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這個字眼讓呂哲眉頭挑了挑,自漢軍出塞之后,塞外戰事已經持續了四個多月,在這四個月里一些戰報都有回饋到行營,此前的戰事相對來說趨于平穩,不過就是一些來回的拉鋸和堵截,現在發來的是緊急的戰報,那么塞外戰事肯定是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目前在塞外的漢軍數量已經突破百萬,因為齊地那邊發生瘟疫蔓延,后勤的維持上正陷入一種困難的趨勢,呂哲之前已經有向塞外發去指令,糧道的運力沒有恢復之前,塞外漢軍的策略是保持平穩的堵截,決戰什么的應該在糧秣能夠得到保證的時候進行。
所謂的塞外百萬漢軍當然不全是直接參戰的部隊,百萬人之中超過六十萬其實是來回運量的民伕,直接參戰的是二十余萬的戰兵和輔兵。而這個當然是稍前的數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除開必須留在齊地保持對瘟疫發生區域進行封鎖的軍隊,和留在燕地對東胡進行警戒堤防的駐軍,北上的漢軍以及那些靠近塞外收編的新編軍,這些部隊已經有一部分投入到塞外與胡人的作戰中。這樣一來,出塞的軍隊性質也必然一直在出現變化,像是現在塞外的百萬漢軍中,參戰部隊其實已經接近三十萬。
三十萬的參戰部隊需要用到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所帶來的變化就是在后方保障后勤的民伕數量成幾何式的增長,索性的是現在正是漢國體制下的義務兵季節,蕭何也才有足夠的人手來進行調配。
“參與后勤運輸的人手已經接近三百萬,有三成是來自本土的征召兵,七成是在中原各地聘請的民伕。”
“對于各條水系的運用也達到上限,若是二個月之內還沒有恢復海運,等待義務兵季節過去,對于征召時間的延期就要做出部署,只是這樣一來財政的投入必然加以十數倍,對本土的生產也會造成影響。”
能夠招募到三百萬的人手是在特殊時期,那是因為中原各地剛剛歷經戰火和混亂,有太多的人失去了謀生手段,國家的聘請是以工代賑的行為,讓經受戰火和混亂的黔首能有口飯吃的同時,其實也是進行治安維穩的一種手段。
大肆招募人手確確實實能夠起到一種維穩作用,也因為國家的聘請行為可以起到一種由國家大肆“投利”的花錢方式,錢自然是到了黔首手中。黔首有錢就會產生購買欲望,從某些方面來說也能刺激到消費,更好也是更快的刺激各地經濟的復蘇。
必須說明的是,上古先秦時代哪怕是出現貨幣,可是民間的買賣交易普遍還是以“以物易物”的方式在進行。導致產生“以物易物”的緣由很簡單,無非就是制作出來的貨幣并不足夠,對于貨幣的價值也存在比較模糊的定義。
沖壓手段的出現,讓制作錢幣變得更加的簡單,呂哲對南方礦產的開發也獲得巨量的銅,所以說金屬貨幣在呂哲統治下的國度其實是不缺的,然而就是在目前為止,呂哲經過多番的努力依然無法使全部的人對貨幣進行有效認知,除開“以物易物”之外,布匹也是“硬通貨幣”的一種,其余如食鹽更是占據著很重要的貨幣地位。
呂哲從未對國家的財政有什么擔憂,現在可不是一些富豪動不動就動輒擁有數億、數十億錢的時代,目前哪怕是再富有也不過是數十萬鎰金(銅塊)。他不是缺少貨幣,是社會的生產力跟不上購買需求。
經濟鏈需要一個過程進行緩沖,呂哲也沒敢肆無忌憚不經過調控向民間投入太多的貨幣,畢竟錢幣之所以有價值那是因為珍貴,要是泛濫那就不存在什么價值了。按照現代的術語其實就是通貨膨脹的產生,無限量地向民間投入貨幣,生產的產品跟不上需求,又或者是購買力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迫切,到時候就不是刺激經濟,是在對社會穩定和生產力進行摧殘。
作為首席謀士,蒯通對經濟從一竅不通到現在的稍有掌握,他提出那些擔憂并不是害怕沒有足夠的財政招募人手,也是在擔憂民間的財富增加之后所產生的一系列后果。
呂哲已經看完戰報,他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看來……延長服役期限已經沒有什么疑問。”
司馬欣接過呂哲遞上的戰報逐字閱讀,臉上的表情也隨著觀看的內容變得越加嚴肅:“戰線越拉越長了。
蒯通看完戰報后似乎是想嘆息,不過忍住了。
