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466表演
海唐國出訪使團,以袁總理為首的出訪人員,在埃及一點也沒閑著。
最初的幾天,使團都在忙碌外事活動:覲見國王,和zhèngfǔ官員協商貿易事宜等等。
不過,這年代的外交談判,尤其是戰爭期間的外交談判,不像后世那樣經常是一場談判玩一年,為了個關稅就扯皮多少年,三言兩語定下某個協定非常正常。當然了,這是指像埃及之類的非正常國家,要是美英兩國,想搞個免關稅待遇,那純粹做夢。
經濟侵略,這種高深一點的玩意,這個年頭,整個埃及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人明白。
而且,別看埃及名義上是個dúlì國家,但是實質上內政外交完全處于英國控制之下,海唐國能和埃及談的東西其實很少,也都是些諸如商品貿易,艦船補給加水,人員往來之類的小事。
三言兩語的談完。袁總理和顏外長應邀開始旅游,游覽埃及名勝。旅途倒是也不寂寞,今天執政的托蘭黨派搞個宴會,明天某個組織弄個研討會。總之,在雙方互相熟悉,建立友誼的旗號下,賓主之間其樂融融。
對于海唐國總理和外長兩個大佬訪問埃及,作為埃及的保護國,英國當然不會掉以輕心。
尤其是,海唐國總理一行中,最近又增加了一小波人之后,英國對這個外交使團就更加重視,開始嚴密監視。
這一小波人,可是大英帝國的眼中釘。乃是錫蘭臨時zhèngfǔ總理拉尼爾.維克拉馬辛哈。
自從海抗軍和錫蘭人聯手擊敗了錫蘭rì軍,當英國人想死皮賴臉的再次回錫蘭時。發現路已經斷了。
錫蘭臨時zhèngfǔ已經宣布dúlì,拒絕英國部隊重返錫蘭。
僅僅是錫蘭那點武裝,大英帝國當然不放在眼里,但是海唐軍的存在。就由不得英國人恣意妄為了。任憑英國外交官使盡手段,錫蘭人這次是鐵了心。
突然間,英國人意識到,世界已經變了。其實rì不落帝國早已是昨rì黃花,只是英國人不愿意承認而已。
印度洋上,再不是大英帝國一家獨大了。
丘吉爾曾經為此黯然。但是即便是再憤怒,也無濟于事。
錫蘭軍在和海唐軍攜手抗rì,英國沒有出手的理由。
英國現在局勢也不那么好,戰爭中沒有任何一方會感覺兵力充裕,英軍抽不出手來。而且,印度洋雖然是世界戰場上相對安靜的角落,但是如果沒有海唐軍在,就要占用英國海軍的兵力。說白了,英國是有求于海唐國的。
假如英國不顧一切蠻干,對上海唐軍即便是能勝利。也得準備付出慘重代價。
丘吉爾暴跳如雷,無濟于事,只好繼續玩大英帝國的外交手腕,英國zhèngfǔ和外交部門,在各種場合開始攻擊海唐國。
我得不到,你也別想要。
這就是丘吉爾僅僅能做的。
這一招雖不高明。但是卻是海唐國必須妥善處理的,雖然大家都在為各自的利益巧取豪奪,但是背上個侵略的名頭絕對不好受,會惡化海唐國生存的國際環境的。
讓錫蘭dúlì,李廣可是真的不舍得。
中國百年來都是被欺負,被殖民。如果能搞一塊殖民地,那感覺可是爽呆了。
yy半天,李廣決定還是接受現實。海唐國如果殖民錫蘭,那么不僅僅錫蘭人會從朋友變成仇敵。而且英國人也有干涉的借口,而美國人也絕對不會不插手干預。
長遠看。控制一個國家,或者拓展一片領土當然是好事,但是步子邁的太大,會扯著蛋。
海唐國首要任務是移民,這一點不能忘記。英國人偏偏在這一點上。真的卡住了海唐國的喉嚨。因為,移民的道路要經過印度。
與其如此,還不如退讓一步,全力支持錫蘭dúlì。利益的獲取渠道很多的,玩手腕袁曄總理和顏外長都是高手。
經過周密的計劃,海唐國聲明:支持錫蘭的dúlì。按照東方傳統,兩國結為兄弟之國,結為聯盟。
