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直升飛機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7-01-17
 
中國的材料學,在一體機的幫助下,獲得了突飛勐進的發展,相應的,就凸顯出的其他的國家在材料學的不足,在這個技術還沒有發展到極致的年代,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面是有用的,卻沒有那么的大,僅僅是機械改裝上面,就足以推動武器或者是機械的大規模發展,材料這種投入大,產出不高的研究,在世界各國都沒有引起重視,更別飛速發展了,甚至在某種情況下,材料學的基本體系都沒有建立出來。

不從后世走來,永遠不會知道,一款材料對于一個體系的作用,后世的中國,在設計方面,很有獨到之處,甚至可以發揮出一款發動機的全面性能,讓人嘆為觀止,可惜材料學上面的差距,讓中國空有一身本領,只能夠在在低層次的發動機上面使用,稍稍高層一的,就沒辦法了。

科技就如同一個漆黑的森林,材料就更是如此,甚至是猶有過之,靈光一閃不過是亮了零星的光明,最多只是照亮了周圍一片,分析能力就如同一個絲線一般,把所有的科技都連接成一個整體,分析推斷起來,就容易許多,或許每一個的積累是極的,可是每天大量的研究,無數人從中間分析,讓中國的材料大師誕生的非常多,這是唯一不太依靠基礎科技,只是在不停重復和各種屬性的特性的確定上面,這也是中國進步最快的地方。

一體機的分析能力,一體機的合成能力,這個看起來簡單的能力,在最初的時候,只是被楊元釗看做是制作武器的來源,卻在材料上面,有著的神奇般的作用,中國正是因為這個,在材料學上面,已經凌駕在了后世之上,雖然因為其他科技拖累,沒辦法制作出,遠超過時代的先進武器,可是中國最少在兩三個世紀之內,科技再也不會被材料限制,一些比較低端的科技上面,材料學的成果,絕對是超乎想象,這其中,就包括高射機槍。

中國給予日本的,不是最先進的高射機槍,畢竟要部署過來,是需要考慮泄露等方面的問題,卻也不是隨便弄一個破爛出來,是現已軍隊之中使用的,已經入役超過三年的時間了,算的上是早期一的型號,性能上面也足夠出色的。

因為楊元釗的穿越,讓中國的科技插上了翅膀,幾乎每隔幾個月的,中國的科技就會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從1908年開始,短短幾年之中,讓中國從一窮二白的狀態之中,到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追上了世界先進的步伐,然后在191年之后,基本上的,就是中國獨立在尖端科技之中發展了。

化學,材料學,機械加工,藥品,高分子制造,石油裂解,煤煉化,幾乎每一個可以依靠一體機的部分,都發展迅速,哪怕還有其他的短板,可是在全面投入和科技人海戰術的前提下,彌補了一系列的缺憾,基本上在大多數的領域,都已經站在了世界最巔峰,并且沿著這個前沿不斷的發展。

武器也是最為明顯的一個方面,因為跟材料聯系相對比較緊密,作為一個機械愛好者,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一些武器的基本形態和用途還是知道的,有了這些,還有材料的支持,這方面出現跨越式的發展,也算是正常的。

在兩年的時間之中,中國的高射機槍發展很快,一部分新式的,在1914年,戰爭進入到第二個年頭,開始陸續列裝,只不過還沒有更換到這里的,當然了,在1915年,1916年,武器的發展一直都沒有停止,一些更加先進的材料,還有更新時的實驗式高射機槍的,他的強度已經是目前高射機槍強度的一倍以上,當然了性能指標,也會有巨大的提升。

在飛機還沒有形成主流的前提下,更換高射機槍有些費時費力,高射機槍的價值,一般情況下,都是同口徑的野戰炮火,或者是榴彈炮的5倍以上,對空出色性能和速度,讓它的身上,幾乎把無用的環節都給去掉,可以代表著炮兵的一個高度,跟大口徑艦炮一樣,代表著某一種的極端。

