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長城  397 移民部

類別: 軍事 | 抗戰烽火 | 海上長城 | 流水夜帳   作者:流水夜帳  書名:海上長城  更新時間:2014-03-11
 
397移民部

以袁曄為代表的政府部門,最頭痛的就是移民。TXT。

雖然各方面一起努力,從孟加拉和錫蘭以及緬甸移民而來相當多女人,補充了勞動力的不足。但是這遠遠不夠,從國內轉運到大唐島的人口數量在十一月再次達到一個高峰,但是仍然不到五萬人。

照這個速度,明年一年也不過是移民五六十萬人口。根本就難以填補巨大的缺口。

移民可是海唐國的基本國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海抗軍對日作戰還要重要。倒不是說海抗軍作戰不重要,海唐雖小,作為一個國家至少也能找出十項八項是基本的國策。其中移民就是國策中最最重要的一項。

遠的不說,眼前海唐國的農業和工業就需要大量的人口。農業人口素質要求相對低一點,但是沒有龐大的基數,海唐需要的工人就難以挑選。

三五年內,海唐就有一個極大的隱憂,也需要人口數量解決。

由于海唐國至今沒有得到美英兩國的正式承認,而海唐占領大唐島的行為,西方國家嘴巴稍微歪歪就是侵略他國,奴役其他民族。

要是稍加渲染,海唐國和軸心國的侵略就成了一個性質。要是這種觀念一旦在美國歐洲形成主流,那么海唐國可就步步艱難了,還有可能招致許多國家的聯擊。

但是,海唐國只要做到一點,這種觀念就沒有了基礎。那就是唐人要迅速成為大唐島的主體民族,簡而言之人數上要超過土著。

這種方式,對于白人來說簡直不可想象,歐洲國家人口本來就不多的,不可能大規模的移民。但是對于中華來說。這不是問題,中國有的是人口,這是華夏的優勢所在。

大唐島加上海唐國的其他幾個島嶼,土著各族民眾的總人口大約在五百萬上下。

也正因為如此,在移民計劃中,海唐國的目標是在一九四五年年底前,唐人總量達到五百萬。

不過移民說來簡單,但是這個年代的國人對于外部世界了解極少,絕大多數人都對海外心存恐懼。甚至有的人,寧可窮困一生。也不愿意離開故土找生活。不是實在難以活下去,國人是不愿意移民的。而且移民的道路艱險,死傷在所難免。僅僅在四二年,從云南和四川空運到印度的過程中,死亡人數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不過。中華人口基數龐大,在國內已經實在難以生存的人數不再少數。得益于中途島海戰。袁總理和委員長私下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倒是對移民大開綠燈,沒有阻撓,甚至還有所配合。

其實,蔣委員長很清楚,把失地的農民轉移出去,是有利于國內的經濟的。但是一國的領袖。還是要面子的,養不活百姓,這種話實在是好說不好聽。只是暗中默許,已經給了海唐國絕大方便。移民的潮流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海唐國只需要把人群從四川和云南組織一下,運輸由著美國空軍擔綱。海唐國只用負責少量的運輸費用,就可以把這些人通過鐵路送到印度港口加爾各答。海唐國的商船或者美國英國的商船因為有求于海抗軍護航,一點費用不收,就可以把人員全部送到大唐島。

政府方面已經竭盡全力,方方面面付出極大努力,移民數量才達到目前的規模,而這已經是最經濟的移民手段。即便如此,移民五六十萬,海唐國也要拿出幾百萬美金的費用。

如果加大移民力度的話,這個費用就會直線上升,經濟上非常的不劃算。

經過多方考量,袁曄為代表的政府方面,最終決定,增加四三年的移民數量,目標定在了一百萬人。TXT。

當然這一數字是政府主導的移民,事實上最終數字肯定會超過這個數字。要知道,海唐民間商人們主導的移民數量也不會太少。這些商人們通過血緣或者同鄉地域等各種社會關系吸引的人數也是相當大一個數目。商人們招人,和政府招人自然不同,他們招手的人員是有針對性的,或是適合當工人,或是適合做商人。

移民很花錢,但是對于海唐國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力不足,即便是未來世界大戰結束,海唐國也撈不到足夠的利益。

