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長城  457 經濟之與蘇聯的合作

類別: 軍事 | 抗戰烽火 | 海上長城 | 流水夜帳   作者:流水夜帳  書名:海上長城  更新時間:2014-06-09
 
作為制度論的推崇者,李廣因為醫療衛生生育方面的失誤,開始加速推動新聞出版法的制訂。

邏輯很簡單,如果有記者及時的把那些悲劇在報紙上發表,應該能早一步提醒公眾的關注,在輿論之下,政府想視而不見都不可能,從而也能促使政府早一步開始這個計劃。

海唐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是空白,李廣本以為沒有管制新聞會更加自由,甚至在有意放縱。但是,他哪里知道,現在的民間小報根本不敢登什么負面新聞。

李廣喜歡搞調查,秘書們立刻分頭行動,分析了多日,李廣辦公室,簡稱李辦秘書--蔣則名,也就是電影第一滴血的男豬腳,唯唯諾諾委婉的道出了最核心的原因--海唐國,李廣是按照民主國家打造的,但是最高權力都掌控在李廣,袁曄,蘇茂德三人手中。這三個人什么關系,大家伙都明白。

沒有文人拿脖子和刀子比強度,在國內受夠了毒才黑暗的文人們精明著呢。因此,現在的新聞現象是表面無壓力而實際強壓力造成的結果。

如果說是僅僅為了收集國內的各種信息,政府方面可以增設機構。但是現在的海唐國政府機構已經真的夠龐大了。當然,這個指的是官民比例,而不是官員的數量。

二十一世紀,李廣也曾經憤青過,偶爾也會吐糟官員數量實在太多。但是現在位置不同,視野更廣,他分析出來了一個官員多的原因--政府掌握的資源太過龐大。海唐國現在雖然實行土地私有,但是大部分企業,大部分的土地資源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機構不夠大。真的是管理不過來。

為了既不擴大政府規模,還要做到下情上達,李廣認為新聞出版事業應當能夠填補政府的能力缺失。而且,新聞自由長遠來說,對于防止官員來說是真正的長效機制,這是文明的一個標桿。

不過具體到如何實施,屁股決定論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

一則李廣沒有犯幼稚病,會認為絕對的新聞自由有利于國家發展。另外,李廣有那么一種對于唧唧歪歪的文人,不知道從哪里來的討厭。

二則。最近一份民間報紙的新聞稍稍的刺激了李廣一下。這份報紙上,竟然有馬屁精拿李廣的私生活說事,認為像李廣這樣的英明神武的(后面省略一千字)國家領袖,可以通過法律特許娶兩個甚至更多的老婆。

尼瑪,拍馬屁就拍馬屁吧。這篇小文章竟然把蘇紫紫和袁然進行了比較。最后對蘇紫紫歌功頌德一番,得出結論蘇紫紫應該是正室。

當天晚上。袁夫人。也就是袁然的老媽,立馬殺到了李廣的辦公室。質問李廣這篇花邊新聞是不是他指使的,是不是準備趁著袁總理外出訪問,袁然也不在國內,準備拋棄袁然,和蘇紫紫結婚。

袁夫人一慣是賢妻良母類型的。在海抗軍的醫療系統中,聲望極高,不少醫生護士都是她的學生。

在涉及到女兒袁然的終身幸福,賢妻良母也會變老虎的。

在這個問題上。李廣面對無論蘇毛氏還是袁夫人,一貫有丈母娘恐懼癥。李廣滿頭大汗,好不容易安撫了袁夫人。

后來,由于醫療衛生生育計劃,袁夫人從軍中醫療機構轉業,成為一個極富盛名的產科醫生。在海唐國民間,蘇毛氏因為宗教和婚姻介紹的愛好,有菩薩之美譽。而袁夫人則在幾年時間里,送子觀音的美名傳遍了海唐國。兩位岳母都強勢,李廣更加難辦,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綜合各種原因,李廣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對新聞出版法定下的幾條立法原則,就可想而知了。也幸虧李廣有過二十一世紀的經歷,要不然想寫出這么幾條,很不容易。要是二十一世紀的憤青看了,李廣訂立的這些原則,都是二十一世紀被吐糟的對象。但是,有法可依總比無法可依強(你懂得)。

