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尼”在土耳其語為“新”的意思,說它新,其實也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耶尼清真寺外觀和其他清真寺無異,在設計風格上和藍色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很接近,整座建筑除了有一個主圓頂、數個小圓頂外。
還有兩座指向天空的伊斯蘭尖塔,非常壯觀。該寺四周分布著各種小店,到處都是叫賣聲,非常熱鬧。但一走進耶尼清真寺,就仿佛走進另一個世界。寺內鋪滿祈禱毯,墻壁上貼滿了伊茲尼克瓷磚。耶尼清真寺外的廣場。
雖然人來人往,但站在廣場的階梯上可以欣賞到對面的美景,加拉太塔的綠色尖頂清晰可見。)早上出門,想先找個地方寄送明信片,卻無意中走進了伊斯坦布爾ppt總部,郵政大廈的建筑相當有年代感,但是室內不允許拍照。
這里寄明信片不需要自己貼郵票,工作人員會拿起明信片扔到一個機器里,自動蓋上郵戳,你要做的只是付錢。在碼頭邊買了著名的魚漢堡當早餐,6里拉/份,說實話沒想象中那么好吃,云落對生洋蔥實在吃不慣,烤魚嘛也不過爾爾。
今天決定去游博斯普魯斯海峽,fullbospho乳sc乳ise,25里拉/人,每天10:35從u發船,中午在anadolukavagi停靠上岸用午餐,16:25返回原點。游船在歐亞大陸來回穿梭,可以較為全面地欣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的漂亮的、有歷史感、有故事的建筑。
花7.5里拉可以租一臺電子講解器,隨著船行駛的路線。會觸發對兩岸建筑的講解,英文好的可以租一臺聽聽,還有對應的圖片展示。(從希臘時代開始,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條寬32公里,連接東方與西方的深水海峽。
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性水域,它隔開了亞洲與歐洲,也連接了黑海與地中海。搭乘游船游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到伊斯坦布爾最大的樂趣之一。從埃米訥尼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上行,游客可以來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交界處的安納多盧小鎮。
一路上風景秀麗。再加上水域的傳奇、位置的特殊,使人感覺不坐這一趟游船就不算真正到過土耳其。)吃完去碼頭買票,才發現已經有好多歐美游客排起了長隊,一隊排在售票口。一隊排在碼頭入口。
上船后納蘭澀琪和云落興奮地跑到頂層甲板,找了靠船舷的座位。這天天氣不太好,始終陰沉著,船開起來風有些大,特別冷,后悔衣服穿少了,但為了看風景,只能死撐著坐在室外。中途會在兩岸的幾處碼頭做短暫的停靠。
有人上船下船,看來也可以做擺渡船用來著。中午12:10到了最北端的anadolukavagi。這里已經能看到黑海了,船將在這里停靠3個小時。漁村很小,房子錯落有致。色調鮮明。上岸后找了家有二樓露臺座位的小店。
點杯咖啡,來份薯條,坐上個把小時也十分愜意。小鎮上有不少賣紀念品的店鋪,每天固定時間有一撥游客被運到這里,因此商業味濃了點。穿過小鎮,爬上一座不算太高的小山。就到了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門戶的阿納多盧要塞了。
這里可以遠眺黑海。山頂的那家飯店,位置頗好。推薦上山用餐吧。要塞遺址有一部分是用繩子攔住的,游客們都很自覺地沒有跨越,有個工作人員看納蘭澀琪和云落拿著的相機挺專業,主動邀請納蘭澀琪和云落進去拍。
然后其他游客也跟著一起進去了。15點上船返程,受不了甲板的風,為朋友找了內艙的座位,睡了一覺出去透透氣,居然讓云落再次看到一群海豚,遠遠地隨著納蘭澀琪和云落船行的方向翻騰。回到u碼頭。
時間還早,打算去附近的凱錫爾火車站(錫爾凱吉火車站(土耳其語:igar)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兩個主要火車站之一,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以西。1873年臨時車站啟用,目前建筑1890年啟用。
這個車站便是著名的《東方列車謀殺案》的終點站)結果走錯了路,看得到鐵軌卻進不去車站,無緣,放棄。倒是兜了一大圈進入了gulhanapark,免費,公園和托普卡帕宮相鄰,林園設計得非常大氣、美觀。
