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方面,更是需要李廣坐鎮大唐島。
李廣和袁總理有約定,在同一時間內,兩人至少應當有一個人在國內主政。
這就是剛剛建國的無奈了,法律距離健全還有十萬八千里,各種規章制度也極不完善。李廣倒是推崇法制,但是目前情形下還只能是人治占據主導。既然是人治,當家人如果離開一兩個月,海唐國目前的情況雖不至于亂套,但是耽誤各項進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可能性非常的大,甚至是肯定會有。
其實,這事兒,李廣想的也太理想化了。即便法律規章都非常完善,國家隨時也得有一個主政的人。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總書記和總理同時出國訪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袁總理要做什么呢?出國訪問,而且是風險非常大的出國訪問。
老先生一把年紀,但是為了國事,只能奔波勞碌,而且這次的任務,李廣自忖以自己的能力,怕是不一定能做的比袁總理好些。
要說總理出訪外國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字--錢。
海唐國在過去的一年里,經濟發展真的不能說很差。甚至可以做到在沒有外來援助,不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自給自足,這是一個堪稱奇跡的發展速度。
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完全不夠。海唐國在印度洋立國,未來的世界環境再好,在以白人為主導的世界里,如果自身實力不強的話,怕是不一定能保住這片基業。
更何況,李廣能任由白人繼續主導世界嗎?中華崛起雖不是李廣一個人能做到的,但是出一份力。流一份汗,抑或是流血,李廣都在所不惜。現在的李廣已經不是當初的稀里糊涂的小青年了。經歷了多年戰火洗禮,李廣已經有了為之而奮斗的目標。
看看海唐國四三年的經濟狀況吧,看數字,真的很不錯。尤其是最輝煌的一項成就,不僅僅令國內蔣委員長羨慕,整個東南亞,甚至歐洲大陸上的各個國家都要羨慕。
在四三年,海唐國率先解決溫飽。而且有大量的糧食可供出口創匯。戰亂年代,世界各地,除了南北美州大部地區沒有饑荒,亞洲歐洲非洲到處是饑荒遍地。海唐國能做到這一點,如何不叫人羨慕。
海唐國的農業發展速度驚人。得益于兩個因素:一方面是以袁總理為首的政府方面計劃準備做的好。
早在四一年,四二年。海唐國進口了大約價值兩千萬美金的農產品。而且是在價格相對較低的時期,進口糧食的平均價格大約在五十美金也就是兩千唐元一噸。
政府方面前前后后從南美,美國,加拿大總計進口了大約五十萬噸的糧食,而這些糧食足足能夠滿足一百五十萬人生活一年。
這些糧食就是海唐國能夠順利發展的最重要基礎之一,沒有這些糧食作為支撐的話。海唐國根本不可能順利發展。
這些糧食保證了海唐國國民以及軍隊的糧食供應,甚至還解決了很多土著人口的溫飽。同時還把盟友,比如錫蘭臨時政府也牢牢的抓在手中。
而與此同時,政府主導的開荒種田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就。在數十萬的土著俘虜和黑人俘虜以及日軍俘虜的辛勤勞作之下。進度之快,令人驚嘆。
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國擁有耕地的數量已經達到四千萬畝(其中一千多萬畝土著原有農田幾乎全被收為國有),根據政府規劃,到四五年年底,達到一億畝土地不是夢想。
而農業發展速度極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要歸功于勤勞的華夏農民。
以李廣的想法,一個農民,尤其是在沒有機械化農機的情況下,能種地十畝,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了。
但是事實上,海唐國的新移民們吃苦耐勞的程度令李廣幾乎不敢相信。甚至認為政府給出的報告有浮夸嫌疑。
在政府報告中,一個種植稻米的農民,平均可以管理二十畝田地。而且幾乎全部是兩季生產,甚至有農民出產三季稻米。
而種植小麥玉米番薯的農民,不用平均,幾乎每個人都管理著三十畝土地。
要知道新移民,大多數是一個人就是一家,根本沒有幫手,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這些在國內吃不飽肚子的農民,一旦分到了土地,一旦有了擁有自己的田地的希望,爆發出來的熱情是驚人的。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農民人數從三二十萬人增長到兩百萬上下,農田從一千萬畝增長到四千萬畝。而截止四三年年底,糧食產量絕對可以達到六百萬噸。除去軍民食用等消耗,結余糧食在四百萬噸上下。
四百萬噸糧食。
這是什么概念?足夠一千萬人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消耗。
也就是說,經過連續的移民,海唐國現在雖然還是只有兩百萬人(華人),但是僅僅是糧食產量的話,完全可以支持一個一千多萬人的政體。李廣只是震驚于農民爆發的無窮力量,其實他要是算算的話,這個結果其實并不難得出。
要知道,初期移民的幾乎全是青壯年,沒有老弱,沒有婦女。幾乎是凈生產力。在國內,一個勞動力如果擁有三十畝地的話,養活四五口家人,其實是正常情況。當然,戰爭期間,根本就沒有正常情況,一個五口之家,有三十畝地的話,也只是溫飽而已。
四百萬噸的糧食,對于海唐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助力。當下,海唐國的巨量的糧食有一個最佳的銷售方向--意大利。
而糧食的價格已經不再是當初的五十美金一噸,而是超過一百美金一噸。也就是說,僅僅出售糧食,除去運費等消耗,海唐國將會得到大約三億美金的外匯收益。
在李廣一直的概念中,農業不賺錢。但是現實給李廣上了一課,農業很賺錢的。
當然,海唐國的情況特殊,土地幾乎沒有成本,勞動力是幾乎是純粹生產,只有自身的消耗。而這個情況也是完全的非正常狀態,哪有一個國家大多是男子青壯的。
袁總理對農業的期望很高,但是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之高的收益。四三年,海唐國的農業生產總值幾乎占據了gdp的一半,為國家創造的財富甚至超過了一半。
再加上海唐國已經比較成熟的幾個軍工產業發展都很不錯,國家收入上了一個大大的臺階。
有了這么多錢,海唐國的日子應當會過的不那么緊吧,袁總理為什么還要辛苦奔波去找錢呢?
原因很簡單。賺錢多,花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