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和趙顥死了,其余幾個小兒子聽到消息之后,驚恐不已,也都紛紛自殺。
至于趙宗實其他幾個活著的女兒,趙昭沒有打算深究,女子對皇位并無威脅,不過她們的公主身份都被剝奪了。
為了與廢帝劃清界限,原來的駙馬紛紛休妻,將昔日的金枝玉葉趕出家門,大都下場凄涼。無奈之下,佛堂尼庵成為她們唯一的歸宿,一輩子只能與青燈古佛相伴。
趙昭沒有理會,這種事情上沒有憐憫之心,畢竟她們的父母犯錯在先,父債子女還,天經地義。尤其是關乎皇位爭奪,更要講原則,留她們性命已經算不錯了,至于過什么樣的生活,老天爺說了算。
登基之后,自然要有一系列的避諱尊奉,加封與論功行賞。
趙昭登基次日,柴敏言等人都回來了。當然了,對外宣稱是被趙顥關押,意欲威脅趙昭,好在遇到心善的內侍小海,將他們解救,躲藏于宮中倉庫之中得以安然無恙。
這個時候,大局已定,這些事情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其真實可靠性又有誰會質疑呢?
趙昭成為皇帝,嫡母曹氏自然是太后無疑了,但生母林氏該當如何安置,卻有些麻煩。
在此之前的傳統,若嗣皇帝并非嫡子,而嫡母和生母都在時,通常只有嫡母為太后,生母只能為太妃。在原時空,宋神宗死后,向皇后為太后。但宋哲宗趙煦生母朱氏只為太妃。若是嫡母不在,生母為太后倒也可以。
趙昭該怎么辦?
自小與生母林氏分別二十年。林氏也為此受盡苦楚。連曹氏都說,不能薄待了林氏,畢竟她是皇帝的生母。
曹氏心里很清楚,趙昭畢竟不是她親生,雖然現在是母慈子孝,但凡事必須要多考慮一點。她的年紀已經很大,做事需要圓滑一些,哪怕不為自己。也得為了曹氏家族考慮不是。
有了曹氏的支持,些許事情就好辦多了。趙昭和禮部大臣商議之后,尊嫡母曹氏為母后皇太后,生母林氏為圣母皇太后。這個原本始于明朝成化年間稱謂,提前到了大宋出現。
兩宮皇太后并尊,嫡庶有別的禮制并未改變,反而凸顯了皇帝的孝道。這沒什么不好的。至少滿朝文武大臣并不反對,天下人的反響也很不錯。
隨后趙昭遵從兩宮皇太后懿旨,加封嫡妻柴敏言為皇后,其他幾位夫人封妃。皇太子的人選自然是皇后柴敏言的嫡長子趙鴻。
雖然只是個孩子,但太子之位必須確定,這關系到國本歸正。關系到江山社稷與民心的安定。尤其是自已經歷了一番波折,并非正常繼承皇位,這方面就更需要注意了。更何況,馬上就要御駕親征,有太子坐鎮。總是有備無患。
隨后,一應的功臣都得到了論功行賞。皆大歡喜。
至于朝政局勢,文官這邊情況還好,富弼和文彥博為宰相,歐陽修還是更愿意回老家去養老,司馬光為參知政事。大宋中樞有三位重臣坐鎮,穩定程度與效率都不言而喻。韓絳仍舊擔任樞密使,在汴京防備秦王的這段時間里,他完全被架空賦閑在家。
三司和六部也立即開始運轉,聽從新皇帝的詔命,跟隨三位宰相一起為大朝出力。至于軍方,情況比較復雜。各地的廂軍和禁軍就不說了,地方上都是以朝廷為核心的。主要大朝的三支主力。
西軍是嫡系,京營如今也算是歸附了,郭逵很識相,知道這個時候牢牢抓住兵權反而會被猜忌。反正開城投誠已經是大功一件了,榮華富貴不會少,何必惹得當今官家不快呢?
所以他直接辭去了汴京的兵權,交給趙昭的嫡系。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清楚,京城的兵權只能由皇帝親信掌控。
對于郭逵的這種態度,趙昭還是很滿意的。因此并未冷落這位將軍,在南方與交趾作戰,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大宋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將領。無論是此番對遼國作戰,還是將來平定南方的戰事,都少不了他。
故而趙昭第一時間將他調去了河北路,那邊的大軍主導權在宣撫使吳充手中。也許他曾經在趙昭與趙頊之間中立過,但得知趙昭即位之后,吳充第一時間表示了臣服。其實不管怎么說,他都是一個忠誠于大宋的官員,還是值得信賴的。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面對來勢洶洶的遼國大軍,他處置的十分妥當。耶律浚信誓旦旦要快速突破宋軍邊界,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止步不前。而吳充則功不可沒,對此趙昭下詔書加以勉勵與贊賞。
河北路將領中有許多人和文彥博有關系,如今自然是紛紛歸附。如此一來,等若是限制了宣撫使吳充的權勢,使得河北路的軍事力量頗為均衡。
與遼國決戰已經不可避免了,趙昭原本覺得,至少是幾年以后的事情。卻不想耶律浚如此著急,來勢如此兇猛。到底是什么緣故他并不清楚,但既然耶律浚鐵了心,那自己也不會有任何的畏懼。
開戰就是了!
既然是決戰,那么至少要直接決定燕云十六州的歸屬問題,已經拖延了百年以上的問題必須解決。
這也是自己立威,徹底掌控大宋,掌控天下局勢的機會,趙昭自然格外重視。
御駕親征,這是必須要的。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交給任何人指揮,趙昭都不放心,還是自己親自出馬比較好。
也好彰顯大宋抵抗的決心,除此之外,也是為了齊心協力考慮的。接下來的河北路必然云集各路兵馬,光是河北路大軍不足以應付大局。守城或許可以,但是想要反攻遼國,就必須要增加兵力。
抽調西軍參戰是必然的,種師道和劉昌祚已經在趕上雄州的路上了,除此之外施劍飛得到了趙昭的重用。他對遼軍作戰方式了解比較多,對指揮戰事多有幫助,趙昭期待著他的精彩表現。
除此之外,郭逵和狄詠也前往前線,甚至連年邁的楊文廣也上書請戰,要求代表楊家將出戰。
趙昭感念他已經年老,盡管老當益壯,但不忍他上前線勞累冒險。同時向他保證,此戰一定洗刷當年太宗高粱河之戰的恥辱,并且為老令公楊業報仇。楊文廣老懷大慰,嚎啕大哭恭送皇帝,等待著捷報傳來。
與此同時,大批的糧草軍械也在及時送往河北路前線,整個大宋都在為戰爭而服務。
到了八月初,一切準備妥當,趙昭率領大軍出發,御駕親征,迎戰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