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根灌系統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6-09-03
 
灌溉體系,古已有之,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一個包括了治水和灌溉為一體的水利樞紐,不但一舉讓水患多發的成都,從窮山惡水,變成了天府之國,到了2000多年之后,依然有相當的作用。

不過,大部分的灌溉體系,都是在平原地區,甚至是蒸騰作用比降雨少的地方,沙漠地區,明渠和溝壑的做法,就容易出現問題,注入的水量,甚至比不上蒸騰的多,這存在著巨大的浪費。

楊元釗是穿越者,他很清楚灌溉的作用,甚至這一點不得不說后世資訊發達的時代,以色列在沙漠地區,創造了農業的奇跡,他使用的方法就是根灌,用提前鋪設的管道,精準的在根部灌溉,已達到補水的目的,厚厚的土層,一定程度上面,減少蒸騰作用,根系發達的植物,可以在深土層汲取到水分,才創造了沙漠的奇跡。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糧食蔬菜的根基,特別是蔬菜,如果沒有足夠的水,根本就長不起來,從進入到包頭開始,楊元釗起家就是通過農業,楊悅這么一個留美學童有這重要的作用,到現在,農業依然是國家的基石之一,以楊悅主導的種子學,遺傳學,甚至是雜交學,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遍布在中國,上萬家農業研究所,還有生產基地,每年培育出足夠中國農業種植大量良種,中國農業的發展,與之有很大的關系,棉花,小麥,大豆和稻米,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最少上百個大項,上千個小項,少則3代,多則5代7代的關系,雖然提升的幅度相對于之前,沒有那么的明顯,沒有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提升,可是品質的改變,產量的微微增加,這些,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面,提升中國糧食的產量。

這可不是包頭的時代,最開始幾萬畝,甚至是十幾萬畝的時代,目前,整個中國,就目前控制的土地上面,擁有農田的32億畝,哪怕單獨的某一個單項上面,種植面積都是在5億畝以上,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提升,一畝地增加6斤這樣微不足道的速度,算下來,也是150萬噸以上,這個數字絕對不小,足夠300萬,甚至更多的人吃一年的糧食,在目前世界大戰的局面之中,絕對是硬通貨。

楊悅主導的是農業基礎科技,是以種植和遺傳學為主的,另外一方面,關于農業種植技術,灌溉,施肥等等,就是另外一個方面,中國的肥料,也從最開始人蓄糞便基肥,轉變成化肥,再次的基礎上面,又發展為不同時期的肥料和復合肥,這些都在也原有的基礎上面,提升了糧食的產量。

可是灌溉是另外一個項目,水量充足的地方不必說了,不但要考慮到灌溉,還需要考慮到澇的問題,可是在干旱地區,內陸的荒漠地區,這個就相當的重要。

民以食為天,劉澍本也是農家出身,他很清楚糧食的重要性,雖然中國國土面積巨大,擁有長江流域,東南亞的大批的良田,可是農田誰會覺得多呢,中國良田,就目前來說,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東南沿海和東南亞,不是沒有潛力,可是那時要毀林的基礎上面,中國目前,不同于后世中國,當時龐大的人口壓力,必須要增加耕地面積,多年以來,哪怕是為了經濟發展,每年的耕地也是絕對的紅線,一旦出現非法轉變耕地性質,沒有足夠的理由的話,這可是通天的大事情。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口才七八億,最關鍵的是,本身水土保持就比較好,再加上楊元釗的注意,一定程度上,環境比后世更好,又有了東南亞這個糧倉。

在怎么好的地方,也要有人來種才可以,東南亞在列強的手中,甚至是在土人的手中,不過是一片富饒之地而已,可是在勤勞的中國人的手中,那是一片化腐朽為神奇的樂土。

正因為如此,中國沒有在東南亞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砍伐樹木開墾農田的想法,大部分高山和比較貧瘠的土地,都被退耕還林了,相對于糧食的微薄產出,用來種樹豐富自然來的好一點的。

就連這樣的土地都退耕還林了,東南亞的天然原始森林,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的開墾出來,在原有的土地上面,只是尋找比較適宜的建立種植園,其他的暫且保存下來,中國的土地的增長,到了一個高峰之后,很自然的就會出現滑落。

