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會用畫像,雕塑,壁畫等等來刻畫他們的形象,古埃及的宗教就更加豐富,神祗眾多,各色神廟都是為了紀念不同的神。
他們的法老也都以神之子自稱,跟封建時代的華國相似,只有自稱天子才可以使中央集權的統治長期穩定,差異如此之大的文化輪番在埃及上演,這是一塊多么不平凡的土地啊。
開羅不愧是傳統的且東方人稀少的旅游城市,酒店的早餐是純西式的,絲毫找不到任何中餐的影子,比起曾經在法國酒店里看到的方便面。
這里更讓云落感覺到的確身處異域,很喜歡他們酸酸甜甜的石榴汁,這幾天的早餐讓云落學會了如何手工制作漢堡,如何讓生菜更好吃,如何選擇合適的火腿肉和面包……但云落還真是無法上這種西式餐品……
走進老開羅,氣氛幽靜的道路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竟然有一點漫步鼓浪嶼的感覺,老房子的周圍有不少玲瓏小店,特別適合文藝范兒在這里追憶似水年華,納蘭澀琪和云落特別的東方面孔一路上吸引了不少埃及人的目光。
不管是行人還是警察都對納蘭澀琪和云落報以友好的微笑,這種溫馨的氛圍實在很難讓納蘭澀琪和云落把現在的開羅和之前的暴力沖突聯系在一起。
老開羅的基督教會,埃及曾經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雖然很短暫。但還是在這里留下了痕跡,其實豐富精彩的多元文化是一筆很珍貴的財富,希望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和睦下去。
在古代法老宗教衰落之后和伊斯蘭教傳入之前的幾百年間,埃及曾經是一個基督教國家。亞歷山大是當時的權力中心。
也是國內的唯一大城,而后來的開羅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港口。自從法老時代以來人們只把它當作一個擺渡的地方,后來羅馬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個堡壘,名叫“埃及的巴比倫堡”。
當年作為城堡西大門的兩座圓形羅馬塔的遺址,是公元98年羅馬皇帝圖拉真建造的。走在雙塔之間,實際上就是走在當年的圍墻上。
因為幾百年來的污泥和瓦礫使地面升高了10米。對右側那座塔的塔基進行的考古挖掘發現那里有一處古代碼頭的痕跡。而希臘東正教的圓形圣喬治教堂便是在左側那座塔的基礎上建造的。
難得一見的圓頂東正教堂——圣喬治教堂,由于時間限制。納蘭澀琪和云落并沒有入內參觀,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古代巴勒斯坦的基督教殉難者喬治,在朝陽的映射下,她看上去十分莊嚴肅穆。
圣母馬利亞大教堂(又名懸空教堂)。在開羅即科普特區。圣母馬利亞教堂所以稱為懸空教堂,因為他是蓋在以前的城墻南門上,不是真的懸吊在半空中。懸空教堂應該算是這里的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一個了。
在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白色塔樓和美麗的十字架散發著基督教堂獨有的圣潔和光輝。陽光下,教堂花圃中的植物看起來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光芒,讓人心中充滿了感動。
進入懸空教堂,心情瞬間平靜了下來,早上游客很少,教堂前的臺階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階梯,拾級而上。心中充滿了圣潔和美好的愿望。
阿拉伯人鐘各式各樣精美的花紋,這種崇尚精致美觀的意識蔓延到了基督教堂,這應該是云落見過最花哨的基督教堂。教堂內部的黑壇桌椅、鑲嵌象牙的屏幕、和大理石造的講壇等都是精心制作的用品,堂內的每個房間都各具特色,充滿了異域風情。
阿拉伯世界的神秘和基督教聯系在一起,似乎有點說不出的意味,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不可能,也希望這些屬于基督教的遺跡能夠很好的保存下來。供后世人觀瞻。
這次旅行其實有不少地方打破了云落的固有觀念,這些用阿拉伯文寫上的示文。讓人很難將其與基督教聯系在一起。
在伊斯蘭教盛行的世界里基督教也可以安然存在,存在即價值,也許阿拉伯的穆斯林并不像在歐美人眼中那般妖魔化,從他們對納蘭澀琪和云落的熱情和對教堂的保護上來看,并非真的極端排他,很多事物只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才能換個角度重新思考。
