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七百零八章 寧波船政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5-07-09
 
并行工程,從江南造船廠擴充開始,就已經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廠的骨子里面,單獨對一艘船來說,并行工程提升的并不多,可能一艘船建造所需要的時間,不但沒少,反而還增加了,可是對于整個船廠的效率而言,卻是極大的提升,8個萬噸船塢,一年1213艘船,這已經是大部分船廠的生產效率了,可是對于并行工程而言,卻是可以生產27艘,幾乎提升了一倍以上,在生產這些的同時,還生產了大量的小船,這也是江南造船廠效率驚人的根本原因。+◆頂+◆點+◆小+◆說,

差不多43.7萬噸的船塢總額,年生產能力爆發到極限的話,效率幾乎達到了船塢的4.5倍,也就是說,每年造船能力全開的話,幾乎是200萬噸,這樣的商船生產能力,在全世界的船塢之中,也算是難得的佼佼者。

目前,就這些小型船塢,一方面是作為并行工程對于大型船塢的補充,另外一方面,就是實行漁民海軍的戰略,相對于江南造船廠的盈利能力,漁船的生產,更加被楊元釗看重。

從上海下船,確定漁船設計之后,楊元釗這已經知會技術人員,在并行設計之中,兼顧生產速度的同時,讓漁船的生產效率提升到最佳的程度,故而在年產27艘萬噸級貨輪的可怕效率之下,小船塢的利用率更高,幾乎達到了7倍,這還是船塢大部分生產小船的前提之下,沒有最大效果使用的結果。

三龍漁船在之前就已經確定定型,這段時間。累計生產出2500噸和1000噸以上的遠洋漁船,800噸近海脫網漁船。陸陸續續的在江南造船廠下水,這樣小型的。不超過1000噸的漁船,全部采用焊接的技術,特別是300噸以下的,甚至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船塢,架起來就可以施工了,只要人員夠,生產起來速度快多了。

從年前開始,江南造船廠累計生產。1000噸以上的漁船17艘,800噸拖網式漁船32艘,500噸125艘,300噸以下的343艘,生產速度極為驚人,幾乎平均下來,一天都好幾艘。

龐大的生產能力,在小漁船上面盡顯無疑,可是生產出來的東西。遲遲不見有人領走,全部資料和加工費,都是由西北銀行負責的,原料直接從西北運來。需要多少,就運來多少,工錢也是由西北銀行撥付的。從來都不見減少,這么多船堆在這里。總不是一個辦法。

在1913年的正月剛過,3月多的時候。西北銀行終于有了動靜,一直都靜靜的放在泊位之上的快600艘船,被一次性的提走了,甚至為了開走這些船,江南造船廠還臨時的聘請了一部分的船老大幫忙,這其中還有部分的外國人。

拖網式漁船,基本上都是機帆船,依靠機器運作,經過了西北的改進,使用的都是燃油,要開行他,很簡單,可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上來就可以的,上海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是整個東方的大都會了,會開汽船的,還是少數。

跟隨這些船只一起的,是西北銀行的一個經理,名叫鄭伯勤,百萬漁民,十萬漁船的計劃,他是負責人之一,敏銳的感覺到,是應該培養一批的漁船司機,否則的話,空有漁船,卻沒有司機駕駛,漁船也是白給。

只是鄭伯勤的一個突發奇想,卻真的在接下來實行了,當這個報告報道了西北銀行之后,被銀行行長重視,接下來西北銀行在全國進行選擇的,從漁民之中,從一些十歲的青年之中,培養人員的,造就了接下來漁民的輝煌,百萬漁民,十萬漁船的計劃進展的順利,不但完成了一期,還接下來,逐步完成了二期和三期。

600艘船,大部分只是小船,可是浩浩蕩蕩的,從江南造船廠出來,在上海引發了轟動,江南造船廠擴大之后,從原來一個小小的船廠,到可以生產千噸級,甚至是萬噸級的巨輪,不過時間尚淺,陸續交貨的,可能就十幾艘吧,還是陸陸續續交工。

這個時代千噸級以上的船,對于任何的航運公司來說,都不是小船,一旦建成,都會立刻交貨,不會放在船塢之中等待的,因為他們可以立刻創造效益,類似這樣,幾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一起交付,真的是上海開天辟地的頭一遭,轟鳴的馬達聲音想起,一艘接著一艘,魚貫的出了上海港,看熱鬧的人群一直都絡繹不絕。