而且這個新聞出版法,可不僅僅是管管報紙廣播什么的,無論是電影電視書籍報紙,甚至是教材都囊括其中。事關重大,由不得李廣不重視。

有一點比較神奇。要知道海唐國立法,幾乎都是依靠美國和英國提供的專家學者,那些人可是不怎么聽李廣的,如果是違背他們自認的某種法制精神,這些人可是會扯皮反對的。

但是李廣訂立的幾項原則,竟然并未被抵觸。究其原因,洋鬼子們不懂有一種計謀叫掛羊頭賣狗肉,暗度陳倉。李廣是以戰爭期間的臨時措施名義要求制定的。

一則戰時美國英國的新聞管控比李廣訂立的原則還要苛刻,算是一個負面因素。二則,這個年代的新聞,無論是英美都絕對不是像后世那么自由的,也是一個比較負面的原因。而專家學者們的法制意識稍稍超前一點,勉強算是一個正面的推進。兩個負加一個正,于是就形成了海唐國特色的新聞出版法。

有法可依,雖然這個法限制甚多,但是卻給新聞工作者了相當保護,輿論監督逐漸形成。更重要的是,民間有了發聲的合法渠道,這很重要。

再后來,袁然回國,她認為在新聞傳媒方面吃了蘇紫紫的虧,民間支持率降低。于是收購了現有的幾家民間小報,又建立了廣播電臺。蘇紫紫也不甘示弱,袁然建一家,她也建一家。后來的海唐國,就形成了兩大媒體對抗的局面。

袁然為了擴大傳媒的影響力,在每個鄉鎮免費送報紙。蘇紫紫干脆把報紙送到每個學校醫院等單位。

蘇紫紫大方的每個鄉鎮送收音機。袁然也把收音機送到每個學校每個醫院。

這年頭,搞傳媒可是不怎么賺錢的,即便是賺錢也頂不住這兩個女人這么敗家競爭。

李廣曾經暗自叫險,幸虧他有先見之明。立法先行,在某個時間法院出手,以不正當競爭為由。方才平息了這場歷時十多年的傳媒大戰。理由稍有牽強,但是這兩家媒體這種只賺吆喝不賺錢的玩法,其他想介入傳媒產業的商人根本就擠不進去,實在是賠不起錢哈。

兩大傳媒集團在多年以后也有了傾向,袁然旗下的真理傳媒成為執政派的喉舌,而蘇紫紫旗下的理想傳媒卻成了反對派的代表。兩個傳媒各有立場,倒是在打嘴仗中給海唐國國民培養了現代國民的意識。不過,這兩個傳媒集團,在某些時間段立場是可以轉換的,至于為何轉換。只用看執政的是哪派的代表了。

至于李廣的意志如何體現,你猜呢?

需要提一下的是,新聞出版總局的局長,就是電影《第一滴血》男主角蔣則名,此人長袖善舞。極善平衡之道。

自此蔣則名從一普通政府官員,風光的電影演員。李廣辦公室秘書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政府的中高層官員。

在兩個強勢無比的傳媒集團中間。這個官可不好當的。后來他能擔任十多年這個新聞出版總局的局長,足以說明其人能力非常。

有關國家制度的建設,李廣自認為做的還是不錯的,短短的一兩年,政府,法院。議會三權分立的雛形已經有了,甚至連廉政公署也已經建立,而且其他的法律法規也制定了幾部。

成就感固然令人自豪。但是涉及到經濟,李廣就不那么爽了。

自從李廣因為超前的眼光。把一千所學校一千個工廠--簡稱雙千計劃弄的嚴重超支。就一直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超前了,有些頭腦發熱想玩大-躍-進。

又一項巨大的工程投資現在就擺在李廣面前,而且這也是李廣支持的,但是等到簽字,李廣又猶猶豫豫。

蘇德戰場的局勢比起歷史同期來說,對蘇聯要惡劣的多。時至今日,蘇聯仍未能展開反攻,尤其是北方戰場仍然是被德軍壓著打的狀態。

因此,印度洋上對蘇聯的補給線就顯得更加重要。蘇聯僅僅給海唐國幾十門大炮和數萬條沖鋒槍那是絕對不能滿足李廣的胃口的。而蘇聯現在又窮的要命,各項物資都緊缺無比,海唐國想從蘇聯得到更多物質上的好處,實在是太困難了。

