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沒過多久,文鎮藥市行會會長的人選就定下來,竟然是張家的張經綸!這個結果,讓不少藥商吃了一驚。可是對這樣的結果,藥市行會內核心的八大藥商,卻很平靜。
早前,昆州刺史沈則敬就約了他們前去了,說道文鎮藥市行會會長的任職規定要求還是不變,若是有擔任了藥市行會會長,其家族五年內就不得沾手藥材生意。為此,沈則敬還推舉了一個人選,那就是張經綸。
張家壟斷了昆州林木生意,藥材雖然也沾手,卻只是極少的份額,若是當選藥市行會會長的話,這一點藥材生意,可以隨時拋去,倒是符合那條規定的。
對于沈則敬的提議,楊老爺子和楊步勛,是樂見其成的。有李家覆滅的血淋淋例子在前,楊老爺子也深以為戒,知道勢不可占盡的道理。有張家擔任藥市行會會長一職,對于楊家來說,才能騰出更多的心力去打理西寧道礦藏的事情,楊家,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楊老爺子和楊步勛想事情如此剔透,讓沈則敬點點頭,果然,有這樣的族長和核心子弟,楊家勢起的時候,真的是到了。若是楊家一直這樣拎得清,貪欲不會太盛,那么西寧道的局面一旦打開,西寧商道,定會記上楊家千秋一功。
隨著張經綸出任文鎮藥市行會會長一職,文鎮的藥市和昆州的藥市,已經沒有太多可說的地方。以守成為主的張經綸,上任之后的措施。都是以維持藥市穩定為主,這讓經歷了三七之藥那種大起大跌的藥商們,定下心來。
自認股之后,楊步勛也將礦藏經營歸屬的程序都走完了,可以開始著手礦藏的事宜。當初在認股之上報的那個數目,一半的認股資金作為抵押,被封存在昆州府衙;剩下的一半,才是真正用于礦藏上的資金。
當楊家真正插手進西寧道礦藏的時候,才知道這里面隱藏著的彎彎道道太多。就算彭瑾早前盤下一些小礦場,對于礦藏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為楊家提供了不少建議,但是楊家還是覺得捉襟見肘,資金不夠,事情太雜。任務太重……
是以楊老爺子親自帶著楊從南、楊步勛等人,小心翼翼地開展著礦藏經營的工作,試圖將每一個環節都盡可能帶到一個比較正常的軌道。這一段時日,是楊家眾人最艱難的時日。
萬事開頭難,說的就是這樣。
胡不涂再次來到了西寧道昆州這里,這一次。他也是為了西寧道礦藏的事情。胡氏安和堂,也有著和楊家一樣的份額。自然,對這門生意,也是無比看重。早前,胡不涂已經將大部分所需的資金送來昆州了,這一次,又帶來了不少,倒可以解楊家的緊缺之急。
藥市那里。有漸漸歸心的張家,礦藏這里。有心腹親近的胡不涂和楊家,按理說,沈則敬這個昆州刺史,應該感到日子頗為順暢才對的。事實上,他最近感到焦頭爛額,有一種所有事情才剛剛開始的焦慮。
李家雖然被滅了,但它畢竟是昆州第一的家族,無論是官場、商道還是別的方面,都和李家牽涉甚深。在處理完礦藏和行會會長這兩件事之后。沈則敬和沈家眾人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昆州,蕭條了!
