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美國當土豪  第253章 新財團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混在美國當土豪 | 駕霧   作者:駕霧  書名:混在美國當土豪  更新時間:2014-08-02
 
手機請訪問

(752票的)

但安峰想獨立搞事業的想法很快被打斷,他的助理團隊剛展開行動,便被盯上。其實就是有人想對他的新公司進行風投,來頭還不小呢,對方據說是摩根財團的,對安峰的新公司興趣濃厚。

安峰一聽摩根這名頭,詫異,他們怎么找到自己的?

也不怪他,他一直認為自己不過是有點錢的富豪,但在別人眼中,他是風投目標,制造財富的奇人。

另外,他是財團的核心一員,整體穩步上升的角色,不被注意不可能。摩根財團控制的ibm就和gp公司有很多合作,自然不難了解安峰這個人物,他們保持適當的關注,挖掘到了商機。

如今早已不是財團萬里獨行的年代,科技的發展讓經濟全球化,幾十年前一個財團控制一家大企業的時代遠去,現在的財團都是互相滲透,互相制約的。gp公司有辛克萊家族注資,但也有摩根的投資。

在業界內的信息還是比較流通的,不光是摩根財團,恐怕其他的大財團也會知道他的大名,畢竟離岸公司,分割股份等馬甲手段都是他們玩爛的。腦瓜子推算一下,就能知道這里面誰的份額高。

再通過一些關系,便就聯絡上了安峰的首席助理。

約翰.亞當斯如今的眼界也開闊了,或許幾年前他對摩根財團的名頭會很震撼,但現在也不過是看待一個業界伙伴的態度,見識多,心態自然平穩。他替安峰禮貌的擋下邀請,表示得先通知他。

安峰接到約翰電話的時候,正在葡萄園和獵犬一起訓練小老虎。

他最后問道:“你是說對方想和我談談?”

“是的,先生,您有時間嗎?”約翰問道。

“后天吧,在洛杉磯給我訂個咖啡廳的位子。”安峰說。把手里的骨頭甩出去,小白興沖沖的去追。

嚴格來說安峰和他們是財團競爭對手的關系,但生意人沒有仇恨,只有利益。代價足夠,照樣能搞在一起。安峰雖然不想接受風投——要來也是自己這邊的,但賣對方面子,他還是準時到場了。

一共四人,安峰和他的助理,對方兩人。

“安先生!”其中一名西裝革履,很有派頭的中年人微笑著伸手,“我是亨特,很高興見到你!”

“我也是!”安峰握完手后就坐下來,摘掉墨鏡等待他們先開口。在場三人的打扮都很正式。只有他是襯衫牛仔褲,一副剛剛從海邊回來的行頭,愜意休閑。旁人一看,安峰肯定是boss。

亨特沒有拐彎抹角,他開門見山道:“安先生。我們對你新創立的公司很感興趣,得知你目前是單干的狀態,在資金或者是其他一些方面的制約都不少,你有沒有興趣接受外部投資?”

安峰問:“你知道公司從事的行業?”

亨特微笑著:“我和亞當斯先生了解過,從事生物飲料的生產,就飲料的作用和形式來說,它很有潛力。但不同于其它高科技,它的市場得依靠一定的宣傳來打開,前階段是非常消耗金錢的。”

安峰腦子轉了一圈,估計不是表面上那么簡單,他們怕是得知公司的技術取自研究中心,而研究中心屢屢制造奇跡。讓他們有意冒險。而且說白了,風投,自然是風險和收益并存的投資。

安峰沒有一口拒絕,而是說:“我計劃是注冊一億資金,如果接受投資的話。你們能出多少?”

亨特說道:“如果有可能,我們控股。”

安峰笑了:“你真有趣!”

亨特也笑了:“從生意角度來說的話,我們自然是希望拿49%的股份,而給出三倍左右的投資。”

4900萬股的3倍,也不過是1.4億美元罷了,而碧達對于安峰來說,以后將是壟斷地球的品牌,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他搖頭:“亨特先生,你的胃口很大,開價很低。剛才看好它,卻實際沒誠意。”

亨特說道:“但它不同電池,沒有直觀的數據說明其價值,我們只能探路。”

安峰點頭:“我同意,你的顧慮是有道理的,但我對自己的公司非常有信心。而且股份你們要太多,資金你們給太少,倒不如我去向內部要錢呢,至少是五倍以上的,多的會有十幾倍。”

亨特說:“當然,若在平時,這些巨額投資可能不是太難,但安先生你知道,德州的財團最近遇到了資金和走向上的分歧,這時候不會有太多精力來關心你這邊的事情,而我們誠意十足。”

安峰倒是不知道這回事,看了約翰一眼,他輕輕點頭。

安峰心中了然,看來自己太悠閑了,內部有這種事情都不知道。他再說:“亨特先生,我再給一個建議,30%的份額,至少5億,先不急著回答,你們回去商討一下,給我助理答復。”

對方知道安峰在下逐客令,開出的價格果真是自信滿滿,16倍!以目前一些優質公司的上市,股票發行價也不過是十幾二十美元。安峰的開價還是在產品不見蹤影,公司毛都沒有的情況下。

即使屢屢創造奇跡,但亨特仍不認為在飲料方面他也厲害,畢竟前面都是電子工業的,范圍局限在石墨烯身上,對于完全陌生的領域——至少他們這么認為——實在想不出他的巨大信心從何而來。

所以亨特得認真考慮,這么大一筆投資,得財團的成員來商討。他留下了名片,禮貌告辭。

那倆人走后,安峰問道:“最近是怎么回事?”

