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七章、包辦婚姻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漢魏文魁 | 赤軍   作者:赤軍  書名:漢魏文魁  更新時間:2015-07-31
 
夏侯淵的死訊傳到曹操耳中,曹操大叫一聲,也同樣白眼一翻,當即暈厥過去——這倒不是因為過于傷心,而是久不相犯的頭疼病猛然發作,而且極其劇烈,如同有鐵錘重擊后腦一般,直接就把他給痛暈了。

好不容易蘇醒過來以后,曹操這才放聲大哭:“痛哉妙才!”他哭了小半晌,這才暫收悲聲,取過軍報文書來仔細觀看。這份軍報是鎮守長安的司馬懿所寫,司馬仲達為人謹慎,做事也非常認真細致,事先叫過幾名敗兵來反復詢問,然后歸納總結出此戰的整體過程,幾乎任何一個細節都無遺漏,全數記錄在案了。曹操如今觀瞧,越看越是惱怒,忍不住就罵:“孤常戒妙才:‘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彼不聽良言,今果然耳!”

你說你身為大軍主帥,需要總體控制關中西部的戰局,就算按計劃要去襲擾敵軍后方,那也沒有親自領騎兵上陣的道理啊?而且還把步兵跟后頭甩得遠遠的。等到既知遇伏,便當疾走,你都幾乎逃出生天了,還非要回去救援后軍,以致被劉備的益州軍追上。好吧,就算你愛兵如子,也不想在此處折損太多精銳騎兵,那救完了就趕緊走唄,誰不可留之斷后?你身為主將要親自斷后?這不是(作死呢嘛!

你是在賭益州沒有足夠的騎兵啊,在賭益州沒有真正的勇將啊,這就跟你慣常的行軍作戰習慣一般。“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其實全都是在賭博。若為別部之將,該賭的時候就要賭,可是身負方面之任,哪兒輪得到你赤膊上陣去跟人對賭啊?!

我就是怕你再犯老毛病,這才召聚謀臣,反復策劃,給你列了各種應變方案出來,按照我的方案走。即便有敗,不致大損。可是誰想到你竟然親身在前,還奮勇斷后——主將既亡,欲不大損而不可得矣!

曹操又是痛心,又是羞惱,這頭疼病就重新熾烈,一連好幾天都走不了道了。他原本以為自己的宿疾已然痊愈,故而此番出師,華佗說我不想跟著了——反正您也無病無痛,士卒創傷。有我幾名弟子療治足矣——我想回趟老家去省親,曹操笑一笑也便允了。這回沒有辦法。趕緊派人快馬前往譙縣去召華佗過來。

再說夏侯淵的死訊傳到安邑,是勛也是嗟嘆不已。他心說我是利用蝴蝶小翅膀活了不少人啊,還拖延了好幾個人的死期——比方說太史慈——然而天道或損必補,既然有晚死的,估計就一定會有早死的——比方說夏侯妙才。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淵死于漢中之戰,大概是十年以后,沒想到這回他那么早就掛了啊。

諸曹夏侯當中,是勛跟夏侯淵的交情最好,早前鎮撫關中,后來平定遼東,就都跟夏侯淵搭過檔。而且前一世他便對這位妙才將軍頗為敬佩,一則諸曹夏侯中的其余幾位,戰績多有水分,往往禁不起仔細推敲,而夏侯淵平隴上、敗韓馬、滅宋建,功勞是十打十的。二則夏侯淵行進如風,“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在紙上談兵慣了的他看起來,這才叫會使騎兵嘛。至于夏侯淵之死,一是因為輕脫,身為主將而親往修補鹿角,二就是——一在平原上縱橫慣了的將領,你讓他去守山地延綿的漢中,不出問題是僥幸,出了問題也正常啊。

可是沒有想到,在這條時間線上,夏侯淵還就真在平原上騎兵對決,丟了性命——真所謂“善騎者墜于馬,善水者溺于水,善飲者醉于酒,善戰者歿于殺”也。看起來,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主將的性格真的能夠極大地影響戰局的走向,夏侯淵性格不變,過于輕脫,所以最終還是“一匹夫敵耳”,戰死沙場……

繼而慨嘆:我可憐的閨女啊,沒想到你還這么小,公爹就沒了……

源出還在幽州的時候,夏侯淵某次跟是勛對酌,兩人談得興發,互相詢問家人狀況,是勛說我剛得了次女,起名叫做是云。夏侯淵趁機就問啦,宏輔你長女叫啥名兒,多大啦?是勛答道:“名雪,建安二年生人,已七歲矣。”夏侯淵說我有三子名稱,年方十四,咱們不如結個親家,把你長女許給夏侯稱為妻,如何?

