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258章:生產兵團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夏烽原   作者:夏烽原  書名:重生明末當皇帝  更新時間:2015-11-30
 
對后金的巨大均是勝利,給大明帶來了很大的喜氣。沒過多久,天子又是封賞土地,又是下發勛章,又是大賞功臣。

遼東鎮也被朱由校順利裁撤,士兵們歡歡喜喜的退伍種田去了,擁有最少八十畝的土地,讓他們日后可以衣食無憂了。朱由校考慮到接下來幾年可能天災比較頻發,很可能波及到遼東地區,為了避免這些退伍軍人活不下去造反,又宣布了各項退伍軍人保障措施。

首先是最高統帥部成立了一個‘退伍軍人保障部’,對于退伍務農的受災軍人,一律給予賑濟,并無償幫助他們恢復生產掌中大世界。二是退伍軍人遇到傷病、災害,可以免除農業稅。三是對退伍務農軍人可以免除徭役,農業稅按照十分之一繳納。同時規定退伍軍人的農業稅由退伍軍人保障部征收,以免地方官府鬧出問題。

裁撤遼東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逐漸裁撤中央軍中的職業兵。首先被裁撤的就是中央軍之中的長槍兵。

此時后金已經被消滅了,明軍擁有了野戰炮兵部隊,火槍手也配備了刺刀,最重要的是四萬騎兵已經訓練出來了。這個時候步兵已經不需要長槍兵進行保護了,所以長槍兵在戰后屬于被第一批被裁撤的對象。

中央軍15個步兵師,裁撤的長槍兵就達到了7萬。

中央軍此戰的封賞要比遼東軍高得多,很多士兵甚至積累了兩三百畝土地的軍功賞賜,退伍之后直接就是一名小地主。當然如今朝廷并不鼓勵他們將土地租給佃農,在《佃租法》出臺之后,這種模式沒什么前途了。

所以很多中央軍士兵退伍之后,將土地折算入股到了由‘退伍軍人保障部’成立的軍方農業公司。

由軍方成立的農業公司。享有優惠稅率,以及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只要糧食賣得動。每年都有分紅。

但中央軍的士兵盡管要退伍的達到了7萬人,但真正退伍的卻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有的留干了,有的則轉為義務兵。

李霖就是一名自愿轉為義務兵的長槍兵,他并不想退伍,也不想離開軍營。他祖輩都是延綏鎮軍戶,一直都在土里刨食,直到他這一代才碰上個好皇帝,讓他吃飽了肚子,養活了家人。還能建功立業。

他并不想繼續去土里刨食,他想建立更大的功勛。經過中央軍的文化課熏陶的李霖知道日后還有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因為那張世界地圖上,還有大片不屬于大明蠻夷之地。

長槍兵被淘汰了不要緊,他可以轉成火槍兵,繼續服役五年。只要他能在文化上再提升一下,就很可能成為軍官。

中央軍第一批退伍的實際上不到四萬人,留下的長槍兵有的轉為火槍兵,有的轉為炮兵,甚至是偵察兵、騎兵。

中央軍當中的職業兵也就是炮兵、騎兵、偵察兵三個兵種,這三個兵種是不需要被裁撤的職業兵。

中央軍的退伍兵在轉業上也比較容易。因為在軍中學習了一定文化,很多都被送到技工學院學習,向技術工種方向轉業。皇家財團各公司對于這些中央軍的退伍兵也比較歡迎。符合條件的員工招募都是優先選擇中央軍的退伍兵。

而中央軍之中的火槍兵,將陸續替換成義務兵。一部分將被送入皇家軍校進修成為軍官,一部分則退伍,一部分則轉為義務兵。

紫禁城內,皇帝則在召開最高統帥部會議。

盧象升向朱由校報告著參謀部制定的軍費裁減計劃,“在裁減職業兵的同時,朝廷還將繼續擴編兩個騎兵師,從而建成十個騎兵師,一共五萬兵力。再擴編五個野戰炮兵團。從而增加到八個野戰炮兵團的規模,擁有野戰炮576門。職業兵規模保留為六萬。”