同樣的,沒有足夠的人力,海唐國在未來也不可能發展出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

政府方面之所以把移民目標制定在一百萬人口,是有相當道理的。因為這些移民大多數是孤家寡人,只有很少部分是全家投奔的。

海唐國初建,信譽尚未建立。雖然戰績不錯,但是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海唐國對于國內的影響力還是不夠。不少人家即便是加入了移民行列,大多數是家庭中出一個或者兩個人,有先探探路的味道。

也就是說,這一百萬人,大多都是直接的勞動力。這些人暫時沒有養家的負擔,對于海唐的經濟貢獻堪比五百萬以上的正常人群。

加上現有的移民,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國就有差不多兩百萬純粹勞動力。

兩百萬純粹勞動力所能支撐的經濟能力絕對不可小覷。即使是大多都從事產值不可能高的農業生產,也足以使得海唐國的經濟實現騰飛。

這樣的經濟規模,有一個很好參照物可以對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不過七百多萬人口。其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數量絕對沒有兩百萬人口,但是其農業產值卻可以達到近一億英鎊,相當于四個多億美元。

而海唐國雖然在農業結構上不可能有澳大利亞那么完善,但是海唐國同樣的資源豐富,尤其是農田在拓荒部的大力擴展之下,一點點都不缺。這兩百萬純粹勞動力所能創造的農業產值雖然不可能比得上澳大利亞,但絕對不會差的太多。加上大唐島的土著也有一點生產能力,政府估算,四三年海唐國的農業產值將達到二十億唐元。折合美金五千萬。

四四年,農業產值將會輕松翻上兩倍,達到六十億唐元,差不多是一點五億美金。

在四四年不再增加移民的情況下,到了四五年產值有可能再次翻倍,達到一百億唐元,大約兩點五億美金。

雖然這樣的數字仍然難以余澳大利亞相比,但是僅僅兩百萬人口的消耗也少得多,而且國人一貫的節儉,消耗會更少。農業產值中差不多可以拿出五成到六成用來政府開支和軍事開支。

四三年,僅僅農業一項,可以為海唐國提供用于政府和軍事的開支大約是兩千五百萬美金。

四四年,這個數字差不多可以達到八千萬美金。

四五年,這個數字將會是一點五億美元。

這可是非常不得了的發展速度,要知道整個中國在抗戰前一年的政府稅收總額不過八億多法幣,折合美金也不到三個億美元。當然,這是中央政府的收入,各地的軍閥是不會向中央交納多少稅的。

不過,海唐政府方面的測算李廣倒是沒有看出什么問題。能有如此輝煌的前景,得益于三點。

第一,土地成本可以不計算。

第二,純勞動力的產出,消耗少。

第三,平均一個勞動力要照看十多畝田地,非常的辛苦。而且這些勞動力在農閑時,也有相當多的工作要承擔。不過,這個年代,人人都是非常辛苦。英國制造武器的工廠,女工也要工作十二到十四個小時的。對于這些移民,只需要交納高稅收三年,就能擁有三十畝土地和一頭牛,并不算差。海唐國是一個小國,但凡是國家就不是開善堂的,國家機器的運轉是依靠國民支持的。不過,在戰爭結束后,農業生產就不可能為國家創造如此高的效益了。到了那時,這些移民的家屬肯定是要來的。必然會帶來相當比例的非勞動力。

當然,稅收到時候可能減少了,但是移民數量就會多起來。這兩百萬人帶來的家屬或者其他關系,至少在五百萬人以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部門的賬目算的還是很精明的。四三年移民一百萬,不僅能為四四年和四五年的海唐政府帶來大量的收益,也能在戰后為海唐國吸引到大量的移民,可謂一舉兩得。

所以,即便是在抗戰期間,海唐國也必須撥出大筆的專項資金,用于移民。

海唐國為此專門成立一個移民部,部長李汝霖。此人安徽大族出身,曾為上海某高校的教授,在國內也有相當聲望。更重要的是他曾經擔任過安徽一個縣的縣長,對民國政府的潛規則有相當了解,加上手腕靈活,對于這個職位是相當稱職。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李汝霖是袁曄總理的大舅哥,也是袁夫人的兄長,袁然的舅舅,北洋的締造者李鴻章李中堂的族人。

移民部在海唐國政府中地位重要,其工作人員在整個政府系統中首屈一指,達到四百余人,分部在移民的各個環節。

海唐幾乎所有移民都少不了與移民部打交道,該部的影響力巨大。加上這個部門的開支,占了政府開支的九成,分量自然就重。所以李汝霖在政府內的排名比拓荒部的胡博豐還要高。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