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半天,李廣覺得這種兵荒馬亂的局勢之下,按部就班的招聘恐怕是行不通的。于是決定就地招生。找了張紙,請鄭學昌寫了一個招聘啟事。這玩意,李廣可是真的玩不來,不說毛筆字他寫的如同狗爬,就是繁體字他也能寫十個錯五個。
招聘啟事寫好,兩人找了一個人來人往的路口就開始招生。
學生這個年輕的群體在任何時候都有好奇心,即使在戰亂中也不例外。不一會兒就積聚了不少學生。
李廣的招聘啟事寫的比較特別,除了對專業的要求之外,著重寫了三條。
第一要有戰死沙場的覺悟。第二身體健康。第三不要問是什么部門招聘,具體從事什么工作。只是點明是海軍。
這第三點,是李廣故意模糊概念,故意勾引學生的好奇心。他一個商人招收軍人,這東西說出去也沒有人信,估計也沒有人會參加。而這種含糊的暗示反倒更能吸引學生。而鄭學昌此時已經被李廣當成了道具,他有海軍上尉的軍官證。
李廣的模糊戰術很快見效,這些學生立刻把這個部門當做了國家的某個神秘部門。你想啊,連具體部門和工作都保密,這個單位肯定不一般。而招收的專業機械和物理化學都很好理解,但是重點招收數學專業,這就不一般了,不是有特殊用途一般不會招收數學專業。
手段不算高明,但是極為有效,李廣在一個下午就招收了十九個學生。而這十九個學生被李廣灌了米湯,在熱血報國的豪情激勵之下,暈暈乎乎就開始打點行裝。還真的只給家中留了一封信,只是說明參加偉大的抗日事業了。
人數雖然不夠多,但是能做到這一步李廣已經相當滿意。這年頭可不是碩士滿地走,博士多如狗的年代。大學生是真正的社會高端。而能讀大學的,家境一般都很是不錯,這些人并不看重李廣許諾的薪水。這個數字雖然距離李廣所期待的四五十人有差距,但是一直到天黑都沒有能再招收一個學生。
本來還能多招收幾個,但是李廣考慮到潛艇上生活不便,就沒有招收幾個踴躍報名的女生。關鍵是報名的女生中,沒有李廣在校門口看到的那位美女。剛剛遠處瞅了一眼,李廣覺得自己竟然有些放不下,不會是一見鐘情吧?如果是那位美女報名,想必李廣的小心肝一軟就會收下,即使泡不到手,也能養眼啊。
到了傍晚,李廣決定帶了十九個學生就準備回程。
一個下午,情勢變化很大。中午的時候,學校中氣氛雖然緊張,但是并沒有什么慌亂出現。
而這個時候學校中已經開始忙亂,校園中人數減少許多。才打了一天仗,華軍傷亡已經數百。教室此刻已經被傷兵占滿,慘叫和呻吟不絕于耳。路上到處都是斑斑血跡。
李廣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傷員,這景象叫李廣渾身冰涼。旁邊的幾個學生也都是如此。鄭學昌此時提醒,夜間穿越幾十里,又是在戰場附近很不安全。
就在李廣有意留一夜的時候,一聲近距離炮響。這絕對是大口徑炮,炮彈爆炸所在距離校園不過一里地,炮聲驚天動地,震得樹葉嘩啦啦直響,墻頭上塵土墜落。
李廣想起學校距離黃浦江不過三四公里,日軍艦炮很容易打擊這里。而歷史上這所百年名校經過此戰,幾乎成了廢墟。對此李廣很是著急,他不清楚日軍是哪一天轟炸此處的,但是他很有必要給這里的軍官提醒一下。
在這所大學中設置醫院的是第八十七師,也是華軍精銳的德械師,和孫元良的第八十八師可以說是兄弟師。師長王敬久。這個人李廣并不熟悉,但是二六一旅旅長(少將)的陳頤鼎他曾經有所耳聞,這位將軍好像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南京教書。
其實王敬久的大名更加響亮,可惜后世中李廣從歷史中和電視中根本就沒有見到過這個名字。多少民族英雄泯然,后世子孫枉然不知。
在這個時候,校園中官職最大的也只是一個上尉軍官,李廣找到了這名軍官。這時他發現傷員和軍人現在吃的都是他捐贈的罐頭,心中稍感欣慰,杜月笙這黑澀會動作還真夠快。
李廣把自己的擔憂說給了上尉。其實此時華軍已經在轉移醫院,上午的時候剛開戰,華軍并沒有把日軍看的很厲害。但是一天打下來,發現日軍武器齊全,更有艦炮支援,并不容易啃掉。
此時華軍上下開始重視,對于野戰醫院在距離前線不遠也感到不安了。已經下令,野戰醫院向后方轉移。當李廣找到上尉的時候,已經轉移的差不多了。
雖然算是馬后炮,但李廣覺得自己盡到了一點義務,心中稍安。臨走還不忘把貓耳洞的圖解說明交給那個上尉,希望能幫到華軍精銳第八十七師弟兄一點。
離開那群學生才剛剛不到半個小時,等李廣回到集合地點,才發現有幾個學生竟然不見了。
剛才的一聲炮響,艦炮的巨大威力使得這些熱血青年對于將來有可能面對的殘酷戰場有了一點忐忑。他們雖然不知道此去具體是做什么,但是李廣說的很明白--殺鬼子。不知道此去能否建功立業,更不知道此行能不能活著回來。他們都是去和同學道別,或許還有和女朋友道別的。
李廣對于學生這種婆婆媽媽雖有些腹誹,但是當他想到如果是自己的話恐怕所作所為還不如他們。都是二十郎當歲的青年,就這樣踏上一條迷茫無知的道路,任是誰都會有些忐忑。招點人才不容易啊,李廣覺得非常有必要對這些人強化基本的軍事訓練,太不注意紀律了,但是當前李廣只能在這里耐心等待。
一直等了快兩個小時,這群感情豐富的家伙才陸續歸來。其中一個竟然捧了一盆白玉蘭。
李廣激勵這群學生,道:“總有一天,我們會打敗倭寇,再回到這里,聽朗朗書聲,嗅白玉蘭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