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后,一行十幾人自嵩山腳下登山而上,向著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而來。
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昔年太平盛世少林寺香火旺盛時,前來上香祈愿之人絡繹不絕,山道上下人流如織。
只是自從靖康之變以來,金國侵吞中原,兵禍連結民生不濟,統治金國的女真族人又大多不信佛教,這少林寺的香火也就不可避免的衰弱了下去,時常十天半月也不見來一人,像這般一行十數人的隊伍已經很是罕見了,所以少林寺的知客僧人老遠就發現了這一行人,早早迎出山門等待。
但見這十幾人全作仆役打扮,有男有女,男的健壯女的清秀,而且衣衫整潔,都是上好衣料所制,比尋常小富人家穿的還要好上一些,甚至幾個女仆身上還配有少許金銀飾品,顯得極為氣派,讓人一看就知是官宦世家或是高門貴戶中出來的仆人。
一眾仆人前后簇擁這一頂四人抬的轎子,轎子制作精良裝飾氣派,抬轎的腳夫也都是身強體健,抬起轎來腳步沉穩節奏整齊,雖然是攀山拾級而上也將轎子抬得穩穩當當的,一看就是常年干此行當的老手。
迎出山門來的知客僧人見此情景,心中不禁暗自驚奇,暗暗揣測著轎內坐著的是何等人物,竟有此排場。與此同時心中也是隱隱有所期盼,近些年來少林寺香火日衰,寺中僧侶的日子也比從前要清苦了許多,出家之人也要吃喝用度,不能餐風飲露而活,若非寺院還有多年積累下的諸多田產,恐怕都維持不下去了。所以現如今的少林僧人就像是枯田里的禾苗,饑渴得不得了,就盼著能夠多來些上香祈福的香客,多施舍些香火錢,好讓他們的日子有所改善。
一行十幾人一路來到少林山門之前,轎子落下,一個一身錦衣華服滿身貴氣的少年從轎中走出。只見這少年也就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劍眉星目氣勢不凡,一看就不是等閑人家子弟,令人不敢小覷。
見得這一幕,知客僧心中暗暗點頭,看來這位少年公子不是王孫公子,也是官宦世家出身,絕非等閑人物。于是不敢怠慢,連忙一臉恭敬的迎上前去。
來的這個華服少年不是別人,正是為九陽真經而來的凌牧云。
凌牧云雖然知道九陽真經就藏在少林寺的藏經閣中,但想要獲得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畢竟藏經閣乃是少林寺的門戶重地,任誰想進就能進的。后來瀟湘子和尹克西兩人為了混進藏經閣,不惜使用苦肉計,這才蒙騙了覺遠和尚,成功盜走楞伽經。可惜兩人雖將九陽真經偷到了手卻無福消受,相互防備相互算計,最后卻是同歸于盡,白白便宜了張無忌這個后來人。
凌牧云在趕來的路上就一直思索該如何行事,怎么才能將九陽真經弄到手。想了許多辦法,又都被他一一否決了,最后只能套用他前世網絡小說中所寫的辦法,假借抄錄佛經之名義將九陽真經騙到手。
只是少林寺可不是公共服務場所,藏經閣更不是凌牧云前世的公共圖書館,隨便什么人都能進。想要進去抄錄經書,即便只是抄錄佛經,也得夠資格才行。這資格又從何而來呢,這就需要用錢來開路了。于是凌牧云便隨手將自己的馬匹低價變賣掉,隨后又花費重金雇來了這么一支像模像樣的隊伍,自己則裝成一個世家公子前來給少林寺送錢。
在來之前凌牧云就已經打探過相關的消息,很清楚少林寺現在的處境,這也更增添了他此行的信心。如果說是在少林寺香火昌盛之時,他以一介外人的身份想要進入少林寺的門戶重地藏經閣勢必難如登天,就算是撒再多的錢恐怕也是無用,但以少林寺現如今的艱難處境,他就不相信少林寺上下面對他的金錢攻勢會不動心。
凌牧云才一下轎站穩,少林寺的知客僧人就已經快步迎到了近前,向著他雙掌合十一禮,口誦佛號道:“阿彌陀佛,貴客光臨,有失遠迎,還請恕罪。但不知施主從何而來,來本寺所為何事?”
