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朝陽  第157章 國之忠臣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帝國的朝陽 | 無語的命運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書名:帝國的朝陽  更新時間:2015-08-03
 
被恭王與軍機大臣們猶如眾星拱月般地簇擁著李鴻章,并沒有因此而飄然,不過表面上看起來神情卻是極為激動,可于心底卻在這有如“鬧劇”般的歡迎中,更加警惕起來,那《布告全國電》雖是一紙,但直接扎到了朝廷那根脆弱的神經過。

或許李鴻章沒有考慮過漢或滿的問題,至少沒有認真考慮過,但諸王的這般做態,卻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終歸是個漢人。

待到走進寧壽宮的時候,表面激動非常的李鴻章慢慢的冷靜下來,這時已經有內侍通稟了,的,立刻,里面傳出一句女人聲音:

“叫他進來吧!”

是太后!

李鴻章知道這是皇太后開的金口,他下意識地正了正衣冠,挺直身軀。太監走到門邊,嘶啞著喉嚨喊:“傳李鴻章!”

兩個太監打起明黃緞棉簾,李鴻章彎腰進門,走前兩步,雙腿跪下:

“臣李鴻章恭請圣安!見過太后、見過皇上!”

作為漢臣,李鴻章自然不會同樣也不能自稱奴才,當然內心深處亦不屑稱之奴才,而朝廷也有意無意的未將其抬入旗籍。

“李鴻章免禮,賜座。”

這一次是慈禧坐前的光緒,論到治國光緒的能力自然遠不及慈禧,這會碰到這種事情,亦也只能求助太后,這本應“頤養天年”的慈禧,這不得不再次出山了。

李鴻章摘下插著雙眼花翎的珊瑚紅頂帽,將它放在右手邊,低下頭去,高聲說:

“臣李鴻章叩謝天恩!”

然后一連叩了三個頭。青磚地發出三下沉厚的響聲。叩完后,他站起來,右手托著大帽子,向前走數步,在一旁的軟凳上虛座著。相比于過去,李鴻章似乎更加謹慎了,這也由不得他不謹慎,先前的旗籍權貴的作派,已經讓他的內心生出警惕之意。

片刻之間,這宮內卻是闃寂無聲。李鴻章額頭上沁出細細的汗珠。不過心底卻是十分平靜。

“李鴻章,事情你都已經知道了?”

分許的沉默后,慈禧終于開腔了。

“是的,太后。”

李鴻章趁此機會抬起頭來,向前面迅速掃了一眼。然后趕緊垂下,答道。

“臣已經知道了。”

就這一眼,他已將面前的布局看清楚了。皇上端坐在寶座一旁,身材似乎較瘦弱,面孔蒼白,一臉稚氣,眼睛望著遠遠的門簾子,并不看他。一層薄薄的黃幔帳后則坐著太后。

“這事你怎么看?”慈禧太后又問。

“當調重兵剿寇。”

李鴻章用六個字作了回答。便沒再有多余的話來。

“這剿是當剿,李鴻章這北洋衙門能調多少兵?”

慈禧太后的聲音不大。

“回太后話,三月內。可調萬五千人。”

李鴻章直截了當的回答道,他倒是不覺得的這有什么,現在淮軍駐防全國,能在三個月內調萬五千人往杭州,已經是最大的能力了。

“哦,李鴻章你辛苦了!”

慈禧并沒有說其它。對于多年來努力維持各利益集團勢力均衡的她來說,現在她需要的李鴻章的態度。

“為朝廷辦事。臣焉敢不盡力。”

見慈禧太后并沒有就三個月的時間上查問下去,李鴻章略松了一口氣。

“這北洋水師現在操辦的如何了?”

話題一轉。慈禧太后在發問了。

“回太后話,北洋水師操練甚得章法,”

李鴻章連忙答道。

“此次往琉球,亦得英吉利海軍艦隊官長贊之。。”

“這些年,李鴻章你也是勞苦功高的,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

慈禧太后繼續點了句。

“這操練水師,你也是下了功夫的,有些人拿購新艦一事彈劾你李鴻章,可卻忘了你是為朝廷辦差,為朝廷辦差的人,朝廷自會給他撐腰的……”

這句話與其說是在點軍艦,倒不如說,是在安撫李鴻章,越是到了這份上,有些話就越不能明說,就像那旗漢之分一樣,大家都知道那是事實,可卻不能說。

“國朝若是沒有李鴻章你在那辦事,還不知這時局能成什么模樣!”

慈禧繼續說著,而光緒則在那里聽著,這會他顯得有些迷茫,為何太后與李鴻章只是提了一句清剿之事,兩人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似乎相比之事,杭州一事反倒不重要了。慈禧與李鴻章一問一答的用了半個鐘頭說話之后,慈禧又問道。

“李鴻章,你以為當前之事,當如何處之!”

