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八百一十節 王牌對王牌(1)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我要做皇帝 | 要離刺荊軻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書名:我要做皇帝  更新時間:2021-04-02
 
武州塞外二十里,陽光燦爛,微風拂過山崗,發出陣陣嗚咽之聲。

一匹又一匹的戰馬,打著響鼻,排著整齊的隊列。

馬上的騎士,有人背著弓箭,手里拿著青銅鋌。

這是一種非常原始但致命的武器。

它可以用于短兵交戰格斗,也能作為遠距離的投擲武器使用。

也有騎兵,頭戴著典型的匈奴產青銅頭盔。

這種頭盔的典型標志,就是佩戴者根本不需要分前后。

隨便怎么戴都可以。

雖然粗糙的做工和簡單的工藝,讓每一個漢朝的工匠都能對此鄙視。

但,這種頭盔,對于匈奴騎兵的防護作用非常明顯。

它可以有效抵御草原上的大多數遠距離武器的攻擊。

但青銅在匈奴的產量非常少,所以能有資格佩戴這種頭盔的騎兵極少。

大抵總數絕不超過三千。

這些人,也是折蘭部族真正的精銳和骨干。

他們的身體更強壯,身上的武器裝備,也比其他人更多。

多數人的腰間還插著一支狼牙短棒或者流星錘這樣的武器。

毫無疑問,他們已經隨時準備好了,跟自己的敵人,在地上廝殺。

折蘭王讓自己的親兵,升起折蘭部族的大纛。

看著那只巨大的神雕,高高飄揚在空中。

所有的折蘭騎兵,都拔出武器,仰天長嘯。

“做好戰斗準備!”折蘭王吹響自己的鳴鏑,揚起馬鞭,策馬從己方的戰陣前掠過。

迎接他的是一聲聲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而在他們的正對面的地平線上。

陣陣煙塵,滾滾自北而來。

一面張牙舞爪的黑龍旗,出現在了折蘭人的視線中。

“黑龍旗?”折蘭王微微停頓了一下。

以龍為旗,不論是匈奴還是漢朝,都只代表了一個意思這是隸屬于皇室(王族)的精銳。

“漢朝的禁軍嗎?”折蘭王揮起馬鞭,冷笑起來:“膽子不錯,居然敢棄城出戰?看本王將你們撕成碎片!”

漢朝的南北兩軍,折蘭部族雖然沒有接觸過,但卻聽說過。

這是漢朝皇帝的心肝寶貝和長安貴族士大夫的手心肉。

這兩支拱衛漢都的軍隊里,超過七成以上的軍官和四成以上的士卒,都是來自其核心關中。

大量的貴族子弟,在這兩支軍隊里任職。

所以,他們的裝備豪華的讓人瞠目結舌。

哪怕是一個小卒子,也是甲胄齊備,弓弩俱全。

折蘭王于是高聲說道:“我的勇士們,我們的敵人是漢朝最富裕的禁軍!”

“殺一個這樣的漢兵,能抵十個其他漢兵!”他高聲宣布:“先祖和神明,也最喜歡享有這樣的祭品!勇士們,將對面的漢人撕碎,斬斷他們的四肢,砍下他們的腦袋,拔光他們的裝備!”

“我以先祖和神明的名義起誓:所有在此戰中戰死的勇士,無論他的地位之前是什么,必將為先祖接引到天神的殿堂,享受無數神女的侍奉;無論他以前的身份是什么,他的兒子,都將獲得成為本王侍衛的機會!”

“萬歲!”無數的折蘭騎兵,在聽到他們的首領的許諾后,紛紛興奮的大喊起來。

他們感覺,自己的血液已經沸騰了起來。

哪怕是那些只是騎了一匹劣馬,跟在軍陣最后的奴隸兵,也都握緊了自己手里的那個石挺,抓緊了腰間的那個石制的流星錘。

“天神啊,請保佑我能殺死一個漢朝人吧……”一個奴隸兵在馬上祈禱著:“只要能殺死一個漢朝人,哪怕立刻死了,被禿鷲啄食,野狗啃噬,我也愿意!”

更有奴隸兵跑到自己的主人身邊,跪下來說道:“偉大的主人,請準許我首先沖鋒,為您而死!”

