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六百五十三章公正、意外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帝國崛起 | 斷刃天涯   作者:斷刃天涯  書名:帝國崛起  更新時間:2015-05-09
 

朝會結束,消息以邸報的形式發布天下,朝堂上是達成一致了,民間的大爭吵卻拉開了序幕。+◆,關鍵還是科舉這個事情,年齡一刀下來,多少人斷了前程。怎么辦,沒法子,這事情在朝廷上已經過了,成為了正式的法律,誰也扳動不得。

接著取消司禮監批紅權的一事,拿住了內閣和群臣,快速的通過了這個法令。事情定下來,民間的讀書人自然是要鬧騰的,怎么鬧?寫文章,指桑罵槐,說是什么有權奸在朝,蠱惑圣心,出此惡政。看起來被罵的人,只能是一個,那就是陳燮。

但是這些罵聲對陳燮來說,一點都不起作用,反倒是陳燮利用手里的報紙,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宣傳什么?當然是宣傳他的理念。大明這個時代,人過四十就可以稱老夫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國家的官員,拿著俸祿,享受特權,卻不能為國家做多少年的事情。難道這樣就合理么?再說了,35歲停止科舉,你是秀才,可以做鄉鎮的官,舉人可以從八品做起,成績優異者,照樣可以繼續升遷,不是斷了大家前進的道路嘛。

報紙這個東西的威力太大了,對民間的三言兩語,根本就是碾壓之勢。關鍵是現在的民間不比以前了,隨著咨議局的出現,民間的本來是一伙的勢力,現在被分割了。科舉不成的去做買賣的人,也有了一個參政的余地,不像以前那樣,要接官員的嘴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朝廷改革科舉,毫無疑問是得到工商階級支持的,隨著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大明現在到處都在缺人。缺什么人?辦工商你得要人吧,這個人得有文化吧?干企業的,你得有人吧?這個人你好歹要有技術吧?陳燮從一個小小的華亭開始,拉開了江南工商業快速發展的序幕,進而引發了整個沿海省份的效仿。這些效仿,不是官方的。全是民間自發,然后推動官方。

說到底還是利益,一個是經濟利益,一個是政治利益,在這兩大利益的推動下,任何保守勢力,都將被碾壓成渣渣。工商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大明有市場么?毫無疑問,人口擺在那里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內需巨大的市場,其次是海外的市場,歐洲的貿易,南洋的貿易,現在又多了一個印度的市場。說句不好聽的,都在忙著掙銀子的,誰有閑心聽你嘮叨。

整個國家的氣候變了,自上而下的在變化。這個時候任何阻擋的行為,都是在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面前螳臂擋車之舉。皇帝有改革的決心。朝中有力主改革的大臣,民間有改革的呼聲,三位一體之下,誰能擋的住?

就在民間打嘴巴仗的時候,內閣成員魏藻德在三次請辭之后,得到了準許。回家養老去了。這時候,新的成員補充,正式提到臺面上。各省督撫、三司的官員,都接到了一份名單,一張選票。還有一份公函。為啥這么復雜,廷推制度再次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變化,增加了一個新的舉措,不記名投票。名單的人,都是有資格進入內閣的名字,從中選三個,填上之后交給京中來使,快馬送回。這一舉措,看起來是找麻煩,實際上得到了各省督撫、三司、各道的大力支持。這是咱的權利,誰搶都跟他急。

說起來官員之間互相有勾結什么的,那也得看你的本事。如果天下泰半的官員都支持你,那就說明有資格做這個內閣大臣。

這個變化真是太厲害了,直接把很多人小心肝都捅壞了,你嘴巴再利索,沒用,人家不給你表現的機會。趕緊的去拉票吧,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員,都有資格投票。

名單上有兩個人,一個本沒有資格,這個人是姜逢源,他是新君指定的參選人。這是皇帝的特權,再計較的人都不敢在這個上面說閑話。另外一個是陳燮,他是先帝定下來的輔政大臣,是個官員都知道,這兩位是必須要選的。不然在陛下哪里,你把全部的票都拿下了,這次廷推都過不去。陛下手握否決權,就是要用在這里的。皇帝想在內閣里放一個人,你們居然敢不選?你們到底想干啥?