兩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領域全面合作,人員來往免簽證,在國際政治上共同進退。而且,海唐國更加大方,做的也更徹底,做出承諾:戰后,唐港地區的交予錫蘭zhèngfǔ管理,海唐國僅僅在雙方自愿平等的基礎上永久租用唐港。
這就是后來唐聯邦的雛形,此時還只是一個兩國聯盟。
在英國人看來,海唐國這是退讓了,也算是達成了大英帝國的初步目標。在丘吉爾看來,什么兄弟之盟,純粹扯淡。歐洲無論哪個國家的王室,隨便扯扯都是親戚,但是為了利益該打仗仍然打仗。
丘吉爾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對李廣和袁曄嗤之以鼻不過如此。等英國從戰爭的泥潭中抽身,錫蘭仍然是大英帝國殖民地。
丘吉爾笑了。
但是,在他的思維之外,或者說在所有的歐洲人思維之外,有一種力量叫做人口優勢,叫做同化。中華幾千年的歷史,豈是剛剛脫離蒙昧幾百年的歐洲人所能理解的。
其實,李廣從內心對于這種手段并不感興趣,總認為太不夠威風(有點大-漢-族-主-義了)。不過袁總理和顏外長以及眾多的學者,都認為這是最好的手段。
當然最主要的是,不能影響海唐國的移民大業。國策有主有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終有可能是雞飛蛋打。移民乃是核心的核心,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一切都是白搭。
而且,在李廣的計劃中,海唐國主要的領土擴張方向,也不是錫蘭印度,而是非洲。
說白了,李廣的糾結只是小家子氣在作怪,不舍得而已。曾經流血出汗的土地,就讓他這么dúlì,總感覺不爽。
海唐國外交使團和錫蘭總理一行同時出現在埃及,自然是有目的的。
首先,作為海唐國,支持錫蘭dúlì。雖說有點傻帽,但在大義上可是真正的光芒萬丈,符合國際最新的準則--民族dúlì。這可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一慣標榜的,也是大西洋憲章認同的,更是盟國反抗軸心國的最重要理由。
簡單的來說,海唐國帶了錫蘭總理是來表演的,樹立海唐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形象的。
當然,錫蘭是得了大便宜,臨時zhèngfǔ總理拉尼爾.維克拉馬辛哈,感激涕零。袁總理認為好事要做到底,他準備在開羅會議上幫錫蘭說話,請美國也認可錫蘭的dúlì,從而消除來自英國的隱患。當然也削除一點美國總統羅斯福個人對海唐國的一點點莫名其妙的惡感。
海唐國的行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解釋。英國人的密探無處不在,但是海唐國外交使節一點點的出格都沒有,更是無論私下或者公開場合中沒有表露一點點煽動埃及人dúlì的意味。
可是,埃及人,尤其是某些非主流的整治群體,對于海唐國和錫蘭的dúlì卻是非常的感興趣。
不侵略,肯幫助弱國,而且有能力幫助弱國。這可是埃及人對海唐國的印象。不是看你說的,而是看你做的。埃及人對海唐國的好感慢慢發芽。
在海唐國外交使團回國之后,很快的就有一幫埃及人找上門,尋求友誼,探討合作。為首的一人是個中校軍官,也是歷史上埃及dúlì的領導人納賽爾。
不管英國人對海唐國一行是多么的膩味,很快的,英國密探們就顧不上監督海唐國使團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要來了,英國首相丘吉爾要來了,中國蔣委員長要來了。
當然,這些人如果不來,錫蘭總理也是不會露面的。海唐國外交使團是接到了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