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月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穿越 | 世家 | 盛唐風月 | 府天   作者:府天  書名:盛唐風月  更新時間:2015-06-01
 
歷史上,肅宗李亨和西逃蜀中的李隆基分道揚鑣之后,在一于文武的擁護之下撤往朔方靈武,然后在靈武登基稱帝。(搜讀520)李隆基彼時已經失盡人心,李亨則因為百般受到迫害而在民間加了不少同情分,再加上啟用了郭子儀等人,奪回長安和洛陽之后,皇位總算坐穩當了。和當初李隆基防著兒子一樣,李亨也同樣防著老子,連高力士玉真公主等人也全都遠遠放逐了出去,于是李隆基這位太上皇臨死的時候,不可謂不凄涼。

然而,由于肅宗代宗兩代天子的疑忌以及掣肘,平叛始終不順利,最后還是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先后遭遇一模一樣的子弒其父,以至于叛軍內亂,大唐這才艱難地將這場安史之亂給徹底平息。而作為平亂的功臣,除了郭子儀,李光弼憂死,仆固懷恩叛死,來稹冤死,其他的悍將沒幾個有好下場,而宦官也是自此開始橫行中唐晚唐。杜士儀從前每每讀到這段歷史,總要罵一句活該。

然而現如今,李亨和廣平王建寧王全都死了。李隆基至今尚未冊立太子,而剩下的諸王之中,甚至連榮王這樣頗有文名的都找不出一個來。即便如此,這些龍子鳳孫們跟著陳玄禮回到長安城,面對完全空虛的東宮,還是有不少人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情。大約是看到李隆基這個天子沒了從前說一不二的那種威嚇力,當初十六王宅中那些監院中官也跑的跑,散的散,第一次翻身做主的他們頓時空前活躍了起來。

什么宗室駙馬不得交接外臣,這樣的禁令全都被他們拋到了腦后。從裴寬到王縉再到杜士儀推薦入朝的那些昔日幕佐,尤其是那座宣陽坊杜宅和平康坊崔宅,眾多天潢貴胄都想探一探風聲。當然,也有很想表現自己的諸如盛王李琦,直接跑到裴寬面前,慷慨激昂地表示想要帶兵前往洛陽平叛,被這位左相敷衍了回去之后,他甚至跑到長安城中想要招募市井勇士,最后還是被杜幼麟半強硬地帶著飛龍騎給請回了十六王宅,這才總算老實了一點。

正是因為發現被自己壓制了大半輩子的兒孫們竟是一個個全都蹦跶得無比歡快,李隆基方才更不敢在他們當中選擇一人任命為招討元帥。杜士儀當初就提請過此事,他就含含糊糊不愿答應。因為他實在是擔心,只要這樣的任命一下,那個被選中的人就會以叛軍勢大為由,請求出潼關前往前線,然后借著軍中的支持,回過頭來凌迫自己這個君父

想當初,他不就是這么對父親睿宗李旦的?即便是那些看似老實沒有外出的,他也不敢絲毫掉以輕心,就怕他們是為了麻痹自己。太上皇的日子有多難過,他從父親睿宗李旦的身上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李隆基本打算強行任命吳王李祗為招討元帥的,可只是透出了這樣一重意思,裴寬便表示堅決反對。這位左相年輕的時候喜歡硬頂,連王毛仲的面子也不買,可后來官越做越大,又越發信佛,性子也綿軟了很多,更因為先后經歷李林甫和楊國忠時期,更多的時候只是綿里藏針。可自從成為西京留守一手組織了長安保衛戰之后,裴寬就一反常態變得強硬了起來。李隆基至今還記得裴寬那時候的勸諫。

“吳王能夠在河北河南以及都畿道幾乎全部淪陷的時候挺身而出,確實是宗室當中的不世英才。如若如今是承平盛世,假以時日,吳王必定是又一個信安王。可現在時機不對,叛軍仍然勢大,河隴正在抗擊趁火打劫的吐蕃人,北庭和安西則是一面要出擊石國,一面要和葛邏祿周旋,平叛的主力就是朔方、安北以及河東三路大軍,以及被規勸后反正的懷義可汗,吳王如為征討元帥,軍中民間全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猜測”

裴寬這番話在義正詞嚴的最后,還算是婉轉的——否則他難道直說,陛下有那么多兒孫,一個個都信不過,難不成打算把帝位傳給吳王?

