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獨立之后不久,依靠著東印度公司他們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邪路。經過長時期的激烈爭奪,逐漸排擠掉西、葡的殖民勢力,先后在東南亞、非洲和美洲占領了大片殖民地。
剛到17世紀中期,荷蘭已經成為歐洲的殖民強國,先后在東南亞地區原葡萄牙屬地建立了許多殖民據點,在印度、印度支那和日本等地也設立了商站,用欺騙、暴力和勒索的手段掠取財富,實在不行了,也正了八經的做貿易,如果他們打不過你的話。
這一點,我們僅從熱蘭遮城的收獲中就可以直觀看到,荷蘭人真他媽的很能攢東西。
此時啊,荷蘭人還有另一家著名的公司,是在1621年成立的荷蘭西印度公司。這家公司的活動范圍很廣,包括非洲西海岸、美洲東海岸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島嶼,主要是從事海盜掠奪和壟斷對殖民地的貿易。
穿越者們只能恨自己的手此時太短太短。
在17世紀,荷蘭盛極一時的經濟繁榮,始終是和對外擴張相聯系的。正是通過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為荷蘭自由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荷蘭人竟然真沒靠著沒收和壓榨國民的資產來積累原始資金。
由此看來,外擴式發展始終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不用摸著石頭過河,荷蘭人先行驗證了這一點。
可是荷蘭為什么完成了攪屎功能后,老老實實地退出了大國的行列呢?這一點更讓穿越者可恨,你說你們圖個啥?!難道說,你真的只想帶頭富起來,然后也真把別人帶上同樣富裕的道路?
這話穿越者們聽過,也信過,但后來,穿越者們連一個標點符號也沒信過了。
如果不是穿越者們到來,荷蘭人后來只能在印尼耍牛逼,只敢把屠刀對準某個國家的老百姓。當然,后來那些也走上富裕道路的列強們,在殖民地的問題上,還真沒有為難過他,殖民地神奇般地保留了很久很久。也許他們也真心感謝這位致富引路人?
神了,人家荷蘭名聲還一直算是好的呢。
針對荷蘭人后來的失敗,穿越者們沒有引用現成的資料,在穿越前的一個小會兒上,你一言我一語地總結了一下。
為何如此?從別人身上吸取失敗的教訓豈不更好!
讓別人去交學費吧。當然穿越者們也知道,那面世界里的一些學費其實揣在某些人自己的腰包里了。
荷蘭本國土地少,資源不足,人口少,戰略空間不足,這是一條。
針對這種情況,穿越者們當然地定下了多占土地,多生孩子的一條基本規定。
荷蘭人后來過于注重商業發展,注重資本的運用,卻不像剛建國時那樣注重手工業發展,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同時滿足而固步自封,忽視了對后來新技術的引進。
穿越者們吸取了一條經驗是,絕不能把商業發展當成目的,它只能是一種手段。
除非在那面的世界里,權貴們喜歡有國企存在的半計劃半市場經濟(一定會有人說,外國也有,這不是一回事,我只關心這一個,你偏說另一個),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半計劃經濟把財富弄到手,再通過半市場經濟把財富兌現。
這種奇葩的結合,向老天保證,穿越者們絕不會讓它再次出現的。
所以穿越者們對技術和原材料看得比金銀更重,這都是有原因的我說。
最后一條,他們生生被同英法兩國的戰爭拖死。不過這也是荷蘭人沒招了,一個在海上限定種種限定,一個在大陸上來了個市場保護關稅,不打不行啊。打了還打不過,要命了。
穿越者們所以一定要建一支強大的,不打沒有收獲之仗的隊伍!
最后穿越者總結了一條規律:
荷蘭,作為一個商業國家,它的衰亡史,也正是商業資本服從于產業資本的歷史。
哪個國家不去發展產業,卻對商業發展興致勃勃,那么一個原因是那個國家的人確實是白癡當道,百姓愚昧。另一個是,人家準備跑路了……或者是某些人吧。
回到正題上。
巴達維亞是4月份通過澳門來這里經商的商人,知道了他們的東亞之星,熱蘭遮城被一伙自稱是漢唐集團的人給占領了。很可能臺北地區也被他們占了,否則不可能沒有一只船回來報信。
把熱蘭遮城被占的消息散布出去,是漢唐集團故意為之,甚至在背后推波助瀾。
荷印總督馬綏克(16481659)聽到此消息時,一開始大笑,攻破牢固程度僅次于巴達維亞城的熱蘭遮城。沒有幾萬人,沒有幾個月是打不下了的。
他又不是沒見過熱蘭遮城的建設圖紙。
荷蘭人喜歡一種指導思想,那就是“公司就是要塞,要塞就是公司”的觀點。這一點沒有錯,值得穿越者們學習。
荷印總督馬綏克想,哈哈,這一定是葡萄牙人搞的鬼,來欺騙我們。至于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才是我們注意的重點!