是勛垂頭想了一下,含糊答道:“吾夫婦甚寶愛此女,乃不欲早早于歸也……”

是勛表面的意思,是不想閨女太早出嫁,離開父母身邊。男女雙方相差整整七歲,你家夏侯稱怎么著二十歲都該娶妻了吧,那時候是雪才剛十三,誰放心讓她那么年輕就去婆家啊。不過女子十二三歲便即出閣,亦為此時常事,所以是勛得借口說“吾夫婦甚寶愛此女”,這算是個特例。

而他真實的用意,是實在不看好那位夏侯稱。倒不在于沒怎么見過那小子的面,而是因為那小子在史書上是留過名的,據說還是童子的時候,就喜歡玩兒打仗游戲,夏侯淵讓他讀兵書,他卻說:“能則自為耳,安能學人?”然后十六歲能射奔虎,連曹操都拉著他的手說:“我得汝矣!”外加這孩子還極其的能說,跟曹丕交情很好,每當宴會,“氣陵一坐,辯士不能屈”。

看起來,這小子要真成長起來,不為名將,必是趙括,問題倒霉就倒霉在他壓根兒就沒能成長起來——十八歲就因病辭世了。這要是戰死的還則罷了,說不定小蝴蝶翅膀就能扇乎得他得以壽終,而因病辭世的……是勛能放心把閨女嫁給他嗎?

夏侯淵哪兒知道是勛心里這些花花繞啊,掰著指頭一算,嗯。七歲的差距。或許真大了點兒——“則吾四子名威。九歲矣,可許之乎?”

夏侯威啊?是勛細一回想“古籍”,輕輕點了點頭——這個可以有。

他本人確實非常寵愛閨女是雪,甚至更在兒子是復之上,而且就本心而言,不希望閨女掉進包辦婚姻的淵藪里去。問題終究身在這個時代,是雪為士大夫之女,就幾乎沒有什么自由戀愛的可能性。哪怕身為老爹的自己再如何開明,甚至鼓勵她去自擇夫婿,可大閨女不可能到處去見陌生男人,想找自由戀愛的對象也未必找得著啊。而從包辦婚姻的角度來看,夏侯家為曹氏親族,跟自己身份相若,門第相當,權勢亦盛,倒確實是不錯的婆家備選。

再說了,包辦婚姻總比政治聯姻要來得強啊。

夏侯淵兒子不少。史書上皆載其名,老大夏侯衡已經跟曹德之女聯了姻。老二夏侯霸,后來投了蜀,老三夏侯稱,少年夭折,老五夏侯榮這會兒估計還沒有出生,原本歷史上是以十三歲的沖齡跟隨夏侯淵戰死在漢中的。夏侯威,以及將來才會出生的夏侯惠、夏侯和,則都其名不顯,但總體而言,比夏侯惇所生的夏侯楙要強過不止一成去。

……呃,好吧,跟夏侯子林一比,貌似就連曹爽都算是人中龍鳳了……

是勛剛才低著頭,是在回想“古籍”上有沒有記載夏侯威是怎么死的,多大年歲才死的呢?貌似并無記載,但是隱約記得,史書上特意列了夏侯威的子孫之名,其中有個孫子還是玄孫來著,乃西晉文學家夏侯湛。夏侯湛之父為“晉景陽皇后(其實應該是晉景羊皇后)姊夫也,由此一門侈盛于時”。

雖說歷史被改變了,不見得再會有晉朝,更不會有晉朝的外戚,但這家子終究有“侈盛于時”的可能性嘛。再說了,說不定這家發達的根子從此不在羊氏,不在司馬氏,倒正在我是氏……

故此是勛欣然從命,答應把閨女是雪許嫁給夏侯淵的第四子夏侯威,商定等夏侯威十八歲,是雪也十六歲以后,便正式商量婚事。

虛歲十六,那實歲也才十五啊,還是早了點兒……算了,到時候再說吧,隨便找個借口,多拖他兩三年,想來并不為難。

可是這回聽說夏侯淵陣亡,是勛又是惋惜,又略略的有些懊悔——早知道妙才你難逃戰死沙場之命,我就先不著急答應婚事啦。倒不是怕對方家族衰敗,夏侯衡、夏侯霸都已成年,外加夏侯衡還即將迎娶曹德之女,就算再不成器,這一貴家還能衰敗到哪兒去?怕的是夏侯威正是中二年齡(實歲十五),這小孩子沒了爹教,不會徹底長疵吧?

夏侯淵家風很嚴,與夏侯惇、曹洪等人截然不同——要不然也不會一家而出那么多英杰少年了——所以原本是勛對夏侯威還是挺放心的。如今想想,要么干脆趁機先收夏侯威為徒,由我自己來教育女婿成長。他向天默禱:妙才啊妙才,吾非背約之人也,希望這個徒弟真能教得出來……然而我非以教育見長,真要教不好,還請你在天之靈多多原宥。

是勛當然知道夏侯淵聽不見——他基本上可以算是個無神論者——如此禱告,只是想讓自己心安而已。

轉過頭來再考慮關中局勢,卻忍不住一呲牙花。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淵鎮守漢中,曹操只是晚來了一步,便導致他在定軍山為黃忠所殺,局勢就此一敗而不可收拾,即便曹操親率大軍而至,最終也只能灰溜溜地嘆一聲“雞肋”,主動放棄了漢中——與今日之事何其相似乃爾!

同樣是夏侯淵戰敗被殺,局勢必然大惡,同樣是曹操援軍將至,就差那么一步,沒能趕到,最要命的,劉備軍中同樣也有法孝直……

曹操失漢中則難覬蜀地,那么要是失了關中呢?恐怕整個中原都將重新動蕩起來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