傻乎乎的幫助蘇聯,那種事李廣做不來,袁總理也不可能學雷鋒。敲不來物資就敲點技術,盟軍本來就有那么一條約定:科技合作。

經過幾番外交談判,正驗證了那句話--形勢比人強。老大的紅-色蘇-聯不得不向海唐國做出了讓步,兩國之間展開了幾項科研合作。

在曠日持久的外交談判過程中,海唐國年輕的外交官逐漸成熟。所謂兵多能出將,一個年輕人展露頭角。

來自中國東北的王緒才年輕外交官,憑借他對俄語的熟悉以及對俄國的認知,更有對俄國的仇恨(其祖死于日俄戰爭中。所謂日俄戰爭,卻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的,乃是國家民族之悲哀),在談判桌上死纏硬打,盡顯一個外教官的風范。因其名字和大唐朝的外交家王玄策音相近,被袁總理贊為海唐國當代之王玄策。

和蘇聯之間的科研合作,說是合作其實只是好聽一些。當然了,這個名義上的好聽對于好大喜功愛面子的斯大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質是蘇聯出科學家出技術,在幾個方面援建海唐國。

蘇聯的科技沒有歐美發達,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蘇聯方面的技術也是有相當的獨到之處。

海唐國首先從蘇聯敲詐的最重要的一個科研項目就是“風洞”。

海唐從美國好不容易購買了一條野貓艦載機的生產線。但是設計生產戰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現成的生產線,最多能幫海唐國的航空工業引路。但是想真的做到研發一款戰機,或者民用飛機,那需要的條件就多了去。如果認為有了一條生產線就能造飛機,就能制造新型戰機,那純粹是做夢。

尤其是李廣對戰機的目標并不在螺旋槳戰機上,而是噴氣式戰機。

而設計戰機。制造戰機,有幾個項目是必須的。發動機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蘇聯的水平,李廣看不上眼,他另有打算。

不過設計戰機,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那就是風洞。

風洞,這玩意說原理的話,并不復雜,不外乎是通過風機或者壓縮氣體吹過一個安裝飛行器的通道。從而模擬戰機在不同速度下的性能。

但是,正如許多原理不復雜的東西,想建造一座大型風洞,建造一個風洞群,可是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術的。

而這些技術。即便是美國航空工業最發達,也不一定超過蘇聯。蘇聯早在二戰前就建立了一個世界上唯一的全尺寸風洞。截面積達到十二米乘以八米。也就是說,整架戰機都可以放到風洞中做實驗。

要說這種技術倒不一定技術要求最高的,也不一定是難度最大的,但是工程量卻是極大,造價極高。

美國的戰機都是財團企業生產的,沒有老板肯花大價錢去建造這種設施。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才投資建設大型風洞。至于德國神馬的,有個小風洞就不錯了,根本就投資不起全尺寸風洞。

蘇聯這種體制卻不怎么考慮經濟效益,于是乎早早的就建了一個大型風洞。事實證明。蘇聯這種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思維在這個項目上是正確的。

要不是這個大型風洞,就蘇聯的航空工業基礎根本不可能在二戰中,和二戰后迅速設計制造出諸多先進飛機。

科研的過程是沒有一帆風順的,蘇聯能建造出大型風洞,自然是走了大量彎路,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對于這種技術當然是保密的重點。

同樣的,美國對此也是保密非常,李廣不認為海唐國能從美國得到這項技術。

在海唐國開發戰機的起步階段,李廣首先就想到了風洞的重要性,李廣可不想走彎路。要知道,越是大工程,稍稍的走一點彎路就是無數的資金。

那么蘇聯,就是海唐國唯一的此項技術的來源地了。

蘇聯不舍得,但是卻無奈。現在的印度洋幾乎是海唐國海軍一家獨大,別說蘇聯需要海抗軍護航,如果海抗軍玩點什么不為人知的花招,蘇聯也只能是忍氣吞聲。王緒才在談判桌上根本不要臉面,對上一貫不要臉只要利益的蘇聯,倒是棋逢對手。形勢比人強,蘇聯不得不屈服。

