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鮮卑,雖然都是游牧民族,其實在外表上很容易區分開來。。。匈奴雜部很多,沒有統一的服裝,發式也千奇百怪,多數為披發。鮮卑則不同,人皆髠首,亦多索頭——也就是說,成年男子會剃掉部分區域的頭發,剩下的頭發還可能扎辮子,就有點兒象后世的清朝人,只是具體剃哪兒,扎幾條辮子,并無一定之規。此外,鮮卑大人喜好穿赭,只要瞧著首領們大多著赤黃色衣衫,那九成九就是鮮卑了。
此時鮮卑勢力雄大,盡占草原大漠,東與夫余、濊貊相鄰,西接烏孫,全都是他們的牧場。桓帝時曾有檀石槐聯合各部,結成一個強大的聯盟,給漢朝北疆造成強大壓力。好在這時候檀石槐已經掛掉了,其子孫不能服眾,各部又再星散,缺乏統一的指揮,為禍稍輕。鮮卑族按其游牧區域和族屬,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東部在遼東以北,中部從右北平直到上谷,而正當舊并州以及涼州的,則是西部。其中僅僅是勛的朔州轄區內,就不下十邑,近二十萬眾,各有大人,見天兒跟匈奴人搶牧場,還時不時地揮師南下,劫掠漢地。
前不久,鮮卑人就又殺奔美稷去了。其實張郃在黃河東側搜索的那名匈奴長老,還真不是被他嚇跑的,而是急著趕回去對敵鮮卑人。隨即聽說怎么的,漢人也要趁機來攻?長老們當場就嚇傻了,趕緊聚集到一起開會商量。商量的結果是,兩面受敵。則美稷必不能保。必須先退去一路敵軍。才能凝聚主力,打贏另一路。
是勛在圜陰縣城以北修建前線基地,迫使匈奴來攻,但匈奴人也不傻,覺出了其中或許有詐。可是有詐歸有詐,又不能不去,否則真等他基地建起來了,五千漢軍并二萬歸降的同族一起殺來。則美稷必定岌岌可危。五名長老絞盡腦汁,最終想出一條妙計來,遣人去跟鮮卑談和,愿意拿出牛羊各一萬來,請鮮卑暫且退去。同時,他們還告訴鮮卑人,漢人在圜陰附近修長城,一旦修好,以后咱誰都別想再南下去搶東西啦。而且……一則目前城還沒有修好,二則。聽說里面存儲了不少的糧食、物資,我等無力去取。只好便宜你們了。
鮮卑人比匈奴人更要野蠻,尚未開化,就連組織結構都非常松散,才剛從原始公社邁入奴隸社會,加上距離漢地較遠,所以對漢人的花花腸子了解得非常有限。他們一聽匈奴使者的話,貪欲一萌,立刻就信了,當即驅動大軍南下,來攻是勛的基地。
早有探馬報入碉堡。不過堡上雖然插著是勛的認旗,其實是勛并不在其中,他帶著自家部曲,遠遠地躲在后面的圜陰縣城呢。堡中實際的主事者,正乃是勛的“影武者”諸葛孔明,他每天化了妝(多貼幾根假胡子),穿戴著是勛的衣冠,在城墻上來回巡視。城下工地上的匈奴人遠遠望見,還以為是刺史一直跟咱們呆在一起哪。
諸葛亮想把匈奴人引誘到圜陰境內,基地附近,然后一方面張郃急渡黃河,以襲其后,一方面大軍合圍,便有機會將其全殲。此計的關鍵所在,是要利用這新修的碉堡,盡量牽制住匈奴人的進攻,故此守將危險系數挺大。是勛是不敢來的,可是他要不來,這魚餌就不夠香甜,就怕匈奴人也不肯來;諸葛亮年輕氣盛,乃欲一戰而名揚天下,所以執意冒充是勛,駐入堡內。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匈奴人沒來,鮮卑人倒來了。
當下諸葛亮、郭淮、秦誼三人匆匆登樓而望,只見北方煙塵大起,滿滿的都是胡騎。秦誼年紀較長,經驗豐富,瞧著塵頭就大致估算出來:“不下二萬騎也。”
諸葛亮和郭淮對視一眼,郭淮皺眉道:“欲致匈奴,反來鮮卑,如今是戰是退?”諸葛亮苦笑道:“若退,則堡砦必為敵騎所蹈,一月之功,毀之一旦。不如即于此破滅鮮卑,以威懾匈奴,再論后事。”
郭淮說好,我這就是出去勒束那些匈奴人,跟鮮卑人當面較量一番,我兵雖寡,有幾乎完工的兩座堡砦為依托,則必可卻敵。諸葛亮趕緊扯住他,說別介啊,咱們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辦理,就仿佛眼前來的不是鮮卑人,而是美稷的匈奴人。
郭淮一瞪眼:“主公欲取美稷,故孔明代其而守,以身餌敵也,今所來非匈奴,即敗之亦非主公之意,卿又何必蹈險?卿為主公弟子,若有閃失,淮何面目往見主公?”
