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崛起  第八百四十章行動遲緩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帝國崛起 | 斷刃天涯   作者:斷刃天涯  書名:帝國崛起  更新時間:2015-10-31
 
強烈推薦:

實際上這一套在印度是玩過的,改頭換面之后,重新包裝,其本質是一樣的,就是要讓殖民地下面的人民形成一盤散沙,并且透過收買威脅等手段,培養一批新的權貴出來,讓他們來治理殖民地的百姓。當然看,如果有非波斯裔的貴族愿意加入,遠征軍也是熱烈歡迎。

所有的計劃,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重創來犯之敵,迫使奧斯曼帝國坐在談判桌上,接受失去埃及這片領地的現實。這個時候在蘇伊士登陸的好處顯示出來了,如果奧斯曼帝國要來報復,那么其軍隊數量不能少了,大規模的軍隊要集結,后勤要籌備,這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奧斯曼帝國采取被動防御的姿態,那么遠征軍可以不慌不忙的準備下去,慢慢的蠶食周邊的領地,鞏固占領區,逐步向亞歷山大港推進。

遠征軍的作戰計劃謀劃準備了很久,總參多方收集情報后,做出了兩個不同方向的計劃。如果能引來奧斯曼帝隊的進攻自然是最好的,以逸待勞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如果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不來的話,遠征軍的火力可以保證,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抵擋大炮的轟擊。

第二個計劃無疑是無奈之舉,因為在埃及這個地方,戰線拉長之后,后勤壓力巨大。本來這地方就沒有像樣的道路,對后勤要求很高的近代軍隊。在這種環境下作戰,對整個后勤體系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現任埃及帕夏昏聵無能。駐埃及軍隊缺額嚴重,武備松弛。聞訊之后決定掩蓋消息,但是其部下相勸,以其隱瞞將來必然敗露承受后果,不如夸大敵軍的數量,以免戰敗之罪。于是一個關于大明軍隊入,人數多達十萬的消息傳回了伊斯坦布爾。

蘇伊士的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蘇丹雷霆震怒,易卜拉欣被叫到蘇丹面前問策。作為深入過大明境內的唯一的奧斯馬帝國貴族,易卜拉欣在獲悉這一消息后,極為堅定的表示:“不能出動出兵,原因是沒有勝算。”這一說法立刻遭到了駁斥。反對派的理由很簡單,強大的奧斯馬帝國,疆域曠過,雄兵百萬,怎么可以接受這樣的恥辱,必須要打回去。易卜拉欣這家伙,被一群反對派打成了投降派,不得不黯然退下,放棄爭辯。

動嘴是最輕松的。主戰派的貴族代表們卻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蘇丹從歐洲召回,出面組建一支大軍。與入侵的大明帝國中東遠征軍團作戰。

穆斯塔卡可不是那些只會動嘴的權貴,長期在歐洲作戰,軍事上至少是內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后來在歐洲有個“歐洲病夫”的美譽,最初的起源就是因為1868年穆斯塔法的歐洲之敗后,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日漸下降,偌大一個國家在歐洲地位變得無足輕重。

這個時空。穆斯塔法的歐洲之敗看來是沒機會了,調回伊斯坦布爾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主動登門拜訪易卜拉欣。兩人見面,易卜拉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后還提到了一個問題,蘇伊士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帝國大軍勞師遠征。如果強行發起攻擊,未戰先敗,幾乎是定局。為此,易卜拉欣通報了他的人從蘇伊士帶回來的情報。就算除以二,大明帝國的軍隊至少在五萬萬人以上(情報工作難以展開,故而不全。)拋開裝備的因素,以這個不全面的情報為基礎,精銳的奧斯曼軍隊要打敗這五萬萬大明的軍隊,至少要兩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把握。這一猜測是建立在對埃及帕夏的了解之上,所以誤打誤撞之下反倒蒙著了。

十萬萬大軍不可能獨自上路,那么多人要吃飯,每天都是不得了的消耗。物資肯定是不缺的,運輸是個大問題。即便是冷兵器為主的軍隊,人吃馬嚼的也是一個巨的大數字。更不要說,奧斯曼帝國明知道大明軍隊以火器為主,怎么會冷兵器軍隊為主呢?

