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笑道:“萇生,你多慮啦!曹光久的罪狀是:妄言議政,與辱罵少湖公并沒有什么關系。”
康彭祖還是不放心:“說是這般說……”
眾人將他一推,笑道:“走走,一起去找震亨,還有好東西給你們看呢!”
康彭祖被人簇擁著又回到了里屋,卻見徐元春還在打坐,便沒開口。其他人可都等不及了,紛紛擾擾將徐元春喚“回魂”。
徐元春一臉木然:“馬上就要進場了,你們還這般鬧騰。”
“這是大好消息,你得聽聽。”眾人旋又將海瑞抄封《姑蘇時報》,緝捕曹光久與主要執筆人的事說了。見徐元春面無表情,知道逗不動他,便又取出一張薄薄的揭帖,道:“正是這張揭帖,一擊斃命,把曹光久打入死無葬身之地。”
康彭祖沉不住氣,一把奪了過去,展開一看,卻根本不是文章。
“這是什么揭帖……”康彭祖一愣:“這分明是摘抄……”
這張薄薄的揭帖上,用工整的小楷抄錄了《姑蘇時報》上的章句。或是一段,或是一句。長的數百字,短的只有十來字。每一章句之下,都有期號——這是曹光久跟《曲苑雜譚》學來的,并不知道有什么用。不過他看到這份揭帖之后,瞬間就明白了。
期號、日期、版面、文章標題、作者一一咬合,要找章句的原始出處就十分簡單確切了。
即便沒人樂意去找,光是看到如此長長一列的“出處”,內心里就先信了三成。
康彭祖再看摘錄出來的這些章句,從強調“耕讀乃士行之本”這種老生常談,漸漸就開始彎向了田畝收入和商業收入之辯。因為《姑蘇時報》的撰稿人并非一個小組,之間沒有溝通,有人言辭激烈。偶爾也會有些情緒發泄。曹光久自己恐怕都沒有注意,然而卻被這揭帖的作者一一挖了出來,成了攻擊商業收入的鐵證。
若是只看到這里,尚且不能稱為“罪”。因為農是立國之本,這完全是不用論證的公理。即便再激進的泰州學派。也只是強調商業作為末業同樣是國家基石,并沒有以商業挑戰農業“根本”地位的意思。
康彭祖繼續往下看下去,卻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曹光久竟然敢將朝廷稅收征銀視作罪魁禍首!
后面更有解釋:因為朝廷糧稅只征收白銀,逼得糧戶、鄉紳在收糧之后不得不售賣集市,換成銀錢,然后繳稅。這分明就是逼著所有種田人家都去“經商”——不管怎么說,買賣就是商業活動。無可辯駁。
這豈不是說。朝廷諸公非但都是士行敗壞之人,而且還應該對天下士行敗壞負主要責任!
這個惡毒的攻擊是連續五日摻雜在社論中寫出來的,有條不紊,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只看文章或許會忽略了此獠的險惡用心,此刻有明眼人人一一摘抄出來,順著一讀,立刻大白于天下。
“真是處心積慮啊!”康彭祖嘆了一聲。也不知道是說誰。
徐元春早就忍不住湊了過來,讀的比康彭祖還要快。看完了最后一行,皺眉道:“高新鄭、張江陵都在推進一條鞭法,再加上考成法,乃是本朝新政的兩大柱石。這曹光久吃了熊心豹膽?一介草民也敢攻擊朝政?”
