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沈家就擺了家宴,為喬氏與沈玨接風洗塵。家宴擺在正房稍間,屏風隔著分了兩桌,徐氏帶著喬氏、三太太、玉姐在炕桌上,屏風外是兩位老爺帶著兩位侄子。
喬氏旅途勞乏,加上喪母之痛,興致不高,出來露了個面,就告罪回去歇息去。
她這般不賞臉,骨肉團聚的氣氛,立時冷了下來。不過徐氏倒是不見惱,叫人去了屏風,兩桌并做一桌,使得氣氛慢慢轉圜回來。
用完晚飯后,沈瑞、沈玨就隨兩位老爺去了書房。三老爺迫不及待,對著沈玨將這一年多的見聞又問了一遍。
沈家幾位老爺感情篤深,二老爺出京這一年多雖偶有家書回來,也多是報喜不報憂。兩位老爺對于二老爺在南昌府任上的事,頗為關注。
沈玨便將二老爺南下這一年的事情,仔仔細細地講了一遍。
二老爺是二甲進士出身,在翰林院熬的資歷,這次下去是從四品參議,京城有個刑部尚書胞兄,即便是左右布政使待二老爺也都是客客氣氣。
倒是同級的參議還有從三品的輔官參政中,有兩個性子孤拐的,與二老爺偶有摩擦。
三老爺聽著,不以為然道:“不過是欺生,二哥雖是好性子,可也不是能吃虧的,又有大哥幫挑的幕友在,定是能應付過去。”
大老爺與沈瑞卻聽出旁的來。
官場上的人,都是人精子,若是左右布政使對二老爺真客氣,那下邊的人怎么敢唱“白臉”?
這些算是“試探”也好,“下馬威”也罷,真正做主的都不是跳出來的人
不過大老爺并不擔心,只要他這個刑部尚書做的穩當,二老爺在外也穩當。二老爺不過是輔官,身邊又有大老爺精心挑選的師爺請客,想要出大岔子也難。
至于沈瑞,則是見怪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真要一團和氣,那也就不是官場。
至于二老爺攜了兩個族侄在任上,并且為沈玲聘了知縣家的小姐為侄婦,將庶務托付給沈玲夫婦之事,大老爺、三老爺的看法與徐氏不同。
他們反而覺得二老爺這個決斷很好,孤身在外任,要是家反宅亂,就容易讓小人有機可乘。二老爺能將家事處置清楚,就不用擔心后院失火,可以專心對外。
二太太雖出身官宦人家,可對干她的管家能力,兄弟兩個還真的一致不看好。
家有賢妻男人不遭橫事,可二太太明顯稱不上“賢”字。
就如這次,喬老太太去世,二太太千里迢迢回家奔喪,將丈夫一個人扔在外頭,就不是“為婦之道”。
要是距離近還好,為了發喪老人,應該回京一次,也是盡孝,可這么遠的路回來也趕不上出殯,就是窮折騰了……
回到九如居時,已經是戌正(晚上八點)。
沈玨進了屋子,就開口要了茶,連吃了兩碗,才覺得嗓子舒服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早知道白日里就不當同伯娘說那么多,等大伯、三叔回來一起說,還能省一遍口水。”
沈瑞則是好奇沈玲與沈琳兩個:“玲二哥看著精明能于,是個打理經濟的好手,在二叔身邊豈不是無用武之地?”
沈玲不到二十歲就能打理京城布莊,可見在商業上有天分,儼然高級經理人的好苗子,去沈州身邊打理庶務、管理家務人情往來有些大材小用。
沈玨笑道:“他可不是二叔挑的,是自己靠上來的。你萬猜不到玲二哥是什么打算”
“是……打算為吏員?雜途出仕?”沈瑞想了想,道。
跟著沈洲南下,娶的又是知縣家的小姐,雖沒有功名,可到底是出自書香門第的沈家,即便不走科舉之路,從小吏做起也是一條出路。
沈玨搖頭道:“二叔當初也以為是如此,有心在衙門里為他補個吏員,玲二哥婉拒了。他跟在老爺身邊,是想要隨老爺讀書……”
士農工商,放棄商賈手段,想要為士,這也是上進之心。
“那玲二哥讀書資質如何?二叔怎么說?”沈瑞道。
沈玲已經年過弱冠,早年不過是啟蒙,丟下書本十幾年,想要撿起來可不容易。不過一通百通,他要是腦袋笨的,也不會將生意打理的那么好。
沈玨道:“二叔說讀書不怕晚,要是認真向學,四、五年下來,一個童生也不怕的。不過南直隸那邊,科舉路艱,想要功名,除了學問,還要看運氣,其他的就不好說。”
說到這里,他臉上帶了笑意:“旁人家是慈母教子,咱們沈家如今出來個‘賢妻教夫,。玲二嫂子不僅出身書香門第,自己也是通讀經史。玲二哥底子差,常跟不上先生教導,私下里都是二嫂子給他開小灶,溫習功課。老爺說,這才是天作之合,就算玲二哥這一代在功名上不得意,娶了這樣一位賢妻,好生教導兒孫,總有改換門庭的時候。”
沈瑞對沈玲的印象頗佳,聽到這里,倒是真盼著他能早日心想事成。
沈玨提及“嫂子”,想起沈瑞訂婚的事,戲謔道:“倒是忘了祝賀二哥定親,想著伯娘或許會早點給你說媳婦,可沒想到會這么快就定親,又是找了個小媳婦。伯娘這到底是著急媳婦進門呢,還是不著急?今年二哥童試三元,,親家那邊定十分引以為豪吧?”
