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  074、象罔得玄珠

類別: 玄幻 | 遠古神話 | 太上章 | 徐公子勝治   作者:徐公子勝治  書名:太上章  更新時間:2017-02-18
 
重華的天子生涯達到了巔峰。他與伯禹并肩步行,領群臣巡視河泛各部,便是在宣告治水功成、中華迎來了新生。治水是伯禹的功業,同樣也是重華的天子功業,伯禹的治水方略,就包含在重華的治世、治國方略之中。若沒有重華把控全局并全力支持,伯禹治水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

治水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功?

這場大洪水,是中華萬民記憶中歷時最長、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一次災難。重華雖是軒轅后裔,但他是平民出身,起于微寒,一步步登上天子大位。帝堯是在崇伯鯀殞落時禪位于他的,緊接著三苗叛亂而肆虐水患未平,局勢糜爛如斯。

帝堯享國多年,縱觀其一生不可謂不賢明,但他也沒想到竟會有這樣的局面吧?重華當時是臨危受命,在他登位十六年后,也是大洪水爆發的二十五年后,再看看今天!

也許有人會說,二十五年過去了,就算沒有治水,再大的洪水也會自行退去。比如像當年的黃鶴那般,眼睛一閉再醒來,也許真的就是那么回事。可是他睜開眼睛候看到的,又為何是這樣一個世界呢?

伯禹治的不僅是洪水,他疏通、規劃、改造了以江、河、淮為代表的中華水系,而這些水系不僅是各部民眾賴以生存的命脈,更象征著將中華萬民緊密聯系起來的血脈。

隨著洪水的到來、各部民眾的遷徙與安置,隨著洪水被治理、各部民眾的分工與協作,中華各部已經漸漸融合為一個清晰地整體。中華萬民從未如此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體現了空前強大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完成了任何一個部族都不可能單獨完成的壯舉。

血脈亦是紐帶,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將所有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不可割裂,無論能不能看得見,但它已經出現并始終存在著,有著共同的歸屬與認同。

部族的界線漸漸消融,精神與血脈都交織在一起,演化出出一個廣義上整體族群,以中華傳承為核心,這就是后世所稱的中華民族。它不是狹義上的民族劃分概念,而是以文明傳承為核心,體現了強大的生機與包容力量,如萬流歸宗、兼容并蓄。

中華民族誕生于一場大洪水以及治水嗎?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么說。大洪水以及治水留下的精神烙印,根植于整個群族的記憶深處,它既是無形的又是如此深刻。正因為如此,哪怕后世又經歷多少動蕩與苦難,傳承仍在延續、仍能復蘇與復興。

在重華為天子的年代,隨著伯禹治水,中華的疆域向南延伸到南荒、百越,向西延伸到河泛、巴原。這不僅僅是名義上的疆域延伸,而伴隨著教化的推行、精神紐帶的形成、更緊密的聯系與融合。重華為天子的功業,如今已超越了帝堯。

若說少務為巴君已足夠出色,堪稱有史以來最賢明、最成功的一位巴君。假如只看少務,很難指出他身為國君還有哪里做得不夠、還能怎樣做得更好。但同時再看看重華治天下,才會意識到確實還可以更出色。

重華巡視河泛諸部,接受沿途民眾的覲見與朝拜,并不僅是一場宣揚功德的出巡,也是在振奮中華萬民的精神,多年的苦難終于過去,各部需要這樣的振奮。大半年后,他圍繞原河泛之地轉了一個大圈,又路過后世的潼關所在。

當初的行宮仍在,周圍已經漸漸出現了不少正在新建中的村寨,圍繞行宮也形成了一個臨時的集鎮,將來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城廓。伯禹領命治水迄今已歷時十三年,如今終隨天子回朝。但他們并沒有直接回蒲阪城,而是先到平陽城去拜見帝堯放勛。

治水功成時,帝堯仍在世,住在平陽城原先的皇宮中,仍享受著天子的尊榮和禮待,但他從未離開過平陽城,親眼看著水困平陽,又親眼看著洪水退去。伯禹回歸,重華領著伯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拜見帝堯,也是為了成全禮數。

九條神龍已去,敖廣、云起、善吒亦告辭,只有小獬豸善明還在隊伍中。由昆侖仙界來真仙巫謳告辭離去前,曾對伯禹道:“軒轅天帝派我下界,我雖擅言擅詰、能答眾人所問,但玄珠終不可如此詰得。我去后,天帝還會再派人來找你尋玄珠。”

巫知、巫明、巫謳先后下界,好像就是以尋找玄珠的名義協助伯禹治水,可那顆玄珠是什么、又在哪里呢?

