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70章:天啟九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夏烽原   作者:夏烽原  書名:重生明末當皇帝  更新時間:2016-04-01
 
修一個皇極殿,這對當前大明的生產力來說,并不算太大的工程。..而且朝廷畢竟是有錢了,總得顧及下臉面問題。皇極殿被燒了這么多年不重建,放在那里多難看啊!

大臣們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特別是皇帝這些年的品行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并不是那種肆意揮霍的君主,對個人享受方面也有足夠的自制力,各地進貢的貢品送到光祿寺,大部分都是分給了眾位臣子和一些立功之人。真可謂是滋味濃的,留下三分分與眾人。

擁有這樣的品質,大臣們倒是不怕皇帝會變得好大喜功、鋪張浪費。只是帝王的規格,總是要保障的,這宮殿必然是要修的。

半個月后,工部拿出了一個重建方案。宮殿為木結構為主,木材將從東北、南洋等地挑選,質量要上乘。

修建預算在95萬元,材料費占了大半。

實際上木材方面的材料費雖然高,但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提供的木材。東北和南洋那些原始森林里的大木頭,如今都是國有。如今國企的財政都是施行獨立核算,所以錢從左手到右手的行為,也不全是多此一舉。

皇極殿預計在一年半之內修建完工,主要是準備那些上乘材料需要一定的時間,大概在一年之內就會完全齊備。

若是以前,修個皇極殿也用不了這么多錢,如今主要是用工成本什么的都上升了,材料費用什么的也都比朱由校剛登基那會漲價了。

資本是在不斷發展的,規模也是在不斷變得更加龐大的,民間百姓用于的財富,也在隨著發展而增加。

而財政預算的分配也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依舊占據了最多的財政預算,達到了3.5億元,主要還是水利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這些建設資金,主要是分配在了河南、山西、陜西、甘肅這幾個剛開始改革的省份,其他省份則呈現減少的趨勢。其中北直隸最少,其次是東北等地。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方面,如今朝廷首先要保障的還是各流域的水患、蓄水問題,大河的流域先建設。然后建設各個支流。

還是那個目標,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爭取旱澇保收。

北方各省的水利設施一旦修建完畢,農業產出將會有巨大的提高。北方的土地單產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灌溉。

教育方面投入的資金則增長到了0萬元。教育經費是逐年提高的。公辦小學堂將在四年之內普及北方各個省份,從事使北方各省都施行小學六年義務教育。

師資問題倒也簡單,小學堂教的也不是太難的東西,大明的文人那么多,到師范學院進修一下就可以上崗。質量可能會參差不齊一些,但師資力量是可以逐漸提升的,先普及下去再說。學校將成為朝廷引導子民的一個重要平臺,例如給學生們灌輸一些共同接受的常識。

醫療衛生方面的開支也在提高,將逐步落實小病自費、大病報銷的醫療制度。在醫學的發展上,也投入了較大的資金。

軍事上投入的資金則維持在過去的水平沒有提高。..如今的大明已經吞下了大量的地盤,這些地盤還沒消化掉呢!所以暫時沒有繼續對外擴張的想法,而是將精力放在內部發展上。

至于天啟九年的國企投資規模,則達到了8億元的規模,主要還是投資造船業、公路、冶金、機械制造、紡織、農業、糧食加工等方面。

蒸汽機產能經過一年的發展,每個月可以制造出500多臺,經過去年一年的使用,各個使用蒸汽機的工廠都賺到了豐厚的利潤,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發生了幾次鍋爐爆炸事故。

蒸汽機產能的擴大,使得更多的國有資本工廠開始使用蒸汽機進行生產。因為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商品在市場上競爭力極強,利潤非常豐厚。

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蒸汽機制造業開始蓬勃發展。從機械制造廠分離出來的蒸汽機制造廠,如今正在盡一切努力,以最快速度提升產能。這些蒸汽機一出廠,立即就被國有資本工廠哄搶一空。