來報信的人中有幾個冷笑道:“他若是一介草民,興許還有一條活路。他偏偏是生員啊!”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在整頓國子監的時候,再三強調生員不許議政和誹謗師長。為此還做了詳細的闡述:無論是在朝的官吏,還是在野的賢才,乃至“有志壯士、質樸農夫、商賈技藝”各色人等,都可以上書議論朝政得失,各級官府不得阻攔,“惟生員不許”。如若有敢犯此令的,梟首之后,頭顱掛在國子監大門前的旗桿上。直到武宗時候,方才說了一句“學校豈是刑場”,將這梟首懸桿的規矩去掉了,但是生員議政仍舊是十分忌諱的一件事。
在大明,沒有功名的人可以隨意議政,要么就是出仕官吏,也可以議政——再過十幾年,還可以上表罵皇帝呢。最沒人權的就是“生員”,而曹光久這種破靴黨,正好是生員。
查封《姑蘇時報》,通緝曹光久,讓人頗為解氣,所有松江考生們都各個喜笑顏開。尤其想到日后姑蘇士子只能拿著松江刊行的《曲苑雜譚》附庸風雅,就更加高興了。
不得不說,在行院畫舫、車馬茶樓,隨時隨地拿出一張報紙,利用零散時間讀兩段,頗有些“三余三上”之遺風啊。
徐元春到底是宰輔之家出身,對此卻是越發疑心起來。若是徐元佐在松江,他肯定會懷疑這是徐元佐干的好事。可是徐元佐明明還沒回來呢,到底是誰有這種手段?出手既狠,段位亦高,整篇揭帖沒有一字評價,全都是《姑蘇時報》白紙黑字自己所作。
要說有人讀報能讀得如此用心,亦或是過目不忘,又對朝政極為敏銳……徐元春是打死都不信的。《姑蘇時報》變成日刊是近來的事,最早是旬日刊,后來改成五日刊,又有幾期未能按時發刊,記性再好的人都不可能記得住吧!
“明顯是有仇家。”康彭祖也看出了蹊蹺,低聲對徐元春道。
徐元春點了點頭。
康彭祖哈哈一笑:“不管誰做的,只能說是做得漂亮!走,此事該當喝一杯!呃,震亨,你就算了,好好溫書,等著下場吧。我與諸位同學去便是了。”
徐元春暗道:你如今倒是懂事多了。
他含笑道:“今日算我做東,你替我待客。”他現在月例銀子翻了幾番,徐元佐還專門以“獎學金”的名義直接發了幾百兩到他手里。這在賬面上干凈可查,不過只有查底單才能看出是誰領了這筆銀子。徐璠如今對徐元佐格外信任,絕不會去查底單。退一萬步說,就算發現了也最多說句:胡鬧。說不定還要為元春元佐兩人感情深厚欣慰一下。
雖然這樣也算是占了公家的便宜——當然,徐元春并不覺得自己作為長房長孫拿這個銀子有什么問題。何況他的確學得最好啊!能獲得鄉試資格。本身就是證明。
手頭寬裕之后,徐元春用起銀子來也就跟康彭祖差不多了。只是他受了二十年的“儉以養性”教育,不會像康彭祖那等紈绔一樣胡來。
南京這邊很快就安靜下去了,仿佛發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蘇州那邊卻仍舊沸反盈天。
蔡國熙沒有糊弄翁弘農,他的確將《姑蘇時報》送到了北京。通過自己設的書房——外地官員的私人駐京辦。遞交到了高拱手里。高拱拿到這報紙也是頗為得意,感覺沒有白白保下蔡國熙,只等時機成熟的時候便能拿出來一用。
誰知道風云突變,揭帖首先在京師中流傳開來。
高拱看到這揭帖之后,臉都青了。特意命幕友找來《姑蘇時報》一一核實,竟然沒有一字錯訛。通讀全文,也很難說是斷章取義。如此看來。蔡國熙縱容之罪是逃不掉的——朝廷當然不會要求一方兵憲承擔起監控言論的義務。純粹是高拱私心上給蔡國熙貼上了“無能可惡”的標簽。
最早著手推動一條鞭法可以追溯到嚴嵩當政時候,然后徐階接手,擊鼓傳花一般傳到了張居正手上。無論內閣如何爭斗,中央閣部與地方督撫如何爭論,一條鞭法始終在緩步前行。張居正為此甚至不惜自查自家,從自家入手清丈田畝,以身作則。大家都堅信,一條鞭法是減輕百姓負擔。改善國庫收入的善法,也是治療帝國病癥的良藥。統一以貨幣征稅。正是一條鞭法的核心內容。
要說攻擊一條鞭法就是攻擊國策,真是一點都不冤枉。
張居正拿著揭帖找到高拱的時候,高拱爽快地拿出了意見:首先,抄封《姑蘇時報》,刊行的報紙盡數收回焚毀;緝拿主要執筆人員;清查出錢辦報的東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要跟朝廷過不去;最后,責成巡撫應天海瑞并巡按南直李紹先,重新清丈蘇州田畝。
高拱道:“若是這事不以雷霆手段打壓下去,不知又有多少督撫鬧起來。”
如今南方督撫基本已經接受了一條鞭法,北方的山東也表示可以試行,山陜卻還沒有點頭,尤其晉督王崇古更是一塊頑石。偏偏王崇古從嘉靖四十三年巡撫寧夏之后,先是總督陜西、延、寧、甘肅軍務,今年又改任總督山西、宣、大軍務。大明九邊重鎮,他身歷七鎮,勛著邊陲。如今正在主持俺答封貢之事,圣眷日隆。這《姑蘇時報》簡直就是為他反對一條鞭法而刊印的。
張居正也看到了這股在南方涌動的暗流,附議道:“江南本是朝廷稅田,尤不能亂。”
海瑞在到任之前,蘇州就號稱完成了清丈田畝,使得他要核查清丈阻力重重。這回有了朝堂閣部的支持,正好大張旗鼓重新清丈。蘇州士紳哀怨連天,發動在京中的人脈,卻也是無力回天——高拱和張居正哪個是好說話的?
