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北洋崛起  第六十章 菲亞特與雷諾-新的合作

類別: 架空歷史 | 民國之北洋崛起 | 其實挺呆的   作者:其實挺呆的  書名:民國之北洋崛起  更新時間:2012-03-11
 
雷諾把這兩張草圖拿起來,仔細的觀察著,下面的的技術要求也看的非常仔細,過了許久把兩張草圖放下,開始思考了起來,最后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著杰弗遜,開口道。

“這個!是什么,是裝甲汽車嗎,不對,那么我管他叫裝甲履帶拖拉機,你認為這個稱呼合適嗎!,畢竟前幾天,我和軍方簽署一份三十輛的裝甲汽車大單”。

“這個東西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吧!你認為你們能設計和制造出來嗎”?

“設計沒有問題,制造也不存在難度,主要是就是個創意非常的好,這是一種新的車輛,我的設計熱情又被你點燃了,但是這個技術指標太高了,以我們公司的設計和制造能力達不到。如果能把指標降下來和提供充足的經費我會接受這份設計任務。畢竟我的公司沒有生產這種車輛的經驗”。

“我的朋友,你還是說一說你們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也好給總公司發電,至于設計制造,我希望我們公司也能派人參與,資金我們出,法國的專利可以給您,你看怎么樣”。

聽到了這句話,雷諾的眼睛精光一閃。之后好像想到了什么。

“不會又是一些中國人吧!他們剛離開我這里沒有幾年,好吧!你的條件的太豐厚了,我同意你的條件,但是如果以武器技術出口需要軍方的同意,如果軍方不答應,除了技術圖紙,你們什么也帶不走。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們能在我們這里訂購一整套的樣車生產設備。這樣以拖拉機的名義出口給你們,而我們也能獲得設備生產方面的技術,從而使得這個鐵家伙的成本降低,我也好推薦給軍方,即使他們不采購,我不會有什么損失”。

“好!感謝你我的朋友!那么你說這個東西,你們能達到的最大指標是多少”。

“全重我認為該為六到八噸,如果使用六十五馬力的汽油機,公路上可以跑到每小時二十公里,我認為這個已經夠快了,畢竟三噸的卡車也只能跑二十多公里,至于這個行程要求兩百公里有些太大了,這樣車體就要加大,我認為改為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更為合適”。

“好的!我這就去發電報,如果可以明天就可以簽署合同,就叫高速履帶拖拉機,你認為怎么樣”。

“沒有問題!我的朋友,但是你要記得中午的時候一定要回來,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午餐”。

而與雷諾毫不在意的對待新式裝甲戰車不同,馬元亮派去與菲亞特洽談的人員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一次酒會上菲亞特公司的高層,把菲亞特公司剛剛接到的一份設計任務當做趣事與幾位意大利將軍談了起來,而意大利軍方很快做出反應,由于意大利的騎兵部隊是意大利軍隊薄弱之處,急需一種彌補的方法,由于裝甲汽車使用的局限性無法彌補騎兵部隊的作戰需要,而且進入一十年代后,巴爾干地區的局勢越來越緊張,意大利也與土耳其爆發戰爭。這個時候一種能伴隨騎兵作戰的車輛,便一起了意大利軍方的興趣,整個投資計劃以意大利軍方的參與而被迫中止。

而這個創意,履帶傳動與旋轉式炮塔,馬元亮早就在美國和歐洲就分別注冊了外觀等專利。為的就是仿制這種事情的出現,即使不能把這個創意保守住,但是也可以換取一些好處。

菲亞特公司,在接到軍方的設計任務后發現各種專利無法使用,而軍方提出的設計要求又是以利合洋行,草圖為藍本,最后沒有辦法只好和利合洋行協商,最后沒有辦法只好把15Ter越野1.5噸卡車和菲亞特ZERO次級緊湊型轎車部分專利與利合洋行交換。川業公司本來以許可證引進的15Ter越野卡車和菲亞特ZERO生產權改為了自產。這位沒有什么設計經驗的川業公司工程師提供良好的設計基礎。

