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多擁有自由意志嗎?
在地球上,這個問題最初是神學問題,然后變成了哲學問題,再然后就像史蒂芬·霍金所說的那樣,最終以一個科學問題的形式被探討。
我們的選擇是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呢,還是名為“大腦”的生物機器在一連串二元判斷后得出的呢?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講,其實后者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畢竟名為“自我意識”或者“自由意志”的東西對于增加生存率沒有一點作用,不應該成為優勢基因被擴大整個族群。即使是自由意志的支持者也認為,自由意志其實更像是“智能”的冗余,是人類大腦高度進化之后附帶的表現。
也就是說,只要對大腦的理解足夠深入,操控人的意志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意志的基礎,永遠是物質的思考器官。
對于神州人族來說同樣是這樣。
魂魄與大腦這兩個思考器官都可以影響人的意志。給予特定的部位以特定的刺激,用特定的力量送入特定的內容,就足以干涉人的情緒,影響人的判斷,擾亂人的感知,最終掌握人的意識。
人心,其實就是這么簡單的東西。
這就是陽神閣法術的基礎。
對于王崎來說,后退不可避免、恐懼不可避免、動搖不可避免。這與意志鑒定與否沒有任何關系,純粹是因為辰風的力量干擾了他的思考,從潛意識的層面撼動他的思考。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
很簡單,既然“退避”已經成了必然的因素,成了一個定量,那么就把這個定量也納入計算。
當你的思考你的本能也在欺騙你的時候,數學依舊不會!
辰風一連換了十七種武道拳意,或如寒冰地獄、凍絕天地,或如大日真火、焚燒萬物,或如帝尊臨凡、氣勢恢宏。而他手上了拳路也變了十七次,且每一路全掌都與武道拳意完全不配套。他氣勢清雅高華,獨步濁世時,拳腳便招招卑鄙陰毒,專走下三路;他氣魄古拙沉雄,樸實無華時,手腳反而虛實難辨,詭異莫名;而當他氣度天真無邪,跳脫無跡時,拳腳反而大開大合一往無前。
武道拳意本身就是暗示之術,普通修家施展這一招的時候是要連自己也一起暗示的。原本將自己欺騙、催眠之后,魂魄會得到活性化,法力運轉更加如意,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實力。但對于辰風來說,放棄這一身幻術去拼拳腳實在太傻,所以根本沒有對自己進行暗示。
這樣倒是有一個額外的好處,那就是他的氣度完全不用和拳腳招式相契合,別人永遠和根據他模擬出的武道拳意誤判他的動作。
二人拳來腳往又斗了一陣,最后辰風用強大拳意逼開王崎,自己也退了幾步,說道:“差不多到時間了。”
王崎收起拳腳,擦擦頭上的汗:“頭一次被人壓著打。”但預期之中卻沒有一絲沉悶的意思,反而斗志昂揚。
總算看到了五絕真傳的水平了!
辰風甩了甩酸痛的臂骨。在剛剛的戰斗志宏,王崎對一階之拳的掌握越來越熟練,好幾次防御都是揮舞一階拳拍開辰風的攻擊。辰風不由得咂舌:“你這自行領悟的招式真是變態啊。看起來那個什么完備性的證明確實讓你收獲不小——光從拳腳的底子來說,你是我見過的最扎實的一個不行,等你筑基之后我們得好好打一場。”
王崎頗為自信:“東家,到時候就未必是這種局面了啊。”
等到王崎筑基之后,二人之間就沒有質的差距了,辰風也沒辦法那么輕易的就用幻術擊敗王崎。
切磋完之后,辰風去起居室換了套一副,就到實證部里忙了起來。而王崎則到辰風的書房里,梳理剛才的一戰。
首先是武技上的收獲。一階劍本是靠哥德爾完備性定理時隨意揮劍、意外領悟的,真悶劍術本身還很簡陋,需要他自己來完善。通過群論的變換之能,他可以將劍法任意的化入刀法掌法,也可以反過來將拳腳功夫的經驗反饋在劍法上。
然后就是戰術上的經驗。那個偶爾路過的少女說的沒有錯,他在武學的基礎方面已經做到極致,每一拳每一腳每一道法力工程的運算上,他堪稱大師。
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劍術能夠發揮出哪一個層次的威力,也不知道自己短板在哪里。
辰風對于自身戰術的選擇倒是給了王崎不少啟示。若是真的論拳腳功夫、招式巧妙,他其實遠遠勝過辰風——不,天靈嶺的拳路其實是“亂拳打死老師傅”,這方面艾輕蘭都不一定比他強。但是依靠最簡單的偽·武道拳意,他就可以反過來壓著王崎打。那讓人遺忘七秒短期記憶的術法雖然可怕,相對的限制也很大。但是在辰風使用偽·武道拳意壓制同級對手之后,他就有了從容施展絕技的余裕。
單個的強大技能作用不大,但想辰風這樣將多個適合的技能組成一套就很可怕了。
王崎當然不會照搬辰風的打發。他的戰斗方式和辰風截然不同。面對強敵,他更喜歡瞧出對手破綻之后一擊定勝負。在此之前,寧可自己挨幾拳,也要保持觀察對手的余裕。
決定輸贏的“強”與“弱”不只是看力量,更要看雙方掌握的信息,還有戰術——智慧,同樣是力量。
即使對手是那種能夠在戰斗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類型,我也能比他強得更快!
他要借鑒的是辰風那一套組合技的思路。他會的心法、劍術、身法、法術很多,其中不乏大象相波功、天熵訣這樣一開始就具有強大殺傷力的心法,也有天歌行這樣包容萬千體系。但是,他的技能大多缺乏配合。
“數學是核心,是聯系諸般修法的基礎……我的數學水平比上輩子要高,哥德爾完備性定理也可以讓我在這條路上走很遠,所以我需要以萬法門的修法為基礎和骨架,來尋找適合我的戰斗風格。”王崎陷入了思考:“那么最適合我的……”
也不知過了多久,王崎突然被一陣異象驚醒。
那是利刃破空之聲!
王崎趕忙推開窗戶,然后見到了讓他心膽俱寒的一幕——天空中有十幾柄飛劍正向這間院子飛來!
——————————————————————————————————
史蒂芬·霍金在大設計中表明了這樣一個觀點:哲學問題最終都會轉化為科學問題。比如“生命是什么”“世界的本質是什么”這類問題,在千年前是哲學家討論的,但是現在已經被當做科學問題研究。
我個人認為,這才是哲學與科學之間正確的關系。任何一個想要從哲學當中推測自然規律的哲學家最終都被歷史抽腫了臉。遠一點的亞里士多德咱就不說了,就連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都免不了中招黑格爾曾經斷言:天文學家要是學過一點哲學就該知道,太陽系只有七顆行星,也只能有七顆。緊接著高斯就拋出了論文——谷神星軌道的計算,證明它是行星(順便一提,那個時候還沒有小行星、矮行星的概念,按照那是的判斷方式,太陽系的行星數目簡直嚇人)
到了最后一個哲學巨匠海德格爾這里,哲學家已經學乖了。他們已經不再討論世界的本質,而是討論人與世界的關系——也就是生活哲學。
這就是現實中的哲學。在“科學的方法”出現之后,它對科學而言就只是行將就木的前輩。哲學對科學本身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它的作用僅僅是是鼓勵科學家前進——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