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八百四十八章 戈壁鐵路計劃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5-09-17
 
巨大的汽笛聲,遠遠的甚至還傳來的回音,極少數從事過海員工作的戰俘,很清楚這是什么,這是抵達海港的聲音,其實在貨船開始放慢速度開始,他們就知道,岸邊快要到了,終于到地方了,他們的命運,或許會從這一點上面決定。

30艘萬噸級貨船,每一艘一百多米的長度,連接起來,數公里的長度,整個世界上面,能夠一次性的停靠這么多貨船的港口,都屈指可數,可是上海卻能夠停靠的下,不但是主港口,而且一些輔助港口也都停的下。

此時的上海,已經跟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依托著江南制造總局,加上革命黨的退讓,西北開始擴建了上海港,上海曾經是遠東的金融中心,冒險家的樂園,在西北投入了巨資之后,已經成為了西北體系之中的一個重要城市。

相對于后世,長江水道的利用,被西北發揮到了極致,為此,楊元釗甚至不惜親自上陣,對于長江水道的難以清理的險灘進行清理,一體機分解功能,無視很多的東西,哪怕是在水下,只要有明確的指向,也可以收取,剩下的,又是海軍陸軍的動用,炸掉了礁石,讓長江水道的通行能力大大的增加,一萬噸以上的萬噸級巨輪,可以直接上溯到武漢,僅僅這一點,長江的運輸能力,就遠超過世界上大部分的河流。

后世長江,比基爾運河的水量多了數倍的情況之下,航運只有基爾運河的幾分之一,根本原因就在于上面無數橫著的長江大橋,而現在,西北從最開始,就避免了這種情況,60米以上的高度,甚至不用專門制作長江船,都可以讓大型萬噸級以上的巨輪上溯到長江水道。從武漢到上海,千公里的水道,會成為中國南部天然的通道,幾十條鐵路都比不了的。

以長江為中心。西北建設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帶,加上眾多新城,長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樞紐,不但承擔著內陸物資向外運送的職責,也肩負著從國外進口的大量基礎原料。機器設備進口工作。

之前,因為三家分立的關系,西北在上海的投資,多多少少還借助著江南造船廠和江南大家族的名義,現在,甚至親自接下了膠州灣,跟日本在山東正面的對抗,對于上海,也開始加強了控制。

本身,革命黨就開始退讓了。他們從來都沒有獲得過上海的控制權,在西北露出了對上海的興趣之后,他們沒有選擇對抗,主動后退,這大大的減少了西北的麻煩,從謀取青島開始,就大規模的增加了在上海的投入。

為此,每年西北投入在上海港的資金,都在3億美元以上,正是這樣龐大的投入。上海港綻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港口的吞吐量不停的增加,此時的上海港,已經形成了年吞吐能力超過800萬噸的龐大港口。新修建的上海碼頭,還有貨場,在兩年多之前,還是一片海邊的灘涂,而現在,卻成為了整齊的港口。巨大的塔吊和天車,堆積如山的貨物和集裝箱,成為了上海新的印象。

哪怕是后世的觀點,800萬噸的年吞吐能力,絕對能夠稱得上是一個龐大的港口,更何況在這個時代而言,而且現在,上海港也有了新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從歐洲戰爭開始爆發開始,這個數字又大大的提升了今年的前11個月吞吐能力已經超過1000萬噸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數的住的龐大港口。

30艘貨船,依次停靠在了上海港的新碼頭之上,這里是上海港的新建碼頭,遠離原來的主航道和主碼頭,不然的話,超過9萬人的英國戰俘在這里下來,外國人不消說了,國人們會被震動。

這一個新建碼頭,形成了一個輔助的港口,位于長江的北岸,因為沒有修建長江大橋的關系,在通往上海的鐵路沒有貫通之前,臨時的作為卸貨的場所,通過這里,就不用在用船擺渡到另外一段,直接的通過火車,進行運送的工作。

龐大貨場,甚至連涂料的味道都沒有全部的散去,30艘船,接近9萬的戰俘,在槍支的壓陣之下,所有的軍人都魚貫下船,黑壓壓的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冷風吹過,一些身體弱小的晃了晃,在海邊海風,可是如同刀子一樣。

他們所下船的位置,其實距離火車站的距離并不算遠,在上海,這些戰俘被分流了,大部分都上了火車,少部分則繼續上船,剛下船,就又上火車的,同樣是悶罐車,卻比曾經在3B鐵路上面,更加的舒服,似乎火車質量要比3B鐵路上面的好很多,晃動和震動也小了許多。

