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師  第四六五章 海外貿易之序

類別: 歷史軍事 | 大明帝師 | 今晚又打老虎   作者:今晚又打老虎  書名:大明帝師  更新時間:2014-11-19
 
海外貿易,這里面蘊含了多大的財富潛力,其實從西班牙、英國曾經相繼獲得“日不落帝國”之稱就能看得出來。HTTp://

所謂日不落帝國,其意就是國土已經覆蓋南北半球,無論太陽是落下還是升起,總會照耀到自己的領土。

憑借著成為海上霸主,西班牙和英國國力發展速度遠超一般國家,即便是在一戰和二戰中,兩國遭受不少的損失,但也在事后憑借著強大的底蘊重新崛起,一直至今也算強盛。

當然,當初西班牙和英國對于海上財富獲取,使用的是武力侵略,大肆擴張殖民地,掠奪當地資源的手段。

這樣的手段可能更加直接有效,但勢必容易引起反彈。

所以相比之前,江夏即定的手段要更加溫和一些。他以超脫于這個時代幾百年的經濟體系,資本手段來進行海外貿易,其結果必定能將其他國內的財富掠奪于無形無影之中。

海外貿易和邊關貿易,這在江夏看來是保證他大明寶鈔,全新經濟體系不會崩潰的根本。故而,海外貿易是勢在必行的。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自己這邊只不過還處于準備當中。什么都沒開始做呢,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居然聯名上了奏折,上至左右布政使,下至檢校、理問,凡是七品以上官員,全都上了奏折。

奏折里面無一例外,全都言辭懇切地希望江夏不要開放海外貿易。

甚至在奏折之中他們要若有意,若無意的提及。

福建沿岸倭寇肆掠橫行,若不是全靠他們一方面拼死抵御倭寇,另一方面又和倭寇打好關系的話,福建恐怕早已經是倭寇的天下了。

如果朝廷開放海外貿易,那么勢必會有更多的倭寇登岸,屆時他們恐怕將無力再抵御倭寇,如果因此出了什么問題,還望朝廷能夠予以諒解。

什么叫“屆時恐怕將無力再抵御倭寇?”。

如果是官員們正常說話,頂多會說開放海外貿易,會引至更多倭寇登岸。以福建先有實力,尚且不足抵御之后可能會當來的倭寇,所以希望朝廷早作打算,及早派兵增援云云。如此之類的,決計不會是什么“無力再抵抗,望朝廷能予以諒解。”

這句話跟,“你如果開放海外貿易,我們就任憑倭寇橫行,你自己看著辦吧。”這樣的話,有何區別?

江夏看完所有從福建呈來的奏折以后,最終將奏折一收,眼神變得有些冰冷。

他沒想到,時至今時今日,竟然還有人膽敢如此跟他說話。

江夏潛心考慮了一下,此事該當如何應對。

區區幾個福建官員,最大的不過從二品而已,他要弄死他們再簡單容易不過。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在。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既然敢向朝廷發出這樣的奏折,那么他們肯定是有所依仗的。

如今現在江夏將他們里面的誰進行調任,或者是抓捕。很可能整個福建會出現變故。

倒也還真別說,這福建若是出了變故江夏還真會有些頭疼。

福建臨海,而官員們說不定又和盤踞在福建的各個倭寇團伙有勾結。如果他們聯合造反,朝廷即便是發兵平亂,他們也大可坐著船先出海。

等到朝廷大軍回撤,他們又坐船回來,再度禍害福建。

如此,江夏也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想到這里,江夏倒是覺得此事需要好生處理了。畢竟開設海外貿易,是他改變大明經濟體系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也許有人會不理解,為什么福建的官員會反對開設海外貿易。

其實聯合起大明的歷史,這就很好理解了。

與大明的邊關貿易一樣,大明的海外貿易也是政治色彩,遠遠大過于經濟貿易的。

從明初開設,大明就實行了海禁,嚴禁民間私下進行海外貿易。

但是大明歷朝歷代的皇帝又認為四海仰慕,遣使來朝,是“盛世”的標志,皇帝們一向將其視作自己的榮耀。

所以大明的皇帝不僅僅對邊關推行的是“朝貢貿易”政策,對海外諸國亦是如此。

為了吸引海外諸國遣使來華,大明在中外貿易中從來都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經濟實惠。

以往的大明不但每年都要花費大量金錢接待外國貢使,而且對其帶來的貢品一律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回贈價值更高的大明禮品,例如錦緞、紗羅、金銀、銅幣等。

