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前面二里出現倭寇大軍,人數約有萬余。”追擊的浙軍士卒一路狂奔回來向朱平安報告。
此刻,浙軍大軍已經在山口嚴陣以待,山坡上的幾個制高點也被浙軍分兵把守。
朱平安在劉大刀等人的簇擁保護下,在陣中居中指揮,身后大纛隨風飄揚。
“一萬多人,比預想中少一點。”
朱平安淡定的點了點頭,倭寇比自己預想中的要少一點,不過這些肯定只是倭寇的先鋒,后面肯定還會有倭寇大軍,汪直也算是看得起自己了。
“大刀,你領你們營去接應下追擊的前軍。如果倭寇追擊,你們就就地阻擊,我會提大軍向前接應,如果倭寇不追擊,你們就緩緩回歸本陣。”
朱平安對劉大刀命令道。
“遵命公子。”
劉大刀用力的點頭領命,然后帶著所屬麾下浙軍前去接應追擊的前軍。
“通知打掃戰場的士卒速速歸陣,受傷的士卒一律在山口大營救治。”
“令陸續回歸本陣的士卒,一律在后面列陣。”
朱平安有條不紊的下令,目光緩緩的注視著前面,等待著倭寇大軍到來。
很快,打掃戰場的士卒全都從山坡上撤回來了,他們按照朱平安的吩咐,割下了倭寇首級,將倭寇的尸體放在了柴堆上,點了一把火焚燒了。
至于割下倭寇首級,一方面是作為軍功的證據,另一方面則是鍛煉新兵。
割下倭寇首級的活,全都是新入伍的浙軍士卒完成了,這也算是讓他們見血、鍛煉膽量了。
焚燒倭寇尸體則是避免瘟疫。
“回大人,山坡第一戰場,共得倭寇首級三百二十七,倭寇首級已割下,倭寇尸體正在焚燒;追擊途中的戰場,我們只打掃了一里多地,共得倭寇首級四百七十三,首級已割下,但是倭寇尸體還沒來得及焚燒;再遠的戰場,還沒有來得及打掃。”
打掃戰場的士卒退回來后,一個士卒拿著一張紙,照著統計數字向朱平安稟告道。
山坡第一戰場,倭寇只上傷亡了三百二十七人就崩潰了,嗯,差不多倭寇伏兵有四千左右吧,也就是說倭寇傷亡了不到一成就崩潰了,符合歷史統計規律。
追擊途中獲得倭寇首級四百七十三日,遠比第一戰場傷亡要多,這還只打掃了一里多地。
看來,軍隊一旦崩潰,追擊就是一場屠殺,傷亡也大都發生在追擊途中。
“我們的人有多少傷亡?”朱平安關心的問道。
“回大人,我們共有六個人受傷,其中兩個是在第一戰場倭寇反擊時,被倭寇火銃所傷,好在有棉甲護體,受傷不是很重,軍醫說一個多月就能恢復;另外四人都是追擊途中所傷,有兩個是追擊途中失足受傷,另外兩個則是倭寇臨死反撲,被倭寇刺刀捅傷,一個傷到了小腹,一個傷到了胸口,雖然有棉甲護體,但是他們倆人也受傷不輕,軍醫說要把他們兩人送到紹興治療,不過好在他們沒有性命之憂,只是往后得靜養了。”
士卒回稟道。
“令軍醫緊急治療傷員,然后派一伍士卒護送他們回紹興養傷。”朱平安下令道。
“遵命。”
士卒領命,下去安排了。
很快,不到盞茶時間,前面追擊的士卒都陸續回歸本陣了,劉大刀也帶著他們營緩緩回來。
跟在劉大刀身后的是倭寇大軍,人數大約有一萬多人,浩浩蕩蕩綴著劉大刀他們營緩緩推進。
也許是受到了伏擊倭寇潰敗的影響,倭寇大軍并沒有輕易的向浙軍發起攻擊,他們只是與劉大刀他們營保持兩三百米的距離,不緩不慢的推進。
倭寇一直推到距離浙軍大軍三百米的距離,停下了腳步,與浙軍對峙。
“兩位頭領,浙軍也就是八千鳥人,要不要直接向他們發起進攻?”
倭寇大軍之中,一個獨眼倭寇頭目向毛海峰和大友貞川提議直接進攻浙軍。
“大友兄,你怎么看?”毛海峰看向大友貞川。
“如果是之前,我會毫不猶豫的率兵直攻浙軍中軍,砍斷他的大纛,取下朱平安首級。但是剛剛伏兵為浙軍所破之事,讓我對朱平安此人產生了忌憚。我們原本以為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朱平安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可是沒想到,此子竟然狡詐非常,按照潰兵所述,朱平安竟然早就發現了我們的伏兵,還裝作不知,一邊派人暗中登上更高坡伏擊,一邊又是再山口扎營,又是做飯,又是午休,尤其是他還利用了天氣削弱我軍,不知他是算得了天氣,還是裝得了大運。”
大友貞川緩緩說道。
“但是,大明有句古話,‘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或許朱平安此人通天文。以前就聽說過朱平安此人的重重戰績,看來,盛名之下,不容小覷啊。”
大友貞川指著前面浙軍軍陣,緩緩對毛海峰說道,“海峰兄請看,浙軍嚴陣以待,沒有漏洞,我們伏兵為浙軍所破,先敗了一陣,士氣受損,如果一時間不能擊破浙軍軍陣,恐怕我軍士氣還要再受打擊,士氣一損再損,不利也。”
“另外,經此一事,便知朱平安陰險狡詐之輩也,那他數日前大張旗鼓在紹興誓師,要出兵八千討伐我們,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這不像他陰險狡詐之人應有的做法。我懷疑,此子肯定有什么陰謀詭計。”
“所以,進攻肯定是要進攻的,但是,我現在的建議是,此時天色也不早了,未免陰溝里翻船,我們暫且按兵不動,先觀察觀察朱平安的虛實,明日再破敵軍。”
大友貞川緩緩說道。
“嗯,大友兄言之有理,看來朱平安此人絕非浪得虛名之輩,我們在山谷里挨饑受凍那么久,浙軍又是吃肉喝湯又是以逸待勞,即刻交戰,不利于我軍。那就于此扎營,讓小的們吃飽喝足,養精蓄銳一晚。”毛海峰點了點頭,“同時觀察浙軍虛實,一面觀察浙軍大營本陣,一面派遣斥候探查方圓八十里,看看有無浙軍伏兵。等到明日,我們再破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