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長城  379 炮灰部隊

類別: 軍事 | 抗戰烽火 | 海上長城 | 流水夜帳   作者:流水夜帳  書名:海上長城  更新時間:2014-03-11
 
第七卷379炮灰部隊

戰爭和政治是分不開的,最近一段時間,李廣對此的認識是越來越深刻。

對于錫蘭和印度,大英帝國最近的統治思維也有了極大的轉機。丘吉爾有名言:在打光最后一個印度士兵之前,英國決不投降。

由于錫蘭和緬甸的戰局,使得印度人也看到了很古怪的一種希望。在距離印度最近的緬甸,rì本侵略者拉攏了很多緬甸土著中的“jīng英”人物,建立起一支偽軍。這些偽軍竟然和rì軍一起對華軍和英軍作戰,而且還打的非常積極。不過他們忘記了一點,承諾再好聽,但本質上小鬼子可不是什么天使,不會為了緬甸人民的dúlì白白的流血的,他們要的是炮灰。

應該說,rì本在這一方面手腕還是相當高超,麻痹了緬甸民眾,從而也影響到了印度各族人民。

對于被殖民者來說,被哪個國家殖民其實沒有多少區別,所以印度人在和英軍一道對抗rì軍的戰斗中一點點也不積極。至于向非洲,向歐洲派遣印度籍士兵,也越來越困難。

而且rì軍其實現在也在暗地里游說,要拉攏印度人,許諾種種好處,以至于人心動蕩。最具誘惑力的一點,那就是rì本人是幫助印度人驅趕英國殖民者的,并許諾戰后印度將會贏得dúlì。手段不需要高明,但是管用就好。現在的印度各族各黨派看到了機會,在他們幼稚的思維中,或許利用rì軍推翻英國統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時間民族dúlì意識高漲。

因此,rì本的加入,使得印度大陸多了一個爭奪者。大英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受到了威脅。英國老練的政治家們有種感覺:騙子太多,傻子有些不夠用。

于是乎,英國人向印度各個黨派和勢力代表作出了許諾,戰后將會允許印度dúlì。

至于將來到底是怎么樣子,英國人會不會如此守信,很難預料。不過倒是真的對穩定人心,把印度人再次綁在大英帝國的戰車上。

歷史上,二戰結束后,英國人迫于無奈,印度倒是取得了dúlì。但是英國人卻暗地里使壞,把一個印度分成了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國,印度三個國家。其實還有一個就是錫蘭,也就是戰后的斯里蘭卡。

錫蘭的前地主--英國人既然有如此的輿論轉向,海唐國要是不加以利用,就太對不起豬腳的穿越福利了。

錫蘭,早在三月份開始就已經是暗cháo涌動。錫蘭土著兩個主要民族泰米爾族和僧伽羅族有些遠見卓識之輩也都在為各自的利益考量。有的繼續跟著英國人的屁股,有的和rì軍暗通曲款,還有的和海抗軍建立了聯系。

七月份,大英帝國作為錫蘭的前地主已經被趕出了錫蘭。不得已之下,丘吉爾對錫蘭的政治控制比起對印度大陸來說,更加“開明”.英國在八月初,正式宣布,戰爭結束后,立刻放棄英國對錫蘭的統治,并支持錫蘭dúlì。當然前提是,錫蘭各族必須站在盟國一方,為盟軍而戰。

這種許諾,反正也不花錢。另外現在的世界戰局也由不得英國人拿大,在錫蘭更是由不得英國人做主。英國人這種承諾,惠而不費,而且還能為海抗軍添堵。從而防止海唐國在戰后成為錫蘭的宗主國,引起某些不可預料的糾紛。

海唐國也隨之作出了政策調整,在袁總理的指導下,海唐國組織了一幫子錫蘭人,簽訂了一個合約。這個合約對錫蘭的未來作出了約定,給予錫蘭戰后dúlì的地位。

雖然錫蘭人也開始組織軍隊,但是無論物資彈藥都是海抗軍提供的,而且和rì軍的主要戰斗依靠的還是海抗軍。海抗軍打生打死,為錫蘭人做一桌豐盛的宴席,絕對不符合袁總理的本意,也不符合海唐國的利益。

因此這個條約中,袁總理埋下了一個伏筆。其中一條明確說明,這一條簡直是凜然大義,光輝如天使---海唐國會全力支持錫蘭各族人民反侵略的戰爭,而且在戰后也將不謀求對錫蘭的統治。錫蘭各族也要表達一下對海唐國的善意,海唐人擁有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的權力,未來dúlì的錫蘭zhèngfǔ將不得“歧視”海唐人。歧視,看,這個詞用的多好,多么低調。海唐國有強大的軍隊,錫蘭人敢歧視嗎?