這些奴隸,都是折蘭人在過去的戰爭中,從西域,從鮮卑烏恒,月氏烏孫甚至漢朝掠走的人口。

折蘭人對奴隸非常挑剔。

除了女性外,所有高過車輪的男子,不是會被殺掉就是會被賣掉。

他們只會留下健康順從和乖巧的孩子。

從小鞭笞和折磨他們,灌輸給他們為折蘭而戰,為大匈奴而戰的理念。

久而久之,這些奴隸就會被扭曲成為折蘭人需要的炮灰。

當然,也有聰明人。

但是,這些聰明人,通常活不了多久。

折蘭人很清楚,他們需要的奴隸是聽話的順從和認命的。

那些心思多,想法多,而且還不肯將自己的主人,視為一切,愿意為主人死戰的奴隸,常常會被殺死或者投入最嚴酷的環境里去剝削。

這樣一來,進一步刺激了剩下的奴隸,拼命的在主人面前表現自己。

折蘭人或許不知道,什么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但他們確確實實的用折磨和偶爾的善意,將多數的奴隸,變成了他們想要的炮灰。

跟他們一樣的瘋狂嗜血,而且,每一個人都從心底愿意,死在沖鋒路上。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的靈魂才能被救贖,被認可,他們的后代,也才可以因此轉正,從折蘭社會最底層的奴隸,變成能夠管理奴隸的奴隸。

此番出征,折蘭人按照慣例,帶來了三千左右的奴隸兵。

本來,這些奴隸是將要承擔起從馬邑城里,向草原搬運物資和押運人口,還要給主人們清理馬駟,打掃衛生等任務。

但現在,為了沖開武州塞,折蘭王將這些奴隸也征調了起來。

因為,他需要集中每一分的力量,將它投入到拳頭上。

看著這些奴隸的模樣,折蘭王在心里點了點頭,贊道:“這些都是好奴隸啊,我若能回到草原,一定去給他們抓一些女奴,讓他們生育后代……”

在草原上,奴隸沒有一切權力。

包括生育權在內。

只有主人準許,他們才可以與其他女奴生下后代。

但在其他部族里,各個部族都是鼓勵奴隸生育的。

因為奴隸的后代也會是奴隸。

但在折蘭卻不一樣。

折蘭人剝奪了奴隸生育的權力,用皮鞭和刀劍,嚴格管制。

只有那些表現好的人,才有去與女奴生育后代的權力。

通過下半身的約束,折蘭人,更進一步的加強對奴隸們的洗腦。

使得他們為了獲得生育許可,而不得不拼命巴結和順從自己的主人。

雖然這樣做的后果是折蘭部族的奴隸,長期入不敷出,只能靠著不斷的對外掠奪和單于庭的補充,才能勉強維持規模。

但好處也非常明顯。

那就是折蘭的奴隸,跟其他部族的奴隸,是兩個物種。

他們中的大部分,甚至在戰場上表現比起那些部族里的骨干和中堅還要優秀。

折蘭王將視線從奴隸們身上收回,看向遠方的地平線。

“純騎兵?”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線,神色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對面的軍隊,雖然還看不太清楚。

但是,從輪廓和氣勢以及陣型上來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標準的騎兵作戰陣型。

而且揚起的塵土和隱約可見的馬蹄聲,也證明,這確實一個不亞于他的部族的規模的騎兵集群。

“漢朝騎兵大約在九千到一萬兩千人之間!”通過對煙塵規模的判斷,折蘭在心中得出這樣一個數字。

這樣規模的騎兵,與他的部族騎兵,大約是在伯仲之間。

“漢朝人這是要找死嗎?”折蘭王笑了起來。

在他看來,漢朝人在這曠野之上,用一個與他的部族人數相等的力量出來對戰,確確實實,是來找死的!

去年,烏孫人叛亂,折蘭騎兵僅僅用三千人,就沖垮了一個七千人的烏孫騎兵方陣,將他們追的滿草原亂跑。

在騎兵沖擊和廝殺格斗方面,哪怕是單于庭,也承認,至少需要兩個的單于庭本部萬騎,才能與一個折蘭萬騎擊敗。

在老上單于統治時期,老上單于甚至高興的稱贊折蘭騎兵,說:“折蘭騎兵,是匈奴的脊梁骨啊!”

永遠也打不斷,壓不垮的脊梁骨!

而折蘭人也從未辜負單于庭的期望。

無論是向西方用兵,與月氏、東胡、烏孫的戰爭里,還是南下入侵漢朝,折蘭部族,永遠是匈奴的箭頭和急先鋒。

是單于庭的馬鞭和鳴鏑所在的箭矢!

在過去的歷史上,折蘭騎兵遭遇過的所有漢朝敵人,都只能躲在堅固的城市中,瑟瑟發抖的看著折蘭部族的雕旗大纛。

完全不敢出城野戰。

而在野外遭遇,沒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漢朝軍隊,甚至不敢正面列陣。

現在,面對著他和他統帥的折蘭本部主力。

漢朝人居然只用了與他人數相當甚至可能還要少的騎兵,就來野戰,就來正面對決了!