在過去的8年時間之中,中國的科技發展一直都很快,在初期,中隊的數量,沒有龐大到先進的程度,再加上老舊武器的戰斗力不行,從1908年開始,基本上保持著每隔一年,或者是一年半,就換裝一次,也就是,從1910年到1914年,陸軍的大規模換種,一共進行了4次,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按照1910年,中國00萬大軍,一次全面的換裝,耗費的資金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到了1914年,超過千萬,好在的,當時恰逢一戰,無論是191年之前的備戰期,還是1914年之后的,對于武器的需求幾乎是永無止境的,別是參戰各國,就算是那些沒有參戰的國家,他們也購買了大量的軍火。

一場席卷整個歐洲大陸,把世界上主要列強都卷進去的戰爭,目前從歐洲開始蔓延,亞洲,北美洲,大洋洲,天知道會不會在落到他們的頭上,與其等到戰爭到來的時候,再準備就晚了,這一部分中國換裝的槍支,基本上都翻新保養了之后,流入到了德國和其他世界各國的手中。

可是在1914年開始,新一輪的換裝結束,各種武器基本上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在這種前提下,各國的武器都比較充足,甚至協約國直接中斷了跟中國之間的聯系,緊緊依靠同盟國,消化不了這么龐大數量的武器。

要知道,1914年之后,中國的軍隊不停增長,已經逐步的超過了1500萬,這么龐大規模的換裝,基本上,不存在別的國家消化,那么就只能夠自己換裝,就地封存,這個代價似乎大了很多。

換裝是為了更加先進,可是高出10和0,這個比較明顯,可是本身就高出一倍,跟1.倍,這中間的差別,可就不是那么大了,巨大的成本和耗費之下,最終軍方申請的換裝計劃的,還是擱淺了,這一部分投入,用于更新武器的研究,還有軍隊后勤上面了的,也算是從側面提升中隊的實力。

不過,一直以來,武器的研究并沒有停止,反而加大的規模,在研究達到一定的高度的前提下,很多方面是有多樣性的,特別是材料過關的前提下,僅僅88毫米的高炮,就有大類1個品種,他們側重略有不同,可是性能都是同樣出色的,比起目前在日本這邊的,不知道高了多少,只是沒有了換裝的需求,除非有必要,或者有需求,會迅速的安排,工廠生產出來,不然的話,這些實驗室產品基本上,都封存起來,作為技術儲備。

類似的封存不知道做了多少,因為材料學的大幅度的進步,連后世的坦克的天敵,都快要弄出來了,直升飛機的研究,早在飛機剛剛起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不同于普通飛機的發動機,直升飛機的發動機,需要把向前向后的推力,轉換成旋轉力,等于多了一層轉換,再加上直升飛機的氣動力外形,并不是跟普通飛機一樣的,適合飛行的氣動力外形,就跟飛機失去動力的時候,慣性和氣動力外形,可以支撐著飛機滑翔一段時間,這就極大的降低了飛機出事的幾率,可是直升飛機不行,哪怕是到了1世紀,在復雜環境之下,面對著突然出現的氣旋,直升飛機也有墜毀的記錄,一旦出現了氣旋,直升飛機無法支撐升力的前提下,或者某一個發動機發生故障,直升飛機墜亡的可能性極大。

也因為如此,直升飛機的發動機,相對于普通飛機的發動機來,穩定性要求極高,這也是多年的研究,一直都沒有進展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雛形狀態的直升飛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生產出來了,只不過穩定性不高,短短半年時間,就墜毀了1架,除了次比較幸運,乜有多少人員傷亡之外,剩下的幾乎每次都會死人,還有5次,是機毀人亡,所有的實驗人員全部都死了。

在這樣的死亡率下,就連中國也承受不了,能夠上這些實驗型飛機的,都是最精銳,損失一兩個都讓人心疼了,更別這樣是個八個的的掉的,最終研究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原因很多,主要是發動機的可靠性上,然后整個直升飛機的實驗室,就轉移了方向,從飛行實驗轉到了地面實驗,主要是測試在各種條件下,可靠性,只有當可靠性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夠上天。

直升飛機的教訓,讓楊元釗認識到了,哪怕是材料也不是萬能的,機械的性能,不但是跟材料密切相關,加工能力,裝配能力,甚至是發動機本身的研究,也占據了重要的方面,正是這種認知,讓中國科技發展,從1910年之后的浮躁,轉為了務實,開始發展一些比較的不起眼的,卻有著巨大承接力的方面,促進了中國的全面發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