出塞的漢軍因為后勤的制約無法進行決戰,那么也就只能用最大的努力進行堵截,幾個軍團先后分成幾個戰區構建防御工事,索性的是草原胡人向北突圍除非是進入沙漠地帶,不然肯定是要途徑沃野,也就讓漢軍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軍事目標。
漢軍曾經有發動決戰的機會,那一次是漢軍發現了草原胡人主力所在的位置,可惜的是當時在兵力上漢軍要少于草原胡人一倍,漢軍在后勤上也沒有準備完畢,結果不得不放棄決戰。
無法決戰又發現敵軍主力,有那么一段時間里雙方是在進行對峙,按理說占據兵力優勢的頭曼應該主動發起進攻,可是胡人那邊也有著自己的麻煩。
匈奴目前不是最為強盛的時期,草原上的胡人可不全是匈奴,南下的胡人來自不同的族群。因為有一些小部落被拋棄之后干脆就敵視頭曼,作為匈奴大單于的頭曼也沒有手軟,胡人有經過廝殺,頭曼沒能消滅那些有敵意的部落,胡人內部的分裂自然也就成了必然。
廝殺會造成仇恨,草原部落之間的聯姻會讓仇恨得到蔓延,再有漢軍插一腳的情況下,有十來個部落得到承諾之后就干脆站到漢軍這一邊,匈奴為首的勢力得到削弱,可惜的是依然無法改變大勢,對峙也就持續下去。
在那么一兩個月里漢軍與胡人的廝殺并不是太頻繁,雙方都是投入小股部隊進行試探,都在熟悉和摸索對方的戰法。
戰局的變動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身邊團結了不少的部落,連帶不屬于匈奴,但是在草原上算是強大族群的休屠和渾邪也站到了他的那邊。這個人自然就是頭曼很不喜歡的冒頓。
情勢從一開始就對胡人一方不利,冒頓也沒有傻到在這么一種現狀下與頭曼進行直接的對抗,或是干掉頭曼進行奪權。
草原崇尚弱肉強食的法則,冒頓身邊團結起一批人之后,哪怕是頭曼再怎么不喜歡這個兒子也要給予相對的尊重,因此冒頓在胡人集團中也漸漸掌握了話語權。
對峙中的廝殺,盡管交戰的規模不大,可是胡人在與漢軍的廝殺中已經顯現出很明顯的趨勢,胡人在面對裝備優良且有嚴格紀律的漢軍是處于弱勢,要不是胡人在這一階段還處在絕對的兵力優勢,漢軍那邊也出現后勤上面的制約,雙方還會不會繼續對峙下去還是兩說。
胡人的目的是回到草原,不是說與華夏族群的軍隊拼個你死我活,此前冒頓一直在尋找繞過漢軍回歸草原的道路,目的不還是為了不發生沒必要的廝殺嗎?他帶著一萬余騎是在西北方向活動。
如今這個時代的寧夏西北是什么樣,它又叫什么名稱呢?目前自然是不叫新疆,正式的名字沒有,不過有一個泛稱叫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上古先秦時代屬于戎狄生活的區域,到了秦一統之初這里是屬于戎人。現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可不是被秦人融合的那個族群,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在后面遭到匈奴的攻擊,一部分歸附了匈奴,另一部分則是逃到了高原。逃到高原的那批戎人有一部分在隨后的歷史里變成了羌人,又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成了吐魯番人。
目前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其實不多了,尋找突圍回到草原道路的冒頓在活動的時候收服了一些,他遭遇到更多的是從更西方遷移過來的族群。這些從西方遷移過來的族群基本上都是白色人種,他們有些是來自西域三十六國,甚至還有從波斯帝國那邊來的波斯人(也就是大流士治下人種),至于阿拉伯人……“山里人”先知默罕默德現在都還沒有呢,又哪里來的阿拉伯。阿拉伯的崛起該是在大唐中葉,真正成為中亞的雄主是在大唐晚期,那個時候也剛好是大唐和拜占庭先后衰弱和滅亡期間。
其實歷史在這里已經發生改變,按照原版的歷史,冒頓應該是在幾年后才會遭遇到從西方遷移而來的族群,也才知道原來西面還有那么多的國家。冒頓與大月氏有仇,在追殺月氏人的時候摧毀了月氏人建立的塞國(不是大夏),將月氏人驅趕到更為西方的位置,然后逼迫月氏人翻越昆侖山脈,最后是達羅毗荼人(印度的一部分先民)徹底倒了霉,成了月氏人建立新帝國(大夏)的犧牲品。
西面的族群可以遷移到河西走廊,那么是不是說河西走廊有著通往西北的道路,不然那些族群又是怎么過來的呢?
