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陸軍期待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6-11-16
 
楊元釗很想去看看,這個火箭炮車到底有多少的威力,蘇聯的喀秋莎,可是讓德國的裝甲軍團都聞風喪膽,只不過這樣的火箭炮車,出現的時間有些晚,到了二戰后期才出現,并且因為生產的難度高,蘇聯更多的是把生產力側重到了裝甲力量之中,除了有限的幾次對決之外,火箭炮就沒有施展的舞臺了。

中國目前不一樣,生產力極度發達,就連50噸的重型坦克,都提前到了1915年弄出來了,甚至在其他國家還是沒有大規模裝備坦克的時候,最少裝備了20萬輛坦克,可是生產力還是有相當的空余的,只要火箭炮車的性能可以,并且最終定型的話,一定會大規模的生產的。

只可惜天色已晚,楊元釗在了解了之后,安排明天在陸軍重型試驗場進行實驗了之后,就匆匆回家了,火箭炮車,不過是一款武器,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是一種實驗性的武器,這么一款武器,早一天晚一天沒有多少區別,估計弄出來的,也是一個實驗型產品,真正投入到實戰的,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不可能正式列裝的。

說實話的,火箭的技術并不困難,在這個時代,也就是楊元釗看到了這個火箭炮的好處,真正的發展要到幾十年之后,在希特勒為了解決英國,尋求一款能夠打擊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的目標,超級大炮和v1導彈就是這么弄出來,在開發火箭筒的基礎上,在火箭筒無法擴張威力的前提下,在楊元釗有意無意的提點下,加大的了體積,研究更大規模的火箭的威力的,本來是為了導彈做一些前期的研究,從一定意義上面,算是的未來導彈做前置性的研究的,在楊元釗看來,這個導彈距離現在還太遠,可是誰曾想到,居然把火箭炮給搞出來了。

沒有親自去看,可是在楊元釗回家的時候,有關火箭筒的一些資料,送到了楊元釗這里,楊元釗這才明白了中國火箭炮的發展歷程。楊元釗有些低估了火箭筒的制造工藝,其實即便是二戰時期,只要解決了材料和材料的加工問題,火箭炮的成本并不高的,到了二戰之后,火箭炮也被譽為窮人的導彈,大型的火箭炮車目標較大,也就是大國才會裝備,單兵火箭筒和rpg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制作簡單,成本極低且攜帶方便。

中國目前的科技水準,雖然沒有的全面超越二戰時期的科技水平,可是在一定程度上面,相隔不大,一些獨特的技術,中國甚至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水準,比如說中國在材料學和發動機領域,已經超越了二戰的水平,二戰到后期才拿出來b29,中國在1915年之前就已經制作出來,而且性能極為出色,無論是推重比攜帶量,還是最大航程,都碾壓美國二戰的b29,更別說使用一體機制作出來的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材料的,有了材料和發動機,再加上中國本來在禮花和火箭上面,都有相當的積累,這些結合字啊一起,就構成了現在這個成品。

特別是中國火箭的傳統,這被楊元釗特別的來,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重視,他在火箭研究所之中,還專門抽調了一批有著巨大經驗的禮花師傅,這些禮花師傅開始還有些不知所措,他們都是老實本分的手藝人,中國生活條件的變好,以前沒有人消費的禮花,現在的消費量激增,不但逢年過節,一些婚慶禮儀,甚至是大型慶典,都會燃放禮花,在中國各式各樣的機器的推動之下,禮花師傅們推陳出新,很是制作出了很多充滿想象力的禮花。

剛開始這些禮花師傅還以為,是讓他們為了某一個慶典集中制作專門的禮花,類似的公關,在過去的幾年也出現過幾次,可是問清楚之后,居然是為了一款戰略性之的武器,這可是這些禮花師傅們從來都不曾干過的事情,頓時,大部分的禮花師傅都有了退意,只是在研究人員的懇切請求之下,這才加入了研究隊伍,或許這些人對于理論方面,不能夠有很深入的研究,甚至有些時候,不明白,為什么禮花要這樣,為什么火箭要那樣,可是千百年來,勞動者言傳身教傳遞下來的東西,他們或許在理論上不怎么完善,在操作性上面,卻有相當的實力,一定程度上面正是他們的啟發,才解決了第一個實物,推動火箭大幅度的進展,并且最終形成了有戰斗力的火箭炮車。