紡織業和糧食加工業率先開始大量應用蒸汽機,紡織品和糧食的利潤空間一下就出來了,生產規模一旦上去。利潤將會非常恐怖。

機械加工方面在蒸汽機的應用上同樣有了突破,而研究人員正在把蒸汽機應用到軍火制造上面,從而降低軍事裝備的制造成本。

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帶來的效果就是持續的壟斷各個商品市場。

首先是北方各省大宗商品市場開始被國有資本高度壟斷,例如紡織品方面的壟斷,棉紡產品和毛紡產品在北方各省的銷售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國企工廠生產的。南方的紡織品市場則在天啟九年持續的萎靡,出了絲綢和個別品種的紡織品還有市場外,棉紡產品的市場正在不斷的被國企紡織品侵占。

整個天啟九年,國有紡織品工廠紗錠數量再度增長300萬,蒸汽機帶動的紗錠數量達到了450萬錠的規模,同時還有水力機械帶動的紗錠將近200萬錠。北方的紡織品生產規模出現了成倍的增長。

不斷增長的不僅是紡織品,還有原材料也在不斷的增長。天啟九年西域棉花產區的棉花播種面積迅速突破了上千萬畝,而且還在持續的增加之中。同時明統區蒙古牧民所產出的羊毛規模也在不斷增長,而漠北、漠南蒙古在大明的商品經濟接軌之下,綿羊已經成為了他們主要飼養的牲畜。

并且他們飼養的綿羊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這是大明和蒙古人達成的協議,蒙古人要購買大明的武器裝備,那么就拿出誠意來,與大明進行經濟捆綁。

蒙古人飼養了那么多的綿羊,對大明的市場依賴性就越來越強。

另外在澳洲、新西蘭,畜牧業也真該蓬勃發展,產出的羊毛也將不斷增加,這對于南方百姓來說,也許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南方有更多的土地去生產其他的經濟作物和糧食。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當然對于南方的紡織業卻是有著無比巨大的沖擊。

而對于外部紡織市場,通常的掠奪模式就是進口棉花,然后出口紡織品。利用超高的生產效率,賺取到更多勞動力生產出來的原材料。

有些東西是可以通過生產技術的提高快速制造的。也就是各種工業商品。但是有些原材料,生產效率卻提升得很緩慢。

因此那些生產效率低的產業,是通過掠奪的模式,讓其他國家的人口去做。例如棉花種植業,就是需要比較多勞動力的產業。歷史上美國大量使用黑奴。主要就是因為美國南部的種植業的發展,而美國在英國稱霸世界的時代,是英國重要的棉花產地。

大明不是英國,不可能把所有棉花種植業都分包到海外。因為大明是一個大國,對棉花需求量非常巨大,短期內不可能通過掠奪外部的模式來獲取足夠的棉花,因此大明需要自己發展棉花種植業。

大明的棉花種植業生產效率最高的地方,無非就是黃河三角洲地帶和西域地區,南方在這個年代也是大量種植棉花的,但是生產效率并不是那么高。當然在北方水利灌溉設施老化的情況下反倒比黃河三角洲的棉花單產要高,但很快這一情況就會發生改變。

朱由校在天啟九年初,出臺了黃河三角洲地帶和西域地區、澳洲的棉花種植補貼政策,因為棉花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比較大,生產效率比較低,因此為了讓棉農的收入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采取棉花生產補貼政策是勢在必行的政策。

當然一開始補貼的并不多,天啟九年每擔棉花只補貼了1角,但制度卻是確定了下來,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個補貼還會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研發棉花播種、采收機械的研究項目也成立了。

朱由校采取補貼加發展生產效率的方式,以保障大明的棉花生產能能夠自給自足,不受外部制約。

而在南方各省。以及南洋各省,棉花種植業則沒有什么補貼。南方地區不是那么合適發展棉花產業,產量雖然差距并非太大,但棉花質量相差比較大。而南洋地區的棉花種植業用的是土著勞動力,土著的勞動成本比較低,自然是不需要補貼的。