約翰說:“事情很復雜,得先從德州一前一后的兩個財團說起。”

“你說吧,我時間很多。”安峰說。

約翰換到他對面坐,說了起來:“其實先生您所在的德州財團,與原先那個涉及石油和軍火工業的德克薩斯財團不同,它們是分割出來的新財團,主營石油工業,已經割掉了軍火。轉為高科技。”

安峰也了解過,德克薩斯財團和現在這個財團不一樣,前者二戰后崛起,從石油到軍火。再到一些銀行業都有涉及,而他所在的卻是一個更年輕,其成員原先在不同領域壯大后組成的團體。

至于分割的原因很復雜,總之他們是一群非常有錢的金融家族,利用自身的優勢,迅速崛起的利益團體,再有辛克萊這老牌而龐大的石油家族加入,其資本非常雄厚,所以能夠快速站穩腳步。

約翰說:“他們的步子邁得太快,很多領域都還有其他財團的影子。大財團都要有可靠的銀行。運通公司當然也有銀行部門,但并不全是他們的,控制其股份的公司很復雜,目前正在集中收購。”

運通公司幾年來拋售了不少業務和部門,比如曾經吃香的商務旅行賣給了卡塔爾。而最近市值有上升的趨勢,想必就是財團的博弈了。安峰就覺得,合格的財團,必須得有自己的銀行。

約翰繼續說:“而辛氏能源是個傳統的家族企業,重要的職位都是家族成員擔任。這種模式雖然穩定,但會讓盟友信心不足。”

安峰也知道這點,非上市公司能混到這一步。的確非常難得,而且家族企業的運轉非常好,負債比合理,利潤豐厚,如果不是底牌多,怕是早就有人游說他們上市了。包括現在的盟友也想分杯羹。

自然,想要形成合作緊密的財團,仍沿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肯定不合適,凝聚力不夠,誠意也不夠。所以據約翰說的。目前大家想讓辛克萊家族坦誠布公,再抓住機會拿下運通的股份。

也只有這樣,這個新興的財團才能夠完全發揮實力,否則只會面臨個人強,組合變弱的局面。當11還小于1的時候,這里面必然有大把資源是浪費的。目前他們的狀態就是這樣,辛克萊家族很強,布魯萊恩也不弱,但由于合作不夠深入,所謂的“強強聯合”最后倒成了互相拖后腿。

對于這其中的分歧原因,約翰也懂得不多。

安峰后面就干脆直接問他們。

外界怎么猜測,以證據舉一反三,都不夠內部人士一句話的,巴澤爾就說了,趁著總統大選結束前,給德州財團定型。他們必須要有合理的秩序,否則大家互相藏著掖著,以后的合作也不長久。

布魯萊恩家族也贊同,就民主投票來說,已經達到了四分之二的贊同比例,還得要一票,才能通過。

剩下的那關鍵一票呢?

安峰想來想去想不到——居然就是他!

他乃雛形財團里的巨頭之一。它共有四大股資金來源,辛克萊家族,布魯萊恩家族,以及開掛家族,還有小財團和其他的盟友們算第四股。若按照資產價值來算,辛克萊第一,布魯萊恩第二,他就第三了。

辛克萊到底有多少錢,目前仍是個謎,而安峰的很容易計算,gp公司51%,旗下的gp能源和電子保守都有兩千億,但以壟斷的能耐來說,十年后會超過萬億;再有逆天的研究中心,個人資產800億。

至于布魯萊恩家族,近年來的投資虧損很大,除了gp公司有點賺頭外,原本很強,但人才凋零,目前就扶正了一個安東尼,想以前他還是做拍賣行生意的……就目前手里的資產市值,勉強達到千億級別。

如果他們能夠達成更密切的合作,財團躋身前五沒問題,別瞧那些大財團名氣多猛,實際價值多是幾千億罷了,還有不斷沒落的呢,好比花旗集團,雖然它的資產將近兩萬億,但大部分是不良資產,負債、壞賬大把,市值曾跌到幾百億的窘迫境地,現在也就一千多億的市值罷了。

所以財團如今也不好混,特別是依靠金融產業的。

或許以前安峰的興趣不大,不影響他賺錢就行,但現在他很需要錢,一個能夠源源不斷生產“美元”的財團,是比較符合理想的。所以他對坦誠布公的深入合作很看好,也投出了贊同票。

手機請訪問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