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四百五十七章 北洋擴編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5-03-06
 
袁世凱或許會后悔,后悔的念頭在心中一閃而過,后悔從來都不會影響到袁世凱的心態,既然已經無法直接干掉西北,那就把這個東西先放到一邊去,先考慮這一批武器的事情,12萬支步槍,還有足夠數量的子彈,后續的馬克沁和75炮先不說,只是這些,就足以支撐北洋的下一階段擴軍了。

整理這些軍火,把這些軍火一一的入庫,袁世凱和北洋的高層才開始實際上考慮擴軍的問題,關于擴軍,這早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從北洋成立的那一天起,袁世凱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著擴軍。

只是北洋軍因為軍餉和武器的限制,在過去20年之中,慢慢的發展,從最開始的北洋武備學堂,到后再來北洋的主導之下,興建的各種軍事小學校,中學校,幾乎遍布各省,這也是中國職業軍人和軍官的起步。這些學校,為北洋軍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軍官,當然,也因為某種原因和嚴格的控制,淘汰了一部分軍官和軍人。

這些軍人有的在合理的安排之下,進入到了其他的渠道,大部分都賦閑在家,這些人是第一批的招募對象。

征召開始了,憑著比較完善的檔案,這些人大部分找到了總計,不過這些人真的回來的不多,各地興辦新軍,加上包頭的工廠的吸引,真正還在家里賦閑的不多,只能夠稱之為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人一共招募了4000人左右。

徐世昌為首的北洋軍高層。也沒有把全部的打算放在這個上面,他們的底氣在于。龐大的北洋軍隊和北洋體系,繼承了當年李鴻章的老底子。無論是從工廠,還是各種的衙門,北洋是一個龐大的機構,加行武衛軍,銳字營等老字號的清廷軍隊,龐大的體系之下,20年時間之中繁衍生息下來,北洋子弟成長起來的數量非常多,這才是擴軍的重點。去偽存真之下,招募了5萬多人。

剩下的,就是直接的在直隸等地的招兵,這些人,按照以往招兵的話,會有四分之三被淘汰,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承受住德系槍支的后坐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北洋的嚴格訓練之中,成為軍人的。

包頭的這一批新槍。嚴格的按照東方人的身體標準來的,在這樣的身體標準之下,只要身體健康,身高體重。甚至是力量上面,都可以稍稍的放寬,基本上。除了真正不合格的,5萬人最多會淘汰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前面的兩種人,就已經補充了差不多5萬。把7萬人的北洋軍,擴張到12萬人,已經算是一個極限了,基本上一個新兵一個老兵的配比,在北洋軍的突擊訓練之下,勉強保持著原來的戰斗力,至于技術兵種和軍官,開始變得稀缺了起來。

袁世凱做主,把武備學堂和其他的一些陸軍小學中學的學生,大規模的補充到了北洋軍之中,這才勉強完成了新軍的編制,大規模的換裝也因此而開始了。

第一批換裝的肯定是第三鎮,段祺瑞是袁世凱的絕對心腹,第三鎮現在也無愧于北洋第一強軍,因為接下來,有包頭可能支援的軍火,甚至可以購買,價格比洋貨便宜的多,最少擠一擠,北洋還是買得的,段祺瑞見識了西北軍的強大之后,也開始重視炮火和馬克沁了。

第三鎮也是少數,沒有填充太多新兵的部隊,一些傷愈歸隊的士兵,加上放回來的俘虜,只是補充了不到6000人北洋淘汰兵和補充兵之后,就形成了新的北洋第三鎮。

新的北洋第三鎮,在人員的支持之下,第三鎮形成了2個步兵協和一個炮協,其中步兵協是按照加強的標準,由3個標和一個炮營組成,總人數超過了9600人,2個步兵協就是接近2萬,至于炮協,雖然只有4000人左右,但是擁有80挺的馬克沁,60門75炮和60門37炮,幾乎是之前的炮火和機槍密度的3倍以上。

超過百門炮的組合,再加上馬克沁,在這個時代被稱為機關炮,這樣的炮兵組合,絕對稱得上是驚人,再加上2個協之中的炮營,整個鎮擁有各類火炮超過200門,這絕對是中國第一,不應該說是除了西北之外的第一。

這些火炮和馬克沁還沒有徹底的到位,暫時只是原有火炮和馬克沁,人員編制擴大了,除了之前的馬克沁,后面包頭答應給的100挺馬克沁之中56支,也支援在了了第三鎮,加上之前的24支,第三鎮擁有80支。

