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瞳  第九百四十八章 秦十二金人(下)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寶瞳 | 東人   作者:東人  書名:寶瞳  更新時間:2024-06-08
 
第九百四十八章秦十二金人(下)

但劉東一直對十二金人以夷狄人為原型鑄造金人的觀點表示懷疑,要知道根據‘清華簡’的記載,秦人并非出自西戎,而是軒轅黃帝之后,秦人的文化主要來自周文化,而戎人的文化則來自寺洼文化。

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漢水上游兩岸開闊的川塬和平緩的臺地上,而戎人則多居住在西漢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帶。秦人與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錯,對峙分布。根據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秦人與戎人進行了長久慘烈的拉鋸戰,兩個部族無論是民族性還是文化都格格不入。

而秦國第四代國君秦仲,第六代國君秦襄公都是倒在征伐西戎的戰場上,而秦國五百多年的歷史,有一半以上是跟西戎的戰爭史,西戎和秦國的仇恨,比今天的中日之仇分毫不差,試問秦朝怎么可能把自己鎮國之器鑄造成戎狄人的形貌,這是惡心自己嗎?

就算是鑄造,也應該是鑄造成跪拜、叩首之類的形象來惡心敵人,象征自己的功績!

至于所謂的十二金人象征‘秦所建立的封建統一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大團結的國家。’更是無稽之談,始皇帝嬴政是多麼雄心壯志,并且驕傲的人,被他所擊敗的六國人都不放在眼里,更何況是戎狄!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法家軍功授爵治下的秦朝就是一部嚴密的戰爭機器,她用五百萬人口,支撐起了上百萬的軍隊,并橫掃六國,一匡天下,這在任何軍事專家眼中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秦朝做到了!

秦代堪稱是中國歷代王朝中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朝代,也是一個你不服,我就打得你服的軍事大帝國!

所以。驕傲的秦人在收繳天下之兵鑄造鎮國之器的時候,形象只能是秦國人自己,從來不會考慮其他!

就像現在劉東所見的高度將近14米,重量超過80噸。身穿鎧甲,手按寶劍,神情肅穆的武將形象的青銅巨人跟咸陽秦兵馬俑的形象有八分相似!

不過相比秦兵馬俑,這尊十二金人的鑄造要更細致,形象更生動。當然價值也更高!

除了這尊站姿的青銅人像之外,剩下五個大木箱中裝載的同樣是一個金人,不過這個同樣做武將打扮,身上銘刻著內容相似銘文的十二金人之一,不同于前者,而是一個手持秦弩,半蹲做發射狀的姿態!

相比前者,它的高度只有9米,而且重量也相差近30噸!

看著它們,劉東真是既激動又心痛。激動自己能夠得到這樣的國之瑰寶,心痛原本完整無缺的他們被孫殿英以及他手下的賊兵野蠻的‘五馬分尸’,讓原本完整的秦代鎮國之寶出現了殘損!

“好在一切還可以挽回!”劉東心道。

盡管他的舍利元光無法讓這些分開的金人重新成為一體,但是卻能夠把斷口處彎曲和干癟的青銅恢復原本的姿態。

如果想要重新讓這兩尊金人站立起來,那就只能靠精通古玩修復,尤其是青銅器修復的專業人士了,劉東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

不過他有些不明白的是秦代十二金人之二為何會出現在乾隆的陪葬品中。

關于金人的下落問題存在著三種猜測:有人認為,當初西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后,曾經火燒阿房宮。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象征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起燒毀了。

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指出。這12個金人是毀在董卓的手上。東漢末年,董卓率軍攻入長安,將其中的10個金人銷毀,并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里。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當成千上百的工匠們運到霸城時,由于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工程,于是就停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后趙的石虎又把這兩個金人運到了鄴城。后來前秦的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毀。至那時,存在于世間約600年的12個金人全部被銷毀了。