諸葛亮長長地吸了一口氣,答復道:“今伯濟將卒,可御鮮卑,然亦不過擊退而已。鮮卑既去,匈奴或不復來,則亮曩日籌謀,盡化流水矣。而若能于此破滅鮮卑,即不能盡吞匈奴,主公亦可趁勢北收云中、五原、朔方,則朔州可定。亮雖死何恨?!”
云中郡在西河以北,五原郡在上郡以北,朔方郡在其西側,如今名義上劃歸是勛的朔州統轄,可實際全都是鮮卑人的牧場。西部鮮卑近二十萬眾,估計勝兵不下五萬,要是能在這兒打掉三四成,那全收朔州還為難嗎?
郭淮心說孔明啊孔明,你不要老把“雖死何恨”掛在嘴頭上好嗎?就算我比你年紀還輕,也沒你那么冒進啊。不過他知道諸葛亮心氣既高,性子又拗,當初獻計代是勛來鎮堡砦,就連是勛都勸不住,更何況如今的自己呢?軍情似火,敵來如風,絲毫也延挨不得,這要再多勸兩句,估計鮮卑人就已經沖到堡前啦。沒有辦法,只得深深一揖:“孔明仔細,且留有用之身,以佐主公之業。”說著話一轉頭,“噔噔噔”就下城去了。
旁邊兒秦誼的臉上有點兒發白,也趕緊說一聲:“恐伯濟倉促間難以勒束胡騎也,且待某去助他。”緊跟著也跑了。
二人下城來召聚那些還在夯土、修城的匈奴人,可是當然來不及讓他們立刻穿戴裝具、提弓上馬,只得吩咐后退,退到堡砦后面一里之地,然后再裝備、整列,等待反擊。匈奴人訓練度不強,亂哄哄的,逃散的速度倒是非常之快,郭淮瞧著直皺眉頭,心說等到了后面,一頓飯的時間,我能夠把他們重新編組起來嗎?這要是時間拖得再長點兒,孔明能夠守住堡砦嗎?
然而這時候,再擔心這些也都晚了,當下只得也跨上戰馬,與秦宜祿二人一起望后疾馳。
再說諸葛亮,等郭淮、秦誼他們走了以后,又瞟一眼越來越近的煙塵,然后擺手下令:“搖旗。”此時堡中還留了兩百精銳,超過半數乃是勛的部曲,還有從張郃軍中選拔出來的敢戰之士。計劃早就已經發布下去了——雖然絕大多數士卒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即便有人取出一面紅旗來,朝向儲糧之堡奮力搖動。
諸葛亮轉頭盯著糧堡,少頃,見到其上亦有紅旗搖動,表明對方已經接到指令,這才小小地舒了一口氣。等再掉過頭來,鮮卑騎兵可就來得近了,幾乎連最前列人臉上的表情都能瞧得清清楚楚。
諸葛亮雙手合攏,望空禱告:“父親大人在上,叔父大人在上,保佑孩兒此番得保性命,并建奇功,流芳青史,以顯我葛氏之名。”隨即朝后退了幾步,遠離開城堞,但兩眼卻一眨不眨地緊緊盯著洶涌馳來的敵騎。
鮮卑人隊列散亂,疾馳而近,直到約摸兩箭之地才逐漸放慢戰馬的速度。這時候他們也都瞧清楚了,對面只有兩座堡砦,野外并無守軍,而且果然如同匈奴人告訴他們的,一堡小而高,駐守漢兵,一堡廣而矮,乃是存放糧草物資之處。那么,先打哪兒呢?是直接攻啊還是先圍上啊?眾人都不禁轉過頭,去瞧自家大人。
此番鮮卑來的共有五邑之卒,其中四名大人,因為互相戒備,相距也都有半箭之地,由自家親信團團衛護。按道理說,四個人就應該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可是目光交錯,其中三個直接就領著人奔糧堡去了——咱們來是搶糧食物資的,又不是要來教訓漢人。況且就那駐兵的堡子如此之小,有個幾百人就能圍住,這任務就交給別人吧,我去打那大的!
而且眼見得兵堡高峻,堡上旌旗飄揚,堡門嚴閉,而那糧堡雖有鹿砦阻隔,堡上卻只有幾面旗,而且堡門還沒修好,這一沖就進去了呀,此時不沖,難道要等里面的漢人先找東西把門堵上再沖嗎?
第四位大人見此情景,不禁恨恨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指揮部下——咱也不能落后,一起去搶糧食啊!
諸葛亮在堡上瞧見,鮮卑人全都奔了糧堡去了,這才長舒一口氣,就覺得雙腿有些發軟。可是他平素最注重風儀,這會兒即便在一群大頭兵面前,那也不能倒了架子啊,當下勉強擠出一絲微笑,吩咐道:“取胡床來,且看我坐而破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