“大師,在下這廂有禮了。”凌牧云躬身施還了一禮,一副謙謙君子的做派。“大師有所不知,家母自小禮佛心誠,每日誦經禱佛,虔誠皈依,平生大愿便是能夠有幸誦讀貴寺達摩祖師親傳下的佛法真傳,以近佛親佛……”
知客僧人聞言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此乃善果也。”
“正是如此。”凌牧云點了點頭,而后嘆息一聲道:“只是無奈家母身體一直不好,難以長途跋涉,這才一直未能成行,近年來家母年事漸高,身體日衰,更是受不得舟車勞頓之苦,只是心中越發惦念此事,于是特遣我代她前來貴寺奉上香火,并叮囑我無論如何一定要代她親手謄抄幾部寶經帶回去供她誦經讀法,燒香禮佛。故而在下才不遠千里前來寶剎,還望貴寺能夠憐家母一片虔誠之心,允我抄錄幾卷達摩老祖親錄之經,以全孝道。”
“阿彌陀佛,施主孝心可嘉,誠為可貴!”知客僧人嘆道,“不過小僧只司職寺中迎送香客之事,此事關乎重大,小僧卻是不能做主,還需要稟明本寺方丈才行,還望施主勿怪。”
凌牧云微微一笑,道:“少林乃佛門圣地,在下此番前來又是代母奉香求佛,又豈敢妄生嗔怒之心沖撞佛祖?只求貴寺諸位高僧能夠憐憫在下一片孝心,開一扇方便之門,在下不勝感激,必當厚資供奉以表誠心。”
聽凌牧云說要厚資供奉,知客僧人心中猛然跳動了一下,臉上頓時笑開了花,笑著向凌牧云做了個請的手勢,道:“施主盡可放寬心先入寺奉茶,小僧定將此事如實上稟本寺方丈大師,本寺方丈及諸位長老皆是有德高僧,必會念及施主的孝心,給施主一個滿意的答復的。”
凌牧云當下便點頭答應,回身吩咐他重金聘來的奴仆隊伍在山下安頓等他,隨即邁步與知客僧人一同走進了少林寺。
……
凌牧云這一進少林寺,就呆了近半個月的光景,直到十幾天后,他才在一眾少林僧人的熱情相送下攜帶著幾部謄錄的佛經從少林寺出來,匯合了等在寺外的那只聘來裝樣子的“儀仗隊”,在一眾少林僧人的目送下一路下了少室山。
下了少室山,凌牧云回頭看看再沒有少林僧人的身影,于是拿出一錠大金子付了雇傭“儀仗隊”剩下的一半余款,讓“儀仗隊”繼續裝模作樣的繼續南行,他自己則悄悄的去就近一個集鎮又買了一匹良馬,隨后縱馬向北疾行,一口氣趕了大半天的路,跑出去了兩三百里地,感覺少林寺僧人就算是想追也追不上他了,凌牧云這才如釋重負的舒了一口氣,在途經的一個城鎮停下,找了一間客棧落腳休息。
在客棧要了一間上房住下,凌牧云將幾卷經書從包裹中取出,放在床前打量,經書共有四部,分別是金剛經、法華經、大般涅槃經以及楞伽經,這幾卷佛經都是他在過去的近半個月中親手逐字逐句的抄錄而來。
這些經書都是最正常不過的佛經,內中并無任何異常之處,便是楞伽經也是如此,通篇都是佛法,沒有絲毫武學精要。但這并不是說凌牧云此番前往少林就一無所獲,恰恰相反,此番他可以說是滿載而歸,只是出于保險起見,他并沒有將九陽真經謄抄到經卷之上,而是在謄抄之時默默背誦,將九陽真經牢牢的記在了心中。
正是因為真經到手了,凌牧云才會在下山之后又是故布疑陣又是縱馬奔逃,怕的就是少林僧人事后發現前來追趕于他。
雖然說在原著中少林寺的僧人一直不曾發現楞伽經中藏有的秘密,直到后來才被監管藏經閣的覺遠和尚偶然發現。可焉知他此番上山抄經不會產生什么蝴蝶效應,從而讓少林僧人提前發現這其中的秘密?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ps:這章的劇情有些老套,不過為以后的劇情發展考慮,還不得不安排這么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