4月是土耳其郁金香盛放的季節,公園里到處是五顏六色排列整齊的郁金香,也許是進入花期末端,花朵開得過盛,不在最美的時刻。晚餐就在自家酒店樓下的餐廳享用土耳其烤肉。晚上去圣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看夜景。
住在這一區真好,去哪兒用步行都能到。趕個早集去參觀幾個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幾個景點,圣索菲亞大教堂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那景象在世博會見過,繞到背后的托普卡帕宮,售票處也是蛇形隊伍里三層外三層。
買了含后宮的套票,45里拉/人。(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疆土達到歐亞非三大洲,從小亞細亞到黑海、阿拉伯半島、北非的埃及全在其掌控之下。要了解蘇丹如何統管廣大的領土,唯有前往托普卡帕皇宮。
因為在大約450年的帝國歷史期間,36位蘇丹中有半數以托普卡帕宮為家,而且是在帝國的強盛時期,后宮的香艷及血腥傳奇,更是讓人十分好奇。跨越海洋屏障,攻下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吸取教訓。
要蘇丹們住在靠海的高地上。于是托普卡帕這塊被大海圍繞的小丘被選來建蘇丹的皇宮,為奧斯門帝國留下了最好的見證。從軍事角度來說,托普卡帕的確有許多優勢。它坐制金角灣、馬爾馬拉海,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
易守難攻,而且離庶民生活的巴耶塞特地區距離適中,位于高處可觀察其動靜。整座皇宮由城墻圍起來,蘇丹在此指揮大局,他的后宮嬪妃在此上演最膾炙人口的后宮生活。19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放棄了托普卡帕皇宮。
遷入精雕細琢的多爾瑪巴赫切皇宮。1924年。托普卡帕皇宮成為一座博物館,向民眾開放。)托普卡帕皇宮雖然占地面積遠沒有紫禁城大。但每一處庭院都無比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對照著攻略書上的介紹,慢慢欣賞、細細品味。
尤其是后宮部分,各種土豪。在里面居然兜了3個半小時。出來發現圣索菲亞大教堂門前排隊的人不減反增,遺憾地只能放棄。攝影師陳導一心想去某個制高點拍藍色清真寺的全景,看到馬路對面有一家叫panorama的飯店。
上到頂樓,要了露臺的座位,果然視線不錯,午餐有點小貴,但看在這個位置的份上還是值得的。在餐廳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水宮yerebatansarnici的入口處,也同樣人滿為患,隊伍排到好遠。果斷放棄用完餐徑直去了藍色清真寺參觀。
進入清真寺內殿依然還是排隊,但清真寺好歹是免費的。(藍色清真寺是奧斯曼帝國最優秀的建筑師錫南的學派傳人穆罕默德阿加設計建造的,也是最受游客喜愛的伊斯坦布爾著名景點。藍色清真寺的寺名源自。
于伊茲尼克藍瓷磚在陽光下散發出來的迷人色彩。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amii。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決心修建一座堪與圣索菲亞大教堂相媲美的清真寺。該寺于1609年動工。1616年建成。
艾哈邁德一世在該清真寺建成一年后就去世了。當時他只有28歲,可謂英年早逝。藍色清真寺與圣索菲亞大教堂相距不到200米,都位于蘇丹艾哈邁德廣場,這兩座建筑物的伊斯蘭尖塔加起來共有10座,構成了伊斯坦布爾最美的天際線。
藍色清真寺周圍有六座尖塔,塔高43米。植入蒼穹,給人的視覺帶來極大的沖擊。據說修建6座尖塔的建議是艾哈邁德一世親自提出來的。目的是使寺院在建筑規格的各個方面都超過索菲亞教堂。
但是這個建議遭到了眾多伊斯蘭學者的反對,他們認為,當時有6座尖塔的清真寺只有麥加的禁寺,其他地方的清真寺是不能與麥加相比的。于是艾哈邁德一世決定為麥加禁寺建起了第七座尖塔。
因而使自己的清真寺成為舉世無雙的有6座宣禮尖塔的清真寺。)穿過藍色清真寺的邊門,這里是古跑馬場atmeydan。(廣場上的三座紀念碑可以說是拜占庭帝國興盛時期的標識。最靠近噴泉亭的“君士坦丁紀念柱”。
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的豐功偉業而建的;中間的青銅蛇紋柱半截在地底下,黑黝黝的柱身上纏著三條相互盤繞的毒舌。
外形很想麻花或黑色的粗繩,可惜上面一截已經斷掉。最遠處的是迪奧多西方尖碑,是拜占庭皇帝迪奧多西二世從埃及尼羅河河畔的卡納克神殿搬來的,該方尖碑是用粉紅色花崗巖雕刻而成,至今保存完好,是伊斯坦布爾最古老的紀念性建筑。)
