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瞳  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寶瞳 | 東人   作者:東人  書名:寶瞳  更新時間:2024-06-08
 
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元代帝王墓葬

劉東已經無心去關注那個監視自己的白人的情況,因為這種監視對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毫無影響。

回到帳篷后,劉東看了一眼趴伏不動的悟空后,抬腳跳進了眼前出現的黑色深洞。

在那些覬覦地下墓葬的牛鬼蛇神們動手之前,劉東要搶先一步把里面的東西全都帶走。

大約深入地下50多米后,劉東終于找到了這座墓葬的邊緣。

看著眼前完全用青石壘砌,仿照漢族墓葬形式鑄成的金剛墻,劉東不禁有些感慨:“怪不得元朝十幾任皇帝的陵墓蹤跡全無,就連很多大臣的墓葬都找不到。埋得這么深,地表又沒有絲毫的標志,又是人煙稀少的茫茫大草原,真要找得到才真是怪了!”

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界,元代墓葬都是稀少的令人難以置信。別說是皇帝陵墓了,就是很多元代大臣的墓葬都少有發現。

以至于很多人都懷疑,元朝蒙古人所謂的‘密藏’,就是火葬!當然這也只是猜測而已。眼前的陵墓的存在,顯然讓劉東明白元代墓葬確實存在,只是很難找得到而已。

平復紛亂的情緒,劉東揮手用舍利元光從金剛墻上打開一個兩米見方的孔洞后,揉身跳了進去。

出于種種考慮,劉東并沒有走墓葬的正門,而是打通金剛墻后,進入了一個耳室!

簡單的打量了一下這個不足30平方的耳室。以及已經化作白骨的牛馬羊尸體后。劉東走到了東南角。

收起堵塞門戶的沉重塞石。穿過一條寬一米,高2米,長度不足3米的狹窄墓道后,劉東進入了一條比先前墓道要大出近一倍的主墓道。

沿著這條主墓道,走了將近10米后,劉東來到了一座平面抹邊八角穹頂墓室!墓室的整個造型跟蒙古包類似,不過體積更大。僅是高度就在5米以上,面積也不小。足有上百平方。而且,通體用長度52厘米,寬30厘米的青石砌成,中間用混合了糯米的黃土抹縫,極為結實!

不過相比建筑材料,劉東更欣賞幾乎布滿整座墓室,而且仍然保持著鮮艷顏色的精美壁畫。

壁畫的內容為一場戰爭,從雙方戰甲的樣式和顏色上來看,很顯然一方是元朝軍隊,而一方是明朝軍隊。

無論是元代軍隊長穿的‘辮線襖’。還是明代士兵的紅色‘步人甲’,劉東都極為熟悉!

不過從墻壁上壁畫表現出來的內容來看。這場戰爭是元軍取得了勝利!

而這也是當然的事情,沒誰傻得在自己的墓室里畫上一幅失敗戰爭的壁畫!

除了精美的壁畫之外,墓室的空地上還擺放著很多瓷器、陶器陪葬品。

這些陶瓷器有尊、壺、碗、杯、盞等,不過大部分瓷質粗糙,品相也不怎么好!而除了陶瓷器之外,還有燒制的男女人俑,馬牛羊豬等三牲六畜的陶俑,以及鼎、壺、爵、簋、尊、牛尊、盤、案、灶等明顯帶有戰國時期利器形制的陶器。

向前走了兩步,劉東隨手從地上拿起一個帶有龍紋的青花瓷碗后,翻過來一看!赫然在圈足上出現了‘大元宣光’四字底款!

一般來說,元代的瓷器是很少有底款的。事實上,不只是元代,往前數宋代、唐代都是如此。

當然也有例外的!

比如唐代宮廷御用瓷器,一般都會在底足上出現‘盈字款’。而宋代五大名窯中宮廷用瓷器中,也會出現各個宮殿,甚至使用者的名字的底款。

但這些底款雖然有,但并沒有像明清時期那樣形成規制!

不過,這件青花龍紋碗的存在也讓劉東了解到了這座墓葬的墓主到底是誰!

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帝之后的又一位元代皇帝,第二位北元皇帝,他的年號就是‘宣光’!