船隊在出了上海之后,在崇明島附近轉向,一直都是沿著海邊走,船隊之中,有1000噸以上的遠洋漁船,也有對風浪抵擋能力比較強的500噸到800噸的漁船,可是更多的,則是200噸以下的小型漁船,正值初春,海上的風浪不大,可是誰也不敢保證,進入到深海之中,風浪還不會很大。

這個船隊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跟上海隔海相望的寧波,因為這些船,其中200艘左右,會進入到設立在寧波的寧波漁政公司,之前的日子里面,西北銀行一直都沒有閑著的,小型的漁船好說,可以用小額貸款的方法,推動漁民購買,可是大型漁船就不能按照這個方法來了,比如1000噸以上遠洋漁船,要想成功的操作他,沒有二三十個人,根本不行,更大2500噸的漁船,操縱人數更是提升到十人,這不是一家一戶能夠推動的。

這就必須要成立漁政公司,來推動海洋捕撈,相對于1000噸以下的近海漁船,遠洋漁船的船艙巨大,可以裝載的漁獲更多的,只要尋找到漁場的,捕魚的數量非常的驚人,在這個時代,海洋捕撈還沒有到后世那種枯竭的程度,海洋的污染還沒有怎么開始的時候,遠洋捕撈是一個不錯投資。

不過這一項投資,西北沒有打算抓在手里,他選擇跟別人合作,特別是沿海的這些港口城市,西北可能只是占據一點點的股份,剩下的大部分讓利給對方,這樣保證足夠的利潤率,推動這個漁政公司逐步的發展。

本以為是一番好意,卻沒想到,這個公司的意向并沒有得到追捧,打聽一圈才知道,原來,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漁民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即便是漁民公司,也不是上臺面的,再加上海上有危險,在這個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沒有雷達之類的監測海上的風浪的情況之下,去海里面打漁還是相對比較危險的。

楊元釗完全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正在為難的時候,寧波的張謇出現了,張謇作為中國著名的學者,實業家,早在西北出現之前,就投資實業的,一手建立了紗廠,后來也算的上是南方最早的一批靠攏西北,到西北購買機器設備開辦工廠的人,他在西北那里得到了甜頭,知道西北的機器都是物美價廉。

這一次,西北成立漁政公司,規模比較大,動靜比較大的,幾乎沿海的通商口岸,大型一點的城市,都涉及到了,這讓張謇看到了機會,拖網式漁船,本就是他最先引入到國內的,只不過生不逢時,當時的漁船的可靠性太低,價格又比較貴,現在,幾年過去了,又是江南造船廠的新產品,應該值得信賴。

張謇的到來,讓西北很高興,銀行直接給了較高的待遇,因為這個漁政公司,可以作為全國的樣板,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是人之常情,如果這個寧波漁政公司運作的好,賺到了錢,而且是大錢的話,對于漁政公司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宣傳,不用多說什么,自然有人過來加入,中國從來都不缺這樣后知后覺的聰明人,這比西北強行的推廣強的多。

簡單的介紹了遠洋漁船之后,張謇就心里有數了,依靠著張家在寧波的影響力,牽頭成立了這個漁政公司,并且找來了30家左右的豪強作為合作伙伴,這些豪強,實力在寧波這個地方算是比較強的,可跟張家比起來,就遠遠不如,更別說是西北和楊元釗了,不過地主豪強是本地土著,這些人又是張謇親自挑選出來的,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歷史悠久,最少的也在寧波200年以上的,長的幾乎是600年。

600年,哪怕孤身一人,開枝散葉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姻親之類的都眾多的,張家找到他們也就是看中的了他們的人脈,果然,在籌備之中,西北銀行沒有怎么的出手,寧波的地方商人,從漁民和家丁之中,聚集了差不多3000人左右,進行的初步的培訓,使用的居然是張家曾經從國外進口的那種拖網式漁船。

現在,遠洋漁船都生產出來了,正好接著公司成立的檔口,把船交付給他們,300噸以上的漁船,基本上都撥付給了寧波漁政公司,一共是200艘左右,還有一小部分的漁船,都是200噸以下的,數量不多,就是三四十艘的樣子,主要是當地的地主,買給族里的,也算是一件善事。

寧波漁政公司就這么的就成立了,總股本大概是1500萬元,購買了7.5萬噸的漁船,共計200多艘,在成立之初,會在近海進行嘗試,當熟悉了之后,會轉向遠洋,甚至是世界級漁場,進行遠洋的捕撈作業。

船隊在寧波稍作停留,200艘左右,被放在了哪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較為小型的,300噸以下的,數量卻不少,差不多要350艘了,第二天一大早,船隊轉道南下,他們的目標,正是千里之外福建。(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