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簽到,記錄你在的每一天!
什么賺錢種什么,怎么賺錢就怎么種地的道理,在大廳里面的縣太爺們聽來,當然是猶如天書一般,基本上是聽不懂的。
畢竟這些縣太爺基本上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儒官,不少是前朝的進士,剩下的起碼也是個舉人。雖然儒生士大夫在后世的形象不佳,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毫無疑問的精英領袖,在地方上聲望極高。所以朱皇帝也不得不用他們來穩定地方。但是這些士大夫在當官之前的主要精力都用來讀圣賢書了——科舉可是很難考的,按照現在山西巡撫苗沛霖的說法,都是“將此身誤了窮經”的主兒,除了少數還學過一點“經世致用”之學,大部分就會做八股文章,哪里懂什么經濟?哪懂什么生意經?
不過由“資本主義農業”扯出的另一個大問題,有些儒生官兒卻是知道的,如果按照南洋農場的模式來種地,那么多的貧下中農怎么辦?
有懂些農事的官員粗粗一算,就搖頭連連。
現在大明的總人口估計已經接近了四萬萬,幾乎全部集中在十六個“漢地省”(不包括遼東、陜西和甘肅)當中,而且其中九成是農民,差不多有三億五、三億六的樣子,而十六省的耕地面積不過十一億畝。也就是平均一個農民三畝田地,如果按照勞動力計算,一個勞動力大約耕種五六畝田。要是大量使用畜力,也不搞精耕細作的話,一個勞動力耕種二三十畝地是沒有問題的,雖然每畝單產肯定會下降一些,但是不會太多,能夠節省四分之三的勞力肯定還是合算的。可省下的四分之三人口該去做什么事情?這些人如果沒有地種,沒有飯吃,這天下還不要亂套!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立即就得到了與會大部分官員的贊同,眼下太平天國運動的余波未熄。大家伙可都才領教到農民起義的威力!沒等朱皇帝解釋,盛康就提出了解決辦法,殖民啊!
眼睛不要光看漢地十六省,還有東北。還有南洋呢!東北土地肥沃,面積又廣,而且有大片大片的平原,發展農業的條件比十六省中的大部分地區都好。而南洋的條件更好,大明控制的蘭芳大公國有兩個廣東那么大,雖然土地不夠肥沃,但是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糧食生產的條件也不比漢地十六省的平均水平差。暹羅、沙撈越王國、英屬馬來亞現在都敞開大門歡迎中國移民。越南早晚也會被大明打趴下,越北適合耕種的紅河平原很快就是大明的紅河省了。另外、夏威夷、南北美洲還有澳大利亞現在也任由中國移民前往。那里無不是沃野萬里,人口稀少。這人挪活,樹挪死,干嘛非窩在老家刨那幾畝破地?
這話真是說到朱皇上心里面去了,眼下的歐洲列強雖然已經霸占了大片的殖民地。但說實冇話大部分殖民地都搞得不咋地好。除了美國東部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之外,都是“圈地不殖民”,歐洲人自己都不大愿意去,澳大利亞那里現在還是英國人流放囚犯的地方呢!而且這個時代沒有哪個西方國家有限制移民的概念,甭說是沒有什么人肯去的殖民地,就是他們的本土都能隨便出入!中國人不趁著這個機會擠進去爭奪生存空間,還要更待何時?
可問題是現在大明的廣大貧下中農特別是佃戶并不在朝廷的直接控制下。雖然大明實行了官衙下鄉和秀才為官。但是為官的秀才就是士紳階級的一員,這兩項制度改革只是將原來實行千年的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但是并沒有打破士紳對鄉村的統治。事實上,朱皇帝現在也沒有打破士紳壟斷鄉村的意愿,因為根本沒有一個可以取代他們的力量。但是士紳地主階級的統治和剝削方式,卻包含著對農民進行人身控制的成分。他們通過宗族和高利貸債權等方式。將貧苦農民變成了依附于士紳的半農奴,從而將大部分農民束縛在土地之上,不讓他們很容易的前往殖民地。
大明本土的糧食緊張因為1850年的豐收而得以緩解之后,人口從漢地十六省流出的速度就開始放緩了。現在每個月報名參加集體農莊前往東北的農戶不過兩萬家,每個月前往南洋和美洲的人口估計在十萬到十五萬人之間。這樣算下來每年流出漢地十六省的人口不會超過三百萬。還趕不上人口自然增長的速度。
根據朱皇帝的估計,即使他不“發明”出什么會導致人口爆炸式增長的藥物,漢地十六省的人口增長率也能保持在千分之八到百分之一之間。也就是每年增長320萬到400萬人,如果往外移民的速度低于這個數字,漢地十六省人多地少的矛盾還是無法解決。而要讓人口外遷的速度超過每年500萬,朱皇帝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挖封建主義農村的墻角——只是挖墻角,而不是把墻給一下子推倒了!
“農民的多少和糧食的多寡并不一定成正比,就拿英吉利國為例。自工業革命開始后,從事農業種植的英國農民數量一直在下降,但是通過廣泛施用肥料,普遍采用機械,實行排水灌溉等方法,讓農產品產量不斷增長。在1700年,英國的小麥年產量大約為4.25億斤,到1820年激增為6.25億斤。而英國的農業人口卻只占到英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個英國農業人口所生產的糧食可以供養兩個非農人口。而在我們大明,農業人口占了總人口的九成,需要九個農業人口才能養活一個非農人口!要十八個農業人口才能養活兩個非農人口……也就是說,一個英國農業人口抵得上咱們十八個農人啊!”
朱濟世的語氣淡淡的,不過還是帶著一絲無奈和感概。
“咱們國家一直是重農的,人家是重商的,可是重商之國的農業效率卻比重農之國高出十幾倍!諸位難道不覺得奇怪嗎?朕不多說了,俗話講眼見為實。朕打算出銀子讓你們出去開眼界,見世面。英吉利國太遠了,就去東北、去南洋見世面吧。看看那里的農場是怎么種地的……不僅你們這些縣太爺去,還要讓地方的鄉紳和富農一起去,都去開開眼界!不過要少帶幾個仆人和小老婆,朕可不會為他們出差旅費的。”
底下的人一時都大為詫異,怎么還要出洋呢?這個大風大浪的萬一翻了船可就慘了,一定得找個理由推了。
看到眾官的表情,朱濟世輕輕哼了一聲,又道:“都得給朕出去見世面,見了世面,開了眼界才好做事情!湖南人先去,然后是湖北、安徽、江西、南直隸和浙江。廣東人、福建人不用去了。正式的命令過完年就會下達的!
另外,過年之前,你們也別回家鄉了,這個新年朕就帶你們去廣東過吧,去看看香港,看看九龍,看看佛山,看看人家那里是怎么發展工商的。現在朕不指望你們能把家鄉的工商發展起來,但是朕希望你們在見識了廣東、上海的工商繁榮之后,腦子里面能有這根筋。”
把這票縣太爺帶去廣東一游是朱皇帝臨時決定的,另冇外他自己也有前往廣東的計劃。同越南的戰爭已經到了尾聲,朱明的南洋政策也面臨著一些調整,有不少事情必須他這個皇帝親自出面去料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