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在開拓外部紡織品市場方面,則是通過進口棉花、出口棉布的模式。

例如朝鮮、日本,如今朝鮮的紡織業已經徹底完蛋了,低價的紡織品不斷涌入朝鮮,朝鮮的棉花都是出口到大明,在大明的紡織廠里變成棉布等商品之后再賣回朝鮮,這些棉花經過加工,馬上就產生了附加值。

別看紡織業是個比較低級的產業,但是在這個生產力都不發達的時代,紡織業對于一些落后的民族來說都算是高技術產業了。

日本如今也正在步入朝鮮的后塵,德川幕府妥協之后,大明與日本的貿易已經暢通,日本的棉花也將不斷的被大明資本收購。

中南半島的情況又有不同,中南半島的棉花生產規模正在快速萎縮,因為在中南半島,糧食生產效率要高于棉花生產效率。在紡織業被外來紡織品占據的時候,已經越來越少人從事棉花種植業,都開始從事商品糧生產,從而通過出口商品糧換取到紡織品等等商品。

因為中南半島的人口不是那么多,而農業資源又非常龐大,中南半島各國的人民處境還是不是那么糟糕。

不過中南半島生產的大米,價格確實非常的低廉。

因為糧食的定價權掌控在大明資本手上,在中南半島只有國有資本才能做糧食進出口生意,這個領域是被國有資本所壟斷的。民資商船如果從中南半島運輸商品糧回到大明,會被收取較高的進出口稅,一算下來也就不劃算了。

中南半島各國生產出了大量的糧食,而運輸的船只又是大明國有資本的,大明國有資本想以什么價格購買糧食,就是什么樣的價格。那么的糧食,中南半島的人口又消耗不掉,在價格勉強可以接受的時候,不賣給大明國有資本又能賣給誰?

另外大明的工商業經過發展,貨幣價值比較大。如今在北方市場,一石大米售價2元,而在中南半島,一石大米的價格都不到1元。大明國有資本甚至不需要壓價,就有巨大的暴利。

這就是瘋狂賺取差價的海洋貿易時代。

當然還有一塊巨大的肥肉,那就是印度。印度在這個年代擁有1.5億左右的人口,耕地資源超過20億畝,其中很多耕地資源是已經開發出來的。這意味著印度為了滿足自身紡織行業等領域的需求,棉花等等原材料生產規模是十分巨大的。

這也是為什么英國在殖民全球的時候,能在印度獲得大量原材料的原因。

不過大明自身的紡織品市場,以及中南半島的紡織品市場還沒有完全消化,產能還沒有過剩到需要向印度市場擴張的時候,因此一時半會對印度沒有什么想法。

江南工人失業的問題在天啟九年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那就是規模更加龐大的招工、移民活動正在展開。

南洋和澳洲的開發模式已經走上正軌,需求的人口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移民到南洋和澳洲,溫飽完全不成問題。

同時北方工業的發展,對工人的需求量進一步的上升,圈地運動雖然正在展開,但見效速度是持續的,而不是直接就能把土地中的人口全部解放出來。而且持續的大規模投資建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只要愿意干活,總的是餓不死的。

而且隨著北方工業的發展,工人收入已經超過了南方各省的工人,如今北方工地上干活的青壯勞動力,一個月收入起碼有5元,而南方工人的收入一個月下來,也才2元不到。

差距就是這么大,盡管北方物價也開始比南方更高,而且用的還是紙幣。但是天啟寶鈔是和銀元進行掛鉤的,意味著南方工人到北方做工賺到的錢,可以在返回南方的時候到銀行兌換成銀元帶往南方使用。

到北方務工和移民海外的南方百姓,在天啟九年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至于那些失業了又不愿意到外地謀生的百姓,朝廷只能通過民政局確保這些百姓餓不死。民政局如今已經開始往南方各省各州縣鋪設,但凡吃不飽飯的都可以到民政局尋求幫助。(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