難道背后還西班牙人的影子?
荷蘭人的興起,相當一部分是從殖民大哥和二哥那里硬搶過來的,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發生矛盾那是當然。
除了上文介紹的,他們之間還有一些齟齬。
比如在此期間除了多次進攻馬尼拉未果并與英國人聯手襲擊東亞的西、葡船隊外,還于1622年武力進攻過澳門。
就是這樣了,可該做生意還得做生意,該搶該打隨意了……穿越者們來這個時空不是為了陪古人玩的,那么人家歐洲人來亞洲也不是為了打架玩的!
荷印總督馬綏克命令他的手下們去探查情報,而他本人當時就陷入了長考……
巴達維亞城確實是這個時代亞洲最堅固的堡壘。
它的修建,遠比熱蘭遮城更為艱難。
1619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爾斯遜昆開始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正是他為荷蘭東方商業殖民帝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巴達維亞城也正是在他的率領下襲擊和驅趕了萬丹土著軍隊后,建立起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帝國的總部,是荷蘭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基礎。
此地初期,人口稀少,缺乏糧食供應,沒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邊地區是荒涼的沼澤地,罕見村莊人煙,雨季洪水泛濫成災,還常有猛獸出沒,同時四周也面臨當地穆斯林王國的敵視和威脅。
荷蘭人從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石場運來巨石,從東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從當地采集珊瑚石,并從明大陸招募來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勞的勞工,在這地方上先建立起巴城的雛形。
巴城的主要建設工程,如運河與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灣的建造、城墻及防護要塞的修筑大多由明人承包興建。
明人勞工熟諳制磚和砌磚工藝,令荷蘭人甚為稱道。這就像荷蘭石匠在熱蘭遮城也受穿越者們稱道,這幫子荷蘭人加工石板的手藝相當不錯。
荷蘭總督昆還創始了一種慣例,即把一切零售商業包括沿海貿易承包權交由明人甲必丹(首領)負責。他試圖采取“以明治明”的政策,通過任命明人甲必丹,對當地明人們進行控制和間接統治。
1619年10月,荷蘭總督昆任命他的明人密友蘇鳴崗為第一個甲必丹。從此,明人蘇式家族與荷蘭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穿越者們會以夷治夷,人家就會以明治明。
此后,甲必丹是由明人通過相當民主的方式選出和任命的,基本上可以說代表了當地明人的意愿。
甲必丹因此被認為是明人們在荷蘭總督府里的利益維護人和聯系官方事務的中介人。每個明人需按月到甲必丹府第交納人頭稅,并至少每年報到一次。17世紀30年代,明人支付的人頭稅占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城市征集的人口稅和其他稅收所得總和的一半以上。到1644年,在巴城當局對賭博、零售業、貨物進出口、木偶戲等行業所征收的21個稅項中,明人承包了其中的17個。
但荷蘭總督昆只是完成了第一期。
第二期則是安東尼范迪門任總督時(16361645)完成的,他是僅次于昆的荷蘭東方帝國擴張主義拓殖者。在他任職期間,荷蘭式運河、城堡、市政廳、基督教堂、拉丁語學校和市場區相繼出現。
為了充實人口,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招攬明人。在荷蘭人的眼里,明人以“勤勉”、“愛好和平”、生性“懦弱”而著稱。
因此,荷蘭總督用高額工資招引明人,而且對移居到巴達維亞的明商課以輕稅,并獎勵像王三和李四那樣的人去招引同鄉來巴城。
當然也采取了一些不體面的手段,比如在明大陸沿海地區綁架“移民”。這一政策極為成功,明大陸來的大帆船運來了大量移民,明人一旦獲得能夠自立的資產,便在巴城安家落戶,并與被送到這里做奴隸的巴厘女子通婚。
明人人口不斷地增長,而在巴城內的明人多數從事商業活動,從流動小販到固定攤販,到零售商和批發商,形成了完整的商業網。
明人們辛苦地勞作,認真地攢著銀兩和里爾,等著別人收割他們的財富。
巴達維亞發展到荷印總督馬綏克這一代,已經開發了很久,現在就像一枚成熟的果實一樣掛在樹枝上。
所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人現在都對巴達維亞的安全放心。
城堡上一共有十六門三十六磅火炮守衛,在通過城邊的荷蘭式運河邊還有十二門二十四磅的火炮可以封鎖河道。
他們一共有1200名火銃手,盡管是700名歐洲雇傭兵,500名土著士兵的組合,但大家的裝備都是火繩槍,非常強大。
不知道為什么,荷蘭人先天就不愿從明人里招募士兵。不過誰知道以后會不會變呢?
感謝yezhongye、美樂芝、酒后不亂性三位老朋友這么久的支持,謝謝新朋友河馬象、alexandervon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