售賣工藝品的小店鋪,店鋪造型別致,老板卻不知去向,這些應該就是純粹的當地手工藝品,還有一些基督教的相關紀念品。
埃及的典型民居樣式,云落發現很多戶人家的陽臺上都有懸掛類似華國燈籠的裝飾品,晾曬的衣服是整齊的小背心(估計是他們的內衣?)和精致的地毯,偶爾窺探一下埃及人的私生活,很能滿足云落八卦的。
埃及也有屋頂的搭建。但是否違章不得而知,其實對于街道上滿目的爛尾樓還有個說法,埃及人蓋房很有遠見。先把自己的房子蓋好了。
然后還要給子孫后代留條后路,房子沒蓋完表示等自己的兒子孫子長大了可以繼續蓋,于是房子就不斷往上疊,但還是一副沒蓋完的樣子,
墻上那些似乎是鳥巢,看來雖然鳥兒類似,但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鳥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離開基督教區,沒走幾步就到了阿穆爾本阿斯清真寺,是埃及最古老的清真寺,以柱子多聞名,任達華在這里向納蘭澀琪和云落認真介紹了伊斯蘭教的文化特點,還特別演示了祈禱的全過程,埃及正宗伊斯蘭教徒每天要進行5次的祈禱。
要喊15次”安拉最偉大”,和納蘭澀琪和云落的”萬歲萬萬歲”是同一性質,祈禱是唯一親自與真神安拉對話的方式,在這里,神不僅是高高在上的世界主宰,更是導師和朋友,伊斯蘭宗教的力量確實是偉大的。
女性可以進入清真寺,但都必須披上綠色的長袍,終于明白為什么在的蘇公塔導游說這是唯一讓女性自由進出的清真寺,傳統的伊斯蘭教是相當保守的,尤其對女性有很嚴苛的要求,出門頭發和身體都不可以露出來。
只有自己的丈夫和家人才可以看到長袍下的真面目。可蘭經里允許男性穆斯林可以有四個老婆,但必須公平對待,不分大小,在結婚之前必須承諾如果拋棄妻子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而且娶下一任妻子必須取得前任妻子的同意。
雖然現在一夫多妻很多人都不再能接受,但云落看相比華國封建時代的妻妾成群,伊斯蘭教的規定還是很靠譜的,在男性明顯少于女性的時代,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性的權益,就連和當下咱那幾乎是欺負女性的婚姻法比較,也算是更加照顧女性了。
清真寺的主要結構大同小異,卻都形態各異,每座清真寺都是一個藝術品,這歸功于西域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藝術的創造力,既把繁復的設計融入到簡單的建筑風格里,還能把絲毫沒有偶像崇拜的宗教文化都形象地刻畫出來。
清真寺很大,進入清真寺每個人都必須脫鞋,內部整理得非常干凈,地毯上布滿了小窗戶,窗戶頂都朝著圣城麥加的方向,上面的吊燈同時點亮的時候,就如同繁星滿天,可以想象每到重要的日子,虔誠的穆斯林都跪在這里祈禱的盛況。
架子上擺滿了各種版本的可蘭經,阿拉伯語是一門很特別的語言,云落特別崇拜懂阿拉伯語的人,能把這些扭曲的圖形排列組合起來,不僅可以念,知道意思,還可以流暢自如地寫出來,真是超級無敵難!
習慣了方塊字和字母的云落,完全分不開這些彎彎曲曲的圖形,來到埃及,納蘭澀琪和云落就成了徹底的文盲,這里連數字都是阿拉伯語,逛超市都認不得價格,還好從有對照的車牌號學會了認09的阿拉伯語數字(不是阿拉伯數字哦),也算是一項不小的收獲。
開羅的街道上經常可以看到系在路燈或者電線桿的長線上掛滿了布條,不曉得是用來祈福?用來許愿?用來守護?還是另有用途?很多東西,不用去深究,在想象中更美。
從清真寺出來,換下袍子,看門的大爺會請納蘭澀琪和云落捐款,這些捐贈都隨各自心意,不用勉強。納蘭澀琪和云落下一步去參觀著名的埃及博物館,只有去了那里,才當真明白什么叫“古”,什么叫“博”。
隨手可及的雕刻都是數千年前的文物,幾乎所有展品的年代牌上都標注著“bc”(公元前),證明距今至少2000多年以上,直面古埃及,這才是真正的穿越。
及博物館是由被埃及人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的法國著名考古學家瑪利埃特于1863年在開羅北部的卜臘設計建造的。
現在的埃及博物館是重建之后的建筑,里面有許多價值連城的歷史文化瑰寶,除了主體建筑之外,外面的雕塑都是貨真價實的古埃及文物,里面展覽的寶貝也只有一件是贗品,其余全是擁有數千年歷史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