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重生 | 升級文 | 世家 | 大明望族 | 雁九   作者:雁九  書名:大明望族  更新時間:2014-09-22
 
全本小說吧網址為:www.

.net千萬別記錯哦!

院試只考兩場,分“正場”與“覆試”,考試完三、五天內,就正式出榜

順天府院試,實際上是直隸一地的院試,共有府八,直隸州二,屬州十七,縣一百余的童生齊聚京城。

參加人數,比順天府鄉試與會試的人還多。

院試考場就是府試考場所在,只是同上回相比,這次考場布置比上次更為緊密,考生的座位縮到兩尺一位,要是兩個胖子相鄰,就要伸不開胳膊了。

幸而府縣試前十的考生,要“提堂”考試,不必在外頭的考棚中。

壞處就是學政官與知縣、知府不同,縣試、府試時的主考多是露個面,安排人手盯著考堂就下去了,學政官卻是坐得住的,從頭到尾地盯著堂上諸生。

如今順天府學政,乃去年從翰林院里出來的翰林官,是弘治三年的二甲進士,庶吉士散館后留在翰林院。

這是他主持的第一次院試,沈瑞并沒有什么考試的機巧可投。不過何學士曾將此人的文章整理過兩份,給沈瑞與何泰之看了。

此人做了十多年翰林官,行文風格已經是標準的館閣模式,做出的時文也都是一個套路。

這樣的文章,對于沈瑞來說并不難。

另外此人性情中庸,性子老成低調,是個不愛張揚的人。

沈瑞思量一番,就沒有頭一個交卷,而是等三人交卷后方起身,依舊是“頭牌”出考場。

院試參加的考生多,“正場”結果就要五天后才能出來。“覆試”則是在“正場”結果出來后,“正場”取中的童生,才能參加“覆試”。

“覆試”時除非表現的不好,否則差不多都會過了,出來的排名就是本直省生員排名。

“正場”結果出來,并不是報差報喜,而是街頭識字的閑漢小跑著報喜領

沈瑞這里,因是縣府試“案首”的緣故,并不擔心落榜,對于“正場”的報喜,也就沒有什么好激動的。

等到六月二十二,“覆試”第三天,披紅的報差敲著銅鑼,舉著大紅報單來到沈宅時,沈瑞的臉上才露出笑意。

皇天不負有心人,手不釋卷兩月,體重都熬瘦了小十斤,院試“案首”終于到手了。

大管家早已準備了兩筐炮竹,報差一來,就點起了炮竹。

徐氏早已叫針線上準備了簇新的儒衫儒帽官靴,送到九如居。

接了喜報,冬喜、柳芽等人就服侍沈瑞換裝。

管家早已打發管事、小廝往親戚家報喜,沈瑞從里到外,煥然一新,秀才裝扮,由三老爺陪著,先去上房給徐氏叩頭報喜。

徐氏滿臉欣慰,三太太與玉姐也都是歡喜不已。

沈瑞雖才十四歲,還不是成丁,可今日得了功名,就不會再被視為孩童。

自打二月縣試完了,徐氏與三老爺等人就曉得秀才功名到手,可沒想到他真的這么爭氣,苦讀兩月,真的拼了個院試“案首”回來。

畢竟沈瑞平日所顯露的不過是讀書踏實勤勉,同當年才華橫溢的沈珞不能相比。

沒想到在繼沈珞后,沈瑞也得了個院試“案首”回來,連同縣試、府試,就是一個“小三元”。

以沈瑞讀書的時間與年紀看,實是難得。

“這下踏實了,可當要好好歇幾日,要不我可不依”徐氏扶起沈瑞,看著他的黑眼圈,帶了幾分心疼道。

沈瑞好強,徐氏既欣慰又心疼。要不是沈瑞依舊堅持練拳,在勤勉刻苦的同時作息也能自制,徐氏早就要攔著了。

她雖因大老爺身子不好心中焦急,可也不愿沈瑞因苦讀損了身體。沈家二房幾位老爺已經吃夠了身子不好的苦,難得沈瑞、沈玨兩個結結實實的,要是因讀書傷了身體才是得不償失。

沈瑞帶了赧然道:“是兒子定力不夠,患得患失,要不然出了考場后就該放下。”

徐氏搖頭道:“你這般辛苦地讀書,到了出結果的時候要是無動于衷那不叫有定力,那成了木頭人了。”

三老爺也笑道:“這回終于說了實話,看起你這兩日云淡風輕的,還當你不在意。這樣才正常,你又不是老頭子,如何能心如止水?”