這種時候,一種全新的灌溉方法,可能會在土地上,一次性投入較大,卻不會產生多少陸續的投入,甚至從層面上改變土地性質,原來,荒漠,半荒漠,甚至是沙漠的土地,將會變成良田,想到這里,就忍不住興奮,中國這樣的土地不知道多少,從山西陜西往西,大片大片,占據曾經中國快一半的版圖,都是這樣的,即便拋開西藏也有不少。

根灌的關鍵就在于的投入,鐵管容易生銹,本身埋在土里,又經常接觸水,銅管的造價太高,使用的時間也不長,不過這沒問題,中國在高分子復合材料上面的優勢,特別是一體機的出現,很多后世流行的材料,提前誕生在了這個時代,比如說PP和pvc,這種重量輕,強度大,耐腐蝕,并且價格也不貴的材料,成為了這種灌溉方式的首選。

既然材料和灌溉方式出來的,用什么樣的方法,比如如何防止堵塞,一畝地要如何才能夠保證灌溉效率,要多深才可以,這些只要是多做一些實驗,累積一部分的數據就好了,就這樣,幾年的時間,中國形成了一套的體系,并且在三北防護林的干旱地區,首先采用了根灌補水的方式,以保證種植的樹木的存活率,現在,接著北水南調的機會,徹底的普及了這一種的灌溉方式。

在楊元釗的支持下,專門針對荒漠地區的灌溉工程開始出現,在這些地區的蒸騰作用比降水量更大,形成的荒漠和半荒漠話的氣候,長期的濕度極地,即便有河流也叫間歇性河流,這些河流可能在雨季或者下雨的時節,奔流不息,甚至會引發洪水,可是在干旱的時節,河流就漸漸消失了。

從歷史的變遷可以知道,水對于一個區域的影響是巨大的,曾經在中部地區,繁盛的西域文明,甚至樓蘭的傳說,在那個年代,這里是充滿了降水和文明的,可是當雨帶轉移,地址變遷之后,這里就成為了埋藏在黃沙之中的世界。

中國當然知道,荒漠和半荒漠區域的可怕,哪怕是北水南調這樣的大型工程,流經這里的所有渠道,都是采用暗的的,灌溉也是一樣,灌溉的地點是在地面以下,用PVC材質,制作的水管,可以在土地之下的1米左右,靠近根系的地方進行灌溉,距離地面較遠,會出現蒸騰作用,可是蒸騰作用大大的減少,這樣的森林成活率較高,對于水的消耗也比較的小的。

當然了,這個的不同于沙漠地區的農田,糧食作物的根數,遠比喬木數目更多,一畝地,如果是高大的抗旱樹木的話,可能只有的幾十或者上百株,這樣鋪設的管道大大的減少,只要的足夠的防護和養護,就足以長期的生產下去。

雖然如此,甚至在一些草場地區,根本就不用設計,只要通過暗渠,把水引入到特定的管道,然后平均的注入到土壤之中,只要地下的水量達到一定的程度,頑強生長的野草就會瘋狂的長起來。

饒是如此,三條縱橫整個中國北部,總長度超過3萬3000公里的龐大的水利工程,加上最少100萬平方公里根灌改造,需要的人力,簡直是不可想象,僅僅是土方上面,一畝地最少是3550立方的土方施工量,100萬平方公里的改造,需要的土方就高達千億立方左右,也就是中國,擁有著遠超過這個世界的工程機械,再加上近乎龐大人口,這才勉強完成了這個震驚世界的改造工程。

中國用龐大的勞力,從歐洲過來的幾千萬勞力,加上從東南亞,甚至中東遷移過來的土著,他們都被命令從事這一項工作,當然了,這其中,有一部分更高層面工作,剩下的,都在干這個,甚至包括東南亞,包括其他一些地方引進來的人口,幾乎用了1.2億人來種樹。

即便是按照一個人一天10顆樹,每天可以種植12億,按照的每畝地60棵來算的話的,2000萬畝的每天數據,也相當的可怕的,每天的1萬平方公里以上,每年不可能每天都種植的,加上砍伐和消耗掉的,每年凈增長的100萬平方公里。

這在后世,幾乎每年都增加1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可在這個時代,30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土,投入了1.2億人力的種樹行動,可能每年只是增加3左右,但是當這個持續下去的話,預計在7年之內達到高峰,到時候,龐大的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會超過45,加上本身植被恢復和生長,中國將會徹底的變成一個植物的天堂,對于自然災害和地質災害的抵抗能力達到最高,將會從一個工業國度,變成一個宜居國度。(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