兩人商議之后,決定再次向蘇丹上奏,軍國大事不可以輕率。這一次的結果引起了朝野重視,易卜拉欣再次被推在前臺,仔細的匯報了關于大明國力及軍隊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歐洲強國的姿態,對于這一匯報的重視程度,并沒有達到兩人的預期。最終結論,由穆斯塔法和易卜拉欣聯手,穆斯塔法出任埃及帕夏,易卜拉欣從旁合作,抽調精銳十萬,出征埃及。

這樣一來,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再次被動變化。原本主要目標在歐洲方向,進行了一次調整。實際上呢,整個奧斯曼帝國的發展方向不在非洲,高加索和維也納才是主要方向。如果這一次來犯的不是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奧斯曼帝國不可能如此重視。

蘇丹的意思,盡快打贏這一仗,然后跟大明和談,避免這個大國長期為敵。這個主張,不能不說,蘇丹還是很有見地的君主。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歷史上一個特別的時代,也就是“我大清”,中法戰爭明明是勝利者,卻在談判桌上妥協。人類歷史上,這是比較罕見的現象。

因為重視對手,準備期自然增加,趕上奧斯曼帝國的衰老期,吏治敗壞,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下。這么多事情準備起來耗時很長,一個月過去,中東遠征軍的人員和物資全部上岸。建立了牢固防線之后,碼頭擴建工程啟動,為后續的物資運輸打下了堅實基礎。

地面上的遠征軍司令尹杰一直很小心,即便對手的消息遲遲不到,也不影響他穩固防御的同時,派出機動性較強的小部隊四處出擊。大物資的儲存需要倉庫,軍隊需要軍營,總的來說陸軍還是一直處在忙碌當中。相比之下,鄭森指揮的艦隊就顯得很無聊了。

這一時期的紅海地區,根本就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打擊目標。海岸邊一水的小漁村,海面上就剩下一些小漁船,大炮轟過去都不夠炮彈錢,打個屁的打。海軍艦隊唯一的任務,就是確保整個區域的安全。其實這個任務跟沒有一樣,這個時代的遠洋商船,哪艘不是武裝整齊。一般的海盜看見大明的商船,躲都來不及。就算遭遇了海盜,憑借著新式的75口徑后裝退架炮的威力,一般的歐洲軍艦都占不到便宜,更不要說普通海盜了。

所以整個艦隊都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只能輪番出擊,巡航練兵。有心打一仗的鄭森,閑的可謂窮極無聊。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了兩個月,蘇伊士的遠征軍司令部才接到一個消息,一支騎兵部隊往西北方向活動,前出進二百公里,發現了一些小規模奧斯曼軍隊的跡象。

這個時代沒有蘇伊士運河,自然也沒有塞得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只能走地中海塞浦路斯內側的航線,運輸至亞歷山大港口。整個過程非常的艱難,所以現在穆斯塔法和易卜拉欣的大軍,還在海上漂著,還沒到亞歷山大港口。

而這個時候的開羅,小股騎兵的遭遇,直接導致了大面積的恐慌。有錢人紛紛逃離,北上至亞歷山大港口,逃回出埃及者不少。反觀遠征軍這一小股騎兵,因為只有一個班的規模,加上軍令要求避免接觸,也沒敢多留,掉頭回去了。

帶回來的消息很清楚顯示,從蘇伊士到開羅,沒有發現任何敵人的蹤跡。這個情報讓尹杰陷入了糾結之中,登陸過了兩個月,沒有等到預計中的敵人反撲,旨在以逸待勞的計劃,看上去要破產了。地圖上的奧斯曼帝國很大,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在其統治之下。盡管手握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是整個軍隊的補給都得依靠來自印度的運輸,如果能就地解決糧食的問題,未來的后勤壓力將大大的減輕。

這么說吧,尹杰和整個大明陸軍的參謀體系,對于奧斯曼帝隊的行動效率沒有清晰的認識。立足于不敗之地的思想主導下,導致這邊的行動一樣的遲緩。接到這個騎兵偵查結果后,尹杰力排眾議,決定派出一個步兵師的兵力,沿著大路往西北方向的開羅推進。

這個計劃的初衷,在于推進至尼羅河流域,力爭就地打糧,緩解后勤壓力。什么叫就地打糧,簡單的四個字里頭,充滿的了殘酷的意味。對于埃及來說,真正有價值的地區就在尼羅河流域,別的地方除了沙子,沒有別的產出。

考慮到在異域作戰,計劃制定的過程中,再三強調了步步為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兩個日裔步兵師一前一后,穩步推進,相機奪取有價值的目標,能夠自己解決糧食問題最好。別看蘇伊士距離開羅不遠,在國內和印度,最多走五天就能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