另有一種說法是比較樂觀的,他們根據史料記載認為,這12個金人并未被毀掉。因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后,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于陵墓中了。

除了這三種猜測之外,正史《三國志》《后漢書》與《資治通鑒》均記載董卓毀銅人鑄成銅錢。

《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載“(董卓)悉椎破銅人、鐘虡,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九《孝靈皇帝下》:“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雒陽及長安銅人、鐘虡、飛廉、銅馬之屬以鑄之,由是貨賤物貴,谷石至數萬錢。”

“悉椎破銅人”與“悉取雒陽及長安銅人”之“悉”是“盡、全部”的意思,也就是說十二銅人都毀于董卓之手!

所以無論哪一種解釋都無法完全取信于人,就算是劉東如今已經得到兩個金人的情況下,他也不敢肯定,剩下的十個完全被董卓毀壞了!

但不管如何,這兩件金人都為他的收藏中再添了兩件國寶!

至于以后怎么把這兩尊價值無可估量的國寶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展示,劉東暫時還沒去考慮,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把所有的寶貝都看一遍,先高興完了,頭疼是以后的事!

收起兩尊秦金人后,劉東又看向了旁邊一個長寬都在兩米以上的大木箱!木箱并沒有平方,而是豎了起來。

等劉東把除了地面的箱板全部除去后,一尊身穿盔甲,作清代武將打扮的騎士出現在劉東的面前,騎士左手抓韁繩,右手按腰刀,馬鞍上掛著弓箭,背后差著箭壺,雙眼目視前方,神情嚴肅,仿佛正等待著君主的檢閱!

騎士胯下的戰馬,蹄大如碗,四肢修長,身軀雄健有力,脖頸高高抬起,張嘴做嘶鳴狀,頸后的馬鬃根根清晰可見,一切宛如真實!

站在旁邊的劉東,瞬間便感覺到這個跨馬的騎士仿佛并不是一個死物,而是一位真正準備上戰場廝殺的戰將!

“正黃旗嗎?”看著通體黃金鑄造的騎士,以及身上鎧甲的樣式,劉東心中暗道。

緊接著,劉東又打開了騎士旁邊另一個跟他差不多大小的木箱,同樣又是一個騎在戰馬上的威武騎士!

而且兩者相同的是,無論戰馬還是騎士本身都是用黃金鑄成的,如果加上戰馬腳下長兩米,寬80厘米,高40公分左右底座的話,但這兩尊高度超過250厘米的黃金騎士所用的黃金重量就將近10噸!

當然第二個黃金騎士在盔甲的邊緣用紅色做裝飾,當然這紅色并不是燃料,而是一塊塊紅寶石拼接,雖然這些紅寶石中并沒有鴿血紅的存在,但也是僅次于鴿血紅的一級紅寶!

從這個騎士的裝扮上就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便是鑲黃旗!

女真人以射獵為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制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后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

滿洲人運用此軍事組織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時,人們從事耕作、狩獵等活動;在戰時則應征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獵組織──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員稱為旗人。到19世紀末隨著清朝的解體,八旗軍事組織制度不復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稱為旗人。

八旗的軍事組織制度是由滿族的首領努爾哈赤所制定。努爾哈赤起初將自己的軍隊分編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作為識別,成為‘正黃旗‘等。隨軍隊壯大,又將四旗加上邊框,成為‘鑲黃旗‘等,形成八旗。滿人靠著這軍事組織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國。

可以說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政治制度,就跟現在中國的制度一樣,是國家最根本的政治方針,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

代表八旗制度的騎士出現在清朝皇帝的墓葬中并不奇怪,只是通體黃金制作的它們讓人驚訝于乾隆皇帝的奢靡。

不過等看到第三個騎士雕塑的時候,劉東瞬間覺得前面兩個黃金騎士其實已經算是保守了!

因為第三個騎士根本就是用最上等的和田一級白玉,結合皇家如意館的工匠們巔峰的琢玉技巧形成的國寶級工藝品!(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