沈瑞苦笑道:“楊學士十二歲舉業,他家大哥子承父業,十二歲過院試。父子兩個都是神童出身,我每次過去,被問起功課來都羞愧不已。童子試算什么?在儒生眼中,鄉試才是正經考試。眼看還有兩年,我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雖說如今與楊廷和名義上是翁婿,可沈瑞提及這位大明名相時,依舊覺得高山仰止。
沈玨輕哼道:“神童怎么了?時了了大未必佳,,咱們沈家傳承還比不過楊家?二哥是讀書時日短,要是早年沒有被耽擱那幾年,從五歲起就正經讀書,十二歲下場應童子試又有何難?”
沈瑞搖頭道:“換了旁人家或許會傷仲永,可楊家詩書傳家,甚重舉業。楊學士不用說了,楊家大哥卻是狀元之才。”
與沈瑞這填鴨出來的“偽神童”不同,楊慎是真神童。
沈玨不樂意聽沈瑞推崇旁人,岔開話道:“不提這個,有一件事我正為難呢,二哥幫我拿個主意。”
“怎么了?”
“二哥還記得沈琰、沈兄弟么?”
沈瑞點頭:“才離開松江兩年怎么不記得?不是說沈琰中舉了么?是不是沈今年也過院試了?”
沈玨神色有些古怪:“沈過了院試,他們一家三口與喬家三老爺一路上京了。”
原來喬三老爺原本要年底嫁女,結果趕上丁憂,親事要延后,不僅自家回來,連帶著女婿一家也都帶回京城。
沈瑞聽了,不由皺眉。
要是喬大老爺沒有惹上官非,喬家并不需沈家庇護,那喬家愿意抬舉親近女婿,靠著自家的人脈銀錢,也不與沈家相于。
可是喬家兩位老爺一個罷官,一個丁憂,正是需要沈家看在親戚情分上看顧的時候,還將沈琰兄弟帶進京,就是想要做什么?總不會是想要讓尚書府這邊認親,提挈血脈親人吧?
要是喬三老爺真有這個念頭,可真是自己找死。
昔日恩怨,即便過去幾十年,可對于二房的影響卻延至今日。
前年冬天徐氏在松江的話,已經表明了二房對于邵氏子孫的態度。
“瞞不住,也不能瞞。明日就直接告訴長輩,早做準備,也省的一時撞見了致氣。當年沈念念不忘歸宗,誰曉得他們兄弟如今是何打算。”沈瑞想了想,道。
沈玨道:“沈琰還罷,有了舉人功名進京備考也說得過去;沈那里,好生入縣學學習,準備歲科考試不是更好?看來也是對兩年后的鄉試沒把握,才這個時候出來。”
沈瑞對于沈琰、沈兄弟的印象并不算壞,這兄弟兩個倒都是讀書的材料,如今都有了功名,要是離得遠遠的,沈瑞只有佩服的。
如今與喬家攪合在一處,沈瑞就覺得心煩了。
喬家,客房。
白氏躺在炕上,輾轉難免。她是地道的南方人,頭一次到京城,很是不適應這邊的氣候。屋子里雖暖和,也沒有炭盆的煙火氣,可她只覺得于燥的不行,嗓子響于。
值夜的婢子聽到動靜,起身問道:“太太可要吃茶?”
白氏“嗯”了一聲,翻身坐起。
婢子點了燈,給白氏倒了溫茶端過來。
白氏一口一口地吃了半盞,才覺得嗓子松快了。
這一折騰,她卻沒了睡意。
她坐起身來,看著幔帳,只覺得心口堵得慌。
媳婦還沒進門,哪里有拖家帶口在親家寄居的道理?喬家那些仆婦嘴里叫著“親家太太”,可神態哪里有一絲恭敬?
同高門大戶的喬家相比,自家是家底寒薄不假,可論起出身來,卻未必低過喬家。
自家長子那般出色,十九歲就中了舉,多少人家主動提親,難道就非稀罕喬家女兒?即便旁人家門第或許比不上喬家,可是正經的嫡出小姐,喬家這位不過是庶女。
明明是喬家主動要嫁女,卻又擺出這樣瞧不起人的姿態,將自家琰哥當成管事家人似的支使個沒完,不僅在南京時如此,這一路上京也是如此,不是欺負人是什么?
喬家沒有子侄?怎么不折騰自家子侄去?
自己好好一個兒子,就要被視為贅婿之流?
白氏心酸難耐,眼淚簌簌落下。
歸根結底,還是因自家沒有根基的緣故,被當成寒門小戶,才會如此輕慢
京城,沈家二房,尚書府。白氏握著手帕子,不由地癡了……
520小說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