海唐人將會以平等的姿態和錫蘭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為了確保海唐人的利益,在議會中海唐人將會擁有五分之一的席位。

除此之外,這個條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根本就沒有一個字提到英國。本來在歷史上,錫蘭dúlì之后是英聯邦國家中的一員,現在有了這樣的變化,錫蘭的未來已經有了更多的不確定。

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海唐國其實也沒有吃虧。海抗軍為錫蘭各族組織的部隊提供了幾萬條二手步槍和大量的物資彈藥,換來的是數萬名婚齡少女和大批的黃金寶石。

玩國際政治,海唐國還有些手腕幼稚,但是玩國內政治,袁總理和海唐國的一干外交人員都是高手。哪個外交官都讀過三國演義,別看海唐只要求未來五分之一的議會議員名額,但是在錫蘭的具體情況下,其作用完全可以左右錫蘭未來的政局。

要知道,錫蘭主要有兩個民族,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泰米爾族人數比例低,但是受教育程度和經濟能力強,在未淪落到殖民地的時候,這個民族一直是統治民族。而僧伽羅族雖然人口素質差了點,但是人數占到了錫蘭的七八成比例。這樣的情形使得海唐國完全能夠從中渾水摸魚。

當下,海抗軍更加容易cāo作的是,錫蘭這兩個民族還分成幾個大勢力。這些勢力的代表,個個野心勃勃,哪個都想在戰后占據統治地位。因此,紛紛向海抗軍示好,爭先恐后的向海抗軍送美女和黃金寶石。

武器彈藥都在海抗軍手中,他們只能是求著海抗軍,有了美女和黃金寶石,才有更多的武器配額,才能組建更多的軍隊,才能在戰后有更大的話語權。錫蘭人中間也是有著相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或許能看出海唐國的意圖,但是海唐國完全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陽謀,由不得錫蘭人根本無力拒絕。

李廣有種預感,某一rì把rì軍趕出錫蘭,或者二戰結束,錫蘭怕是不會安靜的,打內戰幾乎不可避免。值得一提的是,錫蘭各族的勢力代表中,有好幾個后世聞名的人物,都是錫蘭建國dúlì的jīng英人才。不過對于歷史了解不多的李廣來說,連中國抗戰史都不了解,更是對于錫蘭這些所謂的jīng英一無所知。

對于這一時期海唐國對錫蘭的政策,歷史學家們對于海唐國扶植錫蘭各族軍力,發揮政治影響都沒有太多的評論,但有一個極為經典的評論卻道出了最核心的一點--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有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可以說明民族融合的成功之處。錫蘭這個時代大約總人口有五百萬上下,適婚年齡的女子大約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五十萬左右。而在四二年到四五年這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嫁給海唐百姓的足足二十萬人。幾乎是把錫蘭年輕女xìng中,容貌智力看的過眼的人群一掃而空。

在野心勃勃的錫蘭各族代表眼中,女人算不得什么,權力才是一切。更何況海唐國要了這些女子,并不是讓她們從事某些下賤的職業,而是在馬達加斯加嫁給華人百姓或者海抗軍戰士,或妻或妾,生活和安全都有了保障,對于這些地位低下的女子來說并不算很差的出路。

這樣大規模的通婚,對于錫蘭的影響可想而知,血緣紐帶一旦形成,海唐國對于錫蘭的影響更加深入。

李廣發現了一條極為殘酷的戰爭規則--在他國領土上作戰,更有優勢。

這個戰爭領悟,和中國所言的人民戰爭對付侵略者的理念完全不同。

道理很簡單,但是也非常殘酷。那就是在他國作戰,你根本就不用顧忌平民的傷亡,不用顧忌經濟和民生。

海抗軍在錫蘭作戰,造成的平民傷亡其實也是不少的,至于對城市鄉村的損害更加嚴重。但是,海抗軍所有指揮官根本就沒有對此有一點點顧忌,只要是利于戰斗目標的達成,怎么有利怎么來。

在馬達加斯加,楊維武更是直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黑人吾視之為牲畜,野獸。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黑人土著的傷亡可想而知。在馬達加斯加,有些族群干脆徹底消失,李廣雖覺得殘忍,但是如果你知道,竟然有食人族在馬達加斯加存在,就對楊維武的行為沒有什么可以指責了。畢竟,那里將會是海唐國的本土所在,沒有人會愿意和食人族這樣的鄙略牲畜一起生活的。

這樣的打法,如果是在國內戰場上,肯定是沒有一個軍官敢于如此無視生命的下達命令。那種情況下,傷亡的都是中國人,損失的都是中國的經濟,打擊敵人的同時,傷害最深的反倒有可能是中國人。

李廣悟出的這個殘酷的戰爭規則,不一定正確,但是卻能說明rì軍侵略中華,給華夏人民造成的深重傷害。

李廣對于錫蘭各族成立軍隊,非常之歡迎。這可是太好了,不僅不用顧忌,可以采用各種戰爭手段,還可以有炮灰兵沖鋒陷陣,簡直就是理想。

某種意義上來說,海抗軍以前也是英美列強的炮灰,但是現在角sè已經開始了轉化:海抗軍也有了自己的炮灰兵。(此前已經有了黑昆侖營炮灰部隊。)

爽的很,李廣因此對于幫助錫蘭人建設軍隊,持非常積極的態度。至于養虎為患,在政治軍事的手段之下,幾乎不用考慮。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