曹光久得到風聲之后,還沒來得及收拾包袱細軟,府衙的快班捕手已經沖了進來,將他五花大綁。任由他高喊自己功名在身也是毫無作用。誰都知道,曹秀才很快就沒資格戴方巾穿襕衫了。吳縣知縣很積極地行文浙江學道,要革了他的功名。
海瑞親自坐鎮知府衙門,審訊主犯。
曹光久一個破靴黨,本就沒有義氣可言,當即就將翁弘農供了出來。不過就算他不說,翁弘農也是逃不掉的。光是送宅子給曹光久這事就說不過去,而且報刊都是翁家的刻書坊出來的,產銷各個環節都有人證、物證——雕版都還在呢。
“小人的確是卑鄙無恥冒了別人的文章,但這些文章真不是小人寫的。”曹光久光著頭,穿著白色的囚衣跪在大堂上,聲嘶力竭地哭訴道。他已經沒有資格稱“學生”了,這更讓他生不如死。
海瑞同樣看重證據,知道從曹家抄出的底稿上署名“空中云下殘月影”,而且字跡與曹光久平素筆跡不合。再者說,一般人即便隱去名號寫些玩笑著作,比如蘭陵笑笑生、西湖漁隱主人,不拘多寡,都還是“號”,很罕見直接用詩句署名的。
而且這詩句也有些奇怪,既不是古人的,也不像是今人的。
“這殘月影到底是誰人!還不速速招來!”海瑞一拍驚堂木,官威赫赫:“莫逼著本院用刑!”
曹光久常在公門走動,哪里不知道三木之下求死不得的道理。自己又沒有打點過那些衙役,若是真的動刑,就算不死也得殘廢終身啊!
“小的真的不知道啊,他每回來都是戴著斗笠,由我家人與他交割……小人真是不知道。”曹光久跪在堂上哭了起來。他已經將所有的事都交代了,就連蔡國熙的家奴指使他攀誣徐閣老的事也一五一十說了,但眼下看來仍舊逃不過酷刑。驚恐委屈之下,曹光久伏在大堂的青石板上痛哭起來,真是哀腸百轉,令人心生惻隱。
李紹先雖然下筆殺人果決非常,但是親眼看人慟哭,難免不忍。他朝海瑞拱了拱手,道:“廉憲,下官倒是對這殘月影有一二陋見。”
“請說。”
“這有些像是謎面。”李紹先未做官的時候也是個玩家,微微凝眉:“若確是字謎,用離合術來射,便該是一個‘翁’字。”
海瑞哪有猜字謎的情趣,不解道:“如何是個‘翁’字?”
李紹先想到本案中翁弘農正是信“翁”,已經確信自己找到了罪魁禍首,細細解釋道:“所謂離合術,便是將謎面上的字分離再合起來。譬如‘空中云下殘月影’。‘空’的中間便是‘八’;‘云’下是‘厶’;殘月是個‘習’字,照出影子則是‘羽’字。合在一起不正是個‘翁’字?”
海瑞輕撫長須,良久方才道:“那主筆之人既然隱匿行跡前來投稿,何必留下這個暗謎自曝身份?”
“既知見不得人,又自得滿滿,便用這種粗鄙手法留個名姓,倒也在情理之中。”李紹先不假思索道。
海瑞仍舊是將信將疑。
曹光久聞言,知道自己不用吃苦頭了——暫時不用吃苦頭了,整個人癱軟在公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