這也許是第二次發問,但實際上第一次發問等于沒問,之間的一問一答,是在告訴李鴻章,朝廷是相信他的,對此李鴻章焉能不知,在第二次發問后,便如實的說道。

“這些年臣蒙太后、皇上恩典于北洋作官。”

答到這里,李鴻章的臉上依然不見一絲波瀾,但話中卻稍點了一個事實——自己是北洋大臣,不是南洋大臣,更不是閩浙總督。

“臣以為當前之局,當由閩浙總督卞寶第、兩江總督劉坤一兩人處置,可節調兩地精銳進剿之,北洋可居后策應!”

“哦!”

聽著李鴻章這么說,慈禧沉默了一會兒,方才對皇上說道:

“皇上,就照此辦吧,即刻傳旨閩浙總督卞寶第、兩江總督劉坤一,差其節調閩浙、兩江之精銳,前赴杭州進剿亂逆……”

說罷慈禧又看了一眼李鴻章,輕聲問道。

“嗯!著令他們要從速剿滅杭州叛亂,切不可成漫延之勢!”

慈禧太后說話時向李鴻章掃了一眼,若是這杭州叛亂不能從速平下,只怕這大清的江山……可這調兵遣將的事兒。總是耗時耗力,這大清沒修幾條鐵路!想到這,她卻念及了過去奉折上提及的鐵路的好來,不過這會再提,也已經晚了。

“李鴻章。那杭州逆首為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你以為當如何處置!”

好了,最重要的問題來了!

實際上,如何處置湖北巡撫譚繼洵甚至比如何剿滅亂逆還要重要,稍之不妥,就有可能激起旗漢權貴間的不滿。尤其是漢人疆吏的不滿,對此慈禧只得慎之又慎。

“湖北巡撫譚繼洵教子不當,當革!”

吐出最后兩字,李鴻章便垂下眼簾不再說話,這兩字實際上也表明了一個態度。準確的來說是漢臣的態度。

教子不當!

好一個教子不當!

盡管于心底感嘆一聲,但慈禧沉思了一會才點頭道。

“傳旨湖北巡撫譚繼洵革職,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

若是擱在幾十年前,別說是湖北巡撫譚繼洵,縱是軍機大臣之子犯逆,那砍掉腦袋都是最輕的,若是擱在乾隆爺那會。沒準就要誅九族,可現在聽著太后的這一聲旨意,門外候著的王公們禁不住在心下嘆著“旗威隕落”。自從發捻之亂后,這朝廷便一日不如一日了,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之類的漢臣,只能令其互相為制,以維持漢臣疆吏間的平衡,而朝廷則居中而用。如此方才能維持朝廷體面。

縱是現在,譚繼洵的兒子公然造起反來。朝廷處置起來亦不得不征求漢臣疆吏的意見,明明是誅九族的罪。一句革職便告事了了,可不謂之笑話。

可,誰都笑不出來!

反觀恭王奕訢這會反倒是垂著那眼皮,全是一副沒聽到殿內傳出的對答聲一般,他只是站在那,全是一副心神安定狀,可在內心里卻又是一陣冷笑,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在這個時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誅譚家九族重要,還是平定逆亂重要?

縱是奕訢看過那《布告全國電》,也被嚇的三魂不在,深知滿漢大防的他又豈不知,那布告告的是滿漢之間最敏感的那根弦,過去發亂時,如若發匪中有人有這種遠見,又豈會……可現在,作為滿洲的恭王,奕訢心知無論經如何,這逆亂必須速速平定。

而當李鴻章提到三個月以及應由兩江、閩浙處置此時事,他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重新出山的機會,就在眼前,就看能不能把握了。

“李鴻章,前些日子,這北洋海軍不是護著陸師復琉球嘛,本宮尋思著,這琉球的事兒既然差不多了,那不若把水師調派到杭州,直接把陸營送過去,想來會快些!”

雖說慈禧已經年近六十,但能在這宮里憑著后宮出位,雖說會做一些糊涂事,但心思細密又豈是一般人所能相比,不過只是幾口氣的功夫,便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這會她之所以提及北洋水師,卻是在告訴李鴻章,你們漢臣疆吏的面子,給你們顧下了,現在輪到你們去體典朝廷了。

“回太后話,這琉球雖說大事已定,可派往琉球陸師是靠租用洋船運去,若要調派陸師水路前往,恐需租用洋船,洋行者素不體貼朝廷,若是不給足銀子,只恐其不意派船往杭州……”

李鴻章倒是沒有拒絕,而是直截了當的說到了事兒,租船要銀子,想要租船,得朝廷先給銀子。

“這軍事大事,自然不能顧慮著花銀子,該給的人家的銀子,不要少給了,省得少花了銀子耽誤了大事!李鴻章,這事還是得靠你去辦,朝廷現在銀錢窘急,恐怕還是得靠你去想辦法,當年你沒讓朝廷失望,現在自然也不會讓朝廷失望。”

慈禧的一句話,等于又像當年一樣,把財權交給了李鴻章,至于他怎么籌款,是借是籌,那就是他的全權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