冒頓派人一再巡查,結果真的發現西北方向可以通往草原,派出去的人帶回的消息遠不止那些。
西方(其實是中亞)那邊在爆發浩大的戰爭,波及到的地方最遠的為歐羅巴(歐洲)那邊,那里有一個叫波斯的帝國正在與一個叫希臘的聯盟開戰,波斯的大流士似乎是在與希臘的交戰中吃虧,波斯帝國也就派出軍隊侵略東方,大流士試圖在東方掠奪,以彌補波斯在希臘聯盟的損失。
波斯帝國?波斯是個什么玩意冒頓沒有任何概念,甚至說他壓根就懶得去了解,一切只因為擺在匈奴眼前的有更大的威脅,那就是在東方大陸新晉崛起的大漢王國。
匈奴完全沒有必要在華夏大地上與漢軍死磕,目前的匈奴無論怎么看也不是漢軍的對手,而冒頓得出這個結論是從人口、文化、軍事等方面來權衡的。說白了吧,匈奴目前只是草原上的族群之一,廣袤的草原上除了匈奴這個族群還有很多大族群,另外就是草原東部的東胡是草原上當之無愧的霸主族群,要是匈奴在與漢軍的拼殺中損失太多,那么哪怕是回到草原不是被其他族群吞并,就是成為東胡人擴張下的另一個“養料”。
冒頓很清楚頭曼現在肯定是后悔南下了,他們南下之后發現事情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中原群落是發生了內戰,許多國家也真的是虛弱到不堪一戰的地步,但那不是全部,誰也沒有意料到更南方的區域會誕生一個強國出來。
匈奴從南下到萌生退意不過是歷經三年,他們有過逞威風的時刻,在趙地任意馳騁和劫掠,也有被秦軍擋住無法寸進的時候,可還是第一次遭遇被非草原族群攆著到處跑的情況。
多次的廝殺下來,漢軍所表現出來的武力或許不是那么的令人震撼,可是多項新兵器(工具)的運用卻是完全壓制了草原胡人,最為令胡人驚訝的是馬鐙、馬鞍,最為讓胡人恐懼的卻是騎弩和強弩。
胡人一直都有一種強盜的心理,打得過的時候無比的勇悍和野蠻,打不過的時候也不會為了面子死撐,該當縮頭烏龜的時候一點都不會猶豫。
不斷不斷的死傷造成的損失讓頭曼心里已經是極度后悔南下,他們南下的時候控弦之士最多達到了三十萬,與秦軍對抗的過程中損失了三萬余人,在趙地劫掠的時候面對趙人的抵抗又損失了一萬多人,后期面對漢軍的損失卻是更多。
一直到冒頓建議頭曼從河西走廊先迂回西域(現在當然不是叫這個名字)的時候,死傷又分裂出去,頭曼所率領的草原胡人數量已經降低到十六萬。在面對越來越大的反對聲和復雜情勢下,頭曼自然不希望繼續與漢軍糾纏,比任何一人都渴望及早脫離戰爭泥潭。
問題是什么?頭曼當然想要突圍,可是漢軍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三十余萬,他們該怎么擺脫這些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