有了功名,哪怕是最低等級的秀才,也是光宗耀祖之事。只因從此步入仕籍,不算民人,可以見官不跪。

因此,沈瑞見過眾長輩后,就又被眾人簇擁去了祠堂上香,告慰祖上。

同一時間,何學士宅邸,也是差不多的情景。

只是同沈瑞的鎮定相比,何泰之則是歡喜得手舞足蹈,難免帶了幾分自得

雖說“正場”過了時“覆試”就多半沒問題,可到底讓人懸心,直到今日放榜才真的讓人踏實下來。

小徐氏亦是喜出望外,她是內宅婦人,兒子向來都交由丈夫管教,對干幼子的功課并不知曉太多,不過也聽丈夫提及兒子的文章還差火候,今年院試多半沒戲,再學習一年明年差不多。

沒想到幼子勤奮刻苦兩月,竟然是過了院試。

這邊她正要打發讓往沈宅報喜,就見沈宅報喜的人過來。

聽聞沈瑞得了院試“案首”,小徐氏倒是并不意外,反覺得本該如此。

想起丈夫說過兒子文章還欠火候的話,小徐氏心中對沈瑞滿是感激。這兩個月,幼子可是將“瑞表哥”掛在嘴上,對上沈瑞在應試上的指點,也同父母兄長提過。

那些應試的技巧,并非是沈瑞獨創,有些是沈家的傳承。

書香門第,都有差不多的傳承。

何家出仕才兩代,祖上貧寒,差的就是傳承。

沈瑞能不藏私,教導給何泰之,足以令小徐氏感激不已。

就是何學士也曾跟妻子贊過:“有大毅力者多有大志向,沈家后繼有人矣若有次女,當搶來做女婿,可嘆可惜了”

小徐氏都能看到沈瑞對何泰之的幫助,更何況何泰之本人。

“若是沒有瑞表哥這兩月指點,兒子肯定過不了,這回瑞表哥又是三元,,娘可要準備份厚禮賀喜答謝”何泰之穿著小號版的儒服,湊到小徐氏跟前道。

小徐氏笑道:“還用你交代,我早就準備好了。改日老爺休沐,咱們請你姨母一家過來吃酒。”

何泰之扶了扶自己的儒巾,帶了幾分迫不及待,道:“不知瑞表哥穿儒服裝什么樣,兒子先過去瞧瞧,也問問簪花宴的事”

看著他滿臉雀躍的模樣,小徐氏不愿掃兒子的興,便道:“去吧,順便問問你姨母哪一日擺酒。兩家里錯開來,省的碰上。”

何泰之忙不迭點頭應了,喚了兩個小廝去了沈家。

看著何泰之穿著儒衫來了,徐氏只覺得喜上加喜,三老爺、三太太則是不免在心里將他與沈瑞比了一比。

三太太娘家家規始然,即便是耕讀傳家,可子弟下場都比較晚,只覺得十四歲中秀才難得,像何泰之這樣十二歲的可稱為“小才子”。何泰之當年九歲就過了縣試,如今名次雖比不得沈瑞,可年紀又小了兩歲,倒是不能分高低,到底是學士之子。

三老爺卻是不以為然,這兩個月他多指點沈瑞與何泰之的功課,對于兩人的點滴進步都記在心上。

要是沒有沈瑞分享筆記給何泰之,還有每日兩篇時文的強訓丨何泰之想要過院試怕是還差火候。

如今何泰之名次雖是靠后,可到底過了院試,一個秀才功名到手。

至于歲科考試,何泰之年紀在這里,倒是無需著急,過幾年參加鄉試也不晚。

何泰之著急忙慌地趕過來,其實就是想要問一問沈瑞考試后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試“案首”,過些日子的歲試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順天府府學的廩生。至于何泰之這里,則是心里沒底,不管是入府學還是入縣學,估計是要是附生。想要更進一步,一兩年之內沒希望。

與其在府學與縣學做個掛名的附生,還不若繼續在春山書院讀書。不少春山書院的學生,就是這樣做的。不僅是附生如此,就是廩生也多半如此。

同縣學、府學的教授、教諭相比,春山書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別去府學,還是回春山書院吧?書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養的,到了乙班老師教導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頭,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帶了幾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認春山書院的先生教導水平高,可是也發現了一個弊端。那就是春山書院的學生太過于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雖沒有形成“春山書院”黨,可等春山書院里的學子入了官場,十幾二十年后,說不得就是隱形的黨派。

大明朝文官治國,翰林院的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頂尖人群,這些人的子弟在科舉仕途上,就比尋常士子起點要高的多。

現下或許沒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時,就是春山書院閉院之時。

沈瑞對于仕途有自己的規劃,無心結黨或是打上某黨的印記。

“有個三元,的名頭在,歲時之時肯定被人盯著,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齊外頭又有什么話?若是過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學的話,又未免顯得狂妄,多半還是要去那邊。”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聞言,眉頭擠成一團:“那以后怎么辦?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順天府官學?我不想離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鄉”是官場必不可少的人脈之一。同順天府官學相比,薈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書院同窗質量更高。如此看來,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這不是小事,且聽聽姨父怎么說

何泰之雖有了功名,可與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爺與徐氏會將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決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護,又得小徐氏溺愛,即便穿著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這一點,嘆了一口氣道:“要是我早點使勁讀書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頭,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處,也就不用這樣難定奪……”

皇城,清寧宮正殿。

壽哥看著手中的紙卷,自言自語道:“沒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試‘案首,,沒白讓孤在父皇面前贊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這倒是意外之喜……

看完記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