包頭新軍,集中的使用馬克沁,一定程度上面,給了段祺瑞一點的啟發,馬克沁必須要集中使用,甚至當北洋軍擁有足夠多的馬克沁的時候,戰斗力,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面提升。

這個要求讓袁世凱很為難,好容易獲得了這么多的重火力,平均分配的話,會讓新建鎮在很大程度上面,獲得足夠的提升,從舊軍走出來的袁世凱,很清楚軍人數量的重要作用,再精銳的部隊,沒有足夠的人數作為支撐的話,也派到很大的用場。

這一點上面,袁世凱跟段祺瑞產生了不小的爭端,最終,還是段祺瑞說服了袁世凱,袁世凱不是什么不懂軍事的高官,從最底層走過來,參加過慘烈的戰場搏殺,北洋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他作為新的部隊嘗試的一種結晶。

跟西北的對戰,一下子,就損失了一個鎮,這只是幾天的炮火和馬克沁造就的,實打實的戰績,在段祺瑞有根有據的說明之下,袁世凱也不再堅持,相對于人數和規模,實力更加的重要。在認識了包頭的實力之后,在內心深處,袁世凱是把新軍看成假想敵和心腹大患,雖然暫時他不打算觸怒對方,卻不代表他不針對更好的方法進行嘗試,一旦發現包頭的弱點,或者說北洋的實力已經在包頭的軍隊之上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的。

不如試試,把六鎮的規模擴大,也算是在某種情況之下,減少對清廷的刺激,外部環境,西北和革命到的壓制之下,他們讓自己起復,可是對他的警惕從來都沒放下,看來,從西北獲得大量的軍火,似乎讓整個人放松了,渾然忘記了,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當然了,不止是段祺瑞的提醒,楊度勸說也占據了很大的方面,實惠已經落到了,沒有必要在一些方面,在觸及到清廷了,雖然現在的清廷已經是不足為慮了,可要考慮列強們的意見,暫時英國沒有打算推翻清朝,支持他作為中國的下一任領導人,也就是說,暫時需要慢慢的積累力量。

擴編的波折,終于步入了正軌,在從上到下的統籌之下,擴編工作進行的非常的順利,借助著之前招收的士兵,加上大量的軍火,袁世凱完成了六鎮的第一次整編擴編,等于又擴大了5萬士兵,總兵力達到了12萬人。

還是原來的6個鎮,可每一個鎮就已經不是以前,一萬多人,甚至有些還剛剛接近一萬的小鎮了,都變成了整編鎮,平均人員在2萬左右,最低的第六鎮也超過了17000人。其中,又以第三,第四鎮實力最為強悍,他們無論武器還是士兵的素質,都是最高,因為老兵的數字他們最多,新兵之中,最優秀的軍人和軍官,直接的補充給他們。

12萬把委員會1888,發到了每一個士兵的手中,這12萬人,全部都是戰兵,沒有任何的空餉,包頭的真實威脅,讓北洋軍一掃之前的懈怠,全力的投入到了緊張的訓練之中,特別是在后續的馬克沁和75炮到了之后,良好的質量和數量龐大的炮彈,讓所有北洋軍高層都吃驚無比,他們也難得的大方了起來,緊急進行了3個月的實彈訓練。

軍人,不是說發給一把槍,就能夠成為軍人的,南方的新軍可以這樣搞,可是北洋軍,是絕對不行,那樣的話,即便擁有了龐大的人數,最終的戰斗力,也是非常薄弱的,要掉了北洋軍的名頭了。

第一次可以不計子彈,平均每個士兵都打掉了100發的子彈,看起來不多,可是12萬人,12萬就1200萬發,如果換成之前,袁世凱絕對不舍得,可是當西北的供給價,子彈的價格幾乎減少了八倍的情況之下,1200萬發,也不過是3萬元,這么龐大軍力,4萬的訓練費用,這點對于手握數百萬的袁世凱來說,根本沒問題。

大不了,再向西北去買好了,在實驗了西北的1888步槍之后,特別是使用的7.0子彈,不但威力上,一點都不比7.9的弱,重量也下降不少,對于軍人的實力,微微的有些提升。

高強度的訓練,讓新編的北洋六鎮,迅速的形成了戰斗力,而此時的南方,革命黨們依然沒有發現,強悍的北洋軍,已經徹底的完成了擴充和整編,12萬人的強大隊伍,每天都在逐步的增長著實力,滅頂之災已經逐步的降臨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