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二十六章、隆中閑話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漢魏文魁 | 赤軍   作者:赤軍  書名:漢魏文魁  更新時間:2024-06-06
 
蔡瑁、蒯越使文諾前往曹營,去請曹操協助,他們好趁機奪取江陵之權,驅逐劉琦、劉磐。曹操召集謀士們商議,大家伙兒都說,魏公您忙著征西,不可輕動,可命于禁、李典率所部直下江陵,去增援蒯越。劉放還建議,當遣一智謀之士相助于、李,最好是荊州人,熟悉當地情況。

曹操環視身旁眾臣,沒找到荊州人,但是瞧見一個曾經客居荊州多年的徐州人,當即伸手一指:“孔明可往。”

諸葛亮曾經跟隨曹操南征,還游說了黟、歙的山賊歸附,此后曹操北歸,他并沒有留下來跟賈詡一起輔佐夏侯惇,而是也跟著回來了,隨即便又加入了西征的行列。是勛曾經向曹操推薦諸葛亮,跑過一趟江陵,去吊唁劉表,并且與蔡瑁、蒯越等投降派暗通消息,那么如今再找人去接收江陵,當然以諸葛孔明為不二人選啦。

孔明奉命南下,首先抵達襄陽,拜會了南郡太守溫恢和守將李典。按照曹營的謀劃,是命李典和屯駐江夏郡江南地區的于禁各自將兵,兩路夾擊江陵——但是不必要真打,等待城內形勢變化即可。溫恢、李典拜命,立刻整備士卒、糧秣,諸葛亮因此得了兩日之閑,于是請個假,騎馬跑隆中去拜會老丈人黃綬黃承彥。

見面之后,先寒暄幾句諸葛亮問候起居,并匯報了自己的家庭情況——也就是告訴老丈人,您閨女在跟我結婚以后過得挺好,雖然目前尚無所出……遲早會懷上的。您別擔心。然后說著說著。黃綬突然問起政事來:“今曹操已進魏公。封藩建國,權勢彌天,得無篡意乎?”

諸葛亮聽了這話不禁有些尷尬,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才好。他當然不能欺騙黃綬,說曹操并無篡位之意——人在朝堂上公開跟天子討論“禪讓之禮”,這事兒許下是街知巷聞啊。但是也不能直言說曹操必篡,因為這事兒篡后才能大申天命,篡位之前是不便到處喧嚷的。身為漢臣(他同時也是魏臣,但終究還跟大多數魏臣一樣,還掛著個漢臣的虛職),孔明丟不起這個臉。

黃綬看女婿猶豫,不禁莞爾一笑,當即轉換話題:“孔明以魏公何如人也?”

諸葛亮回答道:“魏公定亂之雄,宏才大志,知天時、通兵略,亮所仰望者也。”黃綬撇一撇嘴:“吾聞魏公多疑好詐,任性跋扈。剛暴擅殺,有諸?”

諸葛亮心說您消息倒靈通。曹操的主要毛病全都讓您給說全了,趕緊解釋說:“身當亂世,不得不用詐謀;事權一統,不得不任性獨斷;芟夷草莽,不得不有所殺戮也。如昔高皇帝誅彭越、黥布,豈多疑而好殺耶?為定天下,不得不為耳。”

黃綬聞言大笑:“孔明亦做如此語,豈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乎?”諸葛亮心說唉您這是啥意思?這原文前面可還有一句“與不善人居”啊,您的意思,我如今仕奉非主,所交亦皆匪類不成嗎?正要反駁,黃綬卻擺了擺手:“不必文其過也,魏公奸雄,當亂世乃能定天下,吾非諷卿離之。”我不是瞧不起曹操,要你脫離仕途,或者離開安邑啊。

說著說著,突然長嘆一聲:“昔令師(是勛)與趙邠卿(趙岐)聯袂而來,吾與邠卿論及孟子,邠卿乃有語:‘孟子云天下須定于一然后可安,既周已失柄,不可復興,乃往說于魏、齊也。’其與今世,何其相似。漢恐終不可振,魏氏代之,殆亦天命乎?”

眼望諸葛亮,緩緩地告誡道:“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然所言之君非止漢天子也……”那意思,“君”之一字也包括了曹操,與生民和社稷相比,曹操也得往后排——“令師為仁人君子,其佐魏公,為生民、社稷也,乃不執著一姓。孔明亦當秉此操行,方不負乃師與吾之所望也。”

諸葛亮急忙拱手躬身,誠心受教。

黃綬接著說:“察令師之所為,欲藉此亂世,一掃桓靈以來惡政。世家大姓,勾朋援黨,坐望空談,不恤百姓,須抑制之,世乃得安。觀其于安邑首開科舉,間以九品中正,乃可知也……”

啊呦,諸葛亮心說老丈人您可真敏,藏在深山里竟然還能夠瞧清楚我老師開創科舉制的真實用意,了不起啊!就聽黃綬接著說:“前廣元、公威、州平皆往應試,俱取中而為郡吏矣。”

他所指的乃是石韜石廣元、孟建孟公威、崔鈞崔州平,都是諸葛亮當年隱居隆中時候的好朋友。這仨也跟諸葛亮一樣,并非南陽本地人,而是喬遷戶口,又不跟諸葛亮似的傍上了一位好老師,因而始終未能出仕。直到開科舉的消息傳到南陽,三人見獵心喜,于是相伴前去參加考試——當時諸葛亮還跟著曹操正南征呢,所以他并不清楚此事。

至于判卷的是勛,你跟他說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他當然知道,問題考卷上糊了名瞧不見,而等到正式給出品評之后揭開來抄錄中式者姓名,光見著潁川石韜、汝南孟建和博陵崔鈞了,哪兒還能想得起來究竟是ho啊?