官員們唯一欣慰的是,姜逢源和陳燮不對付,兩人在政見上是不和的。進了內閣,這倆也未必能勾結起來,不互相在陛下面前上眼藥就不錯了。還有就是,這個廷推的制度,大大的約束了新君對朝臣的掌控。以前新君登基,身邊的一班人基本都要入閣的,前朝老臣你就自覺的請辭吧。但是現在不,在任期內,就收到制度的保護。換了皇帝,內閣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除非魏藻德這樣的,皇帝不容,權臣不容,不得已才走人。

京師,內閣,四位大臣正在商議廷推之事。提到不記名投票之舉時,即便是洪承疇,也不得不露出感慨狀:“此舉,前所未有,足見興海之胸襟。”大家都知道,這事情是陳燮搞出來的,也都知道,陳燮本可以不參加這個廷推,但還是依照規矩參加了。他沒有去破壞游戲規則,而是在游戲規則內活動。這就難能可貴了,作為先帝定下來的內閣輔政大臣,誰敢說他入閣不合適?別人要參選,他肯定可以不用的,直接入閣,一點問題都沒有,誰都說不出話來。還有一個就是姜逢源了,說真話他沒有基層經驗,本不具備內閣成員的資格。但皇帝行使特權,給他一個機會,能不能抓住,那就看他自己的努力了。話又說回來,皇帝這樣使用權利,何嘗不是給了內閣最大的尊重,給了群臣最大的尊重?

所以啊,這個廷推規則出來后,再刁鉆的大臣,也都閉嘴不談了。你說什么才好?皇帝都尊重這個廷推的規矩,你還敢廢話?一個規則出來,擺在天下的人面前,這個規則最重要是大家都來遵守。有特權的人呢,想不遵守就不遵守,這個規則只能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危害。

年輕的皇帝,表現出來的公正姿態,讓群臣不得不敬服。還有一個人就是陳燮,他的強勢無人不知,但是他卻沒有利用這個強勢來謀取自己的利益。知道的人,明白陳燮這是在做給天下人看,做一個表率,同時也是在暗示他總是要離開中樞,再鎮海疆于外。

群臣二人,這事情辦的,旁觀者無一不豎起大拇指,無可挑剔。

廷推的時間頂在了二月二十這一天,各省督撫、三司的選票都送到了京師,放入大殿之上的銅匭之中,下方有鎖,鑰匙有兩把,一把在皇帝手里,一把在周延儒的手里,兩把鑰匙一起用,才能打開鎖。這是大明能工巧匠的杰作,也是一次公正廷推的保證。

早朝之時,廷推正式開始,每一個有資格的大臣,手里拿著填寫姓名的信封,丟進銅匭的口內,依次上前,依次立刻。最后一道程序,內閣四位大臣,在皇帝的監督下,取來鑰匙,打開銅匭。取出選票后,四位內閣大臣親自唱票。

這個過程異常的安靜,一個一個名字被念出來,邊上的木板上就畫“正”字,一筆一筆的,票數一目了然。人們對想出這個方式的陳燮,佩服不已。“公正”兩個字,說說容易,做到就太難了。是人,都會有私心。

當最后一張選票念完之后,黑板上陳燮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正”字。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結果吧,幾乎每一張選票,都有陳燮的名字在內。反倒是皇帝欽點的姜逢源,不過區區八十六票,真是少的可憐。有趣的是,即便是六十六票,在參選的人之中,他也獲得了第三名,也就是說,有驚無險的當選了。可見,這次廷推爭奪之激烈,獲得第二名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戶部侍郎史可法。那么多尚書沒有當選,一個名聲不限的侍郎異軍突起,真是跌碎了滿朝的眼鏡。史可法為何能當選,原因無他,公正、清廉。在京官中聲望頗高,他主持的財政預算審核,得到了大多數低級京官的認可。他的票數是一百八十八票。

廷推結束后,朱慈烺宣布結果時,史可法還在那里發呆,我怎么就成了大學士了?

陳燮卻一點都不意外,公道自在人心,史可法在戶部侍郎的位置上,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處事公正,沒有私心,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他當選不意外。站在人群中的陳燮,這個時候微笑著看著這個場面,大明的君主立憲制度,不遠了!

在群臣的恭喜之聲中,姜逢源也是得意洋洋,實際上他的票,主要來自京官,外面的官員都不太待見他。似乎,輸給史可法,他沒有覺得丟人的意思。對此,陳燮不想做任何評價,這個人學問是好的,德行也是不錯的,就是頑固守舊!要不是看在朱慈烺的面子,陳燮真想收拾他,免得他將來給自己搗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