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首富  第289章 回去的這一路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鄉村首富 | 白湖灣   作者:白湖灣  書名:鄉村首富  更新時間:2015-08-23
 
農歷除夕夜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都意義匪淺。

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平凡卑微,總有一份屬于內心最深處的歸宿,那就是回家。

除夕夜,年三十,闔家團圓。

如果是以往,這會兒功夫張晨應該是在磨蹭著從他老娘手里接過面糊和對聯,去舊布新。

當然,完事了也討不了好,家里祭祖的一應東西也要挨個準備,白鶴建特區之前還是村的時候,那會兒雖然已經建了公墓,但是鄉下的風俗還在,除了清明上香,除夕之前還要大祭。

這里里外外進進出出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也幸虧公墓的大門夠寬敞,否則還真是擠不進去,這人逼急了有時候倒也不一定會跳墻,而是被迫遵守秩序。

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原本公墓進進出出的就看誰來得早,先到先進,后來這人一多起來,慢慢地就自覺了,左出右進,自覺排隊。

原本白鶴有很多人搬出去定居,后來村里搞改革,前三年張文林還專門以村委的名義發了通知,戶口仍留在白鶴的可以回遷,但是三年期滿,戶口已經遷出的就無法享受原住民政策。

后來建特區的時候有很多人又琢摸著搬回來,只是可惜那會兒張文林已經不在任上了,于冰和胡德平開始制定新的戶籍政策,只要非本地戶口一律算作外來定居人口。

總之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悔青了腸子,當初一再觀望就是不肯回來。

車子離開金州縣政府,一路馳騁。

張晨也看得出來譚根生可能也有點心急了,這大過年的一家老小都在家里等著。著實記掛的不行。

“譚哥,你開慢點,不要急,我們下午三點鐘到家耽誤不了事。”

譚根生笑了笑,車速才緩緩慢了下來。其實他開的并不快,只不過是一種心境在那里,張晨提醒他的時候才慢慢醒悟過來,手上的動作要穩很多。

下午不到三點鐘的時候車子已經下了高速,很快就進了白鶴市,前面折騰了幾天老徐一家都有些疲勞。再加上路況比較好,車子開的穩,等開進白鶴大道徑直沿著分流的主干道進入白湖區時,車里一個個都睡熟了過去。

一直到經過白鶴一中,也就是原來的壩頭鄉中改建過來的校門時。減速帶震蕩了四五次后面車廂里幾個人才悉悉索索地都醒了。

“舅媽,我們快到了!”

“到啦?”

說著話的功夫人已經醒得差不多了。

“爸,媽,我們馬上要到了!”

徐富強和楊金花老夫妻倆都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揉了揉眼睛,這才貼著車窗戶朝外面看了看。

這一下子是真的嚇得不輕。

老夫妻倆這一輩子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潞城市區,跟白鶴一比,尤其還是最繁華的白湖區和白鶴區。潞城其實跟鄉下也沒多大點的區別。

雖然不如月半彎和白鶴商業街那一塊高樓林立,但是現在他們經過的這一片是白湖區重點的環保實驗區。

四周都是花卉園林,居民區的樓盤很整齊。并排著望過去看起來就像是一望無際,住樓全是高層,下面則是郁郁蔥蔥的一片被茂密的林園所覆蓋。

這是白湖灣集團重點打造的綠色居住區,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吧,跟傳統的綠化不同,這種模式的建筑設計。高層的樓上住人,采光和氣流迎面的仰角都經過了多次測驗和論證。

三層樓以下沒有任何住戶。全部采用園林式的布局,一律建設地下停車場。而且停車場的入口就在小區入口外面,地面上只安排極少數的停車位供特殊情況使用。

小區內也根本就沒有常見的那種綠化設施,全部采用水流、藤蔓植物和特殊選擇的樹種進行園林式的培育和養殖,下面三層的居民樓全部開發成商鋪和大型的商場。

把每一個小區都看成是一個小型的公園也不為過。

“文娟,你們家就是住這種房子?”

顯然楊金花對這個房子的期待程度并不低,事實上這里的房子白湖灣集團當初開發出來的時候一共建造了六期工程,耗資巨大,花了足足三年多的時間才建成整個園區。

但是顯然,白湖灣集團成功了。

這片住宅區雖然算不上最白鶴最豪華的住民小區,但是設計新穎大膽,而且居住環境舒適,里面居住的人口幾乎上都是后來入住的外來戶籍,也就是新白鶴人。

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約莫占了不到三分之一是白鶴本地人賣掉原來擁有地皮的拆遷別墅樓后重新買的房子。

