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五章 反對者

類別: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我是阿斗 | 劏個老鼠   作者:劏個老鼠  書名:重生之我是阿斗  更新時間:2016-08-15
 
之所以大部分朝臣都贊成這個機構改革,原因很簡單,自古以來,君權和臣權就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個體。君權多一點,臣權就要少一點,君權少了,臣權就多。

所以,在朝堂的權力游戲中,不但是大臣之間在爭權奪利,大臣們和皇帝之間也有所博弈。如果遇到一個強勢的君主(這多見于開國皇帝),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遇事都乾坤獨斷,那么,大臣們就沒什么搞頭了,他們幾乎只能淪為傳聲筒和皇帝意志的執行者。

遇到這樣的皇帝,大臣們基本上沒什么發言權,只是辦事員而已,皇帝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皇帝指哪打哪,這就是君權最dà,臣權最小的極端情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

相反情況下,大臣們很強勢,幾乎把持了朝政,皇帝幾乎成為傀儡,這種情況下多見于皇帝年幼無法主政,或者皇帝極端貪玩,無心主政(如明朝那個幾十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

這兩種極端情況都比較少見,多數是中間情況,皇帝和大臣們各有各的權力范圍,大家各司其職,共享天xià。至于皇帝的權力占多少,大臣們的權力又占多少,這沒什么定數,也沒有什么標準,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不同的。

這和大臣們與皇帝之間的博弈有關,大臣們總想盡量限制皇帝的權力,從皇帝手中奪取更多的權力,而皇帝,只要不是心智還不成熟的,也都想壓制大臣,讓自己成為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

所謂的帝皇心術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按道理,劉厚其實算是開國皇帝了,雖然從輩分上來說,劉備才是季漢的太祖,劉厚算是太宗,但是,魏、吳兩國都是在劉厚手上被打敗的,而且是劉備死后才被打敗的,這樣一來,統一天xià的名聲就落在了劉厚身上。

劉厚擁有和開國皇帝相當的威望,這一點很類似于唐朝的李淵和李世民。雖然李淵是太祖皇帝,但是,整個天xià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的赫赫戰功成就了他無上的威名,所以他能成功奪權,所以世人只知唐太宗而不知唐太祖。

本來以劉厚相當于開國皇帝的身份,應該是個強勢皇帝,應該是個將皇權牢牢抓在手中的“有為圣君”。可是,他現在卻出人意liào地放qì了大部分權力,甚至放qì得比歷史上任何皇帝都徹底。

這令到大家都很意外,很多人都覺得這個皇帝是不是犯傻了,古往今來,就沒見過這個傻的皇帝,人家都千方百計將權力篡在手中,他卻主洞放權。

皇帝犯傻主洞放權,群臣們可不會客氣,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歷朝歷代,大臣們都需要通過艱苦的斗爭,甚至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才從皇帝那里占到一點點便宜,現在皇帝主洞將權力送到手,個個都兩眼放光,希望自己能多占點,所以他們紛紛表示支持皇帝的這個決定。

當然,對于設立內閣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意見,也有一小部分分人不贊成這樣的改革,上書勸諫皇帝收回成命,維持原來的組織結構。提出勸諫的人大致可以分三類,有三個人可以分別作為這三類人的典型代表。

第一個是司馬懿,他是這場變革中最失落的人。他之前也算盡心盡力為小皇帝謀劃,在多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伐吳的戰爭,因為他的出謀劃策,使得戰果非常順利,避免了之前擔憂的東吳水軍遁入云夢澤成為水寇的惡果,雖然最后還是被孫登逃入東海,但是,這已經無關痛癢了。

若不是他的謀劃,這場戰爭肯定沒那么快結束,漢軍付出的代價也肯定比這大得多。按照他的功勞,入閣為相是完全夠資格的。可是,最后內閣名單公布出來卻沒有他,這令渴望得到權力的他大失所望。

于是,心有不甘的他就上書力勸皇帝不要擅自改biàn祖制,還舉例子講道理說了一大通。他的目的很簡單,既然自己得不到,那就大家也別想得到。他要徹底將局面攪亂,讓這場機構改革胎死腹中。

劉厚為了安撫他,給他封了個“太傅”的名頭。太傅為三公之一,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是位高權重的官位,處于專制統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

不過司馬懿這個太傅卻沒有實權,只是個虛銜,他的職責和太傅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差不多:皇帝的老師。他平時并不管理什么具體事務,皇帝會時不時召見他,就一些問題向他請教解決的方案。

說白了,他還是個顧問的角色,這個角色由他投降以來一直都沒改biàn過,雖然官職一升再升,可是,卻從來沒掌過實權,一直都是處于顧問的角色。

這令到權力欲很重的司馬懿很苦惱,他自認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為皇帝謀劃,應該已經打消他對自己的疑慮,洗刷魏國降臣這個身份,他應該能接納自己,并委以重任了。

可是,這個小皇帝卻自始至終都像在防備著自己一樣,他都搞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值得小皇帝防備的。劉厚的確在防備著他,原因有點不理智,只是因為對后世歷史的認知,所以一直對司馬懿有成見。

司馬懿失望歸失望,可是也沒辦法,劉厚肯封他為太傅這么顯赫的官位,算是很給他面子了,他已經算是魏吳兩國的降臣中,最得重視的一個了。

他也是個聰明人,知道再不知好歹很可能會大禍臨頭,于是馬上偃旗息鼓,不再出來蹦跶,乖乖地接受了這份殊榮,然hòu撤回勸諫機構改革的奏章,安守自己的本分。

第二個反對的是鄧芝,這有點出人意liào,起碼劉厚是沒想到的。鄧芝順利入閣,成為閣臣之一,對他來說無yí是升官了的。他可以說是這場變革的既得利益者。

換了別人,高興還來不及呢,而他卻上書反對,說辭和司馬懿的差不多,無非是祖制不得擅改,否則會導致朝政動蕩之類。話說,無論是誰,出自什么目的反對這場變革,他們明面上拿出來說的理由都是這些。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