經過幾輪談判,蘇聯派出了一個專家組,幫海唐國設計建造一個風洞群(設計戰機不是一個風洞就可以的。)

其中最牛的一個項目是十八米乘十二米大型全尺寸風洞。這個項目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而最先進的一個風洞,雖然不是全尺寸的大型風洞,截面比較小,但仍然是世界第一。

這是一個跨音速風洞。這玩意蘇聯美國統統沒有,沒有蘇聯專家引路和辛勤工作,海唐國想自行開發這樣的項目,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還不知道要消耗幾多資金。

計劃是非常的好,但是資金的消耗也是絕對巨大的。而且現在是戰爭期間,不用考慮這個項目怕是在戰爭結束前都難以完工,也就是說不可能為這場戰爭服務。

這就是李廣難以下決心的原因所在。

有些設備,有些技術,有些人才,李廣是打定主意要從日本和德國搶了。但是這種技術,等到戰爭結束,想從蘇聯這里撈到這種級別的技術,純粹做夢。而海唐國要是想在世界舞臺上笑傲風云,必須在某些項目上有先發優勢。

李廣思考了很長時間,最終下筆簽字。這一簽字就是十億唐元,而且還只是一年的費用。

除此之外,海唐國和蘇聯還有兩個技術合作研發項目。不過這兩個項目,李廣簽字就爽利的多了。

其中一個是炮鋼的冶煉。在二戰時期,甚至是以后的數十年中,蘇聯如果說有某一項技術絕對領先的話,那就是大炮的制造,其中炮用合金鋼的冶煉工藝乃是最為核心的技術。

從蘇聯和德國火炮在戰場上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德事工業夠發達,但是德國的大炮卻不比蘇聯的火炮技術高明。蘇聯的火炮看似粗糙,但是其炮管的耐用程度,不僅是德國連美國英國都望塵莫及,本來法國的火炮技術或許能和蘇聯比一比,但是法國很悲劇的投降,因此蘇聯在這方面相當有優勢。

而合金鋼炮鋼的冶煉,和非常多的工業技術一樣,重要的不是理論,甚至不是能寫到規程中的工藝技術,而是浸透在工藝技術中的工人經驗。海唐國有電爐,也有各種鋼材和配料,但是如果沒有成熟的工藝流程以及足夠經驗的技工,生產出來的炮鋼簡直如同垃圾。

而合金鋼的冶煉技術,可不僅僅是能用在大炮上,各種工業都能用到。所以,這項技術也被海唐國從蘇聯手中敲詐而來,蘇聯派出了一個幾十人的技術隊伍幫海唐國完善鑄造合金的冶煉。

海唐國在這項合作中,后來夾帶了一項私活,耐熱高強度合金的冶煉。這玩意是為了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做技術儲備的。

至于另一項技術--喀秋莎火箭炮。

唯有這一項算得上是兩國共同研發。原因是,海唐國的科研人員自從得到了蘇聯的火箭炮樣品,自己雖不能準確分析其成分,但是只要花錢,美國科技人員輕松就能破解。因此,海唐國不僅掌握了固體燃料的生產技術,而且由于材料的豐富(能從美國購買),山寨出來的火箭炮比起蘇聯原裝的精準度還要高。

現在兩國的技術人員在取長補短,希望能設計出更加適合戰場的火箭炮。

而海唐國承接了部分蘇聯火箭炮固體燃料的生產任務,也創造不少效益。

雙方合作之外,海唐國最近造出了對付坦克的單兵利器--火箭筒。要是沒有蘇聯的火箭炮技術,僅僅憑海唐國自己研發,怕是會很艱難的。從四四年開始,海唐國的火箭筒由于性能的優良,替代了美國的巴祖卡,成為盟軍戰場上必不可少的陸軍裝備。這款口徑四十毫米的火箭筒,以“鐵矛”的大名稱雄世界。

這款武器被海唐國技術人員發揚光大,甚至在以后的數十年中,海唐國出口武器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就是鐵矛火箭筒。

這些項目都是有利于海唐國長期發展的,甚至很快就能見到利潤,但是眼前卻需要投入。

錢啊,還是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