這個時代的越野卡車當然不能與后世的卡車相比,都是一些鏈子傳動卡車,只是越野卡車更能適應野外的路況,大的坡度,坑洼,泥濘,風沙。相比于城鎮卡車要皮實的多。這個時代不管是汽車還是飛機都是異常的簡陋,但是也多達到了實用性需求,很多人都從事這方面的發明與設計。也涌現出了大批的設計人才,可惜這些人才多為歐美人,但是同樣的也為馬元亮提供了機遇。

“嗡嗡”一架是拉筋鋼絲的單翼飛機降落在約翰尼斯塔爾飛行俱樂部的簡易跑道上。

一位白人青年小心翼翼的從滿是鋼絲纏繞的飛機上下來。而這時一輛轎車行駛到這架飛機旁邊。

“嗨!王你怎么來了,你不是已經回杰寧工廠了嗎”?

“不!我辭職了,我打算回國了,我接受了國內最大飛機制造廠的聘用,用過歐洲的說法來說就是總經理兼任總工程師,我這是特意來看看你,怎么現在生意還不好嗎?上回我提出跟我一起回去你考慮的怎么樣了”。

王萬良在德國杰寧廠作為工程師實習的時候,就經常來約翰尼斯塔爾觀看飛行,主要是考察一下這里的飛行學校,還有個人設計飛機所出現的新技術。在偶然的機會遇到同樣不受這里人待見的安東尼•福克。而這一情況王萬良以每個月工作匯報的形式在電報里提過,馬元亮有空的時候總是要聽聽這些他派出去的留學生的匯報,當他聽到安東尼•福克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福克災難。

“我還不能答應你,謝謝你的好意,我的叔父還能資助我一些,我還想再歐洲碰碰運氣,要是想成為飛機設計師,別的公司也會聘請我的,但是我想有自己的飛機公司,而且中國對我來說太神秘了,我只能說抱歉了”。

“那么我說如果有人邀請你去中國發展你的航空事業哪,他為你提供四十萬馬克資助建立一家飛機公司,所有的股份全是你個人的,無償的資助。而且他可以為你提供軍方的訂單”。

“你說什么!怎么可能有這樣的事情。你不會是和我開玩笑吧,但是在中國我怎么聘請工人,那里能提供嗎,如果聘用太多的歐洲技工,我的飛機成本下不來,即使有部分的軍用訂單,也無法維持下去”。

“工人會有的我的朋友,很多中國人在法國和德國學習,相信我,每年至少他還會提供給你五萬馬克的研發資助。想想吧多么優惠的條件,而且你所在城市有不少于兩百人的歐洲人在哪里工作。你不會覺得無聊的”。

馬元亮為了能把這位他記憶中的天才飛機設計師籠絡到自己手里可以說,不惜血本的招攬,光是提供給福克的資助就快接近他自己投資的川業飛機制造公司。

“我不能完全的答應你,但是我可以到你國家看一看,如果不行我還要回到歐洲來”。

“沒有問題!我這就去訂船票,你把你的飛機收拾一下,下個月我們就出發”。

現在認識科技的發展都在百花齊放的緩慢進行中,而這些科技的應用井噴式發展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一世界大戰后,各國都加強對本國技術的保護。可以說要想在以后的國際競爭中具有一席之地,最好的機會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由于世界上壟斷資本的發展成熟,在一次大戰后再想獲取更多的廉價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馬元亮作為一穿越者,他最大的優勢就在這里,但是他也不是萬能的,他能想到的東西畢竟是少數,他也只能默默準備著,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幾十年后那場決定中華民族百年國運的戰爭。

當王萬良與福克經過一個月后來到中國的上海的時候,正好趕上辛亥革命的爆發,而當福克在考察過上海的工業水平后,說什么也不相信中國內地能有一個已經在向工業化邁進的省份。而且那里的將軍竟然會支持他設計制造飛機。在上海附近游覽了兩個月后,他決定返回德國,繼續進行自己的航空事業,這叫馬元亮很是失望,但是馬元亮還是資助了他十萬馬克,以便他們能更好的開展自己的飛行事業,而且又派遣了五十名中國留學生前去他在德國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對于這一點福克很感激,并且答應如果以后自己成立飛機公司,會與川業公司展開合作。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