首先,是昆州的人口減少了很多,特別是昆州內城居民,幾乎是銳減了十分之一。李家作為昆州第一家,與其有親有故的人家很多。在李家出現望君歸之后,有一些謹慎的人家就全族出逃了,在夷三族旨意出來之前,又跑了一批家族,還有一些人家,感覺昆州乃多事之秋,打著趁早遠離風雨的打算,又外遷了不少。
一個地方,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是會出現大問題的。人,才是一切的根本。這些人家出逃或者外遷,直接影響的,就是昆州的民生商事。
從長遠來看,暫時還看不出什么后果,但是短時來看,藥農、菜農們就發現,自己的藥材和瓜菜開始滯銷了,生活開始艱難了,有些底下百姓甚至在想著,是不是應該舉家搬遷到南州、桂州等地了……
其次,是民心惶惶。有些和李家沾親帶故的人家,總是擔心會受到株連的影響的,雖然最后僥幸逃了出去,沒在三族之內,卻總會擔驚受怕;還有人不知道這里會繼續發生什么事情,甚至普通百姓,對于昆州府衙的一舉一動都甚為關注,生怕又出了什么災難,這樣日子就更難過了。
人口減少、諸事蕭條、民心不穩,這對于一個地方執政官來說,是無比重大的問題!若是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昆州的人口一定會繼續減少的,沒法留住人,就無法聚財,更加不能實現開拓商路這樣的事情了。
為此,沈則敬心憂如焚。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留住昆州的居民,還要想辦法吸引其余地方的人口過來,只要人口一增多,眾多藥販、小販、大商就會陸續來到昆州,昆州的局面就能活過來了。
是以沈則敬和楊步云等官員,在日夜苦思,以便早點出臺應對這種局面的政策,而沈寧和如流處等人,則是盡可能地搜集昆州城里的狀況,為昆州府衙提供民情、數據等方面的資料支持。
通過眾人的齊心協力,一條條意在消弭李家影響、激活昆州局面的政令,從昆州府衙里發出去。
減免賦稅,這主要是針對昆州商家來說的。凡是在昆州本地從事各門生意的,都有相應的減免賦稅政策,有些行業的減免年限,甚至在三年以上,比如下海捕撈這一類;凡是外地的客商,在昆州城內做生意的。也免掉一年的賦稅……
只有想在昆州做生意的,昆州府衙就會一力支持,提供種種政策上的資助,免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其余的政策,比如官府出面,為部分小商家牽線,讓他們可以接觸到有需求的商家,以便買賣的順利進行。省了很多中間功夫。
一時間,不少外地的行商、貨商,都想來昆州看個究竟。當他們來到這里之后,發現這里果真是如此,那可真是一塊福地了,有了官府作為大靠山。那比自己單打獨斗要有勝算得多啊,有志于從事商事的,很快就在此地安置下來。
開墾荒田。這主要是針對昆州下層的百姓來說的,在昆州轄境之內,有著數量眾多的荒田,原本一直是歸屬官府的。但是官府沒有足夠的人手開開墾,便漸漸丟荒了。現在。普通百姓只要有能力去開墾這些荒田,并且繳納少量的押金,就可以擁有自己開墾出來的荒田,就成為有田地之人了,這一個政令,同樣適合于外地的百姓。
換言之,只要有手有腳。能夠開墾這些荒田,伺弄好這些莊稼。那么一家大小的飯食就不愁了,甚至,還有了田產。雖然是貧瘠的荒田,但是對于那些世代都窮苦的百姓來說,這就是一筆天大的財富了!
這樣一來,昆州的窮苦百姓幾乎是全動員,甚至,外地很多百姓也紛紛往昆州趕來,就是為了能夠搶到一塊荒田,怕落在別人后面。因為昆州府衙也說了,荒田有限,誰先到先開,誰就先得。
在此過程當中,沈則敬還約見了昆州轄內有名的大商人,平息他們因為李家而惴惴不安的心情。沈則敬說了,只要他們好好做生意,那么就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最后還表示,希望這些大商人和昆州府衙共度時艱,只要昆州局面活過來了,那么這些大商人的日子也能紅火的。
昆州府衙出臺的種種政策,使得外地的百姓紛紛涌來昆州,當然原本就在昆州的百姓,就更不想離去了。有了人口,其余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昆州的局面,已經基本能穩定下來了,蕭條的景象,漸漸消失。
除了這些政策,更讓昆州百姓和官員感到振奮的,乃是新接手礦藏生意的楊家和胡氏安和堂的最新發現。他們這兩家,在昆州西北一帶,發現了一條新的礦脈!
在這條礦脈下面,隱藏著大大小小的礦藏,保守估量,竟然能占昆州原有礦藏量的三分之一。
新礦脈的消息一出,京兆戶部的官員就坐不住了,戶部侍郎張段帶著轉運司的官員,親自來到了西寧道昆州這里,以帶領和協助楊家、胡氏安和堂全力勘探、開采這個新礦脈。
在昆州刺史沈則敬的護航之下,張段和楊家、胡氏安和堂的礦藏開發運轉等事宜,得到了最迅速、最有效的運轉,數量眾多的礦產被開采出來,運至軍中和大永各地。原本捉襟見肘的礦藏生意,漸漸開始盈利,昆州送往戶部的賦稅就增多了。
這些,都是一步步發展的事情。
沈則敬就任昆州刺史,只是短短幾個月,卻做了不少事情。先是查辦了李氏謀反一事,立下了大功;又繁榮了昆州的商事,使得這里人口增加,諸事繁榮;現在,還是在他執政期間,昆州發現了新礦脈,這礦脈,將為大永帶來福祉。
沈則敬這樣三重政績令得監國太子大悅,下令嘉獎沈則敬,將其擢升為正四品上的官職,這樣一來,他就連升了兩等。
同時,鑒于昆州越發繁榮,朝廷下令,將昆州從中州升為上州,仍是沈則敬任刺史,昆州府配設的別駕、長史等官職自然是相應升等調整。
昆州的局面,已經活過來了,但是對于京兆來說,最艱難的時候,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