至于速度,悶罐車之中,看不到外面的情景,可是他們知道,這已經深入到大陸的深處,他們到底要到這里干什么,前途會如何呢,他們又會到了何方。

第一批,大部分都是英國人,其中甚至有來過中國,前途未卜,在迷茫之中,他們大聲的跟同伴們,講述曾經的經歷,說著曾經在中國,如何的收到尊重,如何的高高在上,如何的如何,可是散亂的眼神和略微的語無倫次,揭露了他心中的想法,害怕,不知道未來的路到底怎么樣,戰俘又會有怎么樣的地位。

終于,不知道過了多久,甚至不知道日升日落,每天的三餐,都有專人送過來,他們不用做任何事情,吃喝拉撒都在悶罐之中,也就是依靠著這些伙食,他們知道是過了三天的時間。

一些比較精明的,已經開始計算了,按照他們所熟知的火車的速度,開始算一下他們到底在何方,有之前的上海這么明顯的一個標志性建筑,一些去過中國的英國人也算是了解一些中國的地理位置,稍稍的計算之后,最終得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結果,他們按照位置的話,或許在河南,或許在山西,或許到了東北,似乎并不太差。

這些自以為算計的很到位的英國戰俘,并不知道,他們所乘坐的,是西北經過了的一系列改裝的最先進火車機車之一,雖然還沒有達到內燃機的程度,卻已經是蒸汽機車的極致了,130公里左右的平均速度,160公里左右的極限速度,在鐵路局專門為他們開行的專線上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開行,3天的時間,幾千公里的路已經開出去了。

火車終于停下來了,跟著他們一起來的德國人,呼和的命令著他們下車的,當他們走下火車的時候,卻看到了一片黃沙漫天的景象,所有人都絕望了,這里難道就是他們生命的盡頭么?

黃沙漫天,沒錯,他們用了3天的時間,深入到而來西北的腹地,確切的說,越過了西北的精華地段,從上海穿過了江蘇,安徽,河北,山西和陜西,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人口稠密地區,也是發展的比較好的區域,火車在這些地方沒有絲毫的停留,而是繼續向西。

越過了這些傳統的發達地區,就進入到了人口稀少,地廣人稀地區了,寧夏,甘肅,青海,最終抵達了這一片沙漠,這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而這一批戰俘來到這里的目的,不是挖礦,這個沙漠是人口禁地,或許下面有某種礦藏,可是即便到了后世21世紀,沙漠之中挖掘礦藏,都是一件難以解決的事情,更別說是現在,除非有黃金,鉆石之類的高價值礦藏,否則這些礦產還是放著吧。

這些戰俘來這里的目的是修路的,沒錯,就是在惡劣的,人跡罕至的大沙漠自重修路。任何地方,在惡劣的戈壁,特別是高原隔壁沙漠之中修路,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哪怕是西北擁有大量的機器設備,也是一樣,依靠著人數眾多的生產建設兵團,西北完成了一條從西安,穿過寧夏,甘肅青海,一直通往烏魯木齊的鐵路,但是也就這么一條,還不是三線的,而是雙線的,特別是進入到新疆的,還是單線的,由此可見修建的難度之大。

就是這一條路,解決了西北進入到新疆的難題,讓一直都孤懸于外的西部幾省,跟西北結合到了一起,人口,資源,財富可以得到比較順暢轉移,短短幾年的發展,比過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發展的快。

可惜,任何的發展都有瓶頸,交通問題,成為了制約西部幾省發展的最大問題,西北也想要解決,可是千頭萬緒,各方面問題太多了,當充沛的人力資源,經過了幾個部分的分流之后,剩下的已經不足以解決西北的交通問題。

歐戰開始,特別是德國俘虜了大量戰俘,甚至愿意進行勞務輸出的時候,楊元釗的心思活泛了起來,戰俘的出現,讓西北看到了解決惡略條件之下,或者是小煤窯,小礦開墾的可能,楊元釗卻在靜思之后,發現了對戰俘利用的最好的方式,修建鐵路,真正的把西北跟西部的幾省連接在一起,利用便利的交通改善西部省區的惡劣環境,爭取把他們的資源和土地優勢徹底的利用起來,成為未來中國的核心和根基,而不是邊疆和不穩定區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