏在了袖中,卻不敢馬虎,將所有賜物林林總總又查檢了一遍,確定并無其他夾帶的東西,他這才稍稍安心了幾分。等到安義找來了他要的東西,他看似專心致志地做著手頭的做事,可心里卻少不了思量。

直接將東西呈送天子是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問心無愧的方式,可怕就怕李隆基到時候演一出成人之美之類的好戲,那時候他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至于放著不管,卻又不知道此事究竟是否有后招;至于燒了就更不用提,這等端午節的炎熱季節,除非拖到傍晚掌燈,否則用什么去燒?不是他多疑,如此物事出現在自己的包袱里,一定要處理得快,難道他還得把這么厚厚一張黃麻紙吞到肚子里,那可是貨真價實地折騰人了

一時半會沒有萬全之計,杜士儀不禁有些躊躇地放下筆揉了揉太陽穴,突然只聽得外間傳來了一個聲音。

“杜拾遺,宇文監察來了。”

聽到這一回是宇文融直接到了門下省來,杜士儀不禁心中納罕,連忙吩咐了一聲有請,又親自站起身相迎。等到宇文融進了門,這位大器晚成如今卻炙手可熱的天子信臣四下一張望,當即笑了起來:“都說拾遺補闕最是清要,可這辦事的地方實在是顯得逼仄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