這也就是當初張文林碰到的那個情況。

因為白湖灣集團一開始跟白鶴村村委簽訂的拆遷合同很優惠,甚至已經優惠到了一種白送的程度,所有人都以為張文林是不是這里(腦子)有問題。

事實上張文林自己也不清楚,因為這份拆遷賠償協議是他兒子想出來的,他是背著罵名的,當然對白鶴人而言,張文林是好人,因為他們都是實際利益既得者。

當初只有張晨很清楚,相對于后來的房價而言,這種程度的賠償只不過是把投資所得利益的十分之一拿出來了而已。

后來也證明了。

白湖灣集團花費巨資甚至不惜貸款建造拆遷別墅,按照戶口人數算面積一家一棟別墅樓,甚至還有相應的現金補貼,換來的是白湖灣集團手中握著大大量的宅基地商業使用權。

投資的回報高達十數倍以上,當初幾個億的投資,不到五年的時間,因為白鶴市的成功設立就擴大到了數十上百億之多。

眼光。才決定未來。

當然,張晨算個屁的眼光,說到底就是占了超越這個時代經歷的便宜。

后來特區成立之后,當地的房價一直飆升,尤其是白湖灣集團建造的那些拆遷的別墅樓。白鶴的原住民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把原本屬于自家的別墅樓賣給了外來人,然后去白湖灣集團的房產公司再繼續買新房子住。

這一點也是張晨再次抓住了市場機遇,可以說是耍了個小聰明,白湖灣集團對外發布了一則特殊政策。

凡是白湖灣集團開發的樓盤,當地拆遷的住民持有戶口本和證明到白湖灣集團所屬的樓盤去買房子,可以享受很高的拆遷優惠政策。而外來的購房者卻需要市場價格。

這也就促生了大量的本地住民將原來的房子賣掉然后買了新房入住,由于新房是按照戶口算的,所以原本一家人一棟房子,之后重新買幾乎就是每個戶口本一套了。

張晨顯然很早就料想到了后來的房市走勢,所以白鶴特區很早就被他建議實行了嚴格的管控。購買第二套房子的限制很嚴格。

車內,徐富強和楊金花一樣,都被眼前的這些房子給看呆了。

太漂亮了!

這房子人住著那得有多舒心哪!

“就是高了點,這要是爬上爬下的那得多累吶!”

“媽,人家樓里面有電梯,還要您爬樓梯干什么!”

其實徐文洋倒是有些不以為意,住過老劉家的別墅樓,去過老張家的小城堡。他自然對這種公寓樓無感了。

“你以后要是也買這種房子,我和你爸來來都不來!”

哈哈哈!

徐文洋也瞅了兩眼,還別說。這房子靠他自己一時還真買不起。

“文洋,你聽到媽說了吧,將來一定要買一棟小洋房給他看看,免得她整天說爬樓梯。”

徐文娟就是專門點火扇風的。

說笑歸說笑,真到了那時候,恐怕老徐家也不差這一棟房子了。徐文娟老早就知道老劉家人都不小氣,只怕將來老徐家也要在白鶴安家咯!

這一次死皮賴臉地央著父母一道來白鶴過年。其實就是劉叔林跟她打過招呼,潞城那邊的條件跟不上。而且老劉家也不差這點錢,兩個老的放在家里也沒個人照顧,有這條件就讓他們來白鶴看看。

也算是給他們打個預防針,先適應適應,之后談起這事的時候也好處置,現在這情況,弟弟文洋畢業了鐵定會來白鶴工作的,現在整個南江省就沒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比白鶴好了。

現在的白鶴市,說是一日千里都不為過,就跟當初南方深市建設和滬城搞開發時候就是一個樣,三天一小變,十天一大變,一年一個巨變。

說著話的功夫,車子很快就過了研究中心。

一進入白湖區市中心,徐富強老夫妻倆就更吃驚了。

區中心商區已經完全是現代化的商業中心了,高樓林立,當然由于建設的時間不長,所以大部分高層還在建設之中,但是這并不妨礙看得出城市的雛形來。

白湖區的兩大商業中心之一,可以想象這里的繁華程度,而且這一帶跟白鶴區商區中心還有所不同,應該說是迥然的差別。

白鶴區商業中心由于是后來建的,商戶大部分都是外來戶,百城的居多,但是白湖區這里,應該說是最早的白鶴村了,這里的商戶大都是第一批跟著老張家創業的,還有當初村辦企業后來拆分出來的私人企業。

別小看這些企業,現在光是資產過千萬的就有數十家,過億的也有十多家,幾年的時間變化早就是翻天覆地了。

順著白鶴大道的主干道緩緩打彎出去,通過一條長長的林蔭道后,便看到了大片的紅墻綠瓦的小別墅樓,徐富強和楊金花看得眼睛都不眨。

原本老夫妻倆以為剛才的那種高層已經是最好的了,直到車子開進社區里,這才發現還有更好的。

那種高層的套間的確是好,下面還綠油油的,但是鄉下人就好這種,帶院子的,還養著兩塊小菜地,住得寬敞看著大氣。

“文娟,這么多樓,這哪里認得清哪是你家的喲!”

“媽,自家房子哪還有認不清的。”

其實倒也是,頭一次進一個小區的確搞不清楚,大多數人都是順著號牌找,這不識字的你還真沒轍,沒人帶一個不小心就出岔子找不到路。

等車子開進自家院子的時候,老劉家老老小小的一家人已經都在院子里等了。

譚根生剛剛停穩當,老劉就徑直上來拉開了車門。

兒子劉叔林帶著媳婦文娟一家出了車禍這事,老劉家人早先知道的時候都快急死了,這也是張晨拋下合同沒簽直奔潞城的原因之一。

兒行千里,哪有父母不擔憂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