從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再到伊斯坦布爾,每一次更名都是人類史上驚心動魄的一頁。絕大多數歷經多朝時代變遷的大城市──更何況是首都──遺留下來的只是最后一次的征服者足跡,伊斯坦布爾也不例外(除了索菲亞大教堂)。
于是大部分時候都忙碌于穿梭在滿目的清真寺中,并感慨著美國的教堂密度真是低。機場直接有地鐵/輕軌的城市總是令人安心,一路穿行于土耳其的大街小巷,熱鬧的街市和悠閑的路人,猶如變形版的華國城市。
車至盡頭。又猛然一拐,便回到了奧斯曼時代。這里的相當小,大部分給游人們準備的景致都在步行范圍內;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在如此小的空間內居然能塞下這么多瑰寶。足見奧斯曼帝國的奢侈。有四大爛俗必去之處。
下車后便直奔最能打發時間的一處──托普卡帕宮。從各種意義上這里與故宮都有極大的可比性,建筑年代相近,面積也相似,一東一西交相輝映。不過,與大和殿高高在上四周空曠無物的故宮的相比,托普卡帕宮要溫柔許多。
庭內芳草綠樹生機盎然,走到最后一重院落眼前霍然見海。回頭又是伊斯坦布爾城內的民生種種,的確很養眼。只是覺得氣勢不夠罷了。不過在政教合一的這里除了政治的威嚴大概還處處透著安拉的隱秘氣息。
不是云落等世俗之人能夠把握的,呵呵。繞著外墻轉了一圈,才找到皇宮的大門,倒像是y世界中的各種童話城堡。門口有一大片草坪。大門進去的第一重院落是各種雜務部門。
現在基本完全沒有殘留下來。與故宮一樣。朝廷外圍的第二重庭院是政府機關,內政部、財政部等等,現在全成為了博物館,主要是各式武器和當時被視為頂級奢侈品的瓷器絲綢一類的舶來品,其中還有來自波斯泰國等地的贗品。
原來云落和納蘭澀琪也有被山寨的時候。看畢,在庭院中央發呆了一會兒,傳說當年院內處處是瞪羚和孔雀,這種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之處還想象不出應有的肅穆。這重院落的盡頭,靠近第三重院落的入口處。
是國會議會與背后高聳的正義之塔。議會們是大臣們開會。蘇丹是不參與的,但蘇丹可以在旁邊的房間偷聽……雖然議會不大,但里面的裝飾仍然富麗堂皇一絲不茍。穿過這道吉兆之門便是內宮了。
第三重庭院雖屬內宮但仍是大臣們可以進入的地方。但一切公眾活動,例如節日活動或蘇丹的生老病死紀念儀式都在吉兆之門之外舉行。門口有塊小石頭,寫著是奧斯曼帝國建立時插下旗幟之處,被視為奧斯曼帝國的中心,據說這面旗幟現在還收藏在國寶庫中,土耳其的織品質量果然優秀。
進門緊挨著便是覲見廳。與門挨得如此之緊以致于完全看不到庭院里的景色。一般的大臣進了第三重庭院也只能到這里為止,算是和太和殿差不多的存在了。蘇丹喜怒無常在聽完報告后直接賜死的故事也經常發生。因而這里據說是靈異事件多發地。
這里大部分房間仍然是博物館,繼續展示著曾經的紙醉金迷,不外乎各種金銀珠寶、雖然看上去不怎么實用卻精心雕琢讓人眼花的各式家具,和各位先知圣徒的種種遺物(原來伊斯蘭教也有類似于舍利子之類的圣物)。
最珍稀的大概是摩西的杖和穆罕默德的斗篷,只是統統不能照相。大都會的伊斯蘭館從云落來紐約一直裝修到現在,美國別處似乎也沒有特別好的博物館,這次算是大快朵頤了一把。第四重和第三重庭院間并沒有那么顯著的一道門。
不過氣息一下就完全變得輕松休閑了。這里其實并非皇室真正居住的地方,而更像是白天消閑解悶的地方,有很多雜七雜八的建筑,形式上不那么規整了。例如這座看上去象臥室卻感覺冰冷的地方是王子們受割禮之處。
最里面的巴格達宮,一邊是碧藍而深沉的波普魯斯海峽,一邊是各大清真寺為代表的天際線。這里是蘇丹靜養的地方,的確心曠神怡。另一處埃里溫宮正在裝修,只能從門口的洗手池一窺其貌。皇帝真正住的地方其實是著名的后宮。
位于主宮殿一側,入口在第二庭院第三庭院各一個。這里還要另外掏錢,那就只好掏吧。與故宮的內宮一樣,這里的后宮也和迷宮一樣用高墻和走廊分割聯系起來。與想象中不同,雖然外人嚴禁進入后宮,但里面的嬪妃是可以出來散步逛街(?)
甚至開party的,比起華國的幽閉來說似乎人性了不少。從正義之塔往里走,過了這座浴泉殿,就進入后宮了。后宮里相當多的房間都沒有開放,只能看看外觀,因為也沒多少好說的,揀些重要的看看吧。
最先走到的是太后的庭院。穿過一段狹窄的走廊,是局促了很多的妃嬪庭院。土耳其人的熱愛洗澡是舉世聞名的,這里的浴室也多次重建,已經沒有保留太多奧斯曼風格,而分明是歐洲浮華的洛可可風了。
宮內最大的圓頂大廳被稱為帝國大殿,該算是蘇丹的娛樂室吧,也是舉行婚禮的地方。至于蘇丹自己的寢宮則不止一個,大概蘇丹們私下里經常會懷疑前任們的審美水平因而決定自己新建吧,以下只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