世界上面的東西就是這樣,哪怕是科學也是如此,有了實物,一些理論上面的東西,自然而然會產生突破,很多空想或者理論,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個快速的發展,其原因往往就是沒有實物,就比如說,20世紀中后期提出來的石墨烯一樣,這種材料在理論上,已經被驗證了許多原理,甚至科學家大膽的假設,也得到了很多很有用的科目,可一直都沒有合成出來,自然界也沒有,這樣的材料的作用,就存在疑點,一直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石墨烯被合成出來,然后一系列的成果才誕生出來。

第一個成品的火箭,是相當的簡陋,甚至全重不過是150公斤,射程也不超過7公里,卻給實驗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一款新式的武器,雖然說是脫胎于火箭筒的,可是當一款武器放大之后,所使用的技術,跟縮小的截然不同,從某種意義上面,火炮也是槍支的放大版,都是在一個密閉的鋼鐵空間之中,用火藥推動前端的物體進攻,可以是炮彈,也可以是子彈,可是其中理論和適用的科技截然不同。

流于想象之中,項目就很難得到大幅度的推進,哪怕只是一款不怎么成熟的成品,卻積累了規模龐大的實驗數據,數據永遠是最會說話的,在比較差成品之上修改,最終獲得較好的成品,這也是中國研究的一貫方法,接下來,研究者再接再厲,不停的突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了這么一款劃時代武器的誕生。

因為是楊元釗主導的項目,火箭上面,人員相當的到位,還有大量的資金推動,不管有用沒用,先弄出來一個,當第一個實驗性的火箭弄出來,然后逐步的加大,最終形成了有戰斗力的一款,就是目前的火箭炮車,火箭使用液態燃料的前提下,足足有60公里的射程,單獨的一個火箭的重量達到了450公斤,借助著發動機的,可以飛的很遠,威力也相當的大。

基本了解了情況之后,楊元釗對于火箭炮車開始充滿了期待,這一款在二戰之中放了異彩的武器,如果使用的好的話,威力會相當的驚人,畢竟,火箭炮雖然裝填不容易,持續火力比不了火炮,可是只要裝填完畢,極限火力可不要太猛的,12管的火箭炮車,可以在幾十秒的時間之中,把12發火箭炮彈給發出去,而火箭炮彈的威力,也不是炮彈所能夠比擬的,雖然穿透性不足,可是射程和爆炸的優勢,足以彌補,特別是對付無防護步兵和一些輕型裝甲來說,被大量的火箭炮車集火的話,對他們是噩夢一樣的。

這一款武器,用好的,足以改變一個局部的戰場,抓住機會,一次性殲滅被壓迫在狹小區域的敵人有特別的效果,這樣包圍敵軍的時候,再也不用強行的攻堅,只用火箭炮車覆蓋就好了,對于火箭炮車這種東西,楊元釗很感興趣,為了參加這個演習,第二天,推掉了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工作,前往火炮試驗場,

楊元釗在包頭,算的上是日理萬機的,他要推掉一個上午的工作,牽扯的東西不少,動靜也稍稍的大了一點,當這個消息傳出之后,整個包頭都傳遍了,在包頭,在整個中方,很有一部分關注楊元釗的動作的,楊元釗在1913年,歐洲大戰爆發之后,很少在武器上面出手,大部分的研究,都交給了研究院,可是有限的幾次出手,卻讓人驚艷,無論是單兵火箭筒,還是反坦克武器,都有巨大的作用,現在這么一個大家伙,12管火箭炮車的重量,快比的上一個中型坦克了,這么一款武器只要完成,肯定是陸軍的重點武器,由不得他們不關注。

因為楊元釗的參加,本身只是小規模的演習,規模迅速的擴大,包括西北軍校校長蔣百里,陸軍總司令馮玉祥,總參謀長周光舉在內的陸軍高層,齊聚一堂,剩下的實權師長軍長之類的,也來了一大票的人馬,在喧鬧之中,迎來了火箭炮車的首秀,規模龐大不說,火箭炮也悄無聲息的上了很多實權將軍的名單,如果這是一款適合陸軍,值得關注的武器的話,陸軍肯定會大規模的采購,哪怕之前火箭炮研究的一系列花費,就有人買單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