“中央軍現有火槍兵。則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全部替換為義務兵。同時在兩年內再建成十個步兵師,使步兵師數量達到二十五個鬼滸傳。兵力二十五萬。并且全面精簡火槍兵裝備,火槍兵不再裝備鐵甲以及皮甲,將火槍兵裝備成本下降為每人五元,每月伙食、訓練消耗維持在一元之內。”盧象升報告的裝備成本非常低,只需要5塊銀元就能裝備一名士兵。但實際上已經很豪華了,一把火槍的軍方采購價只需要3元,另外2元則算入了軍服、鞋襪之中。1元的每月消耗成本,伙食、火藥是最大的消耗,但實際上1元還是很寬裕了。畢竟士兵每個月5角的伙食就非常夠吃了,還葷素俱全。剩下5角主要是火藥等方面的消耗。

“二十五個步兵師組建完成后,則對九邊進行全面裁撤。而朝廷精銳作戰部隊則將由十個騎兵師、二十五個步兵師、八個炮兵團組成。預計每年日常軍費開支為1200萬元。同時海軍每年軍費500萬元,則軍費支出為1700萬元。”

“另外每年組建十個生產兵團,每個生產兵團開辟一個十萬畝的農場,前往邊疆開墾荒地,采取半農牧、半軍事訓練的管理模式,使朝廷擁有一批二線部隊。”

“生產兵團修改為十五個吧!”朱由校說道,生產兵團實際上就是后世那種模式,不過和明代的衛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同的,都是軍事屯田。只不過衛所制度用的是軍戶,世世代代都是軍戶,這些軍戶要養家糊口,年紀一大也打不動仗,久而久之制度敗壞是必然的結果。

而生產兵團用的是義務兵,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年都能更換新鮮血液。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沒有養家糊口的負擔,而且正好也是思想未成熟的階段,更容易塑造,作戰的時候敢打敢沖。

另外生產兵團的生產所得全部歸朝廷所有,朝廷只負責給士兵供應伙食、衣物、裝備,以及一些零花錢,逢年過節再發點年貨之類的東西。農閑的時候訓練,農忙的時候生產。產出完全可以維持支出,而且還將產生不小的盈利。

如果是在以前,這種模式下的士兵并沒有太大的戰斗力。但如今卻是不同了,火槍兵訓練兩個月都可以上戰場。這些生產兵團的士兵服役期為五年,隊列、火槍使用都能訓練到比較不錯的程度。一旦發生戰爭,這些生產兵團全部都可以動員上陣。

另外大明要想向外擴張,也必須有大量的生產兵團,否則全靠民間移民,消化新領土的能力太差了。

要想某地區大量移民,起碼得先有一個基礎的東西。例如糧食供應,如果糧食供應不到位,根本沒有能力移民那么多人過去。

如果依靠慢慢移民的方式,那么移民都是拖家帶口的,而且沒有組織、規劃能力。遠不如清一色都是勞動力的生產兵團來得有效率。

就如消滅了野豬皮的主力部隊后,明軍已經橫掃東北地區,但目前也就只能恢復遼東地區的生產。明代的遼東,基本上也就是后世遼寧省這個區域。后世的吉林、黑龍江這些地方,現在想要進行移民卻是困難重重,那些地區什么基礎都沒有,移民過去只能吹冷風。

先派遣生產兵團過去就不一樣了,朝廷只需要運一年軍糧過去,第二年就不需要再運軍糧過去了。而且還有糧食產出,這些糧食就能養活移民過去的百姓。另外以生產兵團為核心,還能形成一個個城鎮。城鎮一旦形成,就可以大量向該地移民。把資源貧瘠、人口眾多地區的百姓移民到那些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地區,從而完成基本的資源配置。

而大明此時的最大問題,就是資源配置極度失調,讓很多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很好的生活。

內部的資源調整是一個辦法,但通過擴張版圖把資源做大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