在大明優惠政策的招徠下,太祖時期就有東洋、南洋的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來華通好,并進行貿易。

當然,他們全都是沖著大明要“薄來厚往”的“朝貢貿易”政策而來,懷的是占便宜的心思。

不過那個時候大明國力日漸昌盛,所以也沒在意這些。

但偏偏咱們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弄了一個“鄭和下西洋”。

其實拋開歷史意義和文化禮儀的意義來說,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一個白癡到無聊的行為。

同樣是船隊出海,尋訪海外國家。

人家西班牙和英國就是武力掠奪,大肆發展殖民地,讓自己賺的盆滿缽滿。

而咱們大明呢,則是運送著數額巨大的大明物品,走到一個地方就贈送一個地方,壓根兒沒想過要武力掠奪的事兒。

當然,這從另外一方面也彰顯了咱們大中華民族是善良的,愛好和平的,文明的種族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行徑跟現如今那些土大款賺了錢,走到夜場便胡亂給服務生發小費,以彰顯炫耀自己的財力,似乎區別也不大。

永樂以后,隨著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廣泛外交活動,海上貿易的范圍擴大到西亞及非洲東海岸,前來進貢通好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數十個,朝貢貿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由于只重政治而輕經濟,明初政府從朝貢貿易中所得經濟好處有限,而財政負擔卻不小。

貢使前來,不僅口岸及進京沿途的地方官府都要負責接待、護送,到京師后的接待及賞賜禮物也花費巨大。

尤其鄭和下西洋以后,隨著各國貢船及附舶商隊人數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貢使的花費也不斷增大,且有應接不暇之感。

為減輕財政負擔,自永樂時起,大明便漸對朝貢的國家和地區實行認定資格,頒給“勘合”的制度。

“勘合制度”即發給允許來華朝貢的國家或地區特許憑證,沒有這種憑證的外國船只不許入口。

到了明中期以后,大明更對貢期、貢船數目、隨船人數、進境路線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性規定。

如日本,定例十年才能一貢,人數不能超過過三百,舟不能超過三艘。

大明這也做,海外諸國自然朝貢的熱情消退。

但是眾所皆知,中原的絲綢、瓷器、香料等物品一直在清朝以前都是很吸引外國人的。

那些海外國家只需要購入大明的絲綢、瓷器,運回自己國家轉手就能以十倍的高價賣出去。

鑒于這樣大的利潤,所以大明一直都存在著私下的海外貿易。

經過這么多年,私下的海外貿易早已經運行成熟,在福建形成了一條完正的利益鏈條。

福建的官員們和當地富商相互勾結,控制整個私下的海外貿易。一些小的,外來的勢力如果想要分一杯羹。他們就指使倭寇去殺人奪財,而官員們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富商們把貿易所得的巨大利潤和官員們分攤,官員們得到銀子以后就往上頭打點,希望上頭不要把他們調離福建。

長此以往,福建的官員們在福建根基威固,勢力根深蒂固。朝廷若是調離一些福建官員,派新的官員去管理。

不出半月,必定福建會出大亂子。倭寇多多少少會聯合攻打一次福建。新的官員多半會被殺,然后朝廷迫不得已,只能又把調離的官員調回去,讓他們去穩定住局勢。

可以說嘉靖年輕,倭寇的勢力會發展那么大,禍害寧波、福建、廣州沿岸那么嚴重,其根本原因就在此處。

所以福建的官員說什么也不會愿意朝廷開放海外貿易,那等同于朝廷把原本屬于他們一些人吃的一鍋飯給端走了,然后分給了很多人吃。

江夏想了想以后,突然想起了一個人。

他立刻出了皇宮,到千門總壇找到了耿中秋。

江夏先寫了一封信,然后寫下一個名字遞給耿中秋,道:“耿叔,早點替我找到這個人的下落,然后把我這封信交給他。”

耿中秋接過那名字看了看,忍不住問道:“這是名字嗎?不是咱們中原人吧?”

“不是。”

耿中秋見信沒有打漆封,這證明他是可以看的。于是他好奇地抽出信看了看,忍不住抬頭對江夏道:“大人,這是信嗎?怎么像鬼畫符?”

江夏笑了笑道:“你放心吧,只要你把這封信交給我要找的那個人,他自然會明白的。

事情要趕快,這人可能多半在福建、寧波或者廣州沿岸,找到了就立刻通知我。另外,去吏部把有關福建官員的所有資料都拿給我看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