這讓折蘭王在心里生出一股怒意。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折蘭王抓著自己的馬刀,想著。

有史以來至今,折蘭騎兵,從來沒有輸過任何一場勢均力敵的戰斗。

他們甚至贏得過在三倍乃至于五倍敵人的包圍下依然勝利的輝煌戰績。

自從臣服匈奴單于庭以來,折蘭就是匈奴擴張的王牌。

從未缺席過匈奴的任何一場戰爭。

南征北戰,為匈奴立下汗馬功勞,也打下赫赫的威名。

在草原上,折蘭兩個字,等于魔鬼。

在西域,西域王國,聽到折蘭騎兵過來了,哪怕只有一騎,也瑟瑟發抖,予取予求。

即使是漢朝,投奔匈奴的漢朝官吏,也說過,在漢地,尤其是邊塞郡國,折蘭部族,被視為匈奴的第一強軍,甚至被認為是天下第一強軍。

現在,有一支漢朝軍隊,居然敢在人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大搖大擺的離開城墻,來到野外?

這讓折蘭王感覺自己的臉火辣辣的疼。

這毫無疑問是對他和他的部族的挑釁與無視。

“單于都不敢只帶一萬騎,就與我折蘭勇士爭鋒!”折蘭王握緊了自己的拳頭。

但作為一個敏銳的獵手和經驗老道的統帥。

折蘭王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在草原上,狼群從來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偷襲牛群,豺狼和狐貍,更加不會在沒有掂量清楚自己的力量前,就去挑釁一頭威風凜凜的狼王。

假如他們這么做了,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必勝!

同樣的道理,漢朝人不傻。

尤其是他們的高層。

折蘭王曾經聽自己的父祖輩說過一些漢朝將軍的故事。

知道,這些對手的可怕和棘手以及冷靜。

某些大將,甚至讓折蘭部族,都感到畏懼和尊敬。

譬如夏侯嬰、灌嬰、周勃還有魏尚。

于是,他抬起手,將馬刀回鞘,下令道:“勇士們,聽本王號令,整軍接陣,占據高地!”

于是,所有的折蘭騎兵,開始前進。

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們用無比熟練的騎術與彼此間親密無比的默契,在行進過程中,就完成了列陣。

所有的騎兵,以五百人一部,結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密集陣型。

這是草原上通用的騎兵沖鋒交戰陣型。

彼此采用一個密集的類似圓錐型的陣型。

這樣,當沖鋒開始時,整個騎兵方陣的氣勢和沖鋒的威懾力,就會在敵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很少有人,能在這樣的沖鋒中,還能維持冷靜的心態。

膽小的敵人,甚至可能被直接嚇軟,癱瘓。

當然,這還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些小陣之間,緊密連接,形成了一個在戰場上的橢圓形的大陣。

外圍是六個奴隸戰團,中間是以折蘭本部的騎兵為主的戰團,而在核心地帶,作為箭頭的那些有甲的騎兵,則團結在折蘭王的大纛左右。

這樣的陣型,在行軍過程中,不怕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也能防御來自任何方向的攻擊。

并且可以靈活調整,將中軍的箭頭對準自己的敵人。

有利于大軍的攻擊和防御。

這些折蘭騎兵,極有紀律性和組織性的維持了這樣的一個陣型。

一聲不吭的默默前進。

然后,他們在前進了大約五里后,停了下來。

因為,他們已經占據了一個高地。

說是高地,但其實是一個平原上的突出山丘地區。

山丘并不高,撐死了也就十幾米。

折蘭的騎兵,卻可以因此居高臨下,等待對面的漢軍接近。

“嗚!”蒼涼的號角聲,響徹天地。

折蘭人開始散開。

他們以這些山丘為中心,將整條戰線,拉成了一個東西長達五里,南北寬約兩三里的軍陣。

看上去可能很稀疏。

但,其實一點都不稀疏。

因為騎兵的速度很快。

敵人若要進攻,就要面對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攻擊。

而且,他們依舊是一個橢圓形的大陣。

每一個戰團之間的距離,都不遠,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快速的彼此呼應和支援。

游牧部族雖然愚昧,沒有文化。

但打仗這種事情,在冷兵器時代,更多的還是以經驗和直覺為主。

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從小就開始騎在羊背上訓練了。

長大一些就會跟隨大人,外出打獵,再大一些就會開始從軍出戰,在漫長的生命旅程中,他們的生活,就是一篇跟他人跟自然跟敵人搏斗的詩篇。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并不需要學習什么文化,自然而然就知道,對付自己的敵人,應該怎么做。

也很清楚,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用什么樣的應對方法。

折蘭王在一個較高的山丘上,立起自己的大纛。

然后,他策馬遠眺。

遠方的漢軍,自然也早就發現了他們。

同樣的開始列陣了。

一陣陣激揚的戰鼓聲隆隆傳來,一面面的令旗揮舞。

遠方的漢軍,用著讓人驚訝的熟練騎術和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在對面的平原上,擺開了一個讓折蘭王聞所未聞的大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