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二百零二章 流水線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鋼鐵時代 | 十年殘夢   作者:十年殘夢  書名:鋼鐵時代  更新時間:2015-02-08
 
星.月.書.吧WwW.Xyshu8⊙c○m

紡織機的計劃,已經開始了,機器廠的新廠址那里,正在進行廠房的建設,這個時候,被集中在一起的裝配工人和鉗工,他們還是在楊元釗的倉庫之中工作。

因為要統籌農戶紡織的項目,甚至還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法,防止出現浪費和損失,楊元釗更多的是放在全局之中,差不多三天之后,當他偶然問起紡織機的產量的時候,卻得到了的一個讓他無法想象的數字,每天總計300多臺。

紡織機是一種新的設備,大部分人,對于紡織機都不熟悉,

最開始的情況之下,機器廠的效率并不高,以往負責裝配的工人,或者是鉗工,他們都是單獨作業的,有快有慢的情況之下,平均的速度,大概是一天2臺,哪怕是再簡單的織布機,也最少有100多個零件,每一個零件使用之下,都會要一定的時間,再快的話,甚至會出現錯誤。

織布機的復雜結構,讓機器廠的擴建成為了紙面上面的東西,目前,除了那些曾經裝配過拖拉機的工人之外,就只有鉗工可以裝配的織布機,現在整個包頭,算下來,只有200多個鉗工,還有之前的不到70個裝配工人,其中還有少部分,需要分布在各個工廠之中,負責保證那些設備的順利進行,還有一部分裝配工,必須呆在錢虎的施工隊之中,包頭越來越多的鋼構,需要他們來施工。

這樣的話,每天的產量,哪怕最多的情況之下。也不會超過500臺,現在。300臺已經是極限了,300臺相對于晉商而言。是夠用了,只有不到2000臺的訂單情況之下,最多就是六七天天的時間,就能夠讓所有的機器配齊,可是楊元釗要的不是這個,他要的是大規模的鋪開,如同江南水鄉那樣,幾乎每兩三戶的人家,都會有一臺織布機。不管是平時也好,還是在農閑的時候,都可以進行操作,這種情況下,需求量最少也是5萬起的,300臺的數字,太少了。

4個人,對于一般的人家來說,勞動力是絕對夠用的。這樣的話,僅僅是整包頭,現在十幾萬的閑散勞動力,最少就需要4萬臺。如果這個織布機推廣到蒙古和山西,這個數字還會翻上好幾番,這個數字。太少太少了。

300臺每天,一個月下來。不過是9000臺,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之下,才能夠完成全部的生產,這個太慢了,最關鍵的是,未來,使用這樣織布機的人,不止是在包頭。

織布機大部分的零件,使用的是鋼鐵,一小時8噸的情況之下,楊元釗可以生產出許多的織布機的零件,再加上木工師傅,借助著國外進口的木工機床,在生產上面,相對于普通的木工有很大的提升,一天最少能夠完成1萬套織布機的零件,這些織布機的零件,就放在那里,有些浪費了。

知道了織布機的產量,又親自的視察了一下生產的情況,楊元釗的腦海之中,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流水線作業,單獨的生產,更多的是手工作坊,只有流水線,才能夠提升效率,甚至讓生產,不再是鉗工的活,其他的一些工人,經過培訓,也可以成為裝配工人。

現在的流水線,在美國已經出現了,美國的福特公司,就是借助這流水線,生產出的便宜且使用的t型車,在一定時間之中,占據了美國的市場,成為了廉價和暢銷的代名詞。

把約克等一部分的工程師,都弄在一起的,準備的完成這個流水線的工廠,首先設計的,就是傳送帶,以鋼板為主題,設計一個時鐘控制,從20分鐘開始,在長長的流水線上,設定了18個不同的位置,然后18個人站在那里,等待著安裝,固定下來的機器,一直要到全部安裝完畢了之后,才會徹底的送掉,這個會在最后的檢查之后,然后裝入到特制的箱子之中,作為成品,或者發給晉商,或者發給民眾。

楊元釗仔細的檢查了他們裝配過程,把整個過程,分成了18個不同的部分,然后,讓最熟練的18個工人開始安裝,他們全部都是鉗工,也是之前裝配之中,手藝最好的,其中最快的,一天幾乎要完成快3臺的紡織機,最弱的,也可以達到兩臺半。