說起來,這位元昭宗也屬于‘迷途知返’和‘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代表性人物。

年輕的時候,元昭宗跟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歡帖木兒’一樣沉溺于密宗,荒淫無度,寵信奸佞,直到被朱元璋的明軍趕回草原后,這位曾經的元朝皇太子才真正的迷途知返,痛定思痛,力圖恢復中原,中興元朝。

而且,取杜甫《北征》詩中“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之意,把年號改為‘宣光’,希望成為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中興國家的君主。

在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的勵精圖治下,北元政局逐步穩定。而且在1372年的明朝北征中,挫敗了徐達和李文忠的軍隊。這次戰爭挫敗了明軍進攻的銳氣,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線命脈,是元昭宗領導下的一個重大成就。

不過,元朝到底是積重難返,就算是元昭宗再努力,也無法挽回北元沒落的大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的勵精圖治,才讓北元這個政權存在了三十五年。

“可惜這是元昭宗的墓葬!”

看著周圍并不出眾的陪葬品,劉東忍不住嘆了口氣。

一個敗退出中原,而且喪師失地的皇帝,即便是有中期的稍有興盛,但陪葬品中有價值的東西也必然不會太多。

要不然出現在這個前室中的陪葬品,就不應該是這些粗糙的瓷器和陶器,而是來自景德鎮皇室御用的精美珍瓷。

不過,即便是這些瓷器并不出眾,劉東也絲毫沒有留下的意思。因為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不同,博物館藏品除了看重精品之外,也注重收藏的譜系完整。

這批北元時期的代表性瓷器,能夠極大的豐富現在劉東圓明博物館的收藏!

當然,周圍墻壁上的壁畫劉東也沒放過,這東西可比這些瓷器陶器之類的陪葬品珍貴多了。

等劉東清理完了前室,很快便順著相連的墓道來到了墓葬的中室,中室的建筑格局跟前室一樣,都是仿照蒙古包樣式的平面抹邊八角形穹頂結構。不過中室的面積要比前室大了一半,有將近150平左右的空間!

同樣,在中室的墻壁上也有顏色鮮艷的壁畫,不過壁畫的內容不再是戰爭,而是古代皇帝上朝時的場景。

最中間的,就是頭戴笠子帽,耳畔垂著兩條發辮,身穿黃色‘質孫服’,腰扎金帶,端坐在龍椅上的元代皇帝形象。

而在他的下首則是形象各異,但同時穿黃色衣服的朝臣百官。

這也是元朝服飾的特殊之處,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也稱‘一色衣’!

除了皇帝和百官,在這幅壁畫上,還出現了舞女、太監和侍者的形象,不過這些人地位卑賤,所以比起皇帝和百官,在形象上要小了很多。

除了壁畫,中室自然也少不了陪葬品。

不過,除了十幾箱黃金白銀,以及一部分珠寶還算是不錯的收獲之外,其他綾羅綢緞什么的都已經腐朽了。就算是劉東的舍利元光都難以修復完整。

“真是可惜了!”

看著幾個箱子中已經快腐化成灰的書籍和畫卷,劉東忍不住嘆了口氣。

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在幼年時,便隨南人學者鄭深,學習《孝經》等儒家經典。

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尤其偏愛宋徽宗的瘦金體,曾經收藏了不少有宋時期的名家手跡。想來這幾箱子已經腐化成灰的故紙堆中應該有宋徽宗的手跡。

而宋徽宗的書法和畫作,拿到現在可是個頂個的一級文物,好一些的幾乎都算國寶了。

當然,就算劉東再可惜,面對一堆灰塵也是回天乏力了!

舍利元光雖然神奇,但到底不是萬能的!

平復了一下心情,把中室里有價值的陪葬品搜羅了一下后,劉東順著墓道朝后室走去。作為存放墓主棺槨的主墓室,防御設施要比前室和中室更多一些。雖然沒有陷阱,但在中室與后室之間,一道厚實的漢白玉石門攔住劉東的去路。

而且,這道沉重的石門后面,還使用了中國帝王墓葬中常用的‘自來石’裝置。

所謂的‘自來石’就是一根堅硬的石條而已。

解釋起來也簡單,一般來說,在開鑿墓室的時候,工匠們會先將石門門軸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雕鑿出一個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門內中軸線不遠的石鋪地面上,鑿出一個前淺后深的槽來。

關閉石門前,人們先將那根有相當寬度的石條,放在地面的凹槽內,并慢慢讓其前傾,使之與石門接觸。

當人們從地宮中撤出后,石條借助其本身傾斜的壓力和門軸軸端的“滾珠”作用,自動地推著石門關閉,直到它的頂端落在兩肩石門的那個凸槽內。這時,誰若要從外面將石門推開,也只能是癡心妄想了。

聽著好像很簡單,但是在現代科技看來如此不值錢的東西,在古代那種生產力不發達的蒙昧時代,確是蘊含著工匠們聰明才智和對諸多科學原理巧妙運用的偉大發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