伯禹在平陽城中拜見帝堯的時候,想必他們的心情都是復雜的,只有兩人自己能體會,而他們之間還站著一位重華。

崇伯鯀是帝堯之臣,死于治水未成。重華繼天子位時,肯定也是帝堯最痛苦的日子。而重華保全了他的一世美名,崇伯鯀之子伯禹又彌補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這一切都發生在帝堯的有生之年。帝堯很罕見地離座而起,竟向伯禹行了大禮,伯禹上步扶阻,直說不敢。

離開平陽返回蒲阪城的路上,穿行的是人煙最為繁華的中原腹地,沿途民眾在大道兩旁遠望而拜,冷不丁卻見一人施施然沿著大道中央迎面走來。天子回朝,誰會攔在大道上迎面而行,更令人詫異的是,先前居然沒有人發現,也不知他怎么突然就冒出來了!

等看見他時,跟隨在重華和伯禹后面的眾侍衛都嚇了一跳,立刻就欲上前,伯禹卻擺手道:“不必驚慌,這位高人是來找我的。”

來者并沒有佩戴武器,寬袍大袖、披發未冠,一副松松垮垮的樣子,在十丈外便站定了腳步。天子的隊伍停了下來,只有伯禹快步迎了上前去。那人徑自朝伯禹拱手行禮道:“我叫象罔,奉天帝之命來取玄珠。”

這象罔也夠有意思的,他應該是剛剛下界,倒并非有意阻攔天子的隊伍,恰好看見了伯禹在這里,便迎面攔在了大道上。他并沒有理會這種場合、這種行為好像有什么不對,開口說話也很直接,就是問伯禹要玄珠,似渾然未覺眾人驚愕。

伯禹一愣,反問道:“玄珠何在?”

象罔答道:“玄珠何來便何在。”

就這么一句話,伯禹卻似突然被點醒了,退后半步半跪于地,在大道上撮土一捏,再把手掌打開時便化為了一枚玄珠。然后他來到象罔身前下拜,雙手奉上道:“玄珠已得,請先生取。”

所有人都看傻了,沒想到來人竟是天帝使者,而且是天帝派來問伯禹大人要東西的。伯禹大人隨手在路上撮土化珠,就這么交給了天帝使者。這枚珠子究竟是何物,而伯禹大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息壤神珠是怎樣一件神器?它是軒轅天帝以中華大地精氣凝煉。凝煉息壤神珠的過程,其實也是軒轅天帝開辟帝鄉神土的造化過程。

崇伯鯀當年以玄珠化為山脈阻擋洪水,但后來沒有將玄珠收起,那么玄珠去了哪里?誰都以為它會化為一枚珠子的模樣不知被水沖到了何處,但事實并非如此。

軒轅天帝留在神器中的神魂烙印,讓太昊借虎娃之手給抹掉了,玄珠化山脈又未能收回之后,便是無形之象。誰說玄珠就一定會是一枚珠子的模樣呢?它原本就是中華各部所在的大地精氣,神器無形之象,便是回歸本源,也就是說它無處不在。

倉頡先生曾說過,伯禹為治水行遍天下各部的足跡,就是他所傳真正的符文神通。伯禹歷時一十三年,堪定天下山河,其實就是在凝煉玄珠。巫知、巫明、巫謳下界助伯禹治水,其實就是在助伯禹凝煉玄珠,用他們的方式當然不可能找到玄珠,卻是尋找的過程。

如今象罔來了,一句話便隨手而得。伯禹腳下的中華大地,他曾走過的足跡,便是玄珠所在,以大道上泥土為引、凝形化珠。此珠非彼珠,亦是玄珠。象罔接過玄珠,隨手置于大袖之中,向伯禹點了點頭,什么廢話都沒有,便飄飄然轉身向南而去。

這人做事倒也干脆,說來便來,拿到玄珠說走便走。他并沒有繼續行走大道,而是折向路邊田地間的小道離開。重華聽說此人是天帝使者,本想上前打聲招呼,并邀請他至蒲阪城,沒想到還沒來得及說話,象罔便徑自走了。

大家還沒回過神來呢,而重華率群臣返回蒲阪,當然不能改變行程追到野地里,就這么一愣神的功夫,象罔已經不見了。重華等人不可能莫名其妙去追象罔,大道兩旁跪拜的民眾也是一頭霧水,但是沒人注意到,有一名女子卻悄然跟蹤象罔而去。

此女子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身姿形容姣好,卻穿著臃腫的粗布衣衫,臉上也以污泥抹得很臟,刻意掩飾了容顏和身材。她剛才就混在大道兩旁的民眾中,居于靠后的位置跪拜,卻微微抬起頭望著伯禹,眼底竟是怨毒之色。

伯禹有大恩于天下萬民,今日的聲望更不必多說,誰要是在公開場合亂說他一句壞話,絕對會挨揍甚至可能會被打死。這女子又是怎么回事,她為何用如此怨毒的眼神看著伯禹,此刻又暗中追著象罔而去?

伯禹就算有仇人,現在這種形勢,也只會躲起來不敢冒頭了,更別說去找伯禹的麻煩。就算有人想害伯禹,恐也無計可施,且不提伯禹的聲望與地位,伯禹本人又是什么樣的兇險沒有經歷過?

云端上有一人并未現身,只是歪著腦袋看著那女子暗中跟蹤象罔而去,正是句芒仙童。句芒搖頭嘆了口氣,神情似是有些無奈,也不知是在嘆息什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