既然知道中書門下兩省可能通不過,政事堂的裴寬就第一個不答應,李隆基方才會瞞著高力士,派出僅有的心腹千辛萬苦抄小道去見李祗,送去了自己的中旨。盡管是中旨,可當年中宗和睿宗那會兒都有過墨敕斜封官,他猜度著李祗只要有一丁點野心,就會借此站出來。這個時候面對既成事實,只要他在長安強硬一點,杜士儀人不在,裴寬難道還能硬逼著他收回成命?所以在他看來,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可人去逾月,杳無音信,只有前線不斷傳來的捷報,今天說杜士儀和郭子儀又收回了那些城池,明天說叛軍狼狽奔逃,后天又是哪幾個叛將投降……總而言之,一連串消息讓長安軍民無比振奮,卻讓李隆基這個天子越發如坐針氈。他甚至打過派宦官前往前頭監軍的主意,可外間早已把邊令誠貽誤軍機禍國的事給宣揚得滿城皆知,如果不是邊令誠已經死了,只怕會被滿城的唾沫星子完全淹死

都是那姜度和竇鍔搗鬼偏偏這兩個在長安守衛戰中立下了功勞的皇親國戚就任監門將軍,竟是得到了長安軍民清一色的支持盡管也有忠于他這個天子的臣子表示反對,又抬出舊例,可卻被更多的人抬出太宗皇帝舊例給壓了下去。如果換做當年,他用得著在乎什么輿論民意,可現在卻不行

“來人,來人”

見外間一個面生的內侍疾步而來,李隆基強壓怒氣問道:“高力士呢?”

“高將軍在內侍監。”

即便是重回宮闈的高力士,也最終卸下了右監門大將軍的職務。君臣之間早已因為李亨之事而出現芥蒂,可李隆基更明白,在身邊內侍于逃亡途中逃散殆盡的情況下,他最能夠信賴和倚靠的人,也只有跟了自己幾十年的高力士,即便高力士和杜士儀同樣有三十年交情。于是,他重重頓了頓如今再也離不開的拐杖,一字一句地說道:“去宣高力士過來,朕要前往禁苑檢視北門四軍”

當高力士匆匆趕來的時候,卻得知李隆基甚至來不及等他,已經執意坐了肩輿前往大明宮中禁苑了。畢竟,南內興慶宮經過多年營建,雖已經足夠天子起居上朝,卻并不像大明宮那樣寬敞,只通過夾城復道和大明宮相連,北門四軍全都位于大明宮的左右銀臺門。隨著陳玄禮率兵回歸,這位跟隨天子最久的當年萬騎大將就上書請辭,他親眼看見李隆基拿著陳玄禮的辭呈憤怒地摔了出去,但最終卻又命他撿了回來,臉上滿是苦澀和無奈。

最終,陳玄禮仍然被留任,高力士則被轉而任命為左羽林大將軍。可從他去禁苑檢視這些禁軍的情形來看,他只能說,當年那支殺二張、誅韋后、逼死太平公主的禁軍精銳,如今已經大不如從前了。人數銳減一大半且不必說,用一句最簡單的形容來說,那就是再也沒了軍魂可對于天子來說,哪怕這支兵馬曾經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玉瑤,卻仍舊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果然,當高力士趕到了左銀臺門,就只見李隆基正拄著拐杖靜靜地看著兵馬操練。他此刻追過來,還帶著一個最不好的消息,這會兒默默上了前去在天子身后站定,卻沒有開口。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方才聽到李隆基頭也不回地問道:“力士,你看左羽林軍這軍容如何?”

高力士違心地應道:“威武雄壯,不愧是禁軍。”

李隆基眉頭一挑,可想到當日真正看見那大軍野戰廝殺的一幕,一直自詡為并非長在深宮婦人之手的他忍不住捏緊了拳頭。他是李旦的庶三子,而李旦則是高宗和武后四子中最年幼的,論理他距離皇位有十萬八千里,所以,他曾經在長安洛陽呆過很久,也曾經外放潞州,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不可謂不多。甚至幾次宮變的時候,他也曾經和當年的萬騎在一起,但解圍長安時那樣的廝殺,他身為天子卻還是第一次經歷。

這些精銳的兵馬,全都捏在一個個節度使手里,而就是他一手造就了這些節度使,不管是安祿山,還是杜士儀

他突然有些意興闌珊,隨即想到杜士儀幼子杜幼麟受命為內外閑廄使,而杜士儀麾下的那支前鋒營也正駐扎在大明宮最北面重玄門外的飛龍廄,他便生出了前往一觀究竟的心思。可他才只不過對高力士透了一句,他就發現身后的人沒吭聲。扭頭去看時,他就只見高力士臉上表情隱晦不明。

“怎么,既還是大唐兵馬,朕就看不得?”

“陛下若是前幾日要去,老奴不敢阻攔,可今天……”高力士終究還是從袖子里拿出了一直攏在其中的紙卷,低頭雙手呈了上去。

李隆基本能地生出了不好的預感。他顫顫巍巍伸手接了過來,等看到那上頭熟悉的字句之后,他的身體就顫抖得更厲害了。他死死咬緊了牙關,可當看到杜士儀為李祗和麾下將士請功,緊跟著又是那齊集了軍中上百個密密麻麻的簽名,全都不會相信叛軍詭計的聲明時,他終于再也忍不住了,劈手就想將這奏疏往地上摔,可手剛舉起來,卻又頹然落下,鼻間呼吸卻異常急促了起來。

仿佛預感到自己隨時隨地就會氣昏過去,李隆基用盡力氣沉聲說道:“就說朕重病不起,宣杜士儀立刻回來,暫緩進兵河北”

不能再讓杜士儀繼續這樣下去了他決不能再容忍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