從流水線開始運行,就險象環生的,有些步驟設計的太少了,有些機器的位置不合理,有時候,次序錯誤了,在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進行了這樣那樣的調整之后,足足2天的功夫,才逐步的平穩了起來的,在20分鐘一個間隔的情況之下,每一個人花費的時間,都差不多,往常,要一個上午,才能夠裝配完畢的一臺,在18個的配合之下,20分鐘,就完成了一臺,一天72臺,這代表這什么,代表著每一個人平均是4臺,要知道,之前,他們最高的,也不過是3臺。

到底是什么原因提升的,眾人都有些迷糊,在他們看來,他們工作的速度,甚至比之前更慢,裝配的過程之中,也比之前輕松的多,可是總的產量卻上去了。

楊元釗冷眼旁觀,從眾人的動作之中,已經發現了,有提升的可能性,經過了反反復復的熟悉的,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步驟已經是了然于胸的情況之下,楊元釗決定提升效率。

首先,把速度從原來的20分鐘,提升到了15分鐘,速度幾乎提升了25,這些工人,依然可以成功的完成工作,這樣,18個人,一個小時的工作量是4臺,一天達到了96臺的數字,這樣平均下來,5臺多一點的數字,足以讓所有人側目的。

流水線,一種特殊的組裝方法,按照一定方法,協同的進行工作,每一個人做自己最熟悉的部分,這樣可以明顯的提升效率,哪怕是提升到了15分鐘的情況之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明顯的閑暇。

楊元釗暫時離開了機器車間,一個生產線,從設計到完成,需要調整的時間非常的漫長,機器之中的么一個步驟,每一個裝上的方法,都需要仔細的斟酌,用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整體的效率,更好的完成產片,要慢慢的調整,已經把方法教給了約克等工程師,楊元釗有功夫去管其他方面的事物。

從決定開展公司加農戶的方法,盡可能多的培養織布工人開始,楊元釗對于這個項目就充滿了信心,把招工和擴大的工作交給八大晉商開始,楊元釗就知道,一定可以成功的,可是幾天以來的進度,卻還是讓他驚呆了。

八大晉商的實力,果然強橫無比,他們在見到了織布機的模型之后,了解了大部分的工作原理之后,,就開始了宣傳,首先是包頭周邊的,擴展到了山西和蒙古。

這個時代的中國,還是小農經濟為主,男耕女織,特別是山西和蒙古這邊,地少人多,蒙古好一點,可是當年的蒙墾,說白了,是中樞政府圈錢的一個方法,他們一圈下來,把錢都全到手了,留下的,是缺衣少食的農民,他們要么淪為佃戶,要么就只能夠逃荒而去。

包頭在包墾公司的棉花種植喜獲豐收了之后,大批的地主,都把田地并入到了包墾公司,這其中有侯金盛等大地主刻意推動的原因,也有錢財動人心的因素,一畝地接近20的收益,哪怕投入再多,甚至有三四成,都有可能被吞并,也就放在一邊了,從一畝地收益幾元,到十幾元,這還是扣掉了對方的抽傭之后的收益,幾百畝就是幾千元,上萬畝,甚至是十萬畝,這個數字,更加的驚人。

從這個意義上面,當土地收回到了包墾公司,等待眾多佃戶的,將會是一場滅頂之災,包墾公司利用了機械化之后,用不了這些人手,等若是用大量底層勞動者的工資,早就了一批高收入者,不是包頭同時發展了工業,吸收了幾萬人員的話,說不定,包頭早就亂起來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緣,能夠加入包墾公司的,也不會是每個人都愿意離開家庭,前往包墾公司的,包墾公司的制度相當嚴格,造成了一批人,最少有十幾萬之多,必須要依靠救濟,以工代賑,這是一個出色的想法,一方面,包頭的城市建設,還有道路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員,一方面,這些底層的民眾,又不得不救濟,在楊元釗看來,這些民眾,是未來的基礎,好不容易,借助著土地兼并,把他們從的土地上面解脫出來,淪為流浪者,這是工人來源的一個重要方向。

可惜,包頭不可能點石成金的,建設的一系列的工廠,之前的建設過程,已經是一個極限了,這種情況之下,這些人員的解決,就是有一種不得不被其的一個包袱,如果不背起來,包頭因為眾多失去了土地的佃戶,而動亂起來,對于包頭來說,絕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件,必須安撫下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