按照諸葛亮的看法,三人皆為當世俊才,若仕可為刺史、郡守,但這回考試,三人的成績雖然不錯,卻都只中上而已,攀不到上乘去。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是南陽人,沒有南陽郡的中正評級,其中只有石韜祖籍潁川,算魏國的領地,可以回鄉先混個等級出來,但他卻偏偏想跟兩位好朋友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所以堅持不往。因此三人皆為投刺自薦,得不著一點兒加分。

不過中上也算不錯了,可任為郡吏。而不會落到縣里去。話說這回科舉考試。中式者不少。但其中有約摸兩成在得知所授官職后,便急忙上書請辭。大多是世家子弟,因為成績不夠好,受委縣職,他們覺得丟不起那個人,干脆——我再去復讀兩年吧。因為過去的縣中除令、丞外,余職皆為墨授長吏自辟,既沒有正式編制。且又身份低微,也就只有吳質之類寒門愿為,世家大姓是根本瞧不起的。如今魏之五郡內各縣雖然新設了很多正式在編的公務員,名門之后仍然不肯屈尊降貴,去為鄉間小吏。

至于秦之官員,多出郡縣小吏,漢初的名臣蕭何、夏侯嬰等亦曾仕縣,整天把高皇帝擺在嘴上說事兒的家伙們就全當遺忘啦。

而石韜、孟建等三人,雖然出身不算很高(當然不至于到吳質的地步,或與是氏差相仿佛)。但亦自期以刺史、郡守,真要把他們分派去縣里。肯定也是要打退堂鼓的。好在他們確實肚子里有墨水,成績不錯,皆得仕郡,這才算皆大歡喜。

如今黃綬提起此事來,諸葛亮自然也為朋友們高興,同時也挺欣慰,老丈人終于把那些尖銳的話題給揭過去啦。當晚他便在隆中宿下,直到翌日午后才返回襄陽城中,隨即便跟隨著李典南下江陵。

消息傳至江陵城內,劉琦、劉磐無不大驚,劉磐趕緊下令,使文聘率軍以敵于禁,他自己則親統主力北上,去攔李典。然而文聘托病不肯出征,劉磐不疑有他,乃使王威代之,而付文仲業以留守江陵的全責。

劉磐、王威既去,剩下一個劉琦威望不足、手無余兵,再加上身體孱弱,三天兩頭得病,那便無足可憂啦,文聘乃暗中聯絡蔡瑁、蒯越,隨時準備發動政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馬良從巫縣趕回來了,求見劉琦。劉琦說辛苦你了季長,要勞你的大駕,再跑一趟西方,去告訴關將軍,他所提的條件我全都答應,只求速速來援。

同時還書下一道令符,交給馬良,要他持令去接掌秭歸的黃忠所部,趕緊放開通道,使得益州軍可以順利抵達江陵城下。

這一方面是因為擔憂曹軍來攻,江陵恐難久守,另方面——正好趁這個機會利用益州軍奪了劉磐的兵權啊。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跟劉琦關系不錯,劉大公子本來就傾向于略略放低一點姿態,便可接受荊、益聯合的,卻為劉磐從中阻撓,這才讓馬良跑斷了腿,卻總也談不大攏。如今天幸劉磐領兵出城去了,劉琦乃可獨斷專行。

馬季長苦笑一聲:“主公既有所命,良又何憚辛勞?”您放心吧,我回家洗個澡,收拾一下行李,便即出發,趕往秭歸去。早有劉琦身邊侍從將此事密報給蒯越,蒯異度心說益州兵近萬人,再加黃忠所部,倘若能夠很快便趕到江陵來的話,我等圖謀恐怕要成泡影……不行,必須得找個人去阻止馬良西行!

那邊馬良才剛洗沐完畢,家人來遞上行裝,正要啟程,突然門上來報:“傅君求見。”這位傅君,單名一個巽字,字公悌,北地泥陽人也,曾立朝為尚書郎,后避難南下依附劉表。傅巽“瑰偉博達,有知人鑒”,名聲很響,跟馬良相交甚厚。

聽說傅巽來了,馬良趕緊出門相迎,就聽傅巽說:“聞季長奉使而歸,乃邀卿宴飲,以舒別后渴懷。”我特意找你喝酒來啦。馬良雙手一攤,苦笑道:“良無福領受公悌之宴,適奉主命,又當西行。”

傅巽說哪有剛回來就又要出發的道理?難道劉琦手下沒有別人了嗎?怎么能瞧著你老實,就這么著往死里用啊……說完了略略一皺眉頭:“得無欲召益州軍來耶?”劉琦是終于拿定主意,要跟益州聯合抗曹了吧?

馬良趕緊擺一擺手:“公悌敏銳,然此言切勿宣之于外。”你自己猜著就成了,千萬別到處嚷嚷去。